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福建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面向與對策理路

2024-01-23 21:23吳德進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人才

吳德進

(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福州,350001)

一、引言

當前,由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組成的“新四化”已成為數字文明時代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標配和新特征,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已成為牽引和強化區域經濟起飛并進入正反饋循環的關鍵變量。因此,通過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互動融合,充分釋放數字網絡效應,提升區域產業柔性和企業數字化能力,成為現代數字文明時代區域經濟的新增長點。具體到農業和農村領域,就要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農業農村大數據、智能化農業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揮數字技術的賦能效應,加快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數字化和現代化,才有可能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可持續、跨越發展。因此,本文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深入研究福建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面向與對策理路,以期為福建農業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福建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成效

近年來,福建省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數字農業發展七條措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實施方案》和《福建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20—2025 年)》等政策文件,提出著力推動農業物聯網、農業衛星遙感、農業智能化、農業區塊鏈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取得實質進展。

(一)建成了一批益農信息社點

以為農民提供公益、高效、便利服務為依歸,在進一步提升鄉村寬帶、設備、場所、人員以及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創造性建設了一批助農、益農、惠農綜合信息社點,暢通了涉農信息的交流、共享,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目前,全省累計投入各級財政資金1.29 億元,建成益農信息社點1.3萬個,縣級運營中心74 個,“村有站點、縣有運營、省有平臺”的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二)打造了一批農業數字平臺

在數字信息網絡跨越發展背景下,依托福建省本地數字網絡企業的能力優勢和福建省農業科技研究所的研發能力和專業化科技水平,在政策導向的有力加持下,福建省迅速打造了一批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平臺,初步實現了“一碼賦能食品安全”“一網服務智能生產”和“一屏通覽數字農業”發展目標,為福建省農業農村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建省“三農”信息服務平臺已建設16 個業務系統和1 個指揮中心,匯聚相關子項215 個、數據1.2 億條,涵蓋糧食安全、資源環境、種植業、畜牧業等8 大類別,實現了單點登錄、多點會商、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功能。

(三)創建了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園

從2017 年開始,福建省著力在茶葉、食用菌、百香果、畜禽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持續組織實施一批“農業綜合生產+農村互聯網+”提升行動,創建了一批主要投資方為商超、食品龍頭企業或者生鮮流通企業的,以企業化、規?;洜I為主,以“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商超+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為經營模式的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建省已創建國家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5 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50 個、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800 個,帶動和牽引1000 多家涉農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升級。

(四)培育了一批農業農村數字化人才

推進農村數字化既需要農業專業技術人才,也需要能夠在田間地頭工作的專業化農業人才,還需要既懂農業農村又懂數字技術的農村現代化復合型人才。圍繞這些數字人才需要,福建省在農業農村部職業技能指導中心具體指導下,近年來持續加強農業農村數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實訓,著力培養益農信息社信息員、返鄉下鄉創業人才。通過舉辦各類數字化技能培訓,著力培育了一批農村電商人才和返鄉數字化創業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 年年底,福建省已累計培訓各類農業農村數字化人才300 多萬人次,包括農村電商人才3 萬多人次,農村各類信息員5 萬多人次,培訓范圍覆蓋全省各主要行政村。

(五)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信息化管理

推動合格證與追溯憑證銜接融合、通查通識,全省監測參數和快速檢測數量翻一番、定量檢測數量翻兩番,監測總體合格率連續5 年位居全國前列。2021 年我省9 個縣市入圍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榜單,其中安溪縣位居第一,武夷山市、福鼎市分列第三、四位,6 個縣市躋身前二十強。

三、現階段福建農業農村數字化升級發展面臨的現實阻隔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以農業農村數字化改造升級為牽引,賦能福建鄉村全面振興面臨諸多現實阻隔,主要表現是:

(一)農村數字化發展意識淡薄

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勢以及長期以來傳統的農業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固化和局限,導致農業農村經濟主體對推動數字化發展的認識不足,農村相關企業和居民缺乏探索農村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能動意識。政府落實相關規劃時農村接受性差,多數農民并不愿意在收集數字化數據、建設數字化平臺以及探索數據運用方面投入成本,使得農民對發展數字經濟、運用數字化技術的接受程度偏低,對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存在倦怠心理。

(二)農村數據共享程度較低

一般而言,區域社會中數據共享程度與信息化程度大都成正比。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的快速推進,數據要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動區域數據要素共享,有利于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效率和區域市場競爭力。然而,我們目前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我國區域數字要素信息普遍收集不全,區域數據信息各自占有,數據共享程度偏低,這在地廣人稀的農村地區尤甚。同時,我國農業農村數據管理模式不統一,區域數據不匹配,難以比對說明問題;對有關數據缺乏必要整合,地方政府、涉農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數據橋梁遠未有效搭建,造成行業、區域數據使用效率低下。還有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區域數據共享技術缺失,導致農業農村數據共享難以實現。

(三)農業農村數字化技術創新與應用不足

農業農村數字化離不開有關技術的創新,為此各級政府和有關市場主體,必須大幅增加數字技術研發投入,持續提升數字技術賦能水平,以農業農村數字化引領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福建省雖然也不斷加強農村數字化建設,但鄉村數字化技術創新與應用仍是“薄弱環節”。與發達地區相比,福建省農業農村數字化涉及產業數字化、文化數字化、治理數字化、公共服務數字化、環境檢測數字化等多領域多層面的科技水平,目前這些領域數字化技術還停留在單一技術的應用階段,技術互聯、互通、共享能力和水平亟須提升。

(四)農業農村數字化專業人才缺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眳^域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會用農業農村大數據的數字農業人才。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廣大農村地區,人才流失普遍較為嚴重,鄉村人才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不高、素養偏低??梢哉f,人力資本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為關鍵掣肘要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 年底,我省60 歲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農村居民的比重約為15%,比城鎮約高20%。同時,我省農村從業人員出現以高齡農村婦女為主的趨勢,這種情況對鄉村發展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五)農業農村數字化場景開發不足

根植鄉村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先進文化的累積和根脈,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內含豐厚的鄉土情感和精神價值,令人回味無窮。因此,深入挖掘、喚醒鄉村優秀的人文精神,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鄉土文化,是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鄉村居民自身文化素養不足,對鄉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入,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場景開發不足,農村商業場景化開發營運能力有限,農業農村數字化場景開發亟待加強。

四、現階段推進福建農業農村數字化升級發展的對策理路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數字經濟時代實施福建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握好數字鄉村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機遇,重點從完善鄉村數字設施、夯實鄉村智力基礎和人才支撐、強化商業場景化開發營運等方面發力,使數字經濟成為促進福建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杠桿、新賽道、新動能。

(一)著力完善農村“新基建”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必須從完善農村“新基建”入手。為此,必須構建數字農村基礎設施資金來源問題,首先可考慮增加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其次考慮通過政策優惠鼓勵各地移動、電信、聯通通信企業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同時鼓勵其他民營資本加大對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農村通信網絡提質增速,為新一代數字網絡技術在農業農村廣泛應用創造良好環境。近期,可考慮著力加快建設農村數字教育通信網絡、遠程醫療通信網絡設施建設,推動農村中小學和鄉鎮醫療機構的通信網絡快速穩定接入。

(二)夯實鄉村數字人才支撐

開展數字農業農村領域人才下鄉活動,普及數字農業農村相關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加強機關干部下鄉掛職鍛煉,帶動村干部真心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推進技術型、管理型的“大學生村官”入村創新創業,充實農村基層治理力量。通過農業信息平臺“云服務”,使專家通過信息平臺開展“云診斷”和“云指導”,推動柔性“人才下地”。加大對鄉村數字知識教育普及和投入,提升人才素養。要通過開設數字經濟與鄉村建設教育宣傳欄目,營造鄉村數字發展氛圍。要加強對農民數字技能培訓,培養新時代職業農民。堅持育用并舉,加強與本土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銜接交流,吸引各大農業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鄉村數字人才對口培育,向鄉村培養和輸送數字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三)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

突出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的問題導向,總結大數據應用場景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為有效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提供經驗支撐。廣大農村應立足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引進所需技術和人才,創造條件加快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要著力加強信息采集,提高數據采集精確度,同時加強數據運用分析,并向社會公布,提升數據、信息共享水平。推動物聯網農業技術應用、農業衛星遙感技術發展及應用、農業智能化種植、農業大數據收集共享,實現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全覆蓋和廣延伸。突出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投資,鼓勵金融、保險行業的積極參與,為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

(四)推進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聯系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實際,應著力推動信息終端、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技術創新和開發應用,力爭早日實現多數農村居民對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高效利用。在有效整合農村現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著力統籌提升鄉村綜合信息服務站點功能,豐富綜合信息服務內容,聚焦“數字農業、數字政務、數字治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休閑旅游、民生服務”等各類便民惠民服務,不斷滿足農村居民對鄉村綜合信息服務的需求。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人才
人才云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