?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優化探析

2024-01-14 01:54劉思彤
新長征·黨建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思政政治思想

劉思彤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適應并利用這一變革,成為了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焦點。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边@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諸多挑戰。如何借助新媒體技術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重點關注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變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已經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巨大挑戰。

智能手機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對當代學生來說,智能手機不僅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它還創造了新型的學習生活方式,很多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便捷完成。同時,移動互聯也為師生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在交流時間和空間上的范圍更加寬廣。除此之外,手機中的各種App已經覆蓋了吃、住、行等當代學生日常生活的必需,更是學生休閑娛樂的主要陣地。

網絡流行語成為大學生交流的重要載體。網絡流行語不僅僅是單純的網絡語言符號,更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超出了傳統語言的范疇,成為一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綜合構建。在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交流方式發生了變化。網絡流行語在大學生群體間廣泛傳播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它不僅在網絡上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更成為維系社群存在的重要紐帶。

互聯網上的消極因素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難度。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內容以及西方勢力妄圖顛覆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各種言論,一些缺乏社會經驗且分析鑒別能力不強的學生,極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很多網絡流行語充斥著娛樂性和無序性,同嚴肅、穩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背離,加深了大學生與思政教師之間的隔閡。同時,新媒體技術為獲取新知識帶來了更多渠道,教師在一些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有所下降。這些都為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了挑戰。

二、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優勢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間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紙質媒介、課堂授課、主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師生交流多局限于課堂。新媒體與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即時性、交互性和多媒體性等優勢,可以為教師們提供更靈活的教學手段,對于思政教育的深入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新媒體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即時性。無論是社交平臺、新聞應用還是其他數字工具,它們都能夠為用戶提供即時的信息更新。借助新媒體技術,思政教師能夠跨越時間壁壘,跨越地理空間限制,由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出擊,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新媒體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交互性。與傳統課堂的單向傳播方式不同,新媒體具有多維溝通互動的先天優勢,思政教師可以與學生通過網絡載體進行實時的交流和互動,這不僅增強了雙方的溝通效果,也使得教育過程更加生動和有趣。

新媒體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新媒體傳播內容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如視頻、音頻、圖文等,這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拓展。思政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教育,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優化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準確把握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發展特點,跟上新媒體技術更新迭代的步伐,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注重建立政治堅定、師德高尚、專業過硬的高水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打造多維度交互體驗的教育新局面,同時用好官方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更加多元的學習途徑、更加全面的教育引導,真正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作用。

建立一支專職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隊伍優化迫在眉睫。這支隊伍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要熟悉新媒體的特點和運作機制,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教育內容的實時創新與傳播,與學生實時互動,解答疑惑。思政教師要學會運用網絡流行語,以此拉進與學生的距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時效性。

打造多維度交互體驗的思政教育新局面。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受教育者需求,高校應探索建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體內容的交互平臺,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通過在平臺全面梳理、調研、收集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以“解憂、解困、解難”為宗旨,向大學生提出建議、提供幫助,同時也可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需求一對一進行談心疏導。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微傳播”的優勢,通過豐富多樣、簡潔明了、實時互動的信息傳遞,不斷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用好官方新媒體平臺。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應充分發揮官方新媒體平臺的作用,第一時間針對時事新聞、熱點話題等為學生提供準確的信息方向,避免由于信息供給不及時,產生誤導、誤傳、誤信。同時,也可在官媒中推廣在線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符合自身時間安排和興趣內容的主動學習路徑,既增強教育教學的靈活性,又保證教育內容的質量和深度。此外,也可增設直播體驗,邀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開設直播講座,為學生提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多樣化學習內容,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