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重要地質遺跡自然區劃研究

2024-01-16 13:37毛凌云
福建地質 2023年4期
關鍵詞:閩東遺跡區劃

毛凌云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福州,350013)

福建省地處歐亞大陸板塊東南緣,瀕臨太平洋板塊,自新太古代以來,在漫長的地質歷程中,頻繁的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長期風化、剝蝕、搬運、沉積等內、外動力作用影響下,留下眾多不同類型、不同形態的寶貴地質遺跡[1]。福建境內地質遺跡極其豐富,類型多樣。此次研究篩選出能反映福建境內地質遺跡資源科學價值和資源特色的重要地質遺跡236 處,涉及3 大類,10 類,23 亞類,其中基礎地質大類73 處,地貌景觀大類161 處,地質災害大類2 處[2]。

此次研究通過對地質構造的區域特征、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地層巖性特征等因素的綜合研究分析,并依據區內地域的聚集性、成因的相關性和組合形態關系等條件,再進行福建境內重要地質遺跡自然區劃研究。

1 區劃原則和方法

1.1 區劃原則

此次研究根據區劃原則可分為空間連續性原則、成因相關性原則、突出典型性原則、層次特征原則??臻g連續性原則的區域劃分應以地質遺跡的分布特征、自然地理和地質背景為依據,并且能夠保證空間區域連續性和完整性,以利于統籌管理與保護原則[3]。成因相關性原則能夠體現地質遺跡所形成與發育發展的規律,控制景觀類地質遺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巖性、構造和地質作用3 大類。

按照地質遺跡出露所在的地貌特征和構造單元,并結合地質遺跡分布規律和組合特征,進行地質遺跡自然區劃。突出典型性原則的地質遺跡自然區劃是覆蓋全省,根據地質遺跡分布的相對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突出典型性、代表性和自然完整性的原則[4]。層次原則按地質遺跡區、地質遺跡分區、地質遺跡小區3 個層次進行地質遺跡區劃。

1.2 區劃方法及命名原則

此次研究根據區劃原則,采用三級分區的方法。一級區劃依據福建境內的地質構造單位為劃分的基礎因素,考慮基礎成景作用形成的過程,宏觀上能反映出地質遺跡資源的總體特征與形成背景;二級區劃以地貌組合為主導因素,并且考慮總體特征以及區域的完整性,能充分反映出地質遺跡的分布規律;三級區劃主要突出了地質遺跡資源的具體特征與價值體現,包括了典型的地質現象,珍稀地質遺跡及奇特的地貌景觀等。依據地質遺跡區、分區、小區命名方法,采用地貌學科分類、現實地名、簡明扼要、科學定位的原則[5]。地質遺跡區、分區、小區的名稱要簡單明確。

1.2.1 地質遺跡小區

地質遺跡小區包括典型的地質現象,珍稀地質遺跡及奇特的地貌景觀等,主要由地質遺跡點所在區域合理歸并而成。遵循地域聚集性、地貌完整性、成因類型相同或形成時間、空間分布特征相近等原則,能反映地質遺跡資源的具體特征與價值,及這些資源的自然分布區域。地質遺跡小區采用“地名+代表性地質遺跡類型+地質遺跡小區”命名。

1.2.2 地質遺跡分區

地質遺跡分區的原則是由地質遺跡小區合理歸并整合而成。遵循大致與地貌區劃或大地構造二級分區相適應的原則。地質遺跡分區能夠充分反映福建境內地質遺跡資源的分布規律特征。地質遺跡分區采用“地名+遺跡類型+地質遺跡分區”命名。

1.2.3 地質遺跡區

地質遺跡區是從大的地質地貌背景和地質事件上分割了福建境內的地質遺跡,并能夠突出了地質遺跡的總體特征與形成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反映了大地構造單元地貌背景的特征及地質背景的發展史。地質遺跡區采用“地名+地貌背景+地質遺跡區”命名。

2 區劃系統的建立

此次研究區劃系統的建立,根據地質遺跡自然區劃按照地質遺跡出露所在的地貌特征、構造單元,結合遺跡分布規律和組合特征進行劃分,分為地質遺跡區、地質遺跡分區、地質遺跡小區3 個層次?;诟=í毺氐牡刭|背景條件、成景地質作用、地質遺跡類型及時空展布特征,將福建地質遺跡資源分為3 個地質遺跡區、6 個地質遺跡分區、22 個地質遺跡小區(圖1)。

圖1 福建省重要地質遺跡區劃圖Fig.1 Regionalization map of significant geoheritages in Fujian Province

3 地質遺跡分區特征

多期性的地殼運動使福建境內形成了豐富多姿的地質遺跡資源,并有規律地呈帶狀分布。根據不同地質構造和地貌特征,福建陸內大致以政和—大埔斷裂為界,沿海以海岸線內推約10 km 為界,初步劃分為3 個地質遺跡區,分別為閩北—閩西變質巖、沉積巖地質遺跡區,閩東—閩南巖漿巖地質遺跡區和閩東—閩南沿海海岸、島嶼地質遺跡區(表1)。

表1 福建重要地質遺跡區劃Table 1 Important geoheritage regionaliz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3.1 閩北—閩西變質巖、沉積巖地質遺跡區(Ⅰ)

此區位于福建西部,涉及南平、三明和龍巖的部分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于華夏地塊[6],在變質巖基底上分布有石炭紀—二疊紀碳酸鹽、白堊紀紅層等。此區域地質遺跡以典型地層剖面、丹霞地貌、巖溶地貌為主,花崗巖、火山巖地貌為次,此外,還有化石、稀有巖礦石產地等。以南平—寧化巖漿帶為界劃分為閩北—閩西北丹霞與變質巖地質遺跡分區(Ⅰ1)和閩西北—閩西地層剖面與巖溶地質遺跡分區(Ⅰ2)2 個地質遺跡分區(表2)。

表2 閩北—閩西變質巖、沉積巖地質遺跡區Table 2 Geoheritage regionalization in Northern—Western Fujian metamorphic and sedimentary

3.1.1 閩北—閩西北丹霞與變質巖地質遺跡分區(Ⅰ1)

此區位于南平—三明北一帶,屬于華夏地塊的北武夷隆起區[6],出露有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到新生代地層,巖石地層剖面有天井坪巖組、大金山巖組、焦坑組、坂頭組、均口組、崇安組等14 處。典型的古生物化石產地有魚類化石、三角蚌動物群、大熊貓—東方劍齒象哺乳動物群化石、巖仔洞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等4 處。地貌景觀類地質遺跡主要有寶山—芒蕩山碎屑巖地貌、武夷山丹霞地貌、泰寧丹霞地貌等。地質災害類形成地質遺跡有建甌歸宗巖崩塌1 處。閩北—閩西北丹霞與變質巖地質遺跡分區包括了43 處地質遺跡,根據地質遺跡特征、成因、組合關系等劃分5 個小區。

3.1.2 閩西北—閩西地層剖面與巖溶地質遺跡分區(Ⅰ2)

此區位于三明—龍巖一帶,主體屬南武夷坳陷區[6],地層發育完整,從古元古代至第四紀地層均有出露,因而許多地層剖面具有典型意義,其地層剖面的巖石中含有的豐富化石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價值?;A地質類地質遺跡有39 處,其中地層剖面有30 處,古生物化石產地有4 處,古人類化石產地4 處,典型礦床類露頭1 處。地貌景觀類地質遺跡主要有永安石林、賴源溶洞、大佑山火山巖地貌、連城冠豸山丹霞地貌、永安桃源洞丹霞地貌、新羅石山園大峽谷、汀江源十里畫廊風景河段等。閩西北地層剖面與巖溶地質遺跡分區包括了66 處地質遺跡,遺跡類型豐富,根據地質遺跡主要特點劃分4 個小區。

3.2 閩東—閩南巖漿巖地質遺跡區(Ⅱ)

此區位于福建境內中東部,涉及寧德、福州、泉州和漳州的部分地區,屬于東南沿海中生代巖漿帶閩東火山斷坳帶[6]。區內大面積分布燕山期花崗巖、中生代酸性火山巖等,并發育豐富的既有科學研究價值又有旅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據閩東巖漿巖地質遺跡北部火山巖分布較廣、南部花崗巖分布較廣的特點,沿著漳平至福清為界,劃分為閩東古火山地質遺跡分區(Ⅱ1)和閩南花崗巖地質遺跡分區(Ⅱ2)(表3)。

表3 閩東—閩南巖漿巖地質遺跡區Table 3 Geoheritage regionalization in Eastern— Southern Fujian igneous

3.2.1 閩東火山地質遺跡分區(Ⅱ1)

此區地處鷲峰—戴云山脈,區內大面積出露晚侏羅世—早白堊世陸相火山巖,晚侏羅世侵入巖零星分布,白堊紀侵入巖分布較廣。主要的地質遺跡類型有火山巖地貌、花崗巖地貌、構造地貌、水體地貌、河流侵蝕地貌、古火山機構等。地質遺跡有福鼎太姥山峰叢-石蛋花崗巖地貌、屏南鴛鴦溪峽谷、白水洋平底基巖河床、福安蟾溪壺穴群、周寧龍漈瀑布群、湯川峽谷、永泰火山巖地貌、德化石牛山水蝕花崗巖、壽山石產地等。根據48 處重要地質遺跡,按其特征、類型、分布等特征劃分了4個小區。

3.2.2 閩南花崗巖地質遺跡分區(Ⅱ2)

此區地處戴云山山脈及其延伸部分的支脈,丘陵分布于山地外側及河流兩岸或河谷盆地的邊緣。華安西南部及南靖西北部區域出露古生代至晚白堊世的淺變質巖、沉積巖及火山巖地層,由西往東,大面積分布晚侏羅世—早白堊世陸相火山巖地層。侵入巖分布受斷裂構造嚴格控制,多數呈北東和北北東向展布。地質遺跡有安溪紫云山火山巖地貌、華安貢鴨山花崗巖地貌、南靖云水謠風景河段、平和靈通山火山峰叢地貌、云霄烏山晶洞花崗巖地貌、華安玉產地等29 處,劃分4 個小區。

3.3 閩東—閩南沿海海岸、島嶼地質遺跡區(Ⅲ)

此區位于福建東部沿海,涉及寧德、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莆田、泉州、廈門和漳州等的沿海地區,分布有丘陵與濱海平原相繼、海岸線蜿蜒曲折、港灣岬角相間、島嶼星羅棋布的海岸地質遺跡。以閩江口為界,劃分閩東沿海下降海岸地質遺跡分區和閩南沿海上升海岸地質遺跡分區(表4)。

表4 閩東—閩南沿海海岸、島嶼地質遺跡區Table 4 Geoheritage regionalization in Eastern—Southern Fujian coast and islands

3.3.1 閩東沿海下降海岸地質遺跡分區(Ⅲ1)

閩東北海岸線曲折,多為基巖海岸,丘陵逼近海濱,斷崖、陡壁常見,海岸平原狹窄,海灘以泥灘為主。島嶼眾多,主要有臺山列島、七星列島、崳山島、浮鷹島等,島上海蝕、海積地貌發育,地質遺跡景觀豐富,保存了珍貴的自然遺產。地質遺跡有牛郎崗海蝕地貌、高羅沙灘、鑒江火山巖地貌、閩江口濕地等。17 處重要地質遺跡在此特征的基礎上劃分了2 個小區。

3.3.2 閩南沿海上升海岸地質遺跡分區(Ⅲ2)

閩江口以南海岸的平原、臺地、沙灘為主,尤其是龍?!獤|山一系列連續的弧形沙灘引人注目。海岸線漫長曲折,構成眾多的港灣和半島,其中較著名的有莆田湄洲灣、泉州灣、泉州深滬灣、漳州東山灣等。島嶼有海壇島、塘嶼島、湄洲島、鼓浪嶼、東山島等。該區海岸地質遺跡典型,保存完好,類型多樣,地質遺跡有平潭半洋石帆海蝕柱、壇南灣沙灘、深滬灣古森林、漳州濱?;鹕娇?、漳江口紅樹林等。33 處重要地質遺跡根據遺跡類型和分布規律劃分3 個小區。

4 結論

(1)福建地質遺跡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此次調查工作篩選出能反映福建地質遺跡資源科學價值和資源特色的重要地質遺跡236 處,其中基礎地質大類73 處,地貌景觀大類161 處,地質災害大類2 處。

(2)通過對地質構造的區域特征、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地層巖性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分析,依據地域聚集性、成因相關性和組合關系等條件,進行福建省重要地質遺跡自然區劃研究。

(3)較系統地開展了福建重要地質遺跡的自然區劃研究,初步建立了重要地質遺跡自然區劃系統,將全省地質遺跡劃分為3 個地質遺跡區,6 個地質遺跡分區和22 個地質遺跡小區。

(4)福建重要地質遺跡的自然區劃研究,對今后福建省地質遺跡成因和類型的詳細調查具有指導作用,對地質遺跡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拓展具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閩東遺跡區劃
閩東茶詩中的概念隱喻與轉喻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閩東才女潘玉珂往事
傳統木帆船閩東“復活”
林芝市雷電風險區劃
基于“三線一單”的環境功能區劃實證研究
驚艷!可可托海的地震遺跡
川渝傳統民居區劃的環境蘊意
閩東古法制糖“老樹發新芽”
方外觀遺跡舊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