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韻》206 韻來源考※

2024-01-16 05:54丁治民
長江學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切韻本王韻書

丁治民

(上海大學 文學院,上海 200444)

《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韻書,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由陳彭年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增廣而成。該書是研究音義和古今語音演變的重要坐標,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一向為學界所重視。

《廣韻》其名有“增廣切韻”之意,卷首有陸法言《切韻·序》、長孫訥言《切韻·序》和孫愐《唐韻·序》,全書共收字26194 字,分為206 韻,按四聲分卷,其中包括平聲57 韻(上平聲28 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 韻、去聲60 韻、入聲34 韻。其中平聲字較多又分為上平、下平2 卷,共為5 卷。

《廣韻》206 韻是從何而來的,是來自哪幾種韻書?學界討論歷史悠久,聚訟紛紜,到目前為止,但尚未達成共識。

在《切韻》系韻書殘卷被發現之前,《切韻》《唐韻》《廣韻》被認為是具有明確傳承意義的三部韻書。早在南宋時期,李燾在《新編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序》中就明確地作過論述:

但是他沒有具體說明《切韻》的193 韻是如何演變成《廣韻》的206 韻的。關于《切韻》和《廣韻》之間的諸本韻書的韻目演變問題,現代的學者有不少論述?,F分類詳列各家觀點,并稍作按語:

就韻部數目來說,《切韻》只有193 韻?!稄V韻》雖多出13 韻,實際上不過是把《切韻》的若干韻一韻分為兩韻而已。由此可知《廣韻》實可視為《切韻》后身,在體系上與《切韻》并

自李榮始,一部分學者關注到了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書對《廣韻》分韻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研究:

宋跋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

上聲韻目:五十一廣虞掩反,陸無韻目,失。

又去聲韻目:五十六嚴魚淹反,陸無此韻目,失。

陸法言《切韻》只有193 個韻部,到《廣韻》增加至206 韻,增加了十三個韻。這十三個韻是逐步增加的。

上述學者認為,《王韻》的“廣、嚴”二韻就是《廣韻》的“儼、釅”二韻,而《廣韻》另外多出的11 韻是通過將《切韻》的部分韻目開合分立得到的。從《切韻》193 韻,到《王韻》195 韻,再到《廣韻》206 韻,從數字的自然增量看,是可以理解的。但對于《廣韻》相較“王韻”多出的“諄、桓、戈”等11 韻是誰分的?“王韻”現存宋跋本與敦煌本兩個本子,兩個本子完全相同嗎?關于這兩個問題,我們將在文章后半段再討論。

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學者又發現了《唐韻》對《廣韻》分韻的影響,現將相關論述開列于下:

這部分學者或認為206 韻來自天寶本《唐韻》,或把“王韻”誤為《唐韻》,或認為206 韻分別來自《唐韻》的開元、天寶兩個本子。

這部分學者認為《廣韻》的206 韻來自《唐韻》和“王韻”兩部韻書。學者們立論所據的材料是最全面的。但兩書說中又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韻書韻目的演變是從193 韻到195 韻再到206 韻;另一派認為,韻書韻目的演變是從193 韻到204 韻再到206 韻。究竟哪種說法更接近事實?回答這個問題,那需先看兩部王韻、兩部《唐韻》現存情況。

我們先看《唐韻》?!稄V韻》前有陳州司法孫愐《唐韻序》,我們可以通過這篇序言還原一部分《唐韻》的面貌。

……上行下效,比屋可封;輒罄謏聞,敢補遺闕。兼集諸家為注訓釋,州縣名目多據今時……其有異聞奇怪傳說、姓氏原由、土地物產、山河草木、鳥獸蟲魚、備載其間,皆引憑據。隨韻編記,添彼數家,勒成一書,名曰《唐韻》,蓋取《周易》《周禮》之義也。及案《三蒼》《爾雅》《字統》《字林》《說文》《玉篇》《石經》《聲韻》《聲譜》《九經諸子》《史》《漢》《三國志》《晉宋后魏周隋陳梁兩齊書》《本草》《姓苑》《風俗通》《古今注》《賈執姓氏》《英賢傳》、王僧孺《百家譜》《周何潔集》《文選諸集》《孝子傳》《輿地志》及武德已來創置。迄開元三(二)十年并列注中,等夫輿誦,流(戰)汗交集,愧以上陳天心……以四聲尋譯,冀覽者去疑,宿滯者豁如也。又紐其唇齒喉舌牙,部仵而次之。有可紐不可行之,及古體有依約之,并采以為證,庶無壅而昭其馮。起終五年,精成一部。前后總加四萬二千三百八十三言。仍篆隸石經,勒存正

一、《廣韻》與蔣藏本《唐韻》殘卷等韻書比較

現以蔣藏本《唐韻》、兩部王韻與《廣韻》十九代韻代紐為例(表1)。

體例上,《廣韻》與蔣藏本《唐韻》同,為先訓釋,再反切,最后為韻字數;而宋跋本為先反切,后訓釋,最后為韻字數。

韻字數上:蔣藏本代紐八字,與《廣韻》十三字相比,少五字,實少三字,因為“黛、埭”兩字的異體“黱、”在訓釋后,而《廣韻》獨立為韻字;蔣藏本“瑇”字異體“瑇”為“蝳”字誤抄。

注釋上,《廣韻》多是在蔣藏本的基礎上增加書證。

韻·紐代韻·代紐韻書蔣藏本《唐韻》代更代。年代。亦郡名。又姓?!妒酚洝汾w有賢者代舉。徒耐反。八。 岱泰山名。 (黛)眉黛?!墩f文》作黱。 埭以土堨水。又作images/BZ_114_1819_2358_1849_2386.png。 逮及。又徒帝反。帒盛物囊。 瑇瑇瑁。亦玳、瑇、images/BZ_114_927_2449_956_2477.png。 霴靉霴,雲狀。代徒載反。更。十一。 岱東嶽。 埭以土黛眉黛。 瑇瑇瑁。又堨水。 逮及。又徒帝反。 帒囊。徒督切。 霴靉霴,雲狀。兩部王韻甙甘。 酨酢。 甛。(敦煌本僅存最后三字)《廣韻》代更代。年代。亦州名。春秋時屬晉,其後趙襄子以銅斗擊殺代王,取其地。至秦,隸太原郡。漢置雲中雁門代郡。魏為州。又姓?!妒酚洝汾w有代舉。徒耐切。十三。 岱泰山。 黛眉黛。黱上上同。逮及也。又徒帝切。 埭以土昨代切?!懂愇镏尽吩疲骸叭琮斏虾?,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堨水。同。 帒囊屬。 袋上同。 甙甘也。 酨醋也。又?,x瑁。亦images/BZ_114_721_2943_750_2972.png作蝳 。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彼子肿麋?。又徒督切。 霴靉霴,雲狀。

二、《廣韻》與五代刻本殘葉等韻書比較

現再以五代本P 二○一五廿九先韻與《廣韻》下平聲一先韻的舌頭音五紐為例(表2)。

P二○一五先韻舌頭音五紐相連,而《廣韻》雖然“蓮、田、年、顛”四紐相連,但與“天”紐不相連又《廣韻》四紐的次序與P 二○一五不同,而與宋跋本同。

從代紐的體例、字序及訓釋可以看出,《廣韻》與蔣藏本《唐韻》近;從先韻舌頭音五紐的紐序、反切用字、體例與訓釋看,《廣韻》與P 二○一五遠。

韻·紐先韻·舌頭音五紐韻書P 二〇一五……○天(第五紐)天曰員蓋然皃。又姓。他前反。五 (第六紐)……○田徒天反。土地堪相處。亦徵姓。古田□□□名。十八……○images/BZ_115_1072_1888_1138_1953.png(第七紐)images/BZ_115_1361_1885_1387_1911.png項。多田……○年反。十一 (第八紐)禾熟曰年。作秊。熟。奴前反。二……〇蓮(第九紐)蓮荷,芙蕖?!酢酢酢?□ ……宋跋本……○天(第五紐)他玄反。上玄。三……○蓮(第九紐)……○田(第十紐)徒賢反?!鹉甑?。十 (第十一紐)……○images/BZ_115_836_2324_902_2389.png(第十二紐)都賢反?!?。十二……落賢反。芙蕖實。五奴賢反。載。正作秊。十二《廣韻》……○天(第五紐)上玄也?!墩f文》曰:“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也?!薄稜栄拧吩唬骸按簽樯n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彼扒?。六……○蓮(第九紐)《爾雅》芙蕖。其實蓮?!甭滟t切。八……○田云:“荷, (第十紐)《釋名》曰:“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庇中?,出北平。敬仲自陳適齊,後改田氏。九代遂有齊國。徒年切。十九……○秊(第十一紐)穀熟曰年。奴顛切。三……○顛(第十二紐)頂也。又姓?!蹲髠鳌窌x有顛頡。都年切。十五 ……

蔣藏本《唐韻》現存去聲59 韻,入聲34 韻。蔣藏本所存去聲與宋跋本王韻相比多廿九換、卅九過兩韻;入聲多六術、十三末兩韻。從四聲相承看,真、寒、歌三韻在《切韻》的開合合韻,到開元本《唐韻》時已分為開合分韻。

眾多學者都贊同“《廣韻》多出的11 個韻是韻目開合分韻的結果”這一觀點,但學界尚未明確指出開合分韻是誰分的。從現存唐五代韻書看,11韻的開合分韻最早的見于蔣藏本《唐韻》?!短祈崱返木幾胝邽閷O愐,這一發明權應歸之于孫愐。對真、寒、歌三韻的開合分韻,音韻學通論性著作大多認為開合分韻區別在于合口多了一個“u”介音,誠如此,那就不能解釋《廣韻》為何有開合合韻與開合分韻兩種現象。

蔣藏本《唐韻》去聲與《廣韻》比,少了一個“釅”韻。關于“釅”韻來自哪一部韻書這一問題,上述學者中除董同龢先生外,均認為是來自宋跋本王韻。然而宋跋本王韻去聲韻目倒數第二韻為“五十六釅”,最后一韻為“五十七梵”;而翻檢韻書正文卻發現,去聲最后一韻為“五十六梵”韻,而無“五十六釅”韻。故宋跋本王韻雖號稱195 韻,實際上只有194 韻,可以說宋跋本王韻“一百九十五韻”是“有名無實”的。

真正分成195 韻的韻書是敦煌本王韻。敦煌本王韻去聲最后三個韻目是“五十五鑒、五十六釅、五十七梵”,其正文分韻也是如此。

三、兩部王韻、《唐韻》《廣韻》去聲嚴(釅)、梵兩韻比較

現再將《廣韻》與兩部王韻及蔣藏本《唐韻》釅、梵兩韻進行比較(表3)。

蔣藏本《唐韻》體例為先義訓、后反切,最后為韻字數,這與《廣韻》同;注釋,《廣韻》比蔣藏本多引小學書證,如“劍”字,蔣藏本引“《廣雅》”,而《廣韻》先引“《釋名》”,再引“《廣雅》”,從中也可以看出《廣韻》是如何“重修”的。

?

可以說,《廣韻》的206 韻當是以開元本孫愐《唐韻》204 韻為主,再加上敦煌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廣、嚴”兩韻為輔合并而來的。也就是說,《切韻》到《廣韻》韻數的演變歷程應為“193-204-206”,而非其他。

以上所論如能成立,關于《廣韻》206 韻是從何來的,這一問題的討論似可告一段落。

猜你喜歡
切韻本王韻書
論四種敦煌韻書殘葉之性質*
《新撰字鏡》所引《切韻》下平聲性質考
中國韻書的起源及發展
傲嬌語錄大全
素粉歡型show!
淺談傳統歌曲的押韻
以零散韻字為例證西夏文獻《五音切韻》非“單開雙合”排列
試論西夏文韻圖《五音切韻》的開合口排列問題——以成對韻字為例
穿越采訪慶親王
《詩集傳》葉音與宋代常用字音——葉音同于韻書考論之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