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生本教學 提增學生創造力

2024-01-15 15:49張建基
小學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創造力有效策略

張建基

〔摘? ? 要〕?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引領學生建構科學觀念、發展思維能力、提升實踐能力、樹立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通過生本教學設計,從點燃學習熱情,強化科學觀念;創設活動情境,拓展科學思維;融合信息技術,深化探究實踐;優化實驗活動,培養態度責任等方面,探究小學科學課堂提增學生創造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創造力;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4? ? 055-057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從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幾方面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提高學生創造力要從強化科學觀念、拓展科學思維、深化探究實踐、培養態度責任幾方面著手發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點燃學習熱情,強化科學觀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提升要從生本教育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建構正確的科學觀念,在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學習。

(一)激趣導入,點燃熱情

運用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啟發誘導法,在指導小學科學課堂提升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在激趣導入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在《種子發芽實驗》一課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在聚焦新生命開始的課題中,拋出課堂實驗教學的問題,即種子發芽需要什么條件。然后引領學生以綠豆發芽為例,探索種子發芽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思考種子發芽可能需要的條件,并在對比實驗中引領學生在不同條件下觀察綠豆發芽的變化。在這里,創造力的培養主要是學生對種子發芽條件的探究,在激趣導入中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條件,并在親身實踐中驗證自己想法是否正確。

(二)問題引領,延伸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需求是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為此,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提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問題引領下延伸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綠豆種子發芽和土壤的關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從“條件”的探究入手,結合文本中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尤其是側重于從“條件”方面分析實驗結果的出現需要實驗過程中充分保障哪些必要的條件,如:

一是器皿必須是玻璃的,為的是方面觀察;二是器皿大小一致,而且一個鋪上一層土壤,一個不鋪,方便對比實驗結果;三是每個器皿都放3粒綠豆,保證條件一致;四是定期給兩個器皿澆同樣多的水,保障自然條件的一致。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觀察對比實驗的要求就是條件要一致,然后側重于某個點進行定位觀察,如本課的觀察在于“發芽與土壤的關系”,在問題引領下讓學生了解實驗和認知實驗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三)想象創新,升華熱情

愛因斯坦說過,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學生的想象創新,要在強化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觀念的基礎上升華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點亮小燈泡》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立足于小燈泡點亮的基礎實驗中進一步思考,如何在點亮的基礎上讓小燈泡發生變化,如顏色的變化、點亮次序的變化、點亮時間的變化等。在學生的想象創新中進一步融入“紅綠燈”的設計理念,引領學生在觀察、學習和實踐中升華學習熱情,強化知識的梳理和整合。

二、創設活動情境,拓展科學思維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要教給學生活的書、真的書、動的書和用的書。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培養要在積極創設活動情境中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實驗中學習。

(一)充分投入材料,創設活動情境

林格倫提出,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領悟而告終。為此,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提升要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而這成功體驗需要教師創設活動情境,在充分投入材料的前提下讓學生去做、看、想、學。

例如,《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環節開展教學。一是情境的創設。在以背景音樂播放水的聲音或浪花的聲音中將學生代入水的世界,強化學生對“浮力”的感受,科學定位課堂教學的主題。二是材料的投入。在材料的投入中,教師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在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浮的材料有哪些的基礎上適時并充分投入相關材料。三是學生體驗。在學生的體驗式學習中,通過學生自主“造船”,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二)推進小組合作,深化活動創新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提出要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建設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此,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提升要在小組合作中深化活動創新,讓學生在互幫互助、團結協作中進行創造、創新。

例如,在《設計我們的小船》一課的教學中,小組合作的實驗教學打破了個人思維的局限和不足,在創造和創新實踐中,教師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思維的拓展與整合。在小船的設計中既要集思廣益,又要求同存異,不可能對小組每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都直接采納,而是要在思維的拓展中科學整合,形成統一的設計理念。二是設計的創造和創新。在小組合作中既要保證小船的科學創造,實現小船的基本功能,又要創新小船的設計思路,如外形、功能等,讓小船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融合信息技術,深化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提出,要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拓展教學時空、共享優質資源、優化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優化學生學習方式。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創造力要融合信息技術,深化探究實踐,在創新學生實踐思維中實現學生有效學習。

(一)融合信息技術,拓展實踐范圍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教育教學要注重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和共建共享。為此,小學科學課堂提升學生創造力要在融合信息技術的過程中積極拓展實踐范圍,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學習。

例如,在《電路出故障了》一課教學時,信息技術的融合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1.視頻播放電路出故障的生活畫面,引發學生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電路故障問題;2.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解決電路出故障的問題,并形成對知識系統化的梳理;3.適時播放電路出故障的不同情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情境及不同的故障問題,并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以信息技術為平臺,將學生的創造和創新思路在信息技術平臺上進行演示,有效拓展實踐范圍。

(二)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思維

《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因此,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創造力的提升要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創新實踐思維,引領學生在創新中實踐。

例如,在“珍惜水資源”一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創新實踐思維的過程中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實現文本內容學習的形象化,發揮信息技術動態化的優勢,將文本內容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用于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看中思考,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實踐認知的基礎上初步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徑;二是推進思維創新的動態化,將學生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性思維在互聯網中進行查找,在搜尋相關信息的基礎上了解當前的科技發展狀態以及已經付諸實施的科學理念、科學思維、科學技術等,實現學生思維與社會發展的有效銜接。

四、優化實驗活動,培養態度責任

《課程標準》在培養學生態度責任的要求中強調,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科學本質及規律,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為此,要實現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創造力的提升,教師就要通過優化實驗活動,落實態度責任,進一步活躍、驗證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課前準備活動,活躍創新性思維

伽利略提出,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為此,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創造力的提升要在課前準備活動中引領學生認真觀察與實驗,在活躍創新思維的過程中建構學生初步的認知和理解。

例如,在《了解我們的住房》一課教學中,通過課前準備活動的開展,在活躍創新性思維中建構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一是在生活中觀察住房必須具有的結構和系統及其所在位置,在生活的觀察中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并在觀察中思考房屋在建造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二是在學生的模型建造中模仿再現住房的基本結構和所具有的系統,這個過程可以深化學生的記憶;三是提出個人的創新見解,并為此查找相關資料,初步論證見解是否科學可行。

(二)參與課堂活動,驗證創新性思維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在指導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提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要在手腦并用、手腦雙全中優化實驗活動,在落實態度責任中通過課堂參與活動有效驗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例如,《制作塔臺模型》一課的教學中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模仿活動。通過模仿課本中塔臺制作的過程實現初步的實驗活動,完成塔臺模型的制作,這個課堂參與的過程也是實現知識的活學活用的過程,是實現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過程;二是創新活動。在基本完成塔臺制作任務以后,引領學生推翻傳統的塔臺制作的經驗,在創新性思維的推理和實踐中進行驗證,將創新后的塔臺進行展示,然后在師生互動中去評價創新塔臺的優缺點,并在放大優點和創新點中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嚴謹認真的態度落實每一份創造和創新的責任。

(三)課后改進活動,拓展創新性思維

巴甫洛夫提出,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為此,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提升要引領學生在課后改進活動中去認真研究、對比和積聚事實,并在此基礎上去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評估改進塔臺模型》一課教學中,課后改進活動的開展有效解決了因為時間原因對某些創新性思維探究不到位的問題,從三個方面引領學生個性化地探究與實踐,一是在研究事實中驗證創新性思維。通過學生在對生活經驗的梳理和實踐研究中進一步驗證創新性思維,實現對塔臺模型的實踐化評估。二是在對比事實中改進創新性思維。通過實地觀察或查閱相關資料,將塔臺模型的改進工作融入實踐化、科學化、創新化的優勢,推進改進理念的實效化。三是在積聚事實中拓展創新性思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經驗的積聚與整合為創新思維的拓展提供了寬闊的平臺,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推進創新性思維能力拓展的“學真”和“求真”。

總之,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提高要立足于生本教學基礎,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尊重學情的基礎上學生的拓展思維,引領學生在課堂上探究、在生活中實踐,推進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雷.拓展思維,激發創造:“雙減”政策下提升小學科學課堂創造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7):87-89.

[2]劉冰.面向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科學課教學支架設計與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創造力有效策略
創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