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的探索

2024-01-18 14:31
安徽醫專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考核成績差錯信念

周 磊 王 召

隨著我國大型醫院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增多,尤其是外科手術學與內科學追求高、尖、精的技術要求提高,對于醫院職工的工作要求不斷增加。新職工是醫院發展重要的生力軍與后備軍,新職工崗前培訓是現代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醫務人員實際工作的開端[1]。崗前培訓有助于幫助醫院新職工熟悉醫院環境,積極融入醫院文化,還可幫助新職工迅速完成角色轉變,加強崗位認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2]。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是當前一種現代化培訓模式,也是臨床培訓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索,其在企業員工培訓中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培訓人員的專業知識得到更新,能夠更好地與實際結合,從而達到到提高綜合能力及整體素質的效果[3]。本研究具體探索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整群抽樣法,從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入職的新職工120 名進行抽樣,每年至少抽樣20 名,共抽樣新職工67 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1:1 隨機抽簽的原則把新職工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34 名新職工,男性18 名,女性16 名,平均年齡(22.45±1.92)歲;本科29 名,本科以上5 名;工作年限0 ~1.4年,平均(0.82±0.24)年。對照組33 名新職工,男性16 名,女性17 名,平均年齡(22.14±2.44)歲;本科25名,本科以上8 名;工作年限0~1年,平均(0.74±0.13)年。兩組新職工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①納入標準: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學歷;新職工都自愿參與本次課題研究;正式在編;自我要求培訓并遵守醫院的規章管理制度;年齡21~25 歲;無職稱;培訓期間無妊娠與脫崗情況出現。②排除標準:培訓期間自身或者家庭出現重大變故者;調查資料不全者;未完成培訓的新職工。本次研究得到了醫院管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兩組學員均培訓、觀察3 個月。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培訓方法,學員跟著帶教老師上崗學習,由帶教老師負責講解醫院與科室的相關政策、工作內容與注意事項,主要采用經驗教學的方法教學。

1.2.2 研究組 采用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培訓方法,具體措施如下:①醫院建立培訓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根據新職工的具體情況和醫院崗位特點,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邀請各科室培訓經驗豐富的帶教教師,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編寫授課教材,保證培訓計劃的有效性、科學性與整體性。②集中培訓:培訓管理委員會每月組織新職工統一集中培訓,采取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授課,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訓內容包括職業技能、醫院背景、醫療制度等,根據培訓內容合理地安排培訓日程并落實培訓計劃。整個培訓過程引入激勵機制,培訓管理委員會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引導,營造信任、輕松、合作的學習氛圍。在知識方面,積極為新職工準備崗前培訓的手冊、影像學資料,以提高新職工對崗前培訓的認知水平。信念和態度方面:為新職工具體分析崗前培訓的的意義,從而使其充分認識到崗前培訓對預防醫療差錯事件情況的價值,幫助護理人員建立正確、積極的崗前培訓的態度和信念。在行為方面,制定嚴格規范的崗前培訓管控制度,使每位新職工在具體的醫護操作中均嚴格按照操作原則執行,加強新職工的手衛生依從性的監管,加強各種侵入性操作器材的輔助質量監管工作,積極做好環境因素的預防。最后每月為新職工組織一次崗前培訓的總結會,對新職工的具體能力狀況與職業態度進行評估,及時反饋各科室在崗前培訓工作中的問題,及時采取和調整措施,以提高新職工崗前培訓的“知信行”水平。③臨床改進:各科室安排帶教教師對新職工進行相關技術指導,新職工互相扮演患者和新職工角色,及時尋找發現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收集培訓意見和感受,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學習知識,及時加以改進,促進培訓質量的持續提升。

1.3 觀察指標 ①理論考核成績:在培訓3 個月后進行常見臨床知識的理論考核(本院自制的醫學考試系統考試,信效度都在0.80 以上),包括衛生法規、“三基”培訓、應急管理、專項培訓四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都為0~100 分,分數越高,臨床知識越豐富。②在培訓3 個月后對新職工進行整體培訓質量考評(本院自制的考評調查量表,信度為0.782,效度為0.892),包括培訓水平、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效果,評分為0~20 分,分數越高說明培訓總體質量越好。③在培訓3 個月后對所有新職工進行滿意度調查[2],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級別,(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組內例數×100.0%=滿意度。④觀察與記錄所有新職工在培訓3 個月期間出現的醫療差錯事件情況,醫療差錯事件由醫院進行判定,包括信息交流差錯、技術性差錯、決策失誤差錯等。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4.0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新職工理論考核成績比較 培訓3 個月后,研究組新職工的衛生法規、“三基”培訓、應急管理、專項培訓等理論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職工理論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新職工理論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n 衛生法規“三基”培訓 應急管理 專項培訓研究組34 98.33±1.46 94.58±2.58 96.49±4.10 97.55±4.46對照組33 90.11±1.55 87.38±3.17 88.98±3.28 90.33±3.46 t22.35110.2118.2647.388 P<0.001<0.001<0.001<0.001

2.2 兩組新職工培訓總體質量評分比較 培訓3個月后,研究組新職工的培訓水平、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效果等總體質量評分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職工總體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培訓水平 培訓內容 培訓方法 培訓效果研究組34 19.84±1.14 19.45±1.57 19.41±2.09 19.66±1.57對照組33 16.38±1.58 15.69±2.10 16.10±1.87 16.68±1.88 t10.3038.3176.8257.051 P<0.001<0.001<0.001<0.001

2.3 兩組新職工培訓滿意度比較 培訓3 個月后,研究組新職工的培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職工培訓滿意度比較 例(%)

2.4 兩組新職工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比較 培訓3 個月期間,研究組新職工的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職工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3 討 論

3.1 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不僅能提高職工的理論考核成績,還可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 在新職工管理中,需要結合新職工學歷背景、課程目標、培訓目的、能力素質等內容,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考核方式,積極提高新職工的綜合素質。在醫院新職工的入職過程中,崗前培訓不僅可以讓新職工熟悉醫院管理制度和臨床規范,還可以幫助新職工快速轉變身份,對自身工作有明確認知,幫助其職業心理建設。并且崗前培訓工作可以加強新職工歸屬感,提高新職工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促使新職工做到與醫院榮辱與共,全心全意為醫院與患者服務[4]。本研究顯示培訓3個月后,研究組新職工的衛生法規、“三基”培訓、應急管理、專項培訓等理論考核成績與對照組相比都顯著提高(P<0.05);研究組的培訓水平、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效果等總體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都顯著提高(P<0.05),表明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不僅能提高職工的理論考核成績,還可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激發了新職工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極大地方便了新職工學習,使其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同時調動了新職工間的互動性[5-6]。帶教老師也可以結合自身臨床工作經驗及臨床病例為新職工進行操作培訓,根據新職工理論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做到個性化培訓[7]。

3.2 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能提高培訓滿意度 隨著醫院醫療設備的增加與醫學知識豐富度的擴展,新職工不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還需要熟練使用醫院常用器械及新型器械,對常見疾病的診治過程也要充分地掌握,并需要掌握應急處理措施,積極預防職業暴露風險的發生,為此對于培訓的要求比較高[8]。并且新職工除了要學習實踐知識外,還需要快速轉變角色,做到愛崗敬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對新職工進行崗前培訓的過程中,要根據新職工的自身特點與職業傾向,結合組織資源與發展需要,讓新職工確定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學會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安撫患者的情緒,引導職工自身、醫院、患者的三贏[9]。本研究顯示培訓3 個月后,研究組新職工的培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培訓內容,能提高新職工對醫院與相關醫療事務的快速熟悉能力,可提升職工知識水平和崗位勝任能力,從而能提高培訓滿意度。

3.3 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能降低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 新職工多為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進入醫院后會感覺兩者身份之間差別巨大,不但要具有專業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等,還需注重責任心培養,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崗前培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有別于常規學科[10],注重醫院規章制度的教育。本研究顯示培訓3個月期間,研究組新職工的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能降低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也說明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有效地促進了新職工知識結構的改進,提高了其實際工作能力。特別是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積極進行了專業思維和責任意識的培訓,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讓新職工能真正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意義,對自己的職業充分的理解,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與人文關懷,提升了對工作責任的認知。

總之,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用于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不僅能提高職工的理論考核成績,還可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有利于提高職工的培訓滿意度,降低醫療差錯事件發生率。由于本次調查的新職工數量比較少,調查內容也較少,沒有對知識-信念-行為管理模式進行不同崗位職工培訓分析,知識-信念-行管理模式的分類應用效果仍需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猜你喜歡
考核成績差錯信念
骨科臨床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聯合情景體驗對教學質量、考核成績、教學滿意度的影響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教學模式在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綜合考核成績的價值
直升機防差錯設計
為了信念
基于OSCE的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踐技能結業考核成績分析
發光的信念
信念
協作式見習帶教模式在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效果
差錯是習題課的有效資源
校對工作中常見差錯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