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場生物安全綜述

2024-01-15 04:01任淑靜/譯
國外畜牧學·豬與禽 2023年6期
關鍵詞:疾病預防生物安全養豬業

任淑靜/譯

任淑靜 譯自Porcine Health Management,Vol.7(2021),№1:1~15

靳文廣 校? 王晶晶 審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一些難以控制的疾病的暴發和復發,人們認識到動物健康及其與生物安全的關系至關重要。這在養豬業上尤為明顯,暴發的非洲豬瘟或豬流行性腹瀉疫情就表明了這一點。此外,科學的生物安全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產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生物安全可以定義為為了減少病原體入侵養殖場(外部生物安全)和在養殖場內進一步傳播(內部生物安全)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好生物安全的關鍵是避免病原體在養殖場之間或養殖場內傳播。這意味著需要了解所要避免的疾病的流行病學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總能獲得。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僅限于幾種,因此,即使人們對某一疾病的了解存在一定差距,也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為了設計一套有效的生物安全方案,獸醫必須了解疾病的傳播途徑、風險情況和危害性,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如何評估并改進生物安全。本綜述提供了關于減少養豬生產過程中疾病暴發風險的外部和內部生物安全,以及這些措施與主要疾病之間的流行病學關系,并介紹了一些可用于風險分析和生物安全評估的系統,同時,還介紹了影響豬場生物安全方案成功實施的各種因素。

關鍵詞:生物安全;疾病預防;預防措施;養豬業;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S815 ?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3)06-0001-11

豬傳染病的預防對動物福利和經濟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當涉及人畜共患病病原體時,預防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也很重要。生物安全包括防止病原體進入動物群和在動物群內傳播的各個方面。近年來,隨著非洲豬瘟、豬流行性腹瀉等難以控制的疾病的暴發和復發,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豬的健康及其與生物安全的關系至關重要。在其他情況下,如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體有可能導致大流行事件。在整個生產鏈實施生物安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新病原體進入豬場以及在豬場內傳播的風險。然而,可持續的生物安全方案的實施及其持續改進對許多豬場來說仍是一個挑戰。

1? 生物安全概念

1.1 養豬生產中生物安全概念的起源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養豬生產逐漸從小型家庭農場向規?;i場轉變。這一轉變表明,健康和疾病管理應重新定向。在? ? ? ?20世紀80年代,“最低限度疾病”(minimal disease)或“無特定病原體豬場”等概念開始普及,并導致現代生物安全概念的產生。

早期的出版物將生物安全定義為“預防傳染病、寄生蟲和害蟲傳播的安全措施”。然而,當時可獲得的大多數信息主要是基于一些疾病的流行病學知識、常識和經驗的結合。顯然,生物安全需要采取更有條理的方法。此后不久,科學期刊開始發表關于如何有效實施豬場生物安全的論文。

1.2 現代生物安全的概念

自早期近乎直覺的生物安全定義產生以來,這一概念已經與養豬生產同步發展。如今,在發達國家,養豬生產呈現出集約化趨勢:豬場規模越來越大,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同時動物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新的病原體入侵豬場不僅對受感染的豬場,而且對所有其他相關的豬場都可能會產生嚴重甚至災難性后果。如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傳入美洲并在這一地區的流行,以及非洲豬瘟病毒在歐洲和亞洲的傳播。因此,人們對這些疾病的觀念和看法已經從豬個體轉變到豬場,再到整個地區。疾病預防目前是動物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學術上,生物安全可定義為為了減少病原體入侵和傳播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當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降低病原體入侵的可能性時,指的是外部生物安全;當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減少養殖場已有病原體的傳播時,指的是內部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關鍵概念是避免病原體在養殖場之間或養殖場內傳播。因此,適用的生物安全必須能降低病原體有效傳播的可能性。這意味著要了解所預防疾病的流行病學知識,特別是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在環境中的穩定性以及污染源和傳播媒介的作用。

對于許多嚴重的疾病,流行病學知識遠遠不夠,還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補。然而,由于病原體的傳播方式僅限于少數幾種,對于大多數疾病,制定一套潛在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可能的。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是,根據實施措施的潛在效果確定這些措施的優先次序。這需要對每種傳播途徑或因素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所選生物安全的具體實施還涉及經濟、社會甚至心理方面。

2? 豬場主要的生物安全

2.1 豬場常見的外部生物安全

外部生物安全的概念可以直觀地理解為將豬場與“來自外界的危險”隔絕開。這意味著,許多針對外部生物安全的措施是設置物理屏障或禁止某些動物、人或車輛進入。

2.1.1 引種、隔離和豬精液的使用

新病原體最有可能通過引種入侵豬場。由于目前生產系統的特點,為了使生產力保持在期望的標準范圍內,豬場需要引種。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可能意味著整個繁殖群每2~2.5年就要更新一次。這些后備母豬可以是自家豬場留種,即選擇一些后備母豬替換現有能繁母豬,也可以從外部購買。對于一些實行封閉管理、依靠種豬(豬精液)進行遺傳改良的豬場,自家豬場留種后備母豬可能很方便,但凈化豬場的流行病通常會很困難。使用自家豬場生產的豬精液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在其他生產系統中,為了全面控制后備母豬的管理和健康狀況,最好從外部購買后備母豬。在這一情況下,豬場也會面臨一些問題:首先,引種的頻率越高,病原體入侵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種豬的更新率越高,豬群對豬場地方性病原體免疫力的維持就越困難;最后,引種后對豬精液的需求必然增加,如果從外部購買,也有引入新病原體的風險。

假設許多豬場必須從外部購買后備母豬,那么如何管理這些引進的后備母豬將是成功控制病原體侵入的關鍵。目前,最有效的生產方式是批次化配種和分娩(通常每周或每3周一次)。理想情況下,該生產方式需要引進的后備母豬具有相同周期的分娩批次(每周或每3周)。在這些生產系統中,第一道生物安全屏障是為后備母豬的來源制定一份健康清單。該清單必須根據風險對疾病進行分類,并說明應進行哪些檢測。對于某些病原體,只要懷疑引種豬場存在該病原體,例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陰性種群存在PRRS病毒血清陽性的后備母豬,就要放棄從該豬場引種。而對于其他病原體,在特定情況下這是可以接受的,例如豬細小病毒,因為接種疫苗可取得非常有效的預防效果。設計合理、管理完善的隔離場是減少外部病原體入侵非常有效的措施。

隔離場要設計合理,避免引種帶來的病原體擴散。因此,必須切斷隔離場與豬場之間的直接連接。通常,將隔離場設在遠離豬場的地方,并將隔離場當作“外部世界”來對待,即將其作為獨立的豬場進行管理。此外,隔離場必須嚴格按照“全進全出”制進行管理,以避免病原體在不同批次后備母豬之間傳播。降低新批次后備母豬的引進頻率,可以降低與后備母豬引進相關的病原體的侵入風險。然而,這意味著整個豬場的生產和繁殖批次管理都要發生變化,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在可用空間內分配種豬。每批次的群體越大,所需的空間就越大。

關于隔離場的選址,一般而言,隔離場必須距離其他豬場1 km以上。對于大多數通過空氣以及嚙齒動物、蒼蠅等傳播的病原體,這是一個安全距離。然而,據報道,豬偽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2型(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2,PRRSV-2)等病毒,以及豬肺炎支原體等細菌可通過空氣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如口蹄疫病毒可傳播20 km,豬偽狂犬病病毒、PRRSV-2和豬肺炎支原體可傳播9 km。研究證明,在高密度養殖地區,空氣過濾器可以防止病原體入侵。在窗戶或通風口使用高效空氣過濾器可減少病原體的進入。

高效空氣過濾器是微生物空氣過濾的黃金標準,但便宜的過濾器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實驗室條件下,精細過濾器(歐洲規格M和F級)組合對馬動脈炎病毒的過濾效率超過98.0%,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細菌的過濾效率超過99.9%。類似的研究表明,MERV 14過濾器或多層聚丙烯過濾器經殺菌劑處理后,可以完全有效阻斷PRRSV或豬肺炎支原體的進入。

其他低成本的過濾方法雖然效率低,但也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在一項空氣過濾系統預防PRRSV的經濟評估分析中,研究人員計算出投資回報時間為2~7年,這取決于疾病暴發頻率的高低和未感染PRRSV而節省的費用。如果隔離場距離豬場足夠遠,兩地之間傳播主要是員工。病原體傳播主要與攜帶病毒的人的衣服、工作靴、頭發等有關,流感等一些疾病除外。因此,隔離非常有效。使用專用的衣服、工作靴和工具以及洗手是最起碼的強制措施。在口蹄疫的傳播試驗中,這些措施能夠阻止豬場飼養員傳播病毒,但當試驗物種是羊時就失效了,在這種情況下,淋浴是必要的措施。此外,利用充分發揮空氣流通和空氣壓力的封閉式豬舍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原體通過空氣從隔離場傳播的可能性。

隔離時間取決于3個因素:a)列入預防清單的疾病的潛伏期;b)疾病的傳染期;c)確診所需的時間。因此,隔離時間將取決于清單中所列疾病和診斷設備的有效性。此外,必須對動物進行監測,最好每天檢查是否有疾病癥狀;制定應急計劃十分必要,以應對出現疾病陽性結果。應急計劃包括:延長引種批次的隔離期;淘汰陽性豬,延長其他豬的隔離期并持續監測;徹底清空隔離場,并對目標豬場進行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隔離和馴化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立的概念。隔離的目的是防止引進的后備豬攜帶的病原體進入豬場,因此,盡量減少原有種豬和引進后備豬之間的接觸;而馴化的目的之一則是增強引進后備豬對豬場已有病原體的免疫力,這通常需要引進后備豬和原有種豬之間保持密切接觸。因此,必須明確區分隔離期和馴化期。巴西研究人員發現,將引進豬群馴化為具有較低的血清陽性率可以更好地防控種群中的豬流感。實際上,使用外部購買的豬精液相當于引進一頭公豬。因此,豬精液供應商必須經過認證,證明豬精液中不存在預防清單中的病原體,并且豬場必須對其質量進行評估。應盡可能限制供應商的數量(最好一家),以降低風險。

2.1.2 人員和車輛

人員和車輛的消毒不當是豬場暴發新疾病的重要原因。豬場會接待大量的來訪者和車輛,如豬場員工、獸醫、修理工、飼料運輸車、動物運輸車等。

員工的工作靴、衣服等,甚至被污染的皮膚都可能傳播各種病原體,如沙門菌、PRRS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痢疾短螺旋體或胞內勞森菌。人也可能成為人類和動物常見疾病的傳播者,如豬流感的傳播。事實上,經典的H1N1病毒和H3N2病毒的最初入侵均源自人類,如2009年流行的H1N1病毒。

結合屏障措施和限制進入豬場的規定,可以將與來訪相關的疾病暴發風險降至最低。哪些人員或車輛是必須進入豬場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非必要不進入。但這一原則的實際實施要復雜很多。豬場應詳細列出誰可以進入或誰不可進入,并說明進入豬場的規則。下文將介紹最大限度降低這些風險的主要措施。

限制訪客和車輛進入豬場的基本措施是明確劃分凈區和臟區。凈區是指與豬接觸的豬場區域,包括豬舍、辦公室和走廊以及所有與豬接觸的區域和設備;臟區是指可能含有傳染源的豬場區域,實際上,凈區以外的一切區域都可視為臟區。大門、墻壁、更衣室、淋浴室或地板上的畫線都可能是凈區和臟區的分界線。任何物品在未消毒的情況下都不得穿過臟區進入凈區。豬場道路分凈道和污道。為多個公司或豬場服務的運輸車輛必須走污道。作業流程必須有條不紊。

豬場內部和外部的主要分界線是圍欄,圍欄上的門要關閉,只能從豬場內部打開。圍欄的另一個用途是限制野豬等野生動物進入,因為其可能帶來一些疾病風險,如經典豬瘟或非洲豬瘟。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圍欄材料時必須考慮到野豬很容易破壞普通的鐵絲網。此外,圍欄下必須修建防止打洞的屏障。

對于不需要車輛進入豬場的作業,例如獸醫進入豬場,必須在豬場外設置一個停車場。

有些作業,如運送飼料、收集病死豬或糞污處理,需要與豬場有一定程度的接觸。對于這些作業,合適的方法是對豬場進行適當的設計。需要進行這種接觸的活動盡可能安排在豬場外圍,避免進入豬場。對于飼料運輸,合適的方法是將飼料塔設在靠近周邊圍欄的地方,這樣從車輛上卸載飼料時就不需要進入豬場。死豬化尸池和糞污池必須緊靠圍欄,以避免車輛進入豬場。運送死豬尸體和糞污的車必須在污道上繞行。如果因豬場設計原因無法采用以上方法,必須明確劃分道路以及凈區和臟區。任何情況下,車輛、司機或其他助理人員都不能與豬接觸。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在低生物安全和高生物安全下的傳播情況發現,接觸了感染動物的人員,其衣服和鞋子很容易被病毒污染。司機鞋子上少量的污染糞便就足以造成整個豬場的豬群感染外來病原體。

一旦車輛或訪客允許進入豬場周邊,就必須嚴格執行一套將風險降至最低的規則。訪客必須通過接待處進入豬場,在登記簿上登記,注明其姓名、公司和進入豬場的原因,并注明最近參觀其他豬場的日期。在許多豬場,安全程序通常表明,間隔拜訪上一家豬場24~48 h才認為沒有傳播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并不是基于對不同豬病原體易感性的真實評估,因為不同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的存活率可能會有很大差異,而且這方面尚未進行過深入研究。在確定這一限制時間時,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豬場的衛生狀況和進入豬場時設置的屏障(淋浴、洗手、更衣等)。標準嚴格的豬場要求必須洗手,更換外衣和工作靴,此時豬場的主要風險來自頭發或口鼻黏膜中存在的病原體。在接觸病豬1 d后,研究人員在接觸者的頭發中發現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核酸,但該接觸者不會傳播病原體。在牛冠狀病毒和牛呼吸道冠狀病毒暴露模型中,暴露者在暴露病毒6 h后,其口鼻黏膜中未發現病毒核酸,不過大多數暴露者在暴露1 h后呈核酸陽性??紤]到以前的數據,對于健康標準良好并采取基本生物安全的豬場,限制24 h可能是一個合理的時間。當然,健康標準越高,新疾病的潛在影響越大,限制時間會越長(最長可達48 h)。如果未對筆記本電腦、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進行消毒,將其帶入豬場可能會帶來病原體傳入的風險。研究發現,豬肺炎支原體在4 ℃下各種表面的存活時間可達8 d。

另外,制定進入豬舍的規定??山邮艿淖畹拖抟幎ㄊ歉鼡Q豬舍專用的衣服和工作靴、洗手以及豬舍之間不共用物品。必須共用物品時,需在紫外線下照射或在消毒液中浸泡后方可使用。這些消毒液可以是稀釋的漂白劑或商業消毒劑。需要注意的是,當有機物濃度較高時,大多數消毒劑的活性較低或效果較差。建議佩戴手套和帽子。更高水平的生物安全包括強制淋浴。如上所述,淋浴和完全更換外衣能大幅減少口蹄疫病毒通過污染人員在豬或羊之間的傳播。不過對于一些病原體,洗手和更換外衣就能有效阻斷傳播。

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必須劃分凈區和臟區。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是,允許穿非豬舍專用衣服或工作靴的地方為臟區。一個簡單的劃分方法是在更衣室用長凳劃分凈區和臟區。關于流感病毒、PRRSV或口蹄疫病毒傳播的研究表明,這些病毒可通過污染的工作靴、手套、皮膚或工作服傳播,這證實了這些措施的相關性。訪客和員工應避免在豬場食用豬肉制品,因為一些病原體如非洲豬瘟病毒可以在豬肉制品中存活。

2.1.3 豬的運輸

用于豬場與豬場或屠宰場之間運送豬的車輛以及這些車輛的司機,在豬場之間的病原體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采取如下措施可以減少傳播風險。

首先,規定車輛的特定用途?!鞍踩钡膭游镞\輸車輛不應用于危險的運輸。例如,運輸后備豬的車輛不得向屠宰場運送豬。一輛車不應在不同的豬場裝豬,因為這會增加病原體傳播的風險。因此,首要措施是為每輛車制定“允許運輸和許可行為”清單,并設計路線。其次,必須有計劃、認真地進行車輛的清洗和消毒。車輛的清洗和消毒在實際操作中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事實表明,運往屠宰場的車輛經清洗和消毒后,沙門菌檢測呈陽性的比例依舊很高。普遍認為,為了使清洗和消毒有效,清洗過程必須包括去除有機物、用水清洗(最好是熱水和肥皂水或清洗劑)、消毒和烘干。主要問題是車身角落和凹槽中殘留的有機物難以清除,以及車輛難以干燥。在冬天,特別是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車輛的自然干燥可能需要數天時間。為此,人們設計了風干或烘干房等設施,以便解決此類問題。研究發現,車輛經清洗、消毒和烘干后,用RT-PCR試劑盒檢測未發現PRRSV,也未感染哨兵豬。

裝卸豬是豬場內豬與豬場外車輛或人員接觸的主要情況之一。減少風險的有效方法是建造裝卸臺。裝卸臺必須設有臟區(位于豬場外),可以停放車輛。這個臟區通向一條轉豬通道(通道非常狹窄,只容一頭豬通過),盡頭設有門。門很低,只有豬能通過,人站著無法通過,通常會安裝滑動門或類似的機關。此門向內為凈區。

2.1.4 周邊環境

這一術語與病例的空間聚集性有關,而在周邊環境之間發生傳播的具體途徑并不是很清楚。研究認為,陰性商業豬場80%的PRRS新發病例是由鄰近豬場傳播所致,但并未確定確切的傳播途徑。感染率將由于豬場的位置發生變化,并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豬場的數量和類型(如育肥場和種豬場)以及距離豬場半徑1 km內的屠宰場、垃圾場或動物尸體處理廠都可能會增加感染率。

病原體在相鄰豬場之間的傳播途徑可能是空氣傳播。如前所述,病原體通過空氣傳播的距離是不同的,而且還取決于天氣條件(相對濕度高和有連續中速風的冬季傳播快)和地形(在平地傳播快)。

關于空氣傳播,口蹄疫病毒和PRRSV這兩種豬病原體的研究較深入。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在相對濕度高(>60%)、風速低且風向穩定、有云層覆蓋、溫度低于27 ℃(低溫時更易傳播)和無降水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長距離(最遠達10 km)的空氣傳播。影響氣溶膠中PRRSV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溫度,20 ℃時病毒的半衰期很短(小于30 min)。在實驗室條件下,相對濕度低似乎有利于PRRSV在氣溶膠中存活。一項為期2年的研究表明,低溫、低日照水平、伴隨陣風的低風速、高濕度和高氣壓更有利于PRRSV在空氣中傳播。此外,對于PRRSV-2,不同毒株的氣溶膠傳播可能不同。PRRSV-1通過空氣傳播的可能性似乎較小,可能是因為其病毒血癥水平較低。

防止這種傳播的措施基本上是建立屏障。最簡單的方法是在經常刮風的方向安裝籬笆或種植小樹林來作為屏障,還可以安裝高效空氣過濾器或其他類型的過濾器等。

與周邊環境有關的其他傳播途徑包括嚙齒動物、蒼蠅以及其他動物(流浪動物或附近的動物)或鳥類。嚙齒動物可能攜帶多種會影響豬健康的病原體,如沙門菌、鉤端螺旋體、假結核耶爾森菌、弓形蟲、彎曲桿菌、短螺旋體、胞內勞森菌或腦心肌炎病毒。一般來說,小鼠的活動半徑為25~150 m,因此,它們在豬場之間的傳播作用有限。然而,1只大鼠可以在一夜之間移動到3 km以外。蒼蠅也可作為傳播媒介,不過其飛行半徑(2~3 km)和生存的溫度范圍較窄,限制了其作為病原體遠距離傳播者的作用。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在距離源頭豬場1.7 km處捕獲的部分蒼蠅中存在傳染性PRRSV。但超過數百米的傳播尚未得到證實。有證據表明,蒼蠅在豬鏈球菌或短螺旋體等病原體的傳播中發揮了作用。

狗和貓也可能是某些豬病原體的來源,不過這些動物不應出現在豬場中。圍墻可以防止流浪或附近的動物進入豬場。

疾病的暴發與有些鳥類有關。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約30%新暴發的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椋鳥引起的。鳥類也會導致一些病原體的傳播,如沙門菌、胞內勞森菌、豬痢疾短螺旋菌和大腸桿菌,并可能成為儲存宿主,導致病原體在豬場內不斷循環。主要的生物安全包括在窗戶上安裝防鳥網,關閉大門,以防鳥類進入并筑巢。所有豬舍都必須防鳥。防鳥網或豬舍外部如有任何損壞會導致害蟲進入,必須立即修復。此外,飼料塔和飼料罐應保持封閉,以防鳥類進入和糞便污染。這對預防沙門菌感染很重要。

2.1.5 飼料與飲水

由于飼料生產過程中的衛生條件,特別是飼料經過熱處理,飼料本身通常不會構成病原體傳播風險。例如,制??梢詺缡芪廴撅暳现械呢i流行性腹瀉病毒。然而,有的病原體會污染飼料原料并在其中存活,從而侵入豬場。研究人員在豆粕(常規和有機豆粕)、維生素D添加劑、賴氨酸和膽堿中檢測到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塞內卡病毒、經典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和口蹄疫病毒。豬采食含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飼料被感染,證明飼料可能是該病毒的潛在傳播源。有研究人員對非動物源性原料作為豬病毒來源的作用進行了綜述。

盡量減少病原體進入飼料供應鏈的可能性,如不使用高風險的原料,飼料廠在制定生物安全時,應考慮主動緩解策略,可以將這種風險維持在臨界狀態以下。其中一些措施包括:建立用于進場飼料檢疫的儲存庫,確定并制定一份用于高風險原料(動物源性或非動物源性)有效取樣的時間表。限制并建立人員(飼料廠人員、訪客、司機等)或車輛進出飼料廠的流程,因為可能將污染物帶入飼料廠。一些研究表明,飼料中的化學添加劑是降低病毒和細菌風險的可靠方法。甲酸、乳酸或丙酸等有機酸是有效的添加劑,脂肪酸和精油對某些病原體也有效。Dee等和Cochrane等研究發現,甲醛可有效預防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沙門菌的傳播。此外,在飼料中添加甲醛可導致豬腸道中有害菌轉移。Gebhardt等研究證明,另一種可有效降低這種風險的策略是用經甲醛或己烷、辛酸、癸烷的混合物等具有抗菌特性的化合物處理過的稻殼沖洗飼料生產設備。因此,飼料應由具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信譽良好的供應商提供,飼料原料不應使用運輸豬或其他牲畜的車輛運輸。

豬場使用的飲水也可能會引起病原體入侵。鉤端螺旋體病通常與水污染有關。老鼠和其他動物攜帶的鉤端螺旋體會污染水,甚至會發生老鼠被豬吃掉。此外,大多數經糞-口傳播的病原體都有可能通過水傳播。因此,應定期檢查飲水的細菌總數,至少每年檢查一次。定期對飲水管道、水箱和管道進行清洗和消毒,因為生物膜可能會成為感染豬群的細菌來源。源水處理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水處理技術包括:通過過濾(反滲透系統)去除化學和生物污染物;通過紫外線或氯、氯胺和臭氧等化學氧化消毒劑殺滅病原體。

2.2 常見的內部生物安全

如前所述,內部生物安全旨在降低豬群感染后病原體傳播的可能性。這些措施可分為: a)與豬群管理有關的措施;b)豬場的整體衛生;c)清潔和消毒;d)人員管理。

2.2.1 管理相關措施

這類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豬的流動,以避免不同日齡的豬混在一起。通常,必須避免豬的流動與生產流程相反。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在新批次的豬進入之前對豬場進行清潔和消毒。據報道,這一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病原體的循環,并減少豬場的用藥量和用藥種類。在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生產階段都采用“全進全出”制的豬場,用于治療肺炎和水腫病的抗生素用量較低。在法國,豬場采取這一措施后發現,送往屠宰場的豬沙門菌的流行率有所下降。

然而,這種流動控制并不足以應對所有疾病,例如那些可在產房、交叉寄養中傳播的疾病,或是同批次的母豬之間傳播的疾病。這已在PRRSV上得到證明,事實上,限制寄養也是產房暴發PRRS期間通常實施的措施之一。

實施管理措施時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事實是,母豬是豬場中許多病原體的儲存宿主。從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就開始研究仔豬早期斷奶,其依據是某些病原體會在特定時間從母體傳播給后代。提前將仔豬與母豬分開可以防止這種傳播,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某些疾病。仔豬早期斷奶雖然部分有效,但會影響豬福利,而且在歐洲這種做法違反了動物福利法。制定一個作業流程同樣重要,要考慮到豬場內不同日齡的豬群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通常建議,按照豬的流動順序從幼齡到大齡制定一個作業流程。因此,在育肥舍作業的員工在接觸育肥豬后不應進入仔豬舍,或從仔豬舍進入產房。

2.2.2 有關豬場及清潔消毒的措施

豬場的布局應有助于減少疾病的傳播,或至少不應促進疾病的傳播。設計是基本。在設計不佳或規劃不當的豬場,豬因裝卸在不同區域間流動或生產階段之間流動比較常見,這樣不同日齡的豬就會有接觸。同樣重要的是,豬場要合理安排作業,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隔豬場內不同日齡的豬。這可以通過物理屏障來實現,如門、腳踏消毒池或洗手和更換工作靴的中間區域。

然而,所有這些措施往往會妨礙作業流程。有時,不同的區域可以涂上不同的顏色,并使用相應顏色的衣服和工作靴,使不同生產階段之間不接觸的原則不易違反。

豬場所用材料的性質是一個重要因素。豬欄或豬舍和地板之間的分隔非常重要。例如,豬欄之間的不連續分隔會促進呼吸道病原體的傳播,而固體分隔會促進腸道病原體的傳播。豬舍地板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尤其在產房。金屬地板和塑料地板雖然更干凈,但對舒適度有負面影響。稻草墊料非常舒適,但會增加腹瀉暴發的風險。該區域也應增加通風系統,因為通風不足會增加環境的微生物負荷,特別是呼吸道病原體。

在衛生措施方面,最基本的是對豬舍的清潔和消毒。與車輛類似,豬舍應首先清除有機物,然后用肥皂水清洗,沖洗和干燥后進行消毒。Dione等通過對烏干達的276家豬場進行評估發現,在豬場使用消毒劑可以降低豬鏈球菌的血清陽性率。該病原體可被苯基化合物、氯和碘迅速殺滅。

第二項基本衛生措施是疫苗和藥物的使用。注射器的針頭應每接種一頭豬更換一次,不過這在實踐中很難實現。員工們通常認為更換針頭是浪費時間。應教導他們這種做法的重要性??山邮艿淖畹拖薅仁菍γ款^母豬更換針頭,對每窩或每欄豬更換針頭。

2.2.3 與人員有關的措施

豬場員工是保持豬場內部生物安全的關鍵因素。他們的作用是雙重的,一方面,他們嚴格執行規定,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可能會成為病原體在豬場傳播的工具。

員工必須清楚地知道哪些區域是指定的工作領域,工作流程是什么。例如,育肥舍的員工不應去產房。通常,墻壁和衣服的顏色代碼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這意味著要有相應顏色的特定衣服和工作靴。顯然,這需要額外的清潔和更換計劃,還必須設計更換區域。

最后,使用手套、定期洗手和腳踏消毒等措施將減少員工在豬場內作為傳染源的作用。眾所周知,腳踏消毒池需要持續關注,以避免有機物的過量積累。消毒工作靴所用消毒劑的接觸時間因產品而異,但通常以分鐘為單位。此外,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會影響實際消毒效果或作用所需的時間。對于不太可能遵循腳踏消毒程序的豬場,為每個區域準備特定的干凈工作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踏入消毒液之前未清除工作靴上的糞便,只是簡單地走過去,并不能減少工作靴上的病原體數量。因此,建議首先用刷子和肥皂水清洗工作靴,然后將清洗后的工作靴浸泡在消毒液中至少5 min,覆蓋靴底不少于15 cm。這種消毒是有效的,并且不會浪費消毒液。消毒液最好每天更換,每3 d更換一次是最低可接受的操作。如果豬場沒有采用安裝腳踏消毒池對工作靴進行消毒的措施,一個不太有效但仍被推薦的措施是,在不同豬舍的外部和內部使用不同的工作靴,并建立工作靴的定期清潔和消毒系統。

疫苗是豬群內部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使生產更有效的疫苗成為可能。其中許多疫苗用于保護豬等生產動物,或預防人畜共患病,例如豬流感疫苗。

2.3 生物安全評估

設計生物安全方案時,建立一個可以對豬場生物安全進行客觀評估的系統可能有用。這種評估可用于確定應優先改進或實施哪些措施,以減少疾病傳入和傳播的可能性。此外,該系統還可以監測一段時間內豬場的生物安全狀況,并與其他豬場進行比較(基準測試)。當該系統應用于整個生產系統時,這一點可能特別重要。該系統通過評估可規劃生產流程,并確定哪些接觸和風險可接受。因此,生物安全評估將有助于改善豬場、公司或地區級與疾病傳播相關的風險管理。此外,對豬場生物安全的評估可能有助于計算實施某一特定措施在生產、健康狀況或抗生素使用方面的效益,從而有助于更精確地操作,并提高生產者和獸醫的積極性和觀念。

評估生物安全包括衡量疾病傳播的潛在途徑。第一步是掌握豬場采用的生物安全。為此,評估可以利用流行病學調查,包括評估針對病原體入侵和傳播的不同途徑所采取的外部和內部生物安全的問題。評估還必須調查流行病學方面的關聯。

目前,研究人員已開發出幾種評估豬場生物安全的方法,下文將對此進行介紹。

2.3.1 基于評分的生物安全評估

常見的生物安全評估是使用評分系統。這些評分大多基于專家小組對生物安全的評估。一些評分系統評估的是不同類型傳染性病原體傳播的常見措施,而另一些系統評估的則是特定的疾病。

第一種方法是將不同生物安全的評分相加,得出豬場的評分,并設定一個閾值。

根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Biocheck UGent?生物安全評分系統。在該系統中,將生物安全的評分以及疾病傳播的不同途徑乘以代表其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系數,從而得出豬場生物安全的風險加權評分。Sasaki等開發了一個類似的評估系統——BioAsseT。有報道稱,研究人員針對特定病原體(PRRSV、豬痢疾短螺旋體、豬肺炎支原體)開發了幾種評分系統。

另一種方法是研究人員利用統計方法,根據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排序來開發生物安全評分。例如,Zang等使用了多標準決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通過兩兩比較方法評估生物安全的相對重要性,以估計一項措施的重要性是其他措施的幾倍。Silva等已將該方法應用于PRRS。

Silva等通過使用項目反應理論創建了豬場的一般生物安全評分。這種方法的理念是實施某些生物安全的豬場也將實施與之相關的其他措施。通過使用這種方法,他們減少了量化豬場生物安全水平所需的變量數量,從而簡化了方法。

上述大部分系統使用了從專家那里獲得的數據。這通常會帶來一些偏差,因為系統使用的是主觀評估。專家意見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如以往的經驗、一個國家的流行病學情況或一個地區的主流觀念等。然而,當文獻中沒有足夠的數據時,只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專家意見也是一個有效的選擇。重要的是要根據專家的知識、經驗和背景進行適當的遴選,同時還要避免利益沖突。

2.3.2 生物安全評估可提供概率估計

多元統計模型、貝葉斯網絡和機器學習算法是一些用于量化疾病發生率和評估生物安全實施效果的統計模型。盡管這些方法沒有考慮所包含變量的生物學合理性,但它們可能是開發用于衡量、基準設定和管理生物安全的工具的有用方法。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所述的定量風險評估也可用于估計疾病傳入的概率,并根據其對疾病傳播概率的影響確定生物安全的優先級。風險分析的最終目標是為減輕疾病傳播風險的決策提供證據支持。這類模型考慮了病原體入侵和傳播的不同途徑,以及每種途徑中病原體傳播會發生的不同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可能取決于其他事件,考慮到不確定性或可變性,每個事件根據當時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都被指定了一個概率。然后,確定該疾病通過每種途徑和全球傳播的概率,并標明置信區間。定量風險評估模型主要用于估計疾病傳入某一國家的概率以及某一疾病傳入的概率;通用風險評估工具正在開發中。

定量風險評估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這些模型復雜且耗時;另一方面,它們需要大量不易獲取的數據。然而,這些模型的優勢是可根據現有的生物安全預估疾病傳入的概率,從而為決策提供支持,決定應優先采取哪些生物安全來降低這種概率。一些嘗試將這種模型用于養殖場層面的生物安全評估,已經用于一些物種,但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用于豬場的模型。

2.4 生物安全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生物安全方案可以針對特定疾病進行設計,也可以通用,旨在減少不同疾病的共同風險。無論如何,第一步最好先制定一份預防疾病的清單,并確定這些疾病傳入豬場的可能途徑,以便將預防措施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上文所述的生物安全評估對這項工作很有幫助。

一旦確定了疾病清單、傳播途徑以及與每種情況相關的風險,并選定了要采取的措施,就必須有效地實施。在這個階段,應對方案的制定進行評估和跟進,以修改或擴展現有措施。為了實施生物安全方案,必須制定管理計劃,逐步說明要實施的行動,并對豬場員工和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培訓。

長期執行該生物安全方案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果該方案有效,其結果是不會出現新的疾病或減少現有疾病的傳播。換句話說,如果這方案成功,就不會發生疾病,這將給人一種沒有風險的錯覺。這可能會導致員工放松對生物安全的實施,從而又可能會增加疾病傳入或傳播的可能性。

在每家豬場實施生物安全是行業的責任,最終是豬場生產者的責任。然而,社會學甚至心理學方面的因素也必須考慮到。了解負責實施生物安全的員工對疾病預防的態度和期望至關重要。同時還必須考慮可能存在的動機和障礙。

近年來,一些研究探討了影響畜牧業生產者決策的因素以及他們對生物安全的態度。報道中的一些因素可以歸為個人因素,包括對疾病傳播和生物安全的了解、性別(通常女性在實施生物安全方案方面做得更好)、年齡和從業年限、性格以及與信息來源(技術咨詢、生產者網絡等)的聯系。

關于信息來源的可用性和可信度,不同的研究表明,獸醫是畜牧業生產者在處理動物健康和生物安全問題時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信息來源。畜牧業生產者也應考慮其他信息來源的建議,如來自食品行業或生產者團體等的建議。然而,提高獸醫對生物安全和疾病預防的意識對改善豬場生物安全至關重要。

影響生物安全實施的另一個重大因素是對疾病暴發風險的認知及對豬場造成的后果。研究發現,在PRRS或流感等疾病暴發后以及養豬密集地區,生物安全的實施更多,這可能是由于對豬場之間的傳播風險有更高的認識。正如Gillespie等所述,畜牧業生產者培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該研究調查了瑞典畜牧業生產者對動物傳染病的發病率、控制和傳播的看法。結果表明,認為自己掌握了必要知識的畜牧業生產者有更強的控制感,同時也要求其他人承擔預防疾病傳播的責任。因此,為了提高生物安全的實施,應提高畜牧業生產者和獸醫的意識,可采用參與式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各國政府和相關組織為了說服畜牧業生產者和獸醫為什么以及如何實施生物安全,已經制定了生物安全指南、手冊和材料。不幸的是,許多此類手冊并沒有產生實際影響,因為畜牧業生產者認為這些建議無關緊要或不切實際,即使對那些曾經暴發過疾病或可能得到財政支持的畜牧業生產者來說也是如此。造成這種失敗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對政府機構的信心不足。同樣,部分畜牧業生產者認為,實施這些措施的責任在于衛生組織,特別是當這些措施旨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或因國際法規或市場壓力而實施時。

3? 結束語

生物安全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一個基本要素,特別是在養豬業等采用集約化生產方式的飼養系統。避免引入新的病原體、限制其傳播將有助于提高豬的健康水平、豬場的生產力,同時也有利于公共衛生。更好地了解豬病的流行病學知識將有助于設計出更好的生物安全方案。此外,開發定量風險評估方法可以更精確地選擇生物安全,并對其影響進行精細地評估。與社會學或心理學等其他科學分支的合作將有助于生物安全方案的可持續實施。

原題名:Biosecurity in pig farms: a review(英文)

原作者:Laura Valeria Alarcón1、Alberto Allepuz Alberto和Enric Mateu

猜你喜歡
疾病預防生物安全養豬業
2022年養豬業或將迎來“大變局”
2020年養豬業盤點
“中美貿易戰”養豬業可能發生的事
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探析
微生物發酵飼料在養豬業的應用
德爾菲法構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生物安全快速評價指標的研究
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獸醫教學中的生物安全問題及對策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