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的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熱點分析

2024-01-18 13:19偉,軻,
安全 2024年1期
關鍵詞:公共安全網絡安全意識

賈 偉, 何 軻, 王 茜

(1.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876;2.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876)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1],強調了公共安全意識對維護公共安全的重要性[2]。公共安全意識是指人們對于公共事務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及其可能帶來的危害所形成的一種警覺性和防范性思想。民眾的公共安全意識無論是對參與應急管理還是提升個人的防護意識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高民眾的公共安全意識來增強全社會的避險能力成為社會和學術界的關注點。

本文收集公共安全意識的相關文獻,梳理學術界有關公共安全意識的研究脈絡,運用金字塔(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DIKW)綜合科研分析軟件,對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研究總體態勢和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判斷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演進方向,并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未來的研究重點進行展望,為深入推進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金字塔(DIKW)是一款綜合性科研分析軟件,具有文獻計量、數據挖掘、繪制知識圖譜等眾多功能。本文借助金字塔軟件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揭示公共安全意識相關研究的現狀和熱點。首先,收集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相關文獻,將收集到的數據導入金字塔軟件,并對導入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其次,利用金字塔文獻計量功能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金字塔知識圖譜繪制功能繪制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發文趨勢圖和關鍵詞動態樹狀圖;最后,結合知識圖譜和具體文獻內容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態勢和熱點進行分析。

1.2 數據來源

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源,采用主題=(“社會”+“公眾”+“民眾”)×(“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防范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危機意識”+“避險意識”+“安全感知”+“危機信息傳播”+“危機科普教育”+“危機協同管理”)為檢索式進行文獻專業檢索,文獻發表時間限定為1987—2022年,檢索時間為2023年6月14日,剔除重復和關聯度較低的文獻,共得到文獻3673篇??紤]到研究主題的時效性,將重點對近10年,即2013—2022年間的主題詞進行分析。

2 國內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總體概況

2.1 文獻年代分布

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發文趨勢,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1987—2022年,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的文獻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1987—2002年,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方面的論文數量相對較少,年發文量呈緩慢增長趨勢;2003年,非典事件的發生引發各界對公共安全的關注,相關文獻的發文數量快速增長到94篇,達到該領域的第一個研究高峰,隨后2年論文數量有所回落;2006—2009年,年發文量呈大幅上升趨勢,2009年發文量為206篇,達到第二個高峰;2010—2022年間,發文量呈波動增長態勢,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有關公共安全意識的研究在2020年出現第三個高峰,發文量達到219篇。從發文量增長的時間節點來看,學界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關注往往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有關,各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引發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現實需求,激起學者對公共安全意識的探討。

圖1 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發文趨勢Fig.1 Trend of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safety awareness research

2.2 主題分析

關鍵詞反映了一篇文獻的核心內容,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凝練,通過分析高頻次關鍵詞并進行關鍵詞聚類可以明晰該領域的研究主題[3]。本文制作2013—2022年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關鍵詞動態樹狀圖(如圖2),對近10年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的研究主題進行分析。從圖2可知,2013—2015年的研究主題圍繞“對策”“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網絡安全意識”等方面展開。這一時期的研究方向主

圖2 2013—2022年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關鍵詞動態樹狀圖Fig.2 Dynamic tree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ublic safety awareness from 2013 to 2022

要分為2類:一類是針對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培養對策等進行深入分析;另一類則是針對不同的安全事件,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等相關事件,探討相應的公眾安全意識。2016—2019年,研究主題圍繞“安全教育”“國家安全”“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關鍵詞展開。這一時期的研究仍以高校大學生群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體系進行探析。此外,國家安全意識的提升也成為該時期的一個研究主題,安全意識研究的視角延伸至整個國家安全意識范疇。2020—2022年,“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風險防范”“公共危機”“意識形態”等關鍵詞的出現,表明該時期的主題主要基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思想對意識形態安全、公共安全管理、風險防范意識等進行探討。

3 研究熱點分析

公共安全意識研究呈現多視角切入、多學科基礎的特點,有學者從新聞學、人口學、心理學、政治學、公共安全法學等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識,而相對集中的研究領域更多的是從管理學的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識。通過結合具體文獻內容和圖2進行分析,我國近10年的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熱點主要概括為4個方面。

3.1 公共安全意識基礎理論研究

目前學界尚未對公共安全意識的內涵達成共識,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學科背景提出對公共安全意識的理解。完善的理論體系是支撐該領域發展的基礎,公共安全意識的理論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公共安全意識的概念、結構、內容、功能、運作機制等方面。例如,徐向東[4]從哲學的角度探析安全意識的概念,認為安全意識主要由知識觀念、意向觀念和決策觀念組成;戚序等[5]則從文化的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識隨時代變化的不斷變遷,審視公共安全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的演變;洪宇翔[6]從理論上提出公共安全意識載體體系,為提升民眾安全意識提供重要支持。

對于公共安全意識的理論研究呈現出離散化的特點,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尚未對公共安全意識理論體系進行有深度的分析,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的縱向發展。今后公共安全意識理論研究可在學科知識深化、研究結構系統化、研究成果集成化等方面加強,建立系統整合的理論研究體系。

3.2 公共安全意識提升對策研究

如何提升公共安全意識成為許多學者的研究重點,公共安全意識提升對策的研究熱點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一是公共安全意識現狀研究,主要是對公共安全意識現狀、評價方法、評級指標、評價體系等進行研究。例如,諶麗等[7]和陳龍圖[8]分別對社區居民和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進行調查分析;張金榮等[9]和殷竹鈞[10]則分別對食品安全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情況進行研究;王舒[11]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公共安全意識水平;劉克會等[12]從安全意識的內涵及結構出發,基于安全知識、態度和實踐3個一級指標構建安全意識的評價指標體系。二是公共安全意識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探究公共安全意識的影響因素以及影響機制,明確影響公共安全意識的邏輯機理。例如,黃亞江等[13]和劉彥廣[14]分別對影響工人和青年公共安全意識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提升公共安全意識的建議。三是公共安全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培育對策研究,主要探討公共安全意識缺失的表現、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成因及解決對策。例如,劉倩倩[15]認為大學生安全意識存在防范意識薄弱、處理安全問題能力不足、對非傳統安全認知模糊等問題,并對大學生安全意識問題進行歸因探討,進而提出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培育的對策。

公共安全意識涵蓋面非常廣泛,有關公共安全意識現狀及評價的研究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證明評價方法的客觀性和可靠性,考慮如何實現個人數據到地區層面的跨級整合,增大數據廣度,使得評價結果更具有適應性和普遍性[16]。目前公共安全意識的影響因素研究已根據不同的主體和事件特點進行了分別驗證,但各研究結果呈現孤立化狀態,且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因素涉及個人、社會、環境、心理等方面,應采取系統化的視角探索公共安全意識影響因素,有利于提出既全面又切實有效的提升對策。

3.3 公共安全教育研究

公共安全教育也是提升公共安全意識的一部分,由于公共安全教育對于提升公共安全意識更具有系統性,許多學者專門針對公共安全教育展開研究。圍繞公共安全教育研究的熱點從內容上劃分,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針對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研究,主要關注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存在問題、教育方式等。例如,袁龍[17]探究大學校園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和途徑,提出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的相應措施;孫琪[18]分析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提出高校改革安全教育的優化路徑;顧林生等[19]分析我國公共安全教育的立法現狀以及公共安全教育內容設置,提出我國公共安全教育應覆蓋社會各階層民眾等建議。二是國家安全教育研究。對于公共安全意識的研究向國家安全意識擴展,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當代價值、影響因素、存在問題和教育內容進行研究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例如,丁磊[20]分析我國的安全形勢,認為國家安全觀教育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拓新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路徑。

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體特征制定相應的教育目的、基本內容、具體規范、教育標準和方法等,形成完備的教育體系。目前,有關我國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和規定多散見于有關法律和規定中,對于各類主體的公共安全教育規劃既分散又籠統。在宏觀層面,缺少頂層設計,沒能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微觀層面,公共安全教育措施可操作性受限,教育效果缺乏量化指標和明確規定。未來的公共安全教育應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入手,制定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的具體規范和標準,大力推進公共安全教育,重視對公共安全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創新。

3.4 網絡與信息安全意識研究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帶來許多安全問題。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設備中病毒等問題層出不窮,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成為研究熱點。對于網絡安全意識的研究主要是以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具體涉及以下2個方面:一是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不少學者將網絡安全意識置于特定的時代特征進行研究。例如,古翠英等[21]結合新媒體的時代特征,從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4方探索提高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沈晨仕等[22]闡釋移動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網絡安全觀的現實意義,分析高校網絡安全觀培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培育大學生網絡安全觀的有效路徑。二是對于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的研究。以學校作為研究主體,對學校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進行探討。例如,焦鋒等[23]認為構建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應從理念、監管機制、制度建設方面構架一套系統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葛方欣[24]通過借鑒國外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經驗,對構建我國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進行探索。

網絡與信息安全空間競爭日益激烈,高校作為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網絡信息安全工作至關重要。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提升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公共安全意識,而高校本身也應充分認識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管理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根據應急管理過程,在預警階段樹立危機意識,加強網絡安全評估和檢查;在預防階段加強網上信息監控巡查,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在處置階段,與校外網絡安全應急響應體系對接;在恢復階段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網絡安全應急管理經驗。

4 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首先,學者們對公共安全意識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公共安全意識相關研究論文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的提升,但整體來看,該領域的研究成果相對來說較少,研究內容較為分散,且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其次,公共安全意識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領域。然而,鮮有學者從多個學科視角對公共安全意識進行解析,以及融合多個學科知識提出公共安全意識的提升策略。第三,當前我國公共安全意識研究多關注于高校學生群體,且研究者多局限于高校學者,缺乏與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最后,根據對公共安全意識研究領域發文量的統計,研究的高峰往往出現在事件發生后的數月或數年之內,學者對公共安全意識的研究熱情可能與突發事件的發生或國家政策的驅動相關。針對目前的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特征,提出以下研究展望:

(1)加強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系統化。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領域,涉及社會各個層面和諸多領域的安全問題。為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需要加強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系統化,從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審視和研究問題。首先,要建立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標準體系。通過制定研究規范和標準,明確研究內容、方法和技術路線,確保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其次,要推動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創新和發展。鼓勵研究者關注新興領域和前沿理論,將其與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相結合,拓展研究領域和思路。同時,要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合作與交流,引入先進的理論和方法,推動我國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國際化發展。最后,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評估機制。通過評估研究成果的質量、影響力,激勵研究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要關注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效果,確保研究能夠真正為解決公共安全問題提供有益的指導和支持。

(2)推進公共安全意識的學科融合研究。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涉及管理學、教育學、傳播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分類,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切入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有利于更加科學全面地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對策。例如,公共安全意識包含人的觀念意識層面,本質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可以從心理學的視角解構公共安全意識形成的潛在心理機制,分析影響公眾接受公共安全意識的心理因素,同時運用傳播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手段提升公共安全意識宣傳效果,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教育質量,提高社會安全意識法制化和制度化,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構建公共安全意識培育體系,發揮各學科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構建一個在眾多專業支撐下知識不斷創新融合的研究體系。

(3)促進研究合作網絡的構建。為應對日益復雜的公共安全挑戰,需要構建一個促進公共安全意識研究合作的網絡。這個網絡可以匯集各方資源,包括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不同社會行業部門之間的交流可以為提升公共安全意識提供不同維度的對策。公共安全問題具有普遍性,不同地區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研究合作網絡的構建可以加強地區間的合作,通過地區間的合作,可以共享資源、經驗和最佳實踐,提高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效率和影響力。

(4)緊跟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研究。面對“兩個大局”,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安全問題擺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就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等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開展公共安全意識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后應在公共安全意識理論基礎、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建設、網絡空間安全意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以及高校、社區等重點行業和單位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治理等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提升社會公共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5 結論

為系統了解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3673篇文獻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發文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表明該領域受到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從發文總量來看,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相對來說仍是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

(2)公共安全意識基礎理論研究、公共安全意識提升對策研究、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以及網絡與信息安全意識研究是目前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

(3)加強公共安全意識研究的系統化、推進公共安全意識的學科融合研究、促進研究合作網絡的構建以及緊跟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研究是未來公共安全意識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4)本文對每個研究熱點的分析還不夠深入,下一步將擴大文獻數據來源,保證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深入探討每一個研究熱點內部的具體問題、研究成果及未來發展趨勢。

猜你喜歡
公共安全網絡安全意識
靖江市啟動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區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在公共安全面前別任性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應“實戰化”
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推理與公共安全結合的理論研究
上網時如何注意網絡安全?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中的應用
意識不會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