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發式教學法在“馬原”課中的應用分析

2024-01-21 18:52劉建濤
關鍵詞:馬原原子物質

劉建濤,浦 佳

(1.遼寧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2.贛南師范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和重視思政課教學,他針對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指出:“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1]。因此,教師是主導,引領和駕馭整個課堂教學,但引領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更好地學習,因而學生是中心。只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把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地結合起來,而啟發式教學法正是這樣的良法。

一、啟發式教學法概述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采取教師對學生滿堂灌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盡量多地把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也存在著弊端,一方面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難以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而啟發式教學法則可以彌補這一弊端,能夠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展開思考,從而使他們一步步找到答案??鬃釉凇墩撜Z》中指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盵2]這就告訴教師什么時候“啟”,什么時候“發”,只有在學生積極思考而又思考不出,想說又不知道如何去說的時候去“啟”與“發”,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因而,啟發式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所教課程的目的、內容、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規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啟發誘導的方式傳授知識、培養思維和能力的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相對于灌輸法等其他教學法有著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是強烈的求知欲,它如何被激發出來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就需要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汲取,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通過設計多種手段啟發學生對知識點和問題的探索欲,使其探索的渴望一步一步被引向深處,從而在對問題的追問和探索中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二,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由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更好地參與、融入教師主導的教學。教師的引導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啟發的深入使學生也逐步進入深層思考,從而挖掘學生思考的潛力和創新力。這種啟發式教學本質上就是探索性的過程,通過不斷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路和方法,這是在“知識爆炸”時代有效的學習方法。因而,這種使學生在體驗和創造中學習的方法能夠真正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深度融合。

第三,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和發展。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不僅需要教師在學習和課堂上細致入微地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而且也需要學生的積極應答。雙方一問一答的互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適度的師生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得到了關注,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實現了教學相長,能夠為“馬原”課注入溫度和活躍度,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馬原”課中的具體運用

“馬原”課講授的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基本性的立場、觀點、方法。由于它是從馬克思主義著作中抽象出來的最基本的東西,而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又是對自然界、人類社會進行普遍考察而得出的最一般的結論,因而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這就決定了“馬原”課的難度大,需要教師具有寬廣的視野、廣博的知識、合適的教學方法,否則難以把抽象的理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無法使他們深入理解并掌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而啟發式教學法則可以使抽象的理論通過設疑、互動、探索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因而在“馬原”課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馬原”課中的許多教學內容都非常適合用啟發式教學法進行分析、講解。譬如物質、改革、價值、資本等概念的分析和科學的實踐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剩余價值生產等基本原理的闡釋都可以運用啟發式教學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積極地和教師展開互動,在互動中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為了更加清晰地闡明啟發式教學法在“馬原”課中的具體運用,本文以物質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價值為基本內容進行分析。16~18 世紀的近代舊唯物主義把物質本身等同于物質微觀的結構層次即原子。原子是道爾頓于1803 年提出的學說,后被科學證實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原子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入性且具有質量,這是當時的科學所認識到的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原子論相較于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具有了科學性,不再是古代的直觀猜測,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當時的哲學吸收了自然科學研究的成果,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世界,而物質則是按照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總和。但是原子論學說不理解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沒有看到原子本身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因而不能概括、解釋新的科學發現。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物理學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首先是英國的湯姆森發現了電子,它是比原子更小的構成單位,隨后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等。這一切新的科學發現推翻了原子的不變性、不可分割性的觀念。這時唯心主義對舊唯物主義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說原子非物質化了、唯物主義被駁倒了,甚至以物質為基石概念的馬克思主義也過時了。當時的俄國學者瓦連廷諾夫甚至叫囂,對于世界的說明在唯物主義中才能得到可靠的證明只是一種荒謬和虛構。

面對唯心主義的攻擊怎么辦?難道物質本身真的消失了?對此我們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譬如近代以來,人類首先發現了物質世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即分子,啟發學生為什么叫分子,“分”就是不可分割,即不可分割的最小組成單位。但是后來又發現了比分子更小的組成單位即原子,啟發學生為什么叫原子,而不叫分子了,因為“原”就是原始的,即構成物質世界的比分子更原始的單位。原子是否還可以再分,后來的科學發展證明了原子不是最原始的,還可以分為電子和原子核,而原子核還可以分割為更小的微粒即質子和中子。啟發學生電子、質子、中子又該怎么給它們起名字?分子、原子都使用了,因為它們是更為基本的,因而又叫基本粒子,基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構成單位。通過這種啟發式追問,使學生能夠逐步認識到并不是物質本身消失了,而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界限在打破,認識在深化。因而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指出:“‘物質在消失’這句話意思是說:至今我們認識物質達到的那個界限正在消失,我們的知識正在深化;那些從前看來是絕對的、不變的、原本的物質特性(不可入性、質量等)正在消失,現在它們顯現出是相對的、僅為物質的某些狀態所固有的?!盵3]通過這樣的啟發就為科學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概念奠定了基礎。

價值這個概念比較抽象,表達的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在商品中的凝結,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關系。怎么理解這一點?可采用啟發式的追問予以解決。首先設置兩個問題,在對問題的追問中逐步深化認識。第一個問題,假設1 部手機=1 000 瓶水,啟發學生,為什么手機和水要相互交換?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其思索而不得的時候,引導學生認識到手機和水都是人生存所必需的,之所以要相互交換是因為各取所需。第二個問題,手機和水為什么能夠交換,請注意,為什么要交換和為什么能夠交換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此時可從數學的角度啟發學生,比如在初中學習數學時教師曾教給學生計算的公式,如5x+6x=?這個式子怎么計算,先把x 提出來,括號里是5+6,即x(5+6)=11x,這個計算的過程叫合并同類項。為什么能夠合并,因為有同類項x。假如是5x+6y,則在數學上是不能合并計算的,因為沒有同類項。同理,制作手機和水的材料以及二者作為使用價值的性質是不同的,本質上是不能夠相互交換的,二者要是能夠交換就要找到類似數學計算中的同類項x。這樣就要引導學生深思手機和水當中的“同類項”,即共同的東西。緊接著啟發學生手機和水本質上都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因而二者的同類項就是勞動。但這個勞動撇開了勞動的特殊性,抓住了勞動的共性,即撇開各種具體條件的抽象勞動。這樣的抽象勞動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差異,因而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然后再啟發學生,表面上看是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即手機和水的交換,實質上是兩種抽象勞動在相互交換,因而價值本質上就是相互交換的勞動關系,即社會關系。這樣就能理解為什么1 部手機=1 000 瓶水,因為生產1 部手機耗費的勞動在量上正好等于生產1 000 瓶水所耗費的勞動。因而價值指向的是量化的社會關系,它凝結在商品中。對于這一點,馬克思指出:“作為價值,一切商品在質上等同而只在量上不同,……價值是商品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的經濟上的質?!盵4]講清講透了價值的本質,就為理解商品拜物教、勞動的二重性、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前期理論基礎。

三、啟發式教學法在“馬原”課中具體運用的保障

啟發式教學法的確能夠有效解決“馬原”課中的一些難點問題和難以理解的內容,但是要高效地使用啟發式教學法,使其發揮積極引導、啟發學生的重要作用還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第一,要求“馬原”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首先,“馬原”課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講好“馬原”課不容易,關鍵在教師。啟發式教學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視域切入,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四史”等,這就要求“馬原”課教師要具有物理、化學、數學、歷史、政治、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否則就難以順利開展啟發。譬如,我們講授物質運動與時空的關系時,就涉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講授價值時,就涉及數學運算;講授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時,就涉及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史實;講授科學實踐觀時,就涉及我國古代哲學以及古希臘哲學對實踐的理解等。其次,要求“馬原”課教師要有創新思維?!榜R原”課要給予學生的不僅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論,以及事物運動的規律性知識,更是一種觀察當代社會、自然、世界的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因而教學的過程同時就是創造性的探索過程。這就要求“馬原”課教師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此分析問題的實質,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梢哉f,“馬原”課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如果“馬原”課教師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就難以引導學生逐步進行深入思考,并在思考和追問中解決問題。最后,要求“馬原”課教師具有仁愛情懷?!榜R原”課教師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引導學生,只有溫暖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只有教師發自內心的真信、真熱愛才能感染學生、震撼學生,以熱忱的傳道情懷把對國家、教育、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切實讓“馬原”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思政課,以及立德樹人的思政課。

第二,要求學生予以積極配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果“馬原”課教師在主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積極配合,那么啟發式的教學就無法順利進行,就難以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環環相扣地思考。同時,啟發式教學還要求學生也要有一定的知識準備,這樣才容易與“馬原”課教師形成共振、共鳴。如果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就難以回應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師生雙方就會陷入被動局面,教學過程也難以進一步開展。因而學生和教師雙方均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且有一定的落差,即教師的知識儲備高于學生,這樣的知識差才能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步入深處,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創新力。

第三,要求學校提供一定的技術和設備支持?!榜R原”課教學需要采用文字、音頻、視頻、圖畫等多種手段啟發并引導學生,這就要求學校提供多媒體教室、office軟件、學習通以及網絡支持?;谶@樣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平臺,教師和學生就能更好地實現課堂互動,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開啟發式教學。因而,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在“馬原”課中的運用能夠彌補原有教學的不足之處,豐富并開發多樣化的互動資源,由此提升“馬原”課教學的實效性。

猜你喜歡
馬原原子物質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原子究竟有多???
原子可以結合嗎?
帶你認識原子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朋友,馬原
洪峰馬原們的烏托邦
20份快件里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