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態視角下高校專利創新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徑

2024-01-18 08:21莉,王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科技交流產學高水平

尤 莉,王 瑞

一、研究背景

高校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確定了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指出高校建設更應注重科技創新。[1]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高??萍紕撔路沼趪抑卮笮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近十年,我國高??萍紕撔率聵I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特別是以專利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活力被不斷激發。目前,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一,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10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現在的第11位,高校在科研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然而,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高校專利還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等問題。探尋全面提升高校專利創造質量、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有效路徑,從而在根本上激發高??萍紕撔禄盍?,顯得尤為迫切。為此,諸多學者分別從資源配置、管理體制、創新能力、社會服務等視角展開探討。[3-7]然而,傳統單要素的研究視角僅是把解釋變量從組態中剔除,通過設置因果對稱的前提來分析變量之間的邊際凈效應,未能全面反映各類變量之間的復雜因果關系。這是因為,高校專利成果水平是不同利益相關群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僅是高??萍既藛T單一努力的結果,單從科技人員本身來研究不足以做出科學的評價。為此,一批學者引入組態方法以探討高校專利創新活力和提升路徑,探討中國情境下多因素互動所形成的耦合問題。[8]相比傳統的單因素分析,組態視角能更好綜合分析影響高校專利產出的溯因邏輯,更好挖掘形成高質量專利創新的前因組合。故而,本文通過組態分析主要解決以下問題:(1)通過區分邊緣條件和核心條件,識別影響高校專利成果的關鍵因素。(2)實證分析組態的中間解和時空演變差異,探究各前因條件組合,解釋高水平專利創新與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發展特征。(3)探討多重條件間并發協同效應,指出它們如何影響高校專利創新質量的內在機理與提升路徑。

二、理論基礎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主力軍,專利申請和轉化成果層出不窮,已然成為國家原創主力軍之一,是我國專利創新的動力之源。[9,10]當前學術界大多采用文獻研究法和計量方法對高校專利水平展開研究,且多從創新主體、技術創新和創新資源等維度對高校專利授權和許可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究。[11-14]通過分析眾多學者的相關研究,發現影響高校專利發展水平的因素大致歸納為5個維度,即知識基礎、研發投入、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

知識基礎。專利作為一項技術成果,需要從研發端創新技術產生到中間端技術創新擴散直至應用端技術轉移。高校擁有的知識基礎條件越好,其麾下不同創新主體之間越具備促進技術轉移的能力資源,高校進行知識轉移的可能性就越高。知識基礎存量的提升意味著協同創新主體之間擁有良好技術支撐和研發空間。[15]就高校專利創新而言,知識基礎的穩定對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網絡有不可忽視的影響。[16]

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對高校專利成果的重要性同樣不可低估。實際上,高校專利成果產出很大程度上受研發投入水平的影響,[17,18]二者之間大致來說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正相關。[19]溯源高校專利成果不難發現,研發投入是高校專利成果的催化劑,高校專利成果的數量與資金投入形式、經費結構、預算指標、績效評價密切相關。比如,適當改善政府科研經費分配結構有助于專利成果產出率的提升。

科研人員規模。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供給是提升專利成果質量的重要因素??萍汲晒难邪l過程復雜,這需要科研人員組建高水平的課題團隊,以產出專業性強、知識密度高的成果。高校專利成果的評價因而較多是從科研人員結構與規模等方面進行,[20]這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是激發高??萍紕撔禄盍?、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手段。[21]科研人員對知識的創造和再利用是高??萍紕撔碌姆趸瘓?,[22]他們的創新活力與組織形式、組織結構、組織氛圍密切相關。

產學聯系。影響高校專利成果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場環境。市場環境指資源約束的水平,反映在高??萍汲晒D換方面,就是產學研聯系的水平。增強產學研聯系關鍵在于高校與企業是否形成了產學合作長效機制。[23]有學者指出,由于資源限制,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產學合作教育相對滯后,且產學合作對高校和教師的吸引力不足。[24]提升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對創新水平提升有顯著正向影響。[25,26]因此,加強產學聯系也是提升高校專利創新水平的重要方面。

國際科技交流。高校間的國際科技交流可反映政府和高校對國際創新資源的布局和利用能力,以及影響高??萍汲晒膰H環境。2019年,“中國高校國際創新資源利用指數”的發布釋放高校積極精準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信號。高校專利成果的發展離不開國際交流,二者是互相成就的關系。[27]

圖1 組態視角下高校專利創新的理論框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從組態視角探察前因條件間的復雜作用關系對結果的影響。[28]作為一種案例導向研究,[29]組態視角致力于協助研究者獲取結果產生與否的可能組合形態,而非局限于單個前因與結果間簡單對稱的線性關系。[30]該方法能夠探查多個耦合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相同結果產生的路徑和因果條件之間的非對稱性,[31]因此適用于本研究。

(二)樣本與數據來源

“雙一流”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為保證研究對象類型的一致性,本文最初以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為研究對象,選取《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技術統計年鑒》等2016年至2017年數據,由于部分高校數據缺失較多,加之“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評價的更迭,因此從樣本中剔除10所,最終確立為65所高校。其中,知識基礎、研發投入來自《中國城市數據庫》《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技術統計年鑒》,研發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來自《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作為結果變量的高校專利創新同樣來源于《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各數據庫均由權威部門認定,具有較高權威性,本研究數據真實、可靠。

(三)變量測量與校準

1.結果變量測量

本文運用專利成果當年實際收入和技術轉讓當年實際收入來衡量高校專利創新結果。這是因為,高質量專利需要激發后續開發、應用、推廣等能夠形成新的科技產業等活動,因而高校專利產出需要與企業等組織進行對接,而專利許可收入與技術轉讓收入能夠直接衡量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水平。從國內外現有文獻看,世界知名高校所擁有的專利等知識產權通常都是衡量高校專利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32]簡而言之,借助專利許可收入與技術轉讓收入來衡量高校專利創新績效,不僅能夠直觀地反映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現狀,也是通過量化的模型,觀測高校專利創新影響因素的普遍做法。因此,本文將結果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隨后利用熵權法計算權重,進而通過加權平均獲取高校專利創新的最終得分。

2.條件變量測量

知識基礎(A)。在學者Furman等的研究中,將區域經濟生產總值視為衡量知識存量的替代指標,強調區域的知識存量可以轉化為已實現的經濟價值。[33]同時,高質量平臺也是高校專利產出的重要鏈條,其以政府、科技服務中介等專利使用的主體為中心,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布技術需求,尋找滿足技術需求的科技成果,或借助平臺尋找技術專家互動交流以推動專利產出。因此,本文將各地區生產總值、國家大學科技園、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作為衡量高校專利創新的基礎條件。

研發投入(B)。政府科研投入對高校專利創新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運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來度量知識流量。(R&D)經費投入強度是(R&D)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是國際上用于衡量政府在科技創新努力程度方面的重要指標。[34]因此,本文選擇政府資金撥入費用占總科技經費撥入費用的比例反映政府支持力度。

科研人員規模(C)。R&D人員規模越大,表明高校人員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儲備越豐富,越利于知識創新和技術開發,也有利于引進、吸收和利用其他的前沿知識、技術,提高研發效率。[35]本研究以研發與發展全時人員數量與規模來衡量研發人員規模。

產學聯系(D)。區域內企業與高校專利創新網絡的建立是高校借助社會提升專利創新活躍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學者李柏洲等的研究,將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中企業資金所占比例作為反映產學聯系強度的指標。[36]

國際科技交流(E)。在全球化時代,超越地域與學科的合作與交流是促進先進技術及前沿知識流動的攻堅力量,加快知識流動,有利于提高高校專利創新及國際學術影響力。本研究將國際學術會議交流論文數與國際學術會議特邀報告數的總和作為衡量高校對外聯系程度的指標。[37]

3.變量校準

本研究以直接法為校準依據,將結果變量與前因條件校準為模糊集。根據fcQCA研究,將3個維度變量的影響因素作為前因條件,分別取樣本0.75、0.5和0.25分位的3個錨點作為門檻值,將樣本數據轉化為完全隸屬、交叉點、完全不隸屬的集合中,將原始數據轉化為0至1之間的隸屬度。將完全隸屬的集合定義為高水平條件集合,則剩余條件集合為非高水平條件集合。

四、結果與發現

為全面了解高校專利創新水平,特別是不同地區高校專利創新的創新路徑,本文分3個方面來闡述:首先,分析全樣本下高校專利創新的組態,即達到高水平專利創新與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不同要素之間的組態形式。其次,按照國家統計局給出的具體標準,以經濟為劃分依據,將65所高校按照東部、中西部進行劃分,依次校準建模,探究不同區位下高水平專利創新與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差異。最后,按時間依次建模,觀察組態隨時間演變的趨勢,總結發展路徑和模式。

(一)產生高/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

1.必要條件分析

必要條件是由結果推出條件的因果邏輯關系。對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必要條件分析發現,各條件的一致性均低于臨界值0.9,說明沒有單一條件是解釋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必要條件,見表1。在對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必要條件分析中,各條件的一致性均低于0.9,不構成必要條件。

表1 單個條件的必要性檢驗(N=65)

在必要條件分析基礎上,本文將前因條件納入fsQCA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索產生高/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杜運周等(2017)指出,案例共屬同一結果的一致性應高于可接受的經驗臨界值0.85 或0.8。[38]故將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8,PRI 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6,案例數閾值設定為1。以中間解為主體,結合簡單解來確定核心條件和邊緣條件。

如表2所示,產生高/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分別有5種和4種,9種路徑一致性水平均高于0.9,總體一致性與解的一致性也均高于0.85,是對應結果的充分條件。高或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組態解的覆蓋度分別為0.77和0.72,這意味著兩種結果分別解釋了約77%的高水平專利創新原因和72%的非高水平專利創新原因。

表2 產生高/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N=65)

2.高水平專利創新組態

如表2,產生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組態對應5個簡約解:高產學聯系(組態H1),高科研人員規模、高國際科技交流(組態H2a),高知識基礎、高科研人員規模、高國際科技交流(H2b),高研發投入、高科研人員規模與高產學聯系(組態H3),高知識基礎、高產學聯系與高國際科技交流(H4)。從5個簡約解來看,高產學聯系和高國際科技交流都是重要條件,而外部利益主體的支持同樣必不可少。依據組態命名規則,首先要確定能區分每個組態的關鍵因素。通過其他核心條件來區分組態,將其他核心條件確定為關鍵因素。

(1)H1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型。當科研人員充足且產學聯系緊密時,無需輔之以較高的技術創新和組織能力就能達到高水平專利創新水平。組態H1 的關鍵因素為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兩類因素都不是所屬案例取得高水平專利創新的有利條件。該組態路徑覆蓋高校依靠友好的外部環境,加快創新產學聯系的建設,發揮產業的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當高校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加之穩定的政產學合作生態,能夠起到一個相互促進的作用。這樣的高校往往具有良好的專利成果轉化平臺、產學聯系緊密且與區域經濟發展契合。高效的產學聯系能夠作為一個“橋梁”,帶來更迅速的知識迭代和升級,再結合人才培養,為高校專利產出和轉化提供高質量人才,以此形成正向反饋。

(2)H2科研人員規?!獓H科技交流型。當科研人員主動組織時,高水平的國際科技交流能加速全球創新的知識轉移,激發高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分工合作。與組態H1不同的是,組態H2更注重科研人員的作用。同時,這些覆蓋高校的另一優勢是國際科技交流。這表明,當科研人員主動組織且人員充足時,結合高效的國際交流加速了關鍵核心技術與共性技術突破,進一步形成優秀的科研人才,加快高校專利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輔以良好的知識基礎,更能將不同要素緊密聯合,同時能夠彌補研發投入、產學聯系的缺失和不足,最終產生高水平專利創新。

(3)H3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研發投入型。對于研發投入較高的區域,通過較高的外部環境投入,使知識存量和知識流量處于較高水平,再加上較高的科研人員規模和產學聯系,有效縮小了知識基礎和國際科技交流的缺口。一方面,良好的研發投入水平為高校專利創新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緊密的產學聯系也為提高高校專利產出指明公眾需求的導向,大大提升高校專利創新與應用的成功率。

(4) H4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型。組態H4的外部環境都處于高水平,說明在知識基礎的輔助下,擁有較高水平的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可以提升專利創新。因為高校專利不僅是高??蒲腥藛T單一努力的結果,還是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高校擁有基礎科學、前沿理論、應用科學等學科基礎,卻由于缺乏專業人才,不懂市場,導致專利成果只能“沉睡”。這時,部分高校借助技術轉移轉化機構,通過專業機構和人才,成功搭建了高質量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厘清了校企合作、產學合作難點和利益分配問題,并與市場主體間形成積極正向的合作機制,也達到了高水平專利創新。

綜合來看,高水平專利創新的核心條件離不開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這是因為,緊密的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會驅動高??蒲腥藛T規?;募夹g創新行為,加強了政府、產業集群和高校更主動發展資源互補、分工協作、協同聯動的組織能力,從而產出更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科技成果,形成需求與供給良性循環。這點與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對以英國工業革命為開端的現代經濟增長發展的分析結論較為類似,他指出,“歷史證明只有當市場刺激充分時,廣泛的創新行為和隨之的經濟增長才會發生”。 因此,加強國內外產業界對高校專利創新的參與和創新環境的驅動力,搭建持續穩定、規律化的嵌入關系,優化連接形式和組合形態,減少結構性障礙和制度性約束,對高質量的高校專利創新至關重要。

3.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組態

本文同樣對非高水平專利創新數據進行了組態分析,概括出3組核心條件?!胺歉咧R基礎、非高產學聯系、非高國際科技交流”為N1的核心條件,說明沒有充足的知識基礎和外部環境,難以帶來較好的專利創新產出。知識基礎薄弱加之欠缺外部支持,導致高校非高水平專利創新?!胺歉呖蒲腥藛T規模、非高產學聯系”為N2a和N2b的核心條件,說明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的缺失是高校專利創新活力不高的原因之一,科研人員規模是高校創新的主體,主體能力不強,會影響高校創新活力?!胺歉呖蒲腥藛T規模、非高國際科技交流、高知識基礎和高研發投入”為N3的核心條件,說明缺乏組織能力和外部環境支撐,降低了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基礎??傊?,科研人員規模等要素間無效率的相互依賴加劇了非高水平專利創新。

(二)組態解的空間情境差異

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在資源稟賦、創新環境、創新資源、開放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將65所高校以地區劃分分別校準建模,發現東部和中西部組態的核心條件存在差異,組態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區位下的高水平專利創新組態(N=65)

東部區域的高水平核心條件為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東部地區開放的創新環境為高校專利創新奠定基礎,加上研發人員規模帶來較高的知識流量,促進了高水平專利創新的提升。具體來說,東部地區開放的外部創新環境為高??蒲腥藛T專利創新成果轉化奠定了基礎,尤其是產學聯系在外部環境維度中的核心功能,說明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產學聯系有效激發了高??蒲腥藛T的創新活力。東部地區擁有規?;邪l人員數量,也帶來了較高的知識流量,促進了高校專利創新活力的提升。當然,E1和E2的不同點在于,E1的優勢是創新環境,典型區域是江蘇、遼寧;E2的優勢則是科研人員主導下的創新環境,典型區域是上海、北京。E3的優勢是在知識基礎不佳的情境下,通過高研發人員規模和高產學聯系之間耦合作用來縮小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不足的困境,典型區域是天津、廣東。E4的優勢在于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借助邊緣條件科研人員規模的輔助來達到高水平專利創新,典型地區是浙江、福建。

中西部區域的高水平核心條件為科研人員規模和國際科技交流。W1a、W1b和W1c顯示,在科研人員規模結構和國際科技交流主導下,知識基礎、研發投入和產學聯系協同聯動,鞏固了高校專利創新的有利條件,從而達到高水平專利創新,典型區域是武漢。這說明,高校專利創新活力水平同經濟發展水平關系密切,而產學聯系作為外部環境起到將高校專利創新成果進行實驗、推廣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專利創新必不可少的環節,極大地提升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水平。W1d說明,在科研人員和國際科技交流主導下,二者對高校專利創新的支持彌補了知識基礎的不足,典型區域是西安。同理,在研發投入和產學聯系的主導下,就能鞏固高校專利創新的有利條件(W2),如吉林。

對比來看,東部和中西部樣本高校組態的核心條件存在差異。這說明,在資源和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提升高校專利創新的要素并不是越高就越好,而是要搭建符合區域稟賦優勢和資源條件的要素組合系統,共同構建適合本區域的驅動路徑,提升“場效應”。正如著名管理學家和社會、經濟組織決策管理大師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說,人們進行決策時不可能窮舉一切方案,而是要從已知方案中尋找滿足要求的方案,這是一種“已知最優”。在實現高水平專利創新過程中,政府等相關決策主體除了保障區域中高產業基礎和學術能力外,也應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統籌協調其他要素,致力于加強其他輔助要素與核心要素間的協同。從中國式現代化角度說,充分發揮政府合理規制與有效引導的組織優勢,增強產業集群、學術能力和社會主動參與和持續嵌入關系網絡,從源頭上改善科技供給和市場需求,這明顯是一條更符合中國高校專利創新的管理模式。

(三)組態解的時間節點演變

為反映高校專利創新水平的時間序列,先對2016至2017年的數據依次校準并建模,最后對組態進行分類命名。如表4所示,樣本高校在2016至2017年之間,高科技創新活力有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型、科研人員規?!獓H科技交流型、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型。進而言之,科研人員規模要素在高水平專利創新的驅動模式中至關重要。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在兩種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組態分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在高水平專利創新與非高水平專利創新中均發揮了關鍵作用。

表4 2016年至2017年高水平專利創新典型案例

科研人員規模要素具有主導作用,激發了高水平專利創新結果的出現。如表4所示,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均不存在缺失條件,通過知識基礎、科研人員規模和國際科技交流綜合作用帶動高校專利創新,包括科研人員規?!獓H科技交流型、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型、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型等發展路徑。2016年由科研人員規模、國際科技交流兩個核心條件,到2017年逐步發展為科研人員規模、國際科技交流、產學聯系三個維度,且基本不存在缺失條件。這說明,通過科研人員規模、國際科技交流、產學聯系關鍵因素,一方面提升創新的條件設施,逐步擴充高?!按箜椖俊薄按笃脚_”建設,以科研人員規模的強力主導作用帶領高校專利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通過國際科技交流和產學聯系連接外部利益相關群體,激發產業界、學術界對科技創新成果的濃厚興趣,支持高??萍佳邪l需求,引導科研人員的科技研發方向,并提供充足的技術設施,極大地提升了高校專利創新水平。

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的缺失,加劇了非高水平專利創新活力結果的出現。部分高校雖然突出了產學聯系的作用,但缺失了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這兩個核心條件,這兩個關鍵因素的軟化導致了非高水平專利創新。由技術創新條件的可有可無轉向核心條件缺失,說明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已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產學聯系水平相對更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知識基礎和研發投入的不足,但僅靠產學聯系這一個條件來支撐其專利創新的提升仍顯吃力。因此,不同區域應根據自身稟賦條件,因地制宜地統籌協調各要素。當然,這一選擇過程可能由于不同利益群體的差異化動機,會導致出現政策主體、使用主體、選擇主體和受益主體之間的決策分歧,甚至利益沖突。此時,政府應加大對高??萍紕撔碌馁Y金支持,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幫助高校審視專利創新的效率和整體效能,引導高校摒棄以往“數量至上”的成果評價方式,改變那種認為只要成果數量多就會直接帶動專利創新績效的陳舊觀念。

對組態解的時間分析發現,觸發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發展路徑隨著復雜實踐環境有所變化。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形成沒有固定的條件組合公式,知識基礎、研發投入、科研人員結構與規模、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的合理組合即可觸發高水平專利創新。優化單一的專利創新要素并不能提高專利創新水平,高校專利創新是系統內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四)穩健性檢驗

盡可能保持分析結果解釋力度的穩定,即分析結果能否保持較為一致,關鍵在于穩健性檢驗后數據是否發生變化。本文以提升一致性閾值水平為依據來進行穩健性檢驗。[39]將一致性閾值提升到0.85,發現組態結果未發生變化,說明組態對結果變量的解釋具有一定合理性。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選取高校專利案例進行組態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通過對高校專利創新的必要條件分析發現,各個條件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說明沒有單一條件是解釋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觸發高水平專利創新需要核心條件和邊緣條件的綜合作用。(2)對組態解的空間區域研究發現,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知識基礎與研發投入對東中西部區域的影響不同。東部地區專利創新的關鍵因素是科研人員規模、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中西部專利創新的關鍵因素主要是科研人員規模和國際科技交流。不同區域的高水平專利創新的形成沒有固定的條件組合公式,符合區域要素和稟賦條件的要素組合即可觸發高影響力。(3)對組態解的時間節點分析發現,觸發高水平專利創新的發展路徑隨著復雜環境有所變化。其中,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型、科研人員規?!獓H科技交流型、科研人員規?!a學聯系—研發投入型、產學聯系—國際科技交流型是高水平專利創新的主要路徑。

(二)政策建議

綜合來看,我國高校專利創新總體上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下我國高校專利創新應適應變化,因地制宜地增加各地高校專利產出和增強知識創新活力。

1.發揮系統集成,貫通政產學研用聯合創新體

2020年2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在《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通過創新主體資源整合,強化高價值專利創造、運用和管理。近期,科技部等相關部門出臺《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目的就是通過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激發政產學研用等各類主體活力,促進專利成果的高質量產出、高效益運用和高水平管理。展望未來,政府和高校要主動適應創新主體多元、活動多樣、路徑多變的新趨勢,持續完善多要素協同、全流程管理和激發科研人員活力的高校專利創新系統。強化企業需求牽引和市場化導向的專利轉化布局,協調好計劃性和探索性科研任務的合理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形成高效的組織體系和架構,避免各自為政、盲目內卷、無序發展。嚴格把控專利創新成果的各個程序,從專利項目的選題、立項、實施、結題、成果轉移轉化等,實現專利創新高效率、高質量發展。

2.突破思維框架,加快科研范式和組織變革

瞄準國際前沿選取重大科技問題,科學布局具有國家戰略性質的集成攻關研究,深化“大項目、大團隊、大平臺、大成果”專利創新模式改革。政府等行政主體要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把行政主導的科學研究和市場主導的實驗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高?!俺了钡膶@蛏鐣彤a業轉化。對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的科研任務,實行“揭榜掛帥”“里程碑式考核”等;對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專利成果,探索完善“賽馬制”“懸賞制”等任務管理方式,厘清專利成果歸屬權和國有資產處置問題。通過落實《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方案》等政策制度,加快高校專利轉化,實現由權利到收益的轉變。探索高?!諜C構知識產權聯合運營商業化模型,為高校提供產權維護、成果評價、項目融資等專業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平臺,提升高校貸款、地方財政撥款及獎勵等各種途徑籌集的知識產權基金額度,實現轉化收益,促進轉化良好循環。

3.立足區域特色,構建符合區域稟賦條件的發展模式

東部區域應以制度先行先試為契機,依托體制機制靈活優勢,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點帶面、共建共享”的方式,搭建全鏈條共性技術平臺,加大對概念驗證中心、小試平臺、中試平臺、量產平臺等的科研投入,提升專利運營轉化平臺的開放性,促進高校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戰略,占據產業創新策源新高地。中西部地區應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充分發揮東西部交流、開放合作的門戶功能,發揮關鍵省份和節點城市作用,加強高校與城市群之間協同創新的合作互助機制,打造兼具區域特色的專利協同創新模式。鼓勵城市群之間和內部高校通過資金補償、項目共建、對口支援、基本公共服務共享等方式加強專利創新,以此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高校共同高質量發展。

4.深化高校改革,形成“戰略導向明確、原創特征明顯、科研人員規模完備、產學聯系基礎厚實、國際交流順暢”的高校內部專利創新格局

在重大戰略目的引領下,高校應重點加強科研人員、產學聯系和國際科技交流方面改革。在科研人員規模層面,細分為基礎研究型、關鍵技術研究型、前沿技術應用型,不斷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力量,重點考察儲備一批不同研究類型且基礎積累深、創造能力強、創新后勁足的科研創新團隊,推動科研人員自發的創新和持續創造,為高價值專利成果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前瞻性人力資源布局。在產學聯系層面,對接市場需求、服務需求,豐富財政金融支持模式,減免專利申請費用;組建高校課題組研究員同產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靈活小組;制定產學研轉化制度,加速推進專利成果從高?!皩嶒炇摇弊呦蚱髽I“生產車間”,實現供應鏈、產業鏈、技術鏈的無縫對接,縮短成果轉化周期。在國際科技交流層面,主動打破壁壘,積極引進國際戰略科學家,加大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育,推動我國高校走進全球專利創新體系,成就“世界之中國”。

猜你喜歡
科技交流產學高水平
高水平開放下的中概股出海與回歸
戎子酒莊 搭起產學平臺
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
基于產學協同的融媒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揭示世界文明演進的一種推力
基于深化科技交流合作需要的計算機人才培養路徑
淺談林芝地區科技基礎條件建設
文明對話從未止步 科技交流源遠流長
盤點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
跨界、跨項選拔高水平運動員要重“體”更要重“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