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強國背景下地方高校治理現代化探究
——以M大學為例

2024-01-20 22:51曾湘木
關鍵詞:現代化體系制度

曾湘木

(閩南師范大學 辦公室,福建 漳州 363000)

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安排一次集體學習,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全面部署,進一步賦予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屬性、新的價值和新的使命,極具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這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必須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1]。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高校在新征程上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作為地方高等院校,要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謀發展、作貢獻,亟須加快推進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治理效能,賦能高質量發展。

一、高校治理現代化的理論闡釋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國家治理的相關論述

1842年德國《萊茵報》刊登了2篇反映摩澤爾河沿岸地區葡萄種植者的貧困狀況以及這些農民向政府求助的報道,引起時任萊茵省總督的不滿,認為這些所謂的呼聲是無理取鬧,對政府威信造成損害,要求報社作出答復。作為《萊茵報》當時的主編,馬克思在深入調查研究,對有關數據和材料進行認真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寫下一篇長文《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以鐵一般的事實和翔實的數據,證實了“摩澤爾河沿岸地區的貧困狀況同時也就是管理工作的貧困狀況”,并進一步提出了“治理是為國家而存在,而不是國家為治理而存在”[2]的觀點。這個論斷深刻揭示了治理與國家內在的邏輯關系。19世紀,恩格斯諷刺英國普選權時指出,如果“不大大擴大選民的范圍就再不能治理英國了”[3]。因為當時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只是富裕的少數人,并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的選舉模式注定是少數人的權力游戲,無法帶給無產階級和全體人民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顯然無法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失去治理的群眾基礎,治理就更無從談起。

(二)國家治理是高校治理的理論基礎

國家治理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治理體系,二是國家治理能力。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性地進行了制度設計,提出了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等在內的13項制度建設的實踐路徑,這些制度共同構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的能力[4]。

2003年,北京大學首次將“治理”這個概念引用到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當中,“大學治理”逐漸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5]。高校治理包括高校為實現自身發展目標和任務而構建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治理實踐的總和。高校治理是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應以國家治理相關理論、實踐體系為基礎,結合高?!拔宕舐毮堋?、目標任務以及內部組織架構特點,明確內部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各利益相關團體的相互關系和權利義務,制定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內部制度體系和執行規定,并推動各相關主體運用這些制度開展治理實踐,從而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辦學事業高質量發展。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就是科學完備制度體系的構建以及有效的制度執行,也就是實現高水平的依法治校;重要標志是在治理實踐過程中實現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經驗是高校治理的實踐來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改革創新活力,就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首次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概念,并強調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6]。這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于“治理”的論述,用新的理論視角指明了未來國家制度建設的努力方向以及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是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關鍵性表述[7]。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作出戰略安排,并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入黨章,體現了這項工作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的戰略地位[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提出了未來五年八個方面的主要目標任務,包括“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作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部署[9]。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深刻闡釋,為高校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推進自身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應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學習和實踐的重要內容,把握精髓、學深悟透,用于指導推動學校治理效能提升。

二、高校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和推進原則

高校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礎支撐和前提條件?;仡櫢叩冉逃陌l展歷程,在加強高等教育宏觀管理改革的同時,高校內部的管理體制機制也始終處在變革與發展之中。2010年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四十條,專門就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進行了論述,由此開啟了我國高校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新征程。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我國高校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

(一)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

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既具有共同的本質內涵要求,又具有高校自身特點。從國家治理體系的內涵來看,高校的治理體系是在黨的領導下管理高校的制度體系,包括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制度,以大學章程為核心的行政、人事、教學、科研、后勤等相關領域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就要與時俱進發展和完善有關制度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從國家治理能力的內涵來看,高校的治理能力是運用高校的制度管理好學校各方面事務的能力[10]。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是有效的制度體系以及高效的制度執行力,這當中,“人”是制度落實的執行者、踐行者,只有切實提升高校內部各主體執行制度的自覺意識和能力水平,引導廣大干部教師在干事創業時遵守好、運用好制度,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制度活力,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原則

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頂層,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高校應從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深刻領會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推進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原則,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辦學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為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從而在教育強國中發揮好“龍頭”作用。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保證,高校要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我國高校治理體系改革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1]。高校治理的權力體系包括黨委領導形成的政治權力,校長負責形成的行政權力,教授治學形成的學術權力和師生參與形成的民主權力,而高校治理的核心要義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協調處理好四種權力關系,保障各類利益相關者順暢有效地參與學校事務的決策和實施[12]。其中,黨的領導是權力結構的統領與中樞。高校要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光榮使命牢記在心,把準正確辦學方向,把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體現到辦學治校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好、完善好、運用好,推動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發揮到位。

2.堅持以章程為核心,著力健全完善規章制度體系。要堅持將法治思維、法治方法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把大學章程的統領地位體現好,制定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體現學校的靈魂精神、文化價值、特色優勢、辦學理念的章程。重視發揮章程在大學治理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圍繞章程構建一整套系統完備、緊密銜接、協同高效的內部制度體系。要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目標任務,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優化關鍵領域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推進制度變革跟上形勢發展需要。完善制度執行落實、督查督辦、考核評估和激勵懲戒等機制,推動制度執行更加有力、高效。

3.堅持優化治理模式,激發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突出制度設計和改革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要厘清各治理主體的功能定位和權責劃分,建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上下聯動、同向同行的運行機制,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形成系統合力。創新議事決策機制、協調運行機制、民主監督機制,發揮多元主體作用、促進科學決策。建立完善重大決策事項征求意見制度、重大問題審議咨詢制度,保障民主監督,促進教代會、工代會和學生會等利益相關群體參與治理,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三、M大學推進治理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M大學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位于閩南地區,M大學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治校實踐中凸顯“閩南文化+教師教育”協同創新辦學特色優勢,堅持立德樹人,將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黨的十八大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M大學按照黨中央以及教育部和省委關于高校治理體系改革的部署,扎實推進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黨的領導更加有力、治理效能更加彰顯,引領和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茖W辯證看待M大學推進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探索,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制度設計的系統性、科學性不足

學校制度體系還不完善,前瞻性、精準性、引領性還不夠,制度與制度之間缺乏呼應,職能部門制定、修訂制度時一定程度上存在“本位主義”,對制度條款更改后是否影響其他制度考慮得不夠,導致制度與制度之間相互交叉、權責不明,甚至相互矛盾,或者出現一些空白地帶,執行的時候找不到依據。

(二)議事決策的機制不夠完善

學校學術組織、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職能部門處務會分級議事決策的作用發揮不夠,“大小問題齊上會、大小事務學校定”的問題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分散學校領導班子集中“把方向、謀全局、議大事”的精力。缺乏議事協調機構管理規范,學校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題把關不嚴,部分議題前期論證和前置討論還不夠充分,在會上匯報、溝通時沒有突出重點,花費了很多精力,導致議事決策效率低。

(三)法治意識和制度執行力不強

學校存在部分單位和教職員工法治意識比較薄弱的問題,對制度缺乏敬畏,碰到具體的一些難題,首先想的不是從制度里面找依據、找思路,而是從自身的得失利弊角度考慮問題;有的工作開展習慣憑經驗,往年怎么做,今年就參照著做。對政策和制度是否變化,往年的做法是否科學規范思考均不足。對于流程上的一些問題,不善于從制度層面理清職能界限,互相推諉,執行效率低。制度執行監督方面,部分職能部門把制度建設的重心放在建章立制上,制度的宣傳闡釋、制度執行的情況和效果跟蹤不夠。

(四)信息化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部分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意識還不強,部分干部教師對OA線上辦公系統基本功能的使用還不熟悉,有些單位的負責人仍沿用以前的紙質辦公習慣,要求工作人員將辦公系統的文件下載打印成紙質材料進行閱處閱辦,既造成辦公用品浪費,又存在文件流轉效率低、辦理痕跡保存困難等情況。師生線下辦理教學、科研、招生就業和財務等方面業務時,存在“跑腿多,效率低”等問題,師生反映強烈。歸根到底,是學校信息化治理水平還不夠高,辦事流程不夠優化。

四、加快推進地方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黨的二十大首次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作為科技、人才、創新的重要力量和聚集地,高校要將自身的發展根植于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之中,切實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通過治理創新,打造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治理現代化賦能辦學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大作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教育強國建設。

(一)在實踐中調整和優化制度供給

優質的制度供給力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1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把制度建設作為實現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的基本路徑之一。他還提出過“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的重要論述,為高校在實踐中優化和加強制度供給提供了重要遵循[4]。在學校治理過程中,特定制度機制是歷史的和動態的,過去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制度機制可能無法適應新時代、新階段學校治理的需求。因此,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校的制度建設。學校的制度設計和供給是否有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當前實際,需要在辦學治校實踐中檢驗,并結合發展形勢變化不斷進行完善。應通過治理成效的評價,對制度的運行進行追蹤和矯正,發現總結制度設計和供給的優勢和不足,“補短板”“強弱項”,使制度供給更加及時、精準、管用,更契合學校新發展階段新需求。堅持“宏觀制度穩定性”和“微觀政策靈活性”有機統一,既避免“朝令夕改”又杜絕“簡單僵化”。一方面,要保持學校重要制度導向連續性,發揮激勵政策的預期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形勢變化及時靈活地做出政策微觀調整,讓制度設計與供給始終緊密服務發展要求。注重把考核制度在制度體系中的引領作用發揮得更充分,進一步完善專任教師、行政管理和教輔人員以及職能部門和教學科研單位的分類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切實讓考核“指揮棒”、績效“杠桿”作用更加顯現。

(二)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決策機制

打通治理環節的堵點、建立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內涵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1]。高校應著眼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不斷改革完善內部制度機制,促進科學決策。一是毫不動搖、堅決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是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內容。二是探索建立分級決策機制,在加強學校重大重點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基礎上,發揮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就一些專項工作進行充分調研、溝通、討論,形成較為成熟的意見或備選方案,提供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作為決策參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校級議事協調機構,經學校授權后,議事協調機構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承擔指導、組織、協調、審議和監督等職能。這樣的工作機制既能使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集中精力關注頂層設計和重大事項,提升決策效率和科學水平,又能使學校會議形成的決策意見得到更好的落實。三是完善學術事務議事規則,建立有助于學術事務相對獨立運作、行政權力有效支撐的制度運作體系,真正做到“學術的事,多聽教授的”“上課的事,多聽老師和學生的”。四是不斷強化民主管理與監督,加強教代會、工代會和學代會等組織建設,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學校改革發展的積極性。

(三)在實踐中堅持和推進依法治校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決推進保障機制改革[1]。其中,推進依法治校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高校在實踐中應堅持把法治作為學校治理的基本理念,推動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取得扎實成效。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強教必先強師”的重要要求,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教育引導教職工自覺增強立德樹人、筑夢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面對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復雜矛盾糾紛,應堅持原則,依法依規妥善處置,彰顯厲行法治的決心,引領尊法、守法、用法新風尚。同時,應注重抓好法治教育,提高學校行政管理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改革、謀發展、解矛盾、保和諧的能力水平,增強廣大師生員工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應抓好制度執行,古人云“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困難之處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讓法令得到切實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4]。高校系統相對封閉,屬于典型的“熟人社會”,破解“熟人社會”治理難題,最根本的就是用制度管人、管事。應著力健全完善制度執行體系和執行責任體系,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推動學校職能部門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反饋,堅決防止“破窗效應”,確保制度執行有人抓、有人管,讓熱衷搞變通、習慣開天窗的人沒有市場,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讓制度真正發揮作用。

(四)在實踐中改進和提升信息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專門就推進教育數字化作出重要部署[1]。高校應重視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改革、治理效能提升,加快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步伐。一是提升干部教師信息化意識,抓好信息化宣傳和培訓工作,引導教師順應時代潮流,充分運用教育數字化這一新的教育生產力,加強對“雨課堂”、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學習,用好新時代的“黑板”“粉筆”“作業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結合校內“1+X”專項督查,對有關單位和人員使用OA辦公系統情況進行跟蹤問效,針對存在的問題,督促即知即改,推動線上辦公更加普及。二是深化“互聯網+”工作模式改革,強化部門協同配合,打破信息壁壘和服務壁壘,實現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共治,全方位提高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核心業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全面梳理學校有關業務流程,推動服務流程的再造和優化,積極搭建線上業務服務平臺,做好業務服務事項線上辦理的宣傳、指導,逐步推動多數業務服務事項在線上辦理,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

猜你喜歡
現代化體系制度
邊疆治理現代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