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岸邊的梆子聲

2024-01-20 10:53楊志敏
影劇新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現代戲豫劇

楊志敏

摘? 要:2022年豫劇現代戲新作《大河安瀾》問世,該劇順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講述了大河、大堤兩代人與黃河生死相依的血肉之情,書寫了黃河兒女代代奉獻的平民英雄史詩。該劇堅持豫劇的人民性,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在身段表演、唱腔設計、舞美音樂方面也頗具新意,展現了豫劇現代戲的精神風貌。

關鍵詞:豫劇? 現代戲? 《大河安瀾》

九曲黃河奔流不息,不僅見證著中華兒女千百年的奮斗歷程,也孕育了沿岸豐富多彩的黃河文化,戲曲藝術即為其一。豫劇作為戲曲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分布廣泛、院團眾多,被譽為“全國第一大地方劇種”,是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

2022年,河南省重磅推出豫劇現代戲新作《大河安瀾》,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劇、原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宏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張平擔任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河南省豫劇院三團團長賈文龍擔綱主演,講述了黃河兒女與一條大河生死相依的血肉之情,書寫了黃河兒女代代奉獻的平民英雄史詩。豫劇《大河安瀾》是傳承與弘揚新時期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的又一精品力作。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里,黃河流域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黃河流域為代表的我國古代發展水平長期領先于世界。黃河流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也誕生了眾多以黃河為主題的文化藝術作品,如小說《黃河東流去》《黃河故事》《雪落黃河靜無聲》,歌曲《黃河大合唱》《黃河謠》《黃河頌》,電影《黃河絕戀》《黃土地》《大河兒女》等,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根魂文化源遠流長。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標志著黃河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文藝隨世運,無日不驅新?!洞蠛影矠憽氛琼槕藝抑卮髴鹇缘恼賳竞腿嗣袢罕姷暮袈暥鴦撟鞯乃囆g作品。

《大河安瀾》從大河、大堤兩代父子講起,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該故事以治黃為大背景展開。大河是黃河漂來的孤兒,在壩頭村吃百家飯長大,50年代初,大河參加抗美援朝志愿軍,退伍還鄉后在老支書的安排下擔任人人嫌苦的黃河守提人,偶然間救下了資本家的女兒安瀾,并與之結為夫婦,生下兒子大堤。80年代末,安瀾的父親從國外歸來尋女,并帶走了安瀾。大河獨自撫養大堤長大,并在一次抗洪中以身體堵缺口不幸犧牲。90年代中期,安瀾回國與大堤母子相認,大堤繼承父親遺志,成為黃河水利研究院的工程師,進入21世紀,大堤利用所學知識,參與“數字黃河”的建設,雖歷經艱險但終于達成,黃河成了“岸綠景美的生態河,歲歲安瀾的平安河,傳承歷史的文脈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該劇書寫了兩代人守河、治河的平民英雄史詩。在題材選擇上,該劇摒棄宏大敘事,以小見大,從大河、大堤兩代人的命運寫起,描寫了兩位黃河之子,一片赤誠之心,父親腳踏漫卷黃沙,忍受孤獨寂寞守河,最終葬身河底,兒子大堤將守河的信念化為治河的決心,“不能讓葬在河邊的父親再死一回”,積極尋求科學治河的方法。在取材上,編劇王宏談及兒時在守河人簡陋的工棚躲雨的情景,守河人“堤上無小事,空崗鑄大禍”的責任擔當給了他深刻的印象,后來構思此劇時,他曾多次沿黃河采風,并對一處生態修復工程現場的年輕水利工程師印象頗深,兩相疊加,構成了該劇最初的創作動機。[1] 兩代人的命運變遷、人生況味融入其中,結合不同歷史背景,穿插有親情、愛情、人情等生活圖景,父子接力守河、治河的70年,也是70年黃河安瀾的縮影和真實寫照。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謳、靠山吼,誕生于風云變換的明清之際,歷經三百年坎坷曲折,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地方戲劇種,在全國流布13個?。ㄊ?、區),有國有專業豫劇表演團體163個,民營院團2100多個,從業人員達10萬之眾,號稱“十萬豫軍”。豫劇根植于底層、脫胎于民間,深受群眾喜愛,民間有俗語“典了房賣了地,也要去聽梆子戲”。其中河南豫劇三團以表現當代生活為己任,立足時代、立足人民,先后創作了《朝陽溝》《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紅果,紅了》《村官李天成》等優秀現代戲劇作,形成了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現實的藝術風格。最新力作《大河安瀾》承襲三團傳統,堅持豫劇的人民立場,展現黃河兒女的家國情懷,進一步豐富了豫劇藝術人物畫廊。

《大河安瀾》開篇“禹王大戰龍王”的黃河號子,“大黃河看得見五帝三皇,大禹王要治水得罪了龍王。大禹王鎮守中原禹門口,他要和龍王爺血戰一場?!睂⒐适卤尘盎厮莸竭b遠的上古時代,從而增強全劇的歷史縱深感。大幕拉開,劇中時間線在抗美援朝、文革時期、改革開放、21世紀互聯網時代等歷史事件中徐徐展開。但該劇并未著力書寫宏大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反而聚焦小人物的命運。退伍還鄉的大河登場,在群眾“歡迎英雄歸來”的歡呼聲中,他坦言沒有打死過鬼子也沒有立過功,只是一名做飯送飯的炊事兵,懷著樸素“入黨”的想法去守河,他會抱怨“巡大堤一條路從西到東,打天亮到天黑一步不停。吃不完的土,喝不盡的風,黃沙白毛刮一冬”,會“悶得無聊”想戰友、想文工團的女兵,想讓大黃河“給我送個媳婦”吧。在救下落水的安瀾后,面對二嬸的撮合,他深感自卑配不上師范畢業的安瀾,勸她應該找一個更好的男人。在和安瀾相守的日子,他們的夢想也不過是“有朝一日順河走,坐大船看大海盡情暢游”,這是黃河岸邊最普通平凡不過的守河人。同時,他對黃河的愛也是深深刻入基因,他甫一登場“部隊退伍回老家,看不夠滔滔黃河滿地沙……大河漂來的孤兒百家養,壩頭村就是我的家。喝一口黃河水甜在心頭,看見你就像看見爹媽”,表明對黃河的深深依戀之情;接下守河任務后,他立志“大河許下千金諾,一輩子孝敬母親河。粉身碎骨提不破,鞠躬盡瘁為她活”,巡大提、抓老鼠,不辭辛苦,一曲“看黃河”更是大河的真情流露:“看黃河,黃河默默日夜流。流出了一代代生靈岸上走,流出了兩岸的麥苗綠油油。流出了愛,也流出了愁,流出了萬千英雄競風流……她把我當兒子養大成人,我把她當親娘精心伺候。她值得我今生拿命來守,她平安就是我一生追求?!边@既是守河人的職責所在,更是對黃河情感的詩意流淌,以致最后堵河犧牲,塑造了真正意義上的黃河之子,完成了對黃河精神的升華。

而另一重要角色——兒子大堤作為水利工程師,則呈現出與大河截然不同的特質,形象氣質上則更為內斂儒雅,對黃河的認識也更加理性深刻,既有治河的堅定信念,又有懷揣科學知識的從容不迫,遇險得救后,面對母親和妻子讓他離開黃河的要求,他毅然繼承父志、利用所學建設“數字黃河”,展現了一代治黃人成長的心路歷程。此外,劇中另一個主人公安瀾,她賢惠識得體,陪伴丈夫守護大堤、支持兒子事業發展。支書、二嬸子等人也體現了沿岸百姓的善良熱情,即使是作為“插科打諢”形象出現的七寶,他的“見風使舵”“小聰明”也是善意的調侃,而非本性的“壞”。這些人物的書寫,沒有英雄光環的加持,也沒有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他們只是黃河沿岸無數百姓中的一份子,他們靠河吃河、愛河守河,以平民的視角、平民的事跡展現黃河兒女的風骨和堅守,使得全劇既質樸感人,又洋溢著濃郁的家國情懷。

《大河安瀾》作為一部聚焦厚重黃河文化的新時代現實題材作品,在身段表演、唱腔設計、舞美音樂上也亮點紛呈,進一步開拓了豫劇現代戲的藝術品格。

在身段表演上,該劇由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賈文龍擔綱主演,賈文龍在豫劇舞臺上相繼塑造了李天成、焦裕祿、馬海明等多種形象,塑造了一個個血氣方剛的黃河漢子。在該劇中,他一人分飾演兩角,從血氣方剛的退伍軍人到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守河人,從剛走出校門的水利學院畢業生到成熟堅毅的水利工程師,演出時間跨度超70余年,挑戰不可謂不大。他切實踐行由楊蘭春等人所開創的以“下生活”為核心原則和方法的“三團經驗”,深入基層采風,并充分發揮傳統戲曲程式所長,大河在河堤上抓老鼠的身段,自然地運用了“矮子步”“大劈叉”和“串飛腳”等傳統戲功夫,大堤在測量黃河流量和與洪流搏斗的“圓場”,還用上了高難度的“掃堂腿”和“烏龍絞柱”,將傳統戲曲的表演元素和生活化的場景融為一體,極富藝術美感,豐富了戲曲的舞臺程式。

在唱腔設計上,該劇充分運用獨唱、對唱、合唱、領唱與伴唱等形式,完美契合不同場景的情感敘事,塑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主演賈文龍能文能武,同時擁有激越高亢、收放自如的嗓音特色。如開場“部隊退伍回老家,看不夠滔滔黃河滿地沙”一句,“滿地沙”三字翻高八度的拖腔盡顯賈文龍金屬般音色的嗓音特點,也表明了志愿軍戰士歸鄉的喜悅心情。[2] 而“送行”一場,大河領著安瀾再上大堤,兩人的一番對唱更是各懷心思、動人心弦?!埃ù蠛樱┥洗蟮棠_打晃步步離愁,(安瀾)夫妻倆手拉手全是溫柔。(大河)大河上浪花卷一去不返,(安瀾)大河邊野花鮮氣暢風柔。(大河)沙丘上烏鴉叫聲聲刺耳,(安瀾)浪花間燕子飛快樂自由……(安瀾)看慣了大河兩岸好風景,走多遠他也會在我心頭。(大河)這一走想見面只能做夢,再重逢要等那黃河變清水倒流?!眱扇藢捌鹋d、時訴時嘆,句句衷腸、依依離愁,把夫妻二人截然不同的心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和大河相對,作為知識分子的大堤卻又是另一番情景,“觀河”一場,大堤歷數黃河沿岸壯美風光:“你看那雪山下幾眼寒泉,匯成了星宿海水流涓涓。青海長云鎖不住,串個門她一頭闖進四川。再回首,龍羊峽驚濤裂岸,匯百川挾雷電浪涌云翻。流過甘肅走內蒙,劈開青銅九連環。天下黃河富寧夏,花兒唱紅塞外天。入晉陜她把那黃土高原分兩半,左呂梁右陜甘厚土高天。信天游那個唱著山丹丹,九十九個艄公他把船搬。拜別大禹破龍門,撞開壺口下深潭。小浪底,浪花喧,孟津古渡開大船。三門峽船工號子一聲喊,哎嗨呦,我的大黃河,她過中原、走齊魯、跌跌撞撞、急急忙忙、浩浩湯湯、風風光光、就扎進渤海灣?!背~融黃河水文、風俗民情、地域文化為一體,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高低錯落、酣暢淋漓,再次貢獻了豫劇現代戲的“名場面”。

在舞美音樂上,該劇也別出心裁、富有特色,如“序幕”一場,雄渾蒼涼的音樂聲中,大屏幕投射歷史上黃河決堤的影像,舞臺上支書吼唱著黃河號子,帶領一群年輕村民在烈日下打夯筑提,群舞的場面與高亢的黃河號子聲交相輝映、震撼人心。在舞臺背景和道具處理上也大量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段,既有簡單的一桌二椅,也有以LED大屏為輔助。尤其是在如何表現黃河景象方面,劇組做了大膽嘗試,如果僅僅是虛擬的描述或者單一的布景,則很難體現黃河的季節變幻及波瀾壯闊之景,劇中大量使用LED大屏,通過場景的轉換和燈光的配合,展現了不同時期的黃河圖景,更設計了大堤的斜面裝置,場景設計與劇情推進緊密配合,轉換亦嚴絲合縫、流暢自如,從而給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劇體驗,真切感受黃河岸邊的故事。此外,劇中的黃河號子、口琴《一條大河》等音樂的使用也充分體現了地域音樂元素、黃河文化元素。

當然,與其他經典的豫劇現代戲相比,《黃河安瀾》在藝術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全劇濃縮七十年歷史為一體,在敘事上略顯倉促,太多巧合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大河、大堤兩代人物形象雖各有特色,但大堤相較略顯薄弱單一。此外,大堤下河測量水文數據后被直升機救出一場令人疑惑,既然已經可以出動直升機救援,為何還要工程師冒生命危險下水測量?筆者為此詢問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務局劉總工,他指出黃河測流一般都是在灘地較淺地方進行,危險地段不允許此類操作,多年測驗過程中確實有不慎落水犧牲的水文職工,但沒有聽過用直升機營救的。藝術創作可以高于生活,但總體上還是要以生活為根基。

總之,《大河安瀾》作為首部以守河、治河為主題的豫劇現代戲,不僅書寫了黃河兒女的家國情懷,也展現了黃河文化的歷史傳承。在黨中央“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思想的指導下,凝聚黃河文化之魂的豫劇藝術必將勇擔使命,唱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黃河流域道情戲傳承研究”(20CB 163)、河南省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項項目“太康道情戲研究” (2023XWH164)、鄭州航院2022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改造提升改革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宏.大河上最美的風景——豫劇《大河安瀾》創作隨筆[J].劇本,2022(9): 24.

[2]楊媛媛·英模人物的戲曲音樂塑造——豫劇現代戲《大河安瀾》的音樂之美[J].中國戲劇,2023(5):73.

楊志敏:藝術學博士,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大學博士后

責任編輯:李詩琪

猜你喜歡
現代戲豫劇
豫劇在臺灣地區的生存與現代化追求
戲曲現代戲創作回顧與反思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現代戲的發展路徑與創作走向
現代戲話語體系下的劇種邊界重構——由張曼君導演的現代戲引發的思考
詩性現代戲的中國表達——張曼君現代戲創作探要
閩劇現代戲《生命》首演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越劇現代戲 袁雪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