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萬安地區解放橋一帶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

2024-01-17 06:57許凱浪
能源與環境 2023年6期
關鍵詞:褐鐵礦鎢礦北東

許凱浪

(福建省196地質大隊 福建三明 365500)

1 區域成礦特征

萬安地區解放橋一帶屬閩西北成礦區(Ⅲ1),位于浦城-順昌成礦亞帶中部(IV12)的南部,處于萬安熱液型鎢錫成礦遠景區內,并位于將樂-寧化北東東向鎢、錫多金屬成礦帶與邵武爐下-將樂新路口近南北向銀多金屬成礦帶的交匯處。

該區域內生金屬礦產豐富,已發現的有銅鉛鋅銀礦產地11 處,鐵、錳、鎢、鉬等礦產地7 處。主要礦床類型為塊狀硫化物“層控型”鉛鋅(銀)礦床、矽卡巖型鐵硫多金屬礦床和中高溫巖漿熱液型鎢、錫、鉬礦床。主要礦床(點)有:將樂石必宅銀礦中型礦床、將樂燈頭鉛鋅鐵多金屬礦中型礦床、將樂上湖小型鐵礦床、將樂涂厝鉛鋅礦礦點以及將樂解放橋鐵礦礦化點。

2 成礦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主要出露新元古代西溪組(Pt33x)、古生代早-晚寒武世林田組(∈1-3l),中生代地層小面積出露中早侏羅世梨山組(J1l)。巖層走向大部分近北東向,傾角變化較大,地層分布情況如圖1。

圖1 研究區地質簡圖

2.2 巖漿巖

區內侵入巖發育,分布廣泛,主要展布于該區東部。巖石類型以正長花崗巖為主。主要有晚侏羅紀正長花崗巖(ξγJ3)和晚白堊世花崗斑巖(γπK2),局部地區見石英脈(q)及石英斑巖脈(λπ)。區內鎢礦體都賦存于古生代早-晚寒武世林田組與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為尋找鎢礦的有利位置。

2.3 構造

區內主要發育5 條斷裂構造(圖1),走向均為北北東向,分述如下。

F1:位于該區北部,延伸長>600 m,寬1~10 m,走向約50°,傾向南東,傾角68°。發育構造蝕變帶,帶內巖石常具有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矽卡巖化及蜂窩狀褐鐵礦化等。I-鉛鋅銀多金屬礦體賦存于該斷層中。

F2:位于該區西北部,呈北東向貫穿全區。延伸長>1 700 m,寬2~12 m,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79°~83°。發育硅化破碎帶,帶內巖石硅化強烈,局部見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矽卡巖化、云英巖化。為區內主要賦礦構造,Ⅱ-1 鉛鋅銀多金屬礦體和Ⅱ-2 鉛鎢多金屬礦體賦存于該斷裂中。

F3:位于該區中部,延伸長>1 600 m,走向約37°~72°,傾向北西,傾角約74°~85°。為構造蝕變帶,帶內巖石破碎,局部見構造角礫。該斷層為區內主要賦礦構造,Ⅲ-1 銅礦體、Ⅲ-2 鎢礦體金屬礦體賦存于該斷裂中。

F4:位于該區西南部,延伸長>400 m,走向20°,傾向北西,傾角70°。為構造蝕變帶,帶內巖石破碎,見構造角礫。Ⅳ鉛銀多金屬礦體賦存于該斷層中。

F5:位于該區西南部,延伸長>820 m,走向約58°,總體傾向南東,局部發生倒轉,傾向北西,傾角變化較大,一般為44°~79°。帶內巖石破碎,見構造角礫。V 鐵礦體與VI-鉛低品位礦體賦存于該斷層中。

2.4 圍巖蝕變

研究區圍巖蝕變類型有硅化、綠泥石化、云英巖化、矽卡巖化,黃鐵礦化、磁鐵礦化、褐鐵礦化、糜棱巖化等,其中和銀多金屬成礦有密切關系的蝕變主要有硅化、矽卡巖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與鎢成礦相關的主要為云英巖化、矽卡巖化、褐鐵礦化。

3 土壤地球化學特征

通過1:1 萬土壤測量,根據元素間相互套疊情況,圈出了8 處綜合異常:HT1、HT2、HT3、HT4、HT5、HT6、HT7、HT8(圖2),分述如下。

HT1:異常位于該區北東部頂端。長約510 m,面積約0.143 8 km2。異常元素以Ag 為主,伴生有Pb、Zn、Mo、W 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Ag 最高值為1.745 μg/g,平均值0.774 μg/g,異常襯值2.58,NAD 值0.237 6、NAP 值0.145 5。Pb 異常具有內帶,內帶與Cu 濃度內帶相吻合。在Ag 異常上還見Zn、Mo、W 的弱異常。

HT2:異常位于該區北西部,長約1 340 m,面積約0.874 1 km2。異常元素以W 為主,伴生有Bi、Ag、Mo、Pb、Zn、Sn、Au、Cu 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W 異常濃度分帶清晰,具3 級濃度分帶,W 最高值為4 021.89 μg/g,平均值445.60 μg/g,異常襯值12.73,NAD 值7.061 5、NAP 值為6.506 9。在異常區內發現了Ⅰ-1 銀多金屬礦體、Ⅱ-1 鉛鋅銀礦體和Ⅲ-1 鎢銅礦體,為礦致異常。

HT3:異常位于該區西部,長約860 m,面積約0.342 1 km2。異常元素以Pb 為主,伴生有Bi、W、Cu、Zn、Sn、Au、Mo 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Pb 異常濃度分帶清晰,具3 級濃度分帶,Pb 最高值為591.01 μg/g,平均值268.52 μg/g,異常襯值1.49,NAD值0.214 2,NAP 值0.070 6。Bi、W、Sn 異常具有內帶,與Pb 濃度內帶相吻合。在Pb 異常上還見Au、Ag、Cu、Zn、W 的弱異常。

HT4:異常位于該區中部,寬約880 m,面積約0.465 0 km2。異常元素以Pb 異常為主,伴生有Bi、Au、Zn、Cu、W、Mo 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Pb 異常濃度分帶清晰,具三級濃度分帶,Pb最高值為0.680 μg/g,平均值0.213 μg/g,異常襯值1.42,NAD值0.247 8。異常具有內帶,Pb 與Cu、Mo 濃度內帶相吻合。在Pb 異常上還見Au、Ag、Zn、W、Sn、Bi 的弱異常。

HT5:異常位于該區東部偏南,長約900 m,面積約0.184 4 km2。異常元素以Sn 為主,伴生有Au、Cu、Pb、Mo 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Sn 異常濃度分帶清晰,具三級濃度分帶,Sn 最高值為90.1 μg/g,平均值36.4 μg/g,異常襯值2.14,NAD 值0.112 9,NAP 值為0.060 2。在Sn 異常上還見Au、Cu、Pb、Mo 的弱異常。

HT6:異常位于該區中部偏西,總體呈北東向展布,異常南部未閉合,長約200 m,面積約0.046 8 km2。異常元素以Ag 為主,最高值為2.152 μg/g,平均值0.975 μg/g,異常襯值3.25,NAD 值0.064 9、NAP 值0.045 0。在Ag 異常上還見Pb、Zn、Cu、W、Sn、Bi 的弱異常。異常區內出露新元古代西溪組。異常查證過程中,在異常區內發現了IV 銀鉛多金屬礦化體、V 鐵礦體,為礦致異常。

HT7:異常位于該區中部偏南,總體呈北東東向展布,長約450 m,面積約0.078 8 km2。異常元素以Pb 為主,最高值為17.91 μg/g,平均值6.60 μg/g,異常襯值2.20,NAD 值0.240 9。

HT8:異常位于該區南部,總體呈北東向展布,長約850 m,面積約0.295 1 km2。發現以Pb 異常為主,伴生有Cu、Zn、Sn、Mo 等異常,各元素套合較好。Pb 異常僅具有三級濃度分帶,濃度梯度變化不均,Cu 最高值為248.3 μg/g,平均值112.7 μg/g,異常襯值1.50,NAD 值0.352 2。Pb 異常具有內帶,與Cu 濃度中帶相吻合。

4 地球物理特征

1∶5 萬高磁異常CT-10 落于該區內,該異常為平穩負磁異常中小面積狹長條帶狀的中-低值正磁異常,北東向延伸,幅值219 nT;ΔT 化極整體幅值基本不變,但正值范圍整體向北偏移,極值中心明顯。上延500、1 000 m 后正值異常消失,異常變為相對寬緩的圈閉狀弱負值異常;局部強正圈閉狀異常消失,說明引起該正磁異常的磁性體規模小,埋深淺。平穩負異常中條帶狀突起,北東向中低值正異常,極值219 nT,延拓250 m后逐漸模糊直至消失。綜上,推斷該異常為構造帶中含礦地質體引起,具有一定的找礦意義。

5 礦(化)體特征

本區的礦(化)體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在區內圈定鉛鋅銀多金屬礦體3 條(Ⅰ-1、Ⅱ-1、Ⅳ)、鎢礦體3 條(Ⅱ-2、Ⅲ-1-2、Ⅲ-2)。主要礦體特征分述如下。

5.1 Ⅰ-1 銀多金屬礦體

真厚0.84 m,呈透鏡狀,推斷延伸長400 m,兩端尖滅或隱伏,賦存于F1斷層的次級構造中。礦體產狀為320°∠68°,礦體平均品位:Pb 0.64%、Zn 0.85%、Ag 218 g/t、WO30.086%。礦體的礦石礦物以方鉛礦、閃鋅礦為主,少量赤鐵礦和輝銻銀礦。沿裂隙面見有呈浸染狀的褐鐵礦,脈石礦物為透輝石、石英以及石榴石等。

5.2 Ⅱ-1 鉛鋅銀多金屬礦體

真厚1.5 m,呈脈狀,推斷延伸長532 m,賦存于F2斷層的次級構造帶中,產狀123°∠75°,礦體平均品位:Ag 212 g/t、Pb 1.07%、Zn 1.95%、WO30.086%。

5.3 Ⅳ鉛銀多金屬礦體

賦存于F4壓扭性斷裂構造帶中,礦體真厚5.66 m,產狀310°∠69°,呈透鏡狀,推斷延伸長400 m。礦體平均品位:Pb 3.74%、Ag 105.6 g/t。礦體內巖石常見有黃鐵礦、褐鐵礦化蝕變,局部見有方鉛礦,巖石硅化強烈,局部見正長花崗巖脈侵入。

5.4 Ⅱ-2 鎢礦體

主要發育于石英脈中,并嚴格受F2斷層控制,礦體真厚5.29 m,產狀132°∠53°,推斷礦體延伸長560 m,見2 處夾石,厚1.16~1.20 m,夾矸巖性為石英。礦體平均品位:WO31.71%、Ag 54.3 g/t。帶內巖石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和磁黃鐵礦,主要呈葡萄狀、蜂窩狀。圍巖主要為石英、變質砂巖碎塊,碎裂結構,局部見有重結晶現象,裂隙面見有強烈的褐鐵礦化。

5.5 Ⅲ-1 銅鎢礦體

該礦體產于古生代早-晚寒武世林田組與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侵入接觸帶上,總體呈北東向展布,受F3壓扭性斷層控制。真厚3.23 m,礦體產狀162°∠83°,呈脈狀,推斷延伸長620 m,礦體平均品位:Cu 0.4%、WO30.189%。

5.6 Ⅲ-2 鉛鎢多金屬礦體

賦存于F3壓扭性斷裂構造帶中,礦體總體走向37°,傾向北西,傾角74°,礦體真厚5.41 m,呈脈狀,推斷礦體延伸約530 m。礦體平均品位:Pb 1.051%、Ag 58.5 g/t、WO33.74%。

6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6.1 礦床成因

區內大面積出露古生代中-晚寒武世林田組和新元古代西溪組,北東向構造發育,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活動強烈。區內主要有鎢礦及銀多金屬礦,其成礦特征分述如下。

(1)鎢礦。主要賦存于林田組與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林田組為本區鎢礦體的礦源層,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的侵入為成礦帶來了熱源和礦源,在早期形成的北東向斷裂為含礦溶液移動和沉淀提供了聚礦場所,使含礦溶液在北東向構造帶中冷卻迅速,溫壓梯度急劇變化而富集成礦。

(2)鉛鋅銀多金屬礦。主要發育于林田組或西溪組內的北東向構造中。林田組和西溪組為本區鉛鋅銀多金屬礦的礦源層,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的侵入為成礦帶來了熱源和礦源,在早期形成的北東向斷裂為含礦溶液移動和沉淀提供了聚礦場所,使含礦溶液在北東向構造帶中富集成礦。

綜合分析認為本區礦床成因類型主要為:石英脈型鎢礦床及中溫熱液充填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

6.2 找礦標志

(1)區內鎢礦體都存于古生代早-晚寒武世林田組與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為尋找鎢礦的有利位置;區內圍巖蝕變較普遍,其中和鎢礦有密切關系的蝕變主要有硅化、云英巖化、褐鐵礦化。

(2)區內鉛鋅銀多金屬礦體是受北東向斷裂控制,因此沿北東向斷裂帶、蝕變帶及硅化帶是尋找鉛鋅銀多金屬礦體的直接找礦標志;與銀多金屬礦成礦有密切關系的蝕變主要有硅化、矽卡巖化、黃鐵礦化和褐鐵礦化。

7 找礦遠景分析

成礦帶處于萬安熱液型鎢錫成礦遠景區內,并處于將樂-寧化北東東向鎢、錫多金屬成礦帶內與邵武爐下-將樂新路口近南北向銀多金屬成礦帶的交匯處。另外本區還處于福建省銀、鎢、鉬礦資源潛力評價項目圈定的“將樂八里橋銀礦成礦遠景區”、“將樂涂厝鎢礦成礦遠景區”、“將樂八里橋鉬礦成礦遠景區” 內。區內大面積出露林田組變質砂巖和西溪組變粒巖,北東向構造發育,晚侏羅世正長花崗巖活躍,區內北部及東部外圍大面積出露,地質背景與相鄰的新路口銅鎢礦及石必宅銀多金屬礦典型礦床相似,區內已發現鎢礦體3 條和鉛鋅銀多金屬礦體3 條,總體具有很好的找礦前景。

8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總結研究區地質背景、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等成礦地質特征,發現該區具備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構造控礦特征明顯,是鎢和鉛鋅銀等多金屬元素的富集成礦區域,是尋找石英脈型鎢礦床及中溫熱液充填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的有利地區。建議進一步加大地質勘查力度,著重研究區內北東向斷裂帶的地質特征,結合物化探成果,并采用地表槽探和深部鉆探等綜合找礦手段,有望取得較好的找礦成果。

猜你喜歡
褐鐵礦鎢礦北東
江西鎢礦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探討
安鋼燒結機配加澳褐鐵礦粉的生產實踐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區北東向斷裂對鈾成礦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壽王墳銀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褐鐵礦粉的燒結基礎特性的實驗研究
羅平金雞峰叢“種”在油菜花田間的群山
鹽酸-硝酸水浴消解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鎢礦石和鉬礦石中的砷
國內褐鐵礦燒結技術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吉林省琿春楊金溝鎢礦區水文地質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