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群文閱讀教學生態重構路徑分析

2024-01-24 01:40姚春紅
高考·上 2023年11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

姚春紅

摘 要:新課程推行群文閱讀教學,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是語文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所在,但是當下失衡封閉的生態環境不能使其高品質發展,只有建設好以課堂學習為核心的中心路線、以社團拓展為核心的延伸路線、以讀寫融通為核心的評價路線等三條路徑,重構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才能形成一個協同進化的教育生態系統,從而真正推動新課程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生態重構;路徑

民族復興夢的實現,仰賴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在課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模式等開展一系列的變革,高中群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應運而生,擔負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任?;诖?,筆者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反思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問題,分析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重構路徑,優化高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國輸送優質良才,助力實現民族復興夢[1]。

一、反思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問題

教育生態學是指運用生態學方法研究教育與人的發展規律。研究群文閱讀教學生態就是探索師生人際關系、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校園內外等生態環境,促其平衡協同良性循環,促進高中生健康成長。

當前教育“內卷”加劇,教育焦躁頻現,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改革走向健康發展需要反思以下問題:

第一,教育生態失衡問題。學生成長的教育生態由個體的生理和心理、自然與社會的內外環境構成。學生生理與心理成熟不匹配,學校立德樹人教育與社會功利主義精致主義等影響的碰撞,開卷有益讀書樂事與分數至上性價計較的觀念徘徊,都阻礙了學生靜心快樂閱讀生態的生成。

第二,學習閱讀環境不能形成良性循環。一方面,師生學習窄化阻流。群文閱讀要重新整合學習資源、內容、方法和創設情境,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收集資料取舍設計,若是教師獨立操作難度巨大,可能很難兼顧所有任務群,教師學習儲備不足,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就有限,若無百川匯海則知識海洋就不能激發波瀾壯闊。另一方面,課堂內外窄化阻流。群文閱讀以任務要求為核心,激發學生主體參與,采用對比閱讀方式,細化目標設計序列議題,環環相扣達成閱讀目標。課堂學習結束,閱讀循環卻不能形成閉環,還應當延伸至社團活動、選修課程、圖書館乃至社會實踐等,如此循環反復夯實提升,才能拓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廣度和深度。

二、探索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重構路徑

傳統群文閱讀教學沿襲已有的教學方式、課程設計、評價標準等,不足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信息積累、文學品讀、藝術欣賞與審美體驗等目的初衷?;诮逃鷳B學的群文閱讀生態路徑探索,研究其生態平衡與失調、競爭機制與協同進化、生態良性循環等規律,重構良好的教育生態,幫助語文核心素養落地。學校的基本實踐路徑一般有中心、延伸、評價三條。

(一)以課堂學習為核心的中心路線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研究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品質學習設計,注意以下關鍵生態要素:

1.優化教育節律

首先,課前預習、選定議題、問題分層、作業設計、單元檢測、鑒賞內化等皆是教育節律,按其正常運轉機制安排教學活動,助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和學生各有自己的生理節律,教學活動的教育節律要與大家的生理節律相適應,協同發展其樂融融,教育效益顯著。

以統編版必修上第一單元為例,學生經歷中考鏖戰勝利突圍,朝氣蓬勃如初升太陽,心懷鯤鵬展翅的遠大期盼,學習這些與之生理節律相匹配的青春抒懷佳作,肯定契合融洽。第一單元有《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致云雀》五篇詩歌,圍繞“青春價值”主題,按照問題分層的教學節律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青春詩人眼中的自然之景是什么?”“自然之景展現的自然之境是什么?”“青春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什么?”“詩人于此環境下的思考是什么?”“這些思考與青春的關聯是什么?”等,從自然、社會、人生三個層面環環相扣反復循環引發學生思考:作為青年面對社會現實,從自我內心成長到未來社會擔當應該是怎樣的?

2.控制群體動力

群體動力是指群體各成員間相互作用和影響,師生教學相長營造和諧課堂。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面對內容不一文體有異的多篇佳作,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還要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如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匯報演講誦讀話劇等。以統編版必修上第三單元為例,《琵琶行》《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群文聯讀,抓住“愁”之詩眼,體驗古代仕子經歷人生坎坷的感悟,可在預習環節布置探究問題,課堂采用播放作者或名家解讀等視頻、多角色誦讀、小組競賽等方式,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良好的沉浸情境。

3.關注富集規律

教育生態系統中存有智能流、物質流、能量流等富集現象,富集度增大促使生態系統高質量發展。若是群文閱讀教學生態富集度增大,則可顯示學生智能流良好。以統編版必修上第四單元為例,有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和參與家鄉文化建設等學習活動,若是學生選擇記錄家鄉的人物,他們面臨自行成組、選擇調查人物、統籌安排時間、設計采訪提綱、視頻制作、腳本創作、成果匯報、參與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需要領導力、寫作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表演能力等,學生能力提升都是仰賴于前一階段的經驗知識技能蓄勢。

(二)以社團拓展為核心的延伸路線

群文閱讀生態要達成良性循環,還要開展社團、選修、綜合實踐等拓展活動,避免花盆效應(生態學上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出現學習生態阻流問題。學生學習生態不能局限于人為創造的舒適圈,從書本到書本的封閉、半封閉的教育生態將使之脫離現實生活,產生局部生態環境效應,而花盆里栽不出萬年松,窄化的群文閱讀生態不能承擔健康人才培育的重任。

學校校本課程可以開發群文閱讀拓展課程,如:在統編版必修上第一單元完成“青春價值”任務的主題閱讀后,校本課程無縫銜接《百合花》《哦,香雪》小說,安排學生閱讀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40部作品,生態優化效應明顯:首先寬化學習內容,選擇的小說跨越時空,學生得以接觸鮮活的現實世界;其次改變學習環境,學生置身圖書館得以打破教室位置固化,學生與文本、同伴、教師交流,閱讀暢通無阻;最后優化學習模式,組建諸多“學習共同體”,“我”和“我們”碰撞激思,保障每一個學生學習權和公平權,教師的定位只是傾聽和對話者,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交流學習、反思學習,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彰顯。拓展課程打破學習壁壘,學習內容拓展開放,學習空間流動循環,各要素系統“能量流動”路徑暢通,構建了協同進化的健康學習生態。

(三)以讀寫融通為核心的評價路線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當下新課程學習任務群要求讀寫一體化教學整合,閱讀和寫作是核心素養中運用語言文字的關鍵能力,多元評價體系下,讀寫融通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最佳評價方式。

1.讀寫融通一體化

新課程學習任務群力求打破語文學習間的壁壘,整合閱讀寫作協作探究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等各個學習要素,每個任務群配置的閱讀和與其對應的寫作素養要求,作文主要是考查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結果,新課標學業質量標準呈現“教、學、評”有機銜接的讀寫融通要求。

以2023年的新課標Ⅰ卷作文為例: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作文材料指出“好的故事”有啟智潤心和映照民族的作用,在高中語文統編教材中可以找到許多相對應的寫作資源,如統編版必修上第一單元《百合花》《哦,香雪》是啟智潤心佳文,青春的純真與質樸沁人心懷,青春的犧牲與奉獻震撼人心。如選擇性必修教材第四單元研習任務三提供一則摘自《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人民日報》2018年9月2日)的閱讀材料,先總說“講好中國故事”對外宣傳意義,然后以國家領導人實例說明,善用故事傳播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以點出今天中國故事最精彩的主題,最后強調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2.讀寫融通整合化

新課程下學習任務群中閱讀和寫作任務遵循系統化序列化原則。以論述類文本為例,統編版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學習多種說理方法(論證方法),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學習闡述觀點(論證觀點),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學會說理(論證邏輯),三個單元雖有時間跨度,但依據知識體系和學生學情循序漸進的。

新課程下學習任務群中閱讀和寫作任務目標指向“立德樹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具化目標為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诖?,作文訓練從厚植家國情懷和涵養進取品格兩個方面整合:

首先,青年當明辨是非。如審讀作文材料,江蘇省某中學校長回答“教育的真諦”的問題時說:“分數是重要的,但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蹦暇┠持袑W今年高考成績不盡如人意,家長拉橫幅抗議校方推行素質教育導致成績不佳。學校對此回應已經推出一系列改進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應對等。在這則材料審題上,有的學生認為分數與素質教育并重,應該是“并蒂花開,攜手同行”,當然這是這個學生的真實體驗,因為沒有分數就不能升入優質高中、大學。而把教育的終點視為考高分,那就不能立德樹人了。

其次,青年當薪火相傳。如審讀作文材料,北宋時,王安石勇于推行新法;抗戰時期,像長嘴巴這樣的戰士,勇于與敵斗爭;如今,中國科學家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尚勇是中國人的精神傳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英勇奮斗史。材料中,時間縱橫古代、現代和當代,人物縱橫儒家圣者王安石、民族英雄長嘴巴和“時代楷?!笨茖W家,領域縱橫社會變革、抵御外虜和科技強國,精神縱橫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改革者之勇、民族大義家國情懷之勇和攻堅克難勇挑重擔之勇。

最后,青年當放眼世界。如審視2023年的新課標Ⅰ卷“好的故事”作文材料,內視引發青年成長力量,對外宣傳中國力量,貢獻中國智慧。

3.讀寫融通活動化

統編版教材語言活動有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三種語言活動,讀寫融通是語言活動的內核本質,閱讀與寫作是語言活動的外在實踐形式。以閱讀《鄉土中國》和《紅樓夢》整本書枚舉:

讀寫指向鑒賞活動。在閱讀任務中,學習文體知識,提升鑒賞能力,布置讀書筆記、文學評論、劇本創作等活動。學習從不同的角度鑒賞《紅樓夢》,鑒賞眾多人物出場方式、描寫手法、性格展示等,鋪墊伏筆、隱喻象征等寫作手法。

讀寫指向表達活動。在閱讀任務中,諸多“學習共同體”分享閱讀感悟、采訪家鄉人物、開展《紅樓夢》知識競賽、展示鄉土福州視頻、創作課本劇等,口頭表達與溝通交流并重,滿足學生當下及未來的能力需求,將讀寫從校園延伸至社會生活過程中。

讀寫指向探究活動。在閱讀任務中,完成概括內容摘要,制作思維導圖,運用表格梳理信息,探究思想情感、藝術技巧、語言特色等;或者進行學習專題活動,自主選定探究議題,召開專題討論會,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三、重構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展望

審視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路徑,我們可以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為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找到新的啟發思考,展望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重構的新圖景。

(一)研究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群文閱讀優質學習設計,建設良性循環的教育節律

教師要深入研究群文閱讀策略,遵循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理念,擺脫舊有的固化教學經驗,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異質成長和同質要求。而優質學習策略則要遵循教育節律,包括預習導案、課堂策略、作業設計、讀書筆記、小測拾遺、考試引導、讀書沙龍等。以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圍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學生在課前閱讀古代、現代和當代6篇經典群文后,完成導學案的預習作業,教師在課堂學習時組織“學習共同體”設計“圍繞中心選材組材”層次問題并加以解決,學生在課后完成“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新問題”寫作,在社團、校本課程等活動中進行拓展延伸的閱讀學習,在讀書筆記、單元考試、讀書節等評價路徑夯實核心素養。

(二)構建循環流動的“學習共同體”生態,改變教研方式改革學習模式

依托當下的互聯網,可以線上開辟學習空間:一方面,教師的教研方式從“年級集備”改為“學習共同體”,從而改變集備人員,成員可以包含專家、學者、跨校區教師、家長乃至學生等;改變集備地點,實現線下+線上探討;改變集備品質,成員教育程度有差異,學科方向有不同,這樣能集思廣益匯聚眾長,實現課程的深度探究。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模式變革,在課堂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固定場合固定時間參與教學活動,彼此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習小組、班集體的“學習共同體”。

(三)整合學校資源生態,助力群文閱讀教育生態有機運轉

群文閱讀教育生態涵括于學校教育生態,優質學校生態包括美麗校園景觀、各類教育教學場館、“互聯網+教育”系統、師生愿景和人際關系、文化傳承、頂層設計等。高品質學?,F代化建設的校園生態將助力群文閱讀教育生態有機運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設好以課堂學習為核心的中心路線、以社團拓展為核心的延伸路線、以讀寫融通為核心的評價路線等三條路徑,重構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才能形成一個協同進化的教育生態系統,從而真正推動新課程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盛華.論教育生態學理論及其實踐意義[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3):108-11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改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群文閱讀教育生態重構研究”(項目編號:Fjxczx22-338)。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三點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問題
群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問題
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淺析
淺談小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
淺析少數民族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
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分析
以學定教視野下群文閱讀的范式初探
關于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