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實踐探索
——以凱里學院工程經濟學課程為例①

2024-01-24 01:26劉小巖
凱里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經濟學育人思政

李 妍,劉小巖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

工程經濟學課程是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和房地產等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工程技術與經濟知識相交叉的一門學科,學習這門課程可以使學生掌握工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常用的經濟技術分析方法.在工程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融入課程思政,使每一節課堂教學都成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凸顯思政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但如何在現有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是教學改革的難點.因為工程類專業課程較多,但學時有限,該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一般設定為48學時.且工程經濟學專業知識點較多,因此在有限的學時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也是一個較大挑戰.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普遍應用,延伸了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為了提高工程經濟學課程的思政育人效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挖掘工程經濟學的課程思政元素,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現思政育人的教學目標.

1 課程思政的內涵界定

課程思政在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的概念,基于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經驗,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課程思政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一是從課程觀的視域分析,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宮維明[1]認為,課程思政的重點在融合,將思政精神融入所有課程,使思政課和非思政課一致發展,進而構建相配合的課程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邱仁富[2]進一步拓展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提出了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的說法,認為思政課程的體系存在限制,影響了高校育人功能的發揮,課程思政的補充是從“邊界”的概念走向“邊際”的概念.二是從育人觀的視角來看,學者們將課程思政落實為一種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重視育人目標的實現.如石書臣[3]認為,課程思政的核心是政治思想的進步和道德教育的進階,高校辦學方向的準確性與思政工作的掌握權是關鍵所在.董勇[4]則認為,課程思政是從“育人”的本質出發,是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運用和進一步升華.三是從系統觀的層面研究,學者們提出構建一種合理的高校課程系統的追求,使其既適用于教學體系,又適用于育人體系.如梅強[5]提出了“以點引線,以線帶面”的觀點,鼓勵部分教師從點上突破,選擇學校各專業全覆蓋的課程進行引線,進而帶動全校的課程思政.石麗艷[6]認為,課程思政需要由整體到部分形成體系建設,一個整體的育人目標,需要各部分課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來實現.

2 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育融合的現狀

工程經濟學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結合對高校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的調查、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文獻梳理,凱里學院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不足

工程經濟學是一門由工程學和經濟學融合的技術經濟類學科,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工程經濟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經濟分析方法,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在教學實踐中存在授課內容多、數據量大和公式繁雜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通過講授法講解工程經濟學中的相關基礎概念、基本理論和進行公式推導,然后通過例題講解方式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但在授課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政治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融合.而且,部分教師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不強,致使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融合不足.

2.2 學生對課程思政缺乏重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是高等教育體系中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塑造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工程經濟學課程隸屬于理工科專業的課程,學生普遍認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是學習的重點方向,課程的思政內容掌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思想上的輕視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課程思政育人的內容,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崗位責任感、職業道德素養和思想覺悟水平.

2.3 混合式教學質量低

混合教學模式作為“互聯網+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因其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受到大家青睞,近年來許多院校都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目前可供選擇的在線教學技術平臺包括超星、雨課堂、騰訊課堂等.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管理和硬件環境提出了新要求,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系統科學安排線上與線下教學內容能力不足,難以從課程整體建設信息化資源,線上教學平臺操作能力不夠.同時,學生對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學習環境、學習形式、學習方法不適應,因線上教學教師的約束力較小,一些自控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定目標.

3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融合路徑

課程思政主要是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對學生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專業教師應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和課程評價模式三方面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有效路徑.

3.1 立足全課程視角,思政元素融合知識點一體化設計

工程經濟學課程中蘊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根據工程經濟學的專業教學目標和思政育人目標,課程團隊在系統梳理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研討等多種形式對工程經濟學知識模塊進行重組,深入解讀和挖掘思政元素,將教學模塊與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形成專業知識對應思政點,進而形成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線,最終形成專業知識和理論融為一體的思政面,構建課程的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案(表1).努力做到思政內容的融入不生硬、不刻意,使學生在學好專業內容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完成“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如講授資金時間價值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深刻理解資金時間價值的前提、實質和實現條件,增強學生運用資金時間價值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動性,教師通過對校園貸和高利貸等案例的講解,揭露非法校園貸的套路,避免學生陷入網絡貸款的陷阱,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表1 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方案

3.2 課程思政融入工程經濟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工程經濟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把線上講授、測試、互動與線下答疑、重難點講解和學生分組討論答辯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起來,形成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階段教學任務的有機融合.同時,利用“線上+線下”將課程思政的設計貫穿于課程設計全過程(圖1),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混合式教學設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

圖1 課程思政融入“工程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

課前階段以線上教學為主要方式,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在雨課堂等平臺進行線上資源建設.一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將本次課程講授的知識點劃分為小的知識模塊,利用教學平臺發布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供學生自學.同時配套與教學資源相關的知識點考核.此外發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討論帖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深度挖掘課程內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將愛國情懷、工匠精神、職業素養、時事政治等內容融合進來,開展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融合.

課中階段主要采用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在課堂講授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和預習情況檢查,采用啟發式、講授式、引導式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講解重難點內容,同時以問題驅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有效參與教學活動,深入理解知識點.在講授過程中,依據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案例庫,以社會熱點和工程實踐案例等為切入點,多維度分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課后階段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通過線上資源學習,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完成課后作業.通過學生作業的批改,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以便后續教學中改進.

3.3 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工程經濟學課程重點在基礎知識的理解、數學公式的推理和工程實踐的應用,比較抽象,因而要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是一大挑戰.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是提升思政教學質量的抓手,構建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反饋改進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對思政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構建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表2),主要依據教學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引入了改良導向評價模式(Content Input Process Product,CIPP),選取CIPP 評價模式中的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來對課程進行評價.摒棄傳統教育評價模式只重視結果的弊端,CIPP 評價模式更加強調決策實施的過程性評價、教學活動組織的發展性評價,更全面地對教育過程作出評價.

表2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4 結論

工程經濟學課程雖然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工程類專業課程,但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本文運用互聯網技術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融合于課堂教學中,同時構建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將思政考核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以期提升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經濟學育人思政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簡明經濟學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經濟學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