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建議

2024-01-23 21:38張能秋
貴州農機化 2023年4期
關鍵詞:岑鞏縣制種種業

張能秋

(岑鞏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貴州 岑鞏 557800)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秉h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將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大局,確立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新的國家糧食安全觀,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而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貴州省岑鞏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全面推進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實施了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主要任務是推進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信息化、品牌化融合發展,促進設施裝備運用與綠色種植發展相適應,做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為奠定糧食安全提供“農業芯”保障。

1 實施項目的內涵和建設內容

1.1 “育繁推一體化”內涵

所謂“育繁推一體化”,就是指企業有研發品種的能力、有生產品種的能力、有向市場推廣銷售的能力。2021年4月,岑鞏縣與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的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啟動建設集生產、烘烤、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育繁推”項目,加強機械化裝備運用,推進雜交水稻制種全產業鏈發展,率先在全國種業界開啟了縣企合作共建模式。

1.2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岑鞏縣雜交水稻 “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總投資8.52億元,主要建設5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10個鄉鎮產地種子生產加工服務中心、1個現代種業供應鏈中心、1 000畝雜交水稻制種研發試驗基地、雜交水稻優良品種示范推廣基地及品牌建設等,推進雜交水稻制種從傳統生產向機械化耕作轉變,項目建成后覆蓋全縣10個鄉鎮81個村,預計能實現年產雜交水稻商品種子8 550噸,年產值2.56億元,將帶動5.68萬農戶持續穩固增收,既促進岑鞏從制種大縣向全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強縣邁進,又推動鄉鎮振興快速發展[1]。

2 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機械化發展現狀

2.1 設施裝備建設情況

截至2022年10月底,已實施現代種業供應鏈中心、壩區制種基地及鄉鎮加工分中心建設工作,已完成總體投資9 300萬元(其中現代種業供應鏈中心4 900萬元、壩區制種基地建設1 800萬元、產地加工服務中心500萬元、設備采購2 100萬元)。壩區制種基地建設工程已完成部分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排灌溝渠維修、防洪提砌筑、攔河壩建設、田間作業便道鋪設、機耕道建設,全縣雜交水稻制種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1.5%。產地加工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已完成龍田、思旸、羊橋、注溪、水尾、平莊、天星7個鄉鎮分中心建設任務,現代種業供應鏈中心設備采購合同金額6 585.2萬元,鄉鎮分中心設備已投入生產。

2.2 岑鞏縣雜交水稻制種完成情況

2022年,岑鞏縣充分利用國有企業優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提前部署落實制種基地土地流轉工作,提升基地規?;?、標準化。通過由各制種基地村級合作社向已經劃定為制種區的農戶流轉土地,合作社再將土地集中轉租給縣級農業國有企業貴州潤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制種土地集中流轉到國有企業后,打包給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根據2022年各制種企業的用地需求,由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制種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和統一劃分,確保各制種企業順利開展制種。2022年3月,岑鞏縣再次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是貴州唯一的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已于2022年3月29日成功取得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B證,全縣11個鄉鎮(街道)67個村發展雜交水稻制種,制種產業共涉及生產企業4家、委托企業20家,雜交水稻制種備案生產品種(組合)71個,其中種植面積名列前茅的有又香優系列12 505畝,荃香優512面積2 529畝,荃優1606面積1 844畝,Q優4108面積1 880畝,荃優58面積1 361畝,香兩優619面積600畝,C兩優33面積480畝等。2022年,岑鞏縣發展雜交水稻制種面積3.55萬畝,生產種子782萬公斤,實現產值2.06億元。與2021年相比,制種面積、產量、產值分別增長10.25%、11.43%、47.15%。

3 存在問題

3.1 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全縣山地、丘陵、盆地面積分別占67.03%、11.11%、21.86%。制種基地集中度較低,耕地地塊零碎,田坎凌亂繁雜,難以規?;N植,機械化種植程度底。中低產田數量大,耕地負載逐年加大,地力質量下降,高標準農田占比不足30%,難以實現高產穩產。原有高標準農田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現象,忽視了對耕地地力的提升,土地平整實現大塊并小塊的基地少,不能真正做到路相連、渠相通,特別是近年來實施的項目大部分沒有竣工,遺留尾巴工程較多,導致原高標準種田建設后期耕地質量下降,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顯。由于農村土地分散承包經營,是否制種完全取決群眾自愿,制種技術上要求集中成片,導致部分制種基地的整體規劃難以落實,群眾種植中稻與制種之間的“隔離”工作難以協調,矛盾突出。有的制種基地配套建設用地受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紅線限制,辦理相關手續難,農業設施用地使用受限制過多。

3.2 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差

雜交水稻制種受極端天氣影響,群眾靠天吃飯的狀況比較明顯,制種產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正常年景,雜交水稻種子產量好、質量高,效益就有保障;反之,當遭遇到自然災害或極端天氣影響,采取機械化人工影響或干預天氣能力不足,尤其是授粉時遇上連續陰雨天氣或高溫天氣,輕則授粉效果不好,重則種子在田間發芽,造成種子減產,質量低劣。

3.3 各類資金投入遠遠不夠

受資金投入影響,制種基地設施設備不完善?;A設施條件較為薄弱,多年來,縣內大部分制種基地機耕道、灌溉水渠等基礎設施沒有得到有效管護,夏季一旦暴發短時間大暴雨,往往造成水渠多水泛濫,一旦發生連續性干旱,又無法引水灌溉,種業生產將遭受巨大損失,機械設施設備無法運行,急需進一步完善制種基地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

3.4 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

由于企業在雜交水稻制種的創新能力不足,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低,難以應對品種更新換代頻繁,導致品種難以達到高產穩產。從“育”這個角度來說,企業研發空間還很大,目前,全縣自主研發的只有“好又香”1個品種,單一的品種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也不利于整個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持續良性發展。

3.5 現代農業機械裝備不足

由于現代農業機械裝備不足,全程機械化應用較弱,農業社會化服務程度較低,尤其是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小、散、弱。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基地農民平均年齡達50歲以上,接受農機運用新技術較慢,非常不利于先進技術的引進、應用和創新,無法滿足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現代化、機械化的要求,導致用工成本逐年增加,隨著農資價格上漲較快,造成制種產業利潤持續下降?!坝蓖啤币惑w化現代種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尤其是基地缺乏種業龍頭企業,代制品種多、風險大、利潤低,受上游企業訂單影響較大,生產訂單不穩定,產業鏈延伸困難,收購價格低,畝產值平均只到3 000元左右,未能達到預期產值。

4 對策建議

4.1 建立保障機制,進一步降低制種風險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發展,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領導。要加強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加大對種子生產管理技術、農業氣象、機械化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和技術指導。要做好生產用水、農機、農資、勞力等生產要素的調配,建立健全雜交水稻制種的保險機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逐步推進建立種子全產業鏈保險制度,降低制種生產風險。

4.2 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

一是搶抓新國發2號和省政府《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政策優勢,依托已爭取到的“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等良好機遇,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加快制種基地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重點完善機耕道、山塘水庫、提灌站、水渠等設施,做到有人建、有人管,提升水資源調運能力。三是抓好制種基地規劃區的土地平整和田間道路建設,集中打造“田成方、路相通、溝相連”的高標準制種農田,統籌做好全縣中低產田(包括高標準農田)的地力提升,全力提升基地耕地地力,不斷提高耕地畝產值。四是抓好種業供應鏈中心、產地種子生產加工服務中心的建設進度,提高制種產業標準化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制種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4.3 加強基地建設,加快形成規?;洜I

按照現代種業發展的要求,在立足全縣制種產業發展規劃上,制定各鄉鎮制種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制種基地成片發展。鼓勵農民通過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建立農村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制種農戶提供有償服務,使適宜發展雜交水稻制種土地向制種企業基地集中、向大戶集中,提高制種效益,有效推進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

4.4 保證科研經費,進一步研發自主品種

要加大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根據市場需求、群眾喜愛來培育品種,研究出全縣多元化的自主品牌,加快產業鏈延伸,在鞏固上游產品的情況下,加快推進下游產業鏈建設,提高種子附加值,不斷增強種子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4.5 加強企業管理,實現運行管理機械化

要按照全產業鏈發展要求,加快推進現代種業供應鏈中心和鄉鎮加工分中心建設進度,完善設施設備配備,實現種子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現代化運行管理機制體制,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切實加強企業管理,營造企業文化,樹立制種品牌,逐步實現雜交水稻制種運行管理現代化,守好穩固糧食生產的“農業芯”,讓農民端穩“金飯碗”。

5 結語

岑鞏縣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已有46年歷史,在機械化應用方面雖有一些成果,但由于是山地農業,加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導致在土地整治、測土配方、育種育苗、病蟲防治、生產加工等各環節機械化水平不高,至今仍未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一些龍頭企業僅供自己需求,難以做到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機械化全面推廣。特別是生產加工環節,沒有形成岑鞏縣獨有的制種品牌,目前仍然停留在為外地企業代制階段,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群眾收入較低。目前,通過實施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機械化項目建設,爭取到國家從2021年起連續五年共計2.5億元的政策扶持,全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全面建成,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建成了縣、鄉(鎮)加工服務中心,育苗移栽、病蟲防治、收割加工等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管理,“稻+N”生產模式得到推廣,實現了制種農戶穩定增收的目標。加快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機械化項目建設,做好機械化推廣與雜交水稻制種發展目標任務相銜接,既是岑鞏作為貴州唯一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需要,又是農戶實現穩固增收、推進鄉鎮振興的必然要求,對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守住糧食生產“農業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岑鞏縣制種種業
新疆兵團制種玉米獲豐收
岑鞏縣扶貧戰略行動調查研究
貴州省岑鞏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種業名企展示
種業名企展示
種業名企展示
關于玉米制種自交率的原因及對策
種業名企展示
玉米同田對比肥料校正試驗研究
伊犁地區制種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