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成果靠什么“落地生金”

2024-01-16 04:31晁星
科學導報 2023年93期
關鍵詞:生金科研成果落地

晁星

經過5年建設,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取得實效,一批“從0到1”的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截至目前,39個項目已產生經濟效益5.2億元。

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北京作為科技創新高地,一直在激勵科研、促進轉化上下功夫。像“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這樣的項目、政策還有很多。從率先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賦予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到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形成全鏈條服務的知識產權保險北京模式……多方舉措協同發力,不斷推動技術創新端和產品供給端對接。

應當看到,相較數量,目前高??萍汲晒D化率仍然偏低。2022年,我國高校發明專利實施率為16.9%,其中產業化率僅為3.9%。究其原因,有的是成果“不轉化”,現有科研任務導向偏論文化,考核上重科學研究成績、輕成果轉化成效;有的是溝通“不順暢”,多數高校缺乏獨立的成果轉化專業服務隊伍,尚未形成市場化、專業化的成果管理能力;有的是價格“談不攏”,不少企業家底薄,負擔專利許可使用費相對吃力,科研成果“前景未明”時不敢輕易冒險;還有的是耐心“不同頻”,一些企業急于求成,只想收果子的浮躁心態與科技創新規律相?!梢哉f,“轉化難題”背后是“價值難題”,即學界、業界評判科研項目價值的“標尺”不統一,導致供給和需求不盡匹配。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關鍵是要對癥下藥。一方面,優化科研指揮棒以優化供給。唯有產出符合市場價值預期的“金蛋”,才能孵化產業進步的“金鳳凰”。以“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的評價機制為例,其一邊通過取消硬性的年度績效考核等模式,力求打破一系列條條框框,搭建自由安靜的“實驗室”;一邊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主的績效評價導向,注重強調結果應用。另一方面,捋順溝通、風險共擔等一系列機制,才能提升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匹配效率,讓更多“金子”發光。比如,此前為解決中小企業使用高??萍汲晒啦粫?、許可費用高的問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園)先行先試,公開發布417項可通過“先使用后付費”模式許可給中小微企業的專利,取得了不錯效果。種種有益探索不妨再多一些,由點及面,一步步構建起、維護好支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環境。

需要提醒的是,科技成果畢竟不是商品,“拿來即用”不現實,要有一個試錯容錯的過程。扭轉唯論文的導向,提升供需對接的效率,保持靜待花開的耐心,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必會更多。

猜你喜歡
生金科研成果落地
科研成果轉化
“培土生金”治則的臨證經驗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戴永生培土生金法治療小兒咳嗽驗案2則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國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美聯儲加息終落地滬指沖高震蕩走低
加強醫療科技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
審批復雜 科研成果落地難
化繁為簡,醫保支付價可“落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