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2024-01-18 11:01
優雅 2024年1期
關鍵詞:觀者雕塑創作

高偉剛 模糊的界限

高偉剛通常在特定地點進行裝置藝術創作,模糊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界限。高偉剛的作品往往采用“形而上學”的策略,表面上呈現出一種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態。然而,一旦深入探究其作品的主題,便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挑戰著觀者的認知。高偉剛的藝術實踐源自他對各類事物的敏銳感知。從盛放“采集”而來的塵土玻璃瓶,到將功能性設備運用到雕塑和大型裝置作品,再到混合媒體的繪畫和聲音作品,一以貫之的是他對于個體化世界的執著與迷戀。高偉剛采取的創作手法,是將媒介的內在氣質作為一種“真實”元素提取出來,并關注其間的聯系、感知和反應。高偉剛通過作品與觀者之間微妙而平衡的距離感,以及在不同視角下脫離于經驗的對比參照,引發觀者對事物本質的思考。

馬欣媛(綠色巖漿) 涂鴉盛宴

馬欣媛自幼學習繪畫和書法,從大學時期開始嘗試創作丙烯畫、裝飾畫、藝術插畫……她擅長表現自我情感在繁復自然中象征性的契合。每個人都是渺小又獨特的,我們就像宇宙中的原子,但是我們有情感、有行為、有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從小的石頭、葉脈、文字符號,到大的海洋、星空、原野,有無數的更大或更小的文明和語言存在著。馬欣媛感到自己似乎和微小的、或蒼茫的、或跳躍的、或遙遠的“東西”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活著,無論細微情緒,還是人生大事,它們都影響著我,我也影響著它們?!眱和屠先司拖裨忌鐣同F代社會,人在最“糊涂”的年代和最“新潮”的年代,得到許多又不得不失去許多,就像時間一樣讓人得到平衡。

關尚智 人類生活的背面

從富有深意的“社會性”裝置到精致的仿制古籍藝術品,關尚智的創作核心是普通城市居民所聞所見的現實主題。關尚智執著于在多種創作媒介中挖掘那些深植于人們內心的批判、價值分配和存在形式的概念,通過運用簡單的創作道具來表達其尖銳鮮明的思索。關尚智試圖揭秘中國香港社會與金錢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香港居民的生計。駐足觀察的觀眾能夠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介于冥想和干預之間的一種張力,貫穿關尚智創作理念中的平凡感將這一感受進一步加強。關尚智的獨特創作方式在藝術評論界顯得頗為不同,而正是這一特點使他能夠揭示出潛于中國香港基礎表象之下的一種非假設且堅定的聲音。廣泛來說,這一聲音更是掩藏在人類所生活的社會背面。

苗穎 遨游網絡世界

苗穎的作品源自她的日常生活,她想創作出既熟悉又日常,但同時又充滿儀式感的作品。當今社會,人們幾乎時刻都在查看各種手機應用,但他們真的在“看”這些應用嗎?苗穎對此表示懷疑,她認為人們可能并未充分意識到科技是如何改變或控制人們生活的。苗穎決定通過作品探討科技與人類精神的交互。她假設科技是有著能量放大器功能的金字塔“第五元素”。觀者坐進這個藝術的金字塔里,盯著墻上巨大的、無功能性的漸變色應用圖標,由此通過智能手機同宇宙建立聯系;智能手機通過金字塔放大宇宙的精華,并回溯到人們的身體與靈魂中?!毒坝^.gif》的創作靈感來自iPad懶人支架,抬頭看的姿勢在心理上暗示著用戶是在對某種崇高力量表示敬仰。

娜布其 細節的語境

娜布其專注于各類材料的物質與心理層面意義,她通過藝術創作探索雕塑物件與身體的關系,構建對峙式或沉浸式的語境以探索人類的感知經驗。她的銅質或鋁制雕塑作品以別樣的方式展現手工制作雕塑物件的獨立性,并傳遞出雕塑在人類歷史中物質和精神的變遷。娜布其的裝置作品結合現成品及工業材料,比如鏡子、燈具、人造植物、鐵軌乃至奶牛模型等,以一種包裹性的空間狀態描繪能動觀看主體的空間思維屬性。從手工塑造的雕塑作品,到用大量現成物組裝而成的裝置作品,娜布其的藝術實踐一直牽引觀者前去觀察細節和語境,去適應并思考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復雜關系。娜布其建立的領域強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理解,并將我們引入關于空間思維的探索中去。

孫一鈿 熱烈的冷靜

站在孫一鈿的畫作前,強烈的視覺沖擊從畫中蹦出,如同光芒一般直射每一位觀眾的內心。她的畫作準確、簡單、直接,沒有太多的敘事性,只是一張張單純的畫——具象的企鵝、鴨子、貓頭鷹、人物面孔,或是抽象的幾何形狀和色彩漸變,都是她“人造物”系列的創作實踐。在該系列作品中,孫一鈿大膽使用高飽和度色彩,通過細膩的筆觸,把超寫實主義表達得淋漓盡致。然而,高飽和色彩只是她作品的表象。作為一個90后,孫一鈿從小就在各種圖像和色彩的密集轟炸中成長。那些五光十色的街道、鮮艷奪目的時裝、絢麗多彩的電視節目,對她來說,都已不再新鮮,也不再值得懷念。孫一鈿只是以色彩為切入點,隱喻其背后的勞動與生產,揭示超消費主義和男權社會的內在機制。

韓乙田 無聊之人

“無聊”一詞并非當代社會特有的詞匯,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卻隨著社會變更而產生極大差異。在中世紀,無聊被神學家們定義為一種惡習,視其為職責的失守。隨著尼采高喊“上帝已死”,無聊與欲望和感觀聯系起來。然而,在各種“神話”被逐漸消解的當今,無聊已經轉變為一種科技發展無法解決,甚至助長其蔓延的獨有精神狀態。韓乙田作為成長于80年代后期的藝術家,從自身生活環境出發以無聊探索自我存在,并通過其全新個展“無聊之人”向觀眾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代人是否都享受一種僅存的“無聊感”?“無聊之人”呈現的作品不僅是韓乙田對尋常生活日記般的記錄與捕捉,更是他從看似“無聊”的細微末節中找尋“有聊”的再創作。

徐渠 即將降臨

徐渠的大型裝置《降臨》在展廳內營造出科幻影片中,未知生物降臨在巨大飛行器上的場景。作品材質取自回收的8臺廢棄ATM機,徐渠將機器拆解、展平放置后,組合在一個平臺上,并在這些ATM機屏幕中設置隨機播放的關機畫面。觀者行走在裝置平臺上,可以俯視并想象自身所處的環境。隨著貨幣交易與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原先的物理操作流程被逐步簡化,應用場景被壓縮和迭代。如同這些曾經完美的工業設計品的宿命,這是一種被拋棄或被遠離的情緒體驗,一切都是人類自己為自己所設計的“降臨”。每組機械手臂連接的液晶屏不斷碰撞、摩擦,逐漸損耗甚至化作塵埃,揭示著當下人類的困境:人們普遍通過屏幕了解宇宙,在數字圖像與人工智能制造的繭房中,普通人已逐漸失去探索宇宙的勇氣。

猜你喜歡
觀者雕塑創作
巨型雕塑
我的破爛雕塑
端午節觀龍舟賽
寫實雕塑
《一墻之隔》創作談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創作隨筆
心中的風光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