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貴州省脫貧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研究

2024-01-16 04:30徐興盼
新農民 2023年34期
關鍵詞:基層組織貴州省鄉村振興

徐興盼 等

劉圳茜,彭 田,謝婉迪,陶乃威

摘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鄉村振興中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至關重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對貴州省10個地區進行了關于農村基層組織發展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村民參與決策、大學生村干部、年輕人返鄉創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村民參與重大決策比例偏低;第二,缺乏大學生村干部;第三,年輕人不愿意返鄉創業,缺乏年輕活力。筆者對此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第一,增強農民主體意識,提高農民對重大問題的參與率;第二,完善相關村干部制度,增強農村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第三,加大力度創造創業發展機會和激勵制度;以此助力推進貴州省農村基層組織的發展,提升鄉村振興發展的成效。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基層組織;農民;貴州省

1 調查背景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做好新時代新道路下的農業農村工作,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強國建設作出重要部署[1]”。自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黨中央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快農業發展、推進農村繁榮和提高農民收入”為基本原則,極大地增強我國農民的信心[2]。鄉村振興戰略對增強農村生機活力,保障農民生活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價值。作為全國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貴州省的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著脫貧攻堅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強調要抓好黨建來助力鄉村振興,強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組織保障,全力以赴地建設美麗鄉村基層組織。農村基層組織是基礎性、引領性的動力,不僅對鄉村全面振興起到畫龍點睛、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也是“三農”工作的當務之急。

2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2.1 調查區域概況

作為脫貧攻堅中的重要對象,貴州省在2022年實現了66個縣全面脫貧。本次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合鎮長青村、堰河村、閣老壩;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團結社區、程寨鎮大合水村;遵義市鳳岡縣蜂巖鎮桃坪村;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大橋村;畢節市黔西縣金蘭鎮雙玉村;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風鎮開坪村;銅仁市碧江區等地區進行調查。其中,遵義市地處貴州北部,下轄253個鄉鎮,農村社區619個;六盤水市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區有92個鄉鎮街道,1145居(行政村);畢節市位于貴州西北部,共轄135個鎮,91個鄉,53個街道,3 716個村(社區);銅仁市位于貴州東北部,下設173個鄉鎮,210個居委會,2 745個村委會。

2.2 調查對象情況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1 78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 596份,有效回收率為89.4%。調查對象為上述地區村民或居民。對被調查者以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和職業為基本情況展開調查。調查對象與調查情況基本吻合,能夠反映本次調查情況,具有穩定性和代表性。

調查對象中男性占94.0%,女性占6.0%,男女參與調查情況男性占比高、女性占比低;以中年、中老年群體為主,46~60歲(43.9%)這部分村民對村內事務參與度較高;低學歷者占大多數,小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小學及以下(46.6%)占比最大;已婚人數(85.3%)占比最高;健康狀況很好的(40.1%)占據絕大部分;調查對象多數為該地區的普通村民(38.7%)以及其他職業(31.3%)。

2.3 農村基層自治性現狀分析

該部分主要從村民參與重大決策比例、村民參與“一事一議”制度、村內可持續發展項目、所在村村民自治情況4個方面展開,以此反映農村自治性的發展。

由調查可知,調查地區村民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的比例整體一般,尤其是村民參與重大決策的比例在80%及以上的僅占11.7%,要提高農村自治性發展,目前村民重大事項參與率是不夠的。

調查結果顯示,有91.3%被調查者認為本村存在村民參與“一事一議”制度,存在率較高,這有利于加快農村村民自治的步伐,使得農村村民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所調查地區有72.0%被調查者認為有可持續發展項目,這可助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調查地區村民自治情況總體來看較為樂觀,認為一般及以上的總計占89.8%。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匯總分析,可以看出村民自治性總體來說比較高,但是村民參與重大決策比例有待提高。村民參與決策,不僅反映村民的主體意識、權利義務觀念以及責任感等,也反映農村自治性的發展。村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受益的主體,需要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重視自己主人翁地位。

2.4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分析

該部分主要是從村干部中大學生的占比、村民與干部的關系、基層黨組織中黨員能力、基層黨組織中黨員的四個意識方面來反映基層組織中黨員發展情況(表1)。

從表1可知,有39.2%被調查者認為村干部大學生在11%~20%;有22.3%認為沒有。反映出所調查地區村干部中大學生很少,甚至許多村的村干部中沒有大學生。大學生村干部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強基工程,增加大學生村干部人數,不僅有利于改進整合村干部隊伍結構,而且會使得村干部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所以需給予重視。

調查地區村民與村干部關系好有利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認為關系一般及以上總計占95.0%,整體關系比較和諧?;鶎狱h務工作者工作能力比較好,認為一般及以上總計占93.7%,新時期黨務工作者要順應時代要求,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鶎狱h組織黨員的意識比較好,認為一般及以上總計占91.8%,基層黨員要思群眾所思,盼群眾所盼,盡職盡責,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所調查地區大學生村干部較少,村民與村干部之間關系比較和諧,村民對于基層組織中黨員工作能力較為認可,認為黨員自身意識也比較強。增加大學生村干部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人才工程,需要鼓勵更多大學生深入基層組織,為農村輸送具有知識、熱愛鄉村可靠的接班人。

2.5 農村基層制度建設的現狀分析

該部分內容主要是從上級黨組織對基層黨建工作重視程度、基層黨組織在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情況、農村法治制度滿意度、農村治理制度滿意度、年輕人返鄉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等6個方面問題體現相關基層制度的情況。

根據調查分析可得,被調查者認為基層黨組織對于基層黨建工作比較重視,一般及以上總計占89.0%,扎實做好黨建工作,切實發揮基層黨建組織戰略堡壘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基礎性工作與重要基石。認為基層黨組織對于重大問題決策參與較多,一般及以上總計占86.9%,這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性,體現為了人民群眾,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的決策。此次調查很大部分被調查者對當前農村法制制度比較滿意,一般及以上總計占89.7%,可見,農村法治已取得可觀的成效,堅持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興農逐漸得到體現(表2)。

從表2可知,被調查者中比較不愿意乃至非常不愿意(總計占60.8%)超過一半,認為年輕人不愿意返鄉創業。目前年輕人不愿意返鄉,已經成為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普遍問題,這將嚴重阻礙農村的發展,牽制鄉村振興的步伐,而且農村缺少發展機會,沒有合理的激勵機制會阻礙了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情,農村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

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發現,被調查地區上級黨組織對基層黨建工作比較重視,基層黨組織對于重大問題決策參與程度也比較樂觀,但是對于返鄉創業制度方面滿意度總體不高,絕大多數年輕人也不愿意回鄉創業,主要因為家鄉缺少發展機制以及沒有合理的激勵制度,不利于農村留住年輕人,難以激發農村活力。

綜上所述,所調查地區在自治性方面比較高,黨員發展方面也比較好,但是在制度建設方面仍存在不足。群眾應多參與決策,發揮自己主體地位,村干部隊伍中應增加大學生人數,為地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基層組織應加強在各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完善各種激勵制度,尋找發展契機,不僅需要留住年輕人,更需要吸引外來人,促進基層組織更好的發展。

3 貴州省農村基層組織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村民參與重大決策比例偏低

結合調查問卷結果可知,村民參與重大決策的結果并不是很理想,村民們民主決策積極性還需提高。村民參與決策對村民自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本次調查發現,村民參與重大事項比例偏低,可能是村民主體意識不強,村民積極性不高、參與途徑單一等造成的,從而衍生出決策執行過程不完善,決策程序和規則普遍流于形式等系列問題。村民決策參與度事關農村自治性發展,也是鄉村振興是否能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據。

3.2 缺乏大學生村干部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村干部占比較低,絕大部分調查區域中大學生村干部占比為11%~20%,甚至許多村的村干部中沒有大學生。目前,存在著大學生村干部的待遇低、激勵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馬斯洛理論中經濟收入既是生理需求又是安全需求,因此,薪酬待遇直接影響大學生成為村干部的積極性,而大學生村干部是帶領全村發展的重要力量,鄉村振興離不開村干部的作用,所以需要輸送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以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3.3 年輕人不愿意返鄉創業,缺乏年輕活力

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得出,近60%的農村年輕人不愿意返鄉創業。振興鄉村的關鍵在于人,然而現在鄉村振興面臨人才瓶頸,存在本地人才不愿回、外地人才不愿來、現有人才不愿留等問題。一方面,農村發展落后,留不住人才。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日益凸顯,年輕人外出打工、求學、創業,導致出現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客觀上造成了鄉村振興人才后繼乏人。另一方面,政府對人才回引力度小,缺少發展機會和激勵制度。返鄉創業是否能取得成就,對年輕人來說是個未知數,沒有保障,他們不會輕易嘗試返鄉創業這條高風險道路。

4 提升貴州省農村基層組織發展的對策措施

4.1 加強農民民主意識,提高農民重大問題決策參與率

村民參與決策是農民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農村基層組織要優化民主決策,要注重村民決策能力和民主意識的提高,使村民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一,在村務決策過程中保障村民參與權,對于農村發展和各項建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關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關鍵問題,村民應該參與討論決定。第二,在村務決策過程中應逐漸形成成熟的流程和規則,并積極貫徹落實,不能流于形式。第三,村民也應當建立積極參與村務決策的意識和習慣,為本村發展獻計獻策。

4.2 做好制度建設,增強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

農村基層組織應積極響應國家人才政策號召,吸引大學生群體加入基層治理當中。第一,薪酬是保證人生存的基礎,是滿足人最基本需求的必要條件。在制定薪酬制度方面,不僅要結合各個地方財政的實際狀況,還要滿足大學生村干部的物質文化需求,才能吸引和留住大學生村干部。第二,應當完善現有激勵機制。要讓他們既有熱情,又有憧憬,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雙重機制下,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對于本地培育出的大學生,他們是最了解家鄉情況的人才,對于本村發展存在問題相對其他人有更深入的見解,所以應出臺鄉賢返鄉相關的激勵制度,吸引人才同時留住人才。

4.3 加大力度創造創業發展機會和激勵機制

年輕人是農村發展的新鮮血液,農村基層組織應引導年輕人積極“回流”農村。第一,尋找鄉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為返鄉創業年輕人創造機會,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復興鄉村社會。第二,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推動鄉村振興。要制定并完善有關創新創業的相關激勵機制,用制度創新帶動創業。第三,政府應為返鄉創業年輕人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政策支持。具體來說,政府可以設立各種商業支持服務平臺,為農村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支持服務體系。政府、銀行、社會等多方協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曹剛,楊賽賽.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 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J].江蘇農村經濟,2023(1):2.

[2] 佚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001).

基金課題:貴州省興義市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2022 年度科學研究大學生項目“貴州省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成效研究”,課題編號:202210666162。

猜你喜歡
基層組織貴州省鄉村振興
貴州省種公牛站
不動產登記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貴州省為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黨的基層組織
黨的基層組織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貴州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信息系統
把群眾路線貫穿于基層組織建設始終
進一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