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邊第一城

2024-01-25 08:34三只眼
美食 2024年1期
關鍵詞:和順騰沖豆腐

三只眼

云南的騰沖,一個別致好聽又好記的地名,略帶有潮濕的氣息,引人遐想。不過我猜測騰沖的名字大概和這里的火山地熱有很大關系,幾千萬年來由于地殼的不斷運動和變化,加之印度洋板塊的擠壓沖撞,在這里形成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地理地貌和特殊的地質結構。這里火山是成群的,以打鷹山為中心,周圍排列分布著多座火山,噴發面積約30 平方千米,留下今天遍地的火山石和豐富的地熱資源、著名的熱海大滾鍋,地熱溫泉達80 度,來到熱海地質公園,遠遠的硫黃味就撲鼻而來,熱浪在水池里翻著滾著。來到這里一定要泡一泡溫泉浴, 會讓人神清氣爽。

陽光、藍天、潔凈的空氣,是大自然賜予騰沖人最好的禮物,當我們從冰天雪地的北京來到滿目翠綠的騰沖,渾身上下依然裹著厚厚的羽絨服,接機的張師傅笑個不停,說不用問就知道這班飛機是北京過來的。據張師傅講,騰沖最冷的氣溫也就在0℃~ 6℃之間,冬天很少有低于0℃的,據說騰沖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騰沖的天總是湛藍湛藍的,藍得有點讓人著迷,云是那么的白,那么的低。當風起云涌時,有的云會從你的身邊輕輕掠過,仿佛人在云中行走一般,觸手可及。也有人說,這里是離天邊最近的地方。來到騰沖做一次深呼吸吧,潔凈的空氣、濕潤的暖風、天然的“氧吧”,可以把五臟六腑“洗”得干干凈凈。

悠悠和順

來云南騰沖不到和順看一看、游一游,不算是一次完美的旅游??邕^和順鄉的小石橋,一群大白鵝向我們撲來,像歡迎老朋友一樣,撲扇著翅膀。村口用火山石砌成的圍墻上掛著大幅的紅色條幅“和諧生活在古鎮景區”非常醒目。不用提示,我們正在親歷著、感受著和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那種自然、親密、和諧的氛圍。一群自在的游人正在村口大榕樹下吃著香噴噴的豆粉;不遠處的小河邊一位老者正忙活著撒網捕魚;運肥的拖拉機旁若無人地從身邊疾馳而過,好像外來的游人對他們的生活沒什么干擾似的。每個人都有親切、甜美和善良的笑臉。

和順雖然也是農村,但當地人的生活是富足的,這大概和早年和順人走緬甸、印度經商見過世面有很大的關系,和順《陽溫礅小引》――一部早年云南山里人的“出國必讀”?!靶∫敝谐健拔狎v沖,田地少,而且薄瘦”“不得已,為家貧,不得不走”,而最直接最能掙到錢的解決辦法就是“窮走夷方,急走廠”?!耙姆健迸f時指國外,對騰沖而言,最近的就是緬甸、泰國、印度,“廠”則是指緬甸北部的猛拱、帕敢、抹谷一帶的玉石、寶石礦山,也有少數的銀礦山。

如今和順人再也不用因為生計而遠走他鄉,在和順鄉大大小小的珠寶店幾十家之多,可以購買一些珠寶、玉石、小掛件當紀念品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同行的朋友在村口小店買了一副玉石手鏈,只花了15 元。

我們走進一戶農家院落歇腳,主人姓陶,很是熱情,沏茶倒水,拿出干果招待,熱情得讓我們不知怎么感謝才好。陶先生拿出老輩時代古舊照片讓我們拍攝,照片上老人精神矍鑠,身著明清時期服裝,莊重富貴,很顯大家氣魄。另外他還拿出許多前輩留下的“洋玩意”,如打火機、餅干桶、西式皮箱、洋油燈等物品,陶先生說由于和順人早有的經商意識,給后代帶來豐衣足食的生活,老人們留傳下來的家什現在也被當成一種懷舊的物品保留下來。

我也注意到在主人家院落的正中央有一塊活動的方磚可以起開,據陶先生講,在和順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的院中央種上一棵吉祥樹,預示著來年家人平平安安、和和順順、萬事如意,這種風俗習慣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的,一直延續到今天。

和順村里許多獨門獨院的兩層小樓都是用上等的木材建造而成的,木板表面不做涂料處理,全部為木頭本色;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也是淺雕木刻,透著和順人的雅致、謙和及不張揚的性格。打開和順人家的每一扇窗戶,向遠望去,都是一幅亮麗的田園風景畫。和順的街道、房屋和生活是那么的自然安適,在我看來和順鄉是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之一,不信,你也來看一看。

進了和順抬頭看,最好的位置就是號稱“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圖書館內以近70000 冊藏書蜚聲中外,兩組角樓相連接的小白樓坐落在綠樹和花草之間。圖書館始建于1928 年,主樓建筑為中西合璧式土木結構樓房,副樓則以西式別墅風格為主,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時有老人和孩子進進出出,老式的借書柜依然是手工翻閱圖書目錄,讓人重新感受尋找圖書的樂趣。超大的閱覽書桌,幾十個人圍在一起看書也不覺得擁擠。圖書館是由鄉里旅居緬甸的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教育事業興建的。館內藏有古今圖書、地方文獻、報紙和雜志等。干凈的陽光從窗外灑了進來,照得每個人暖洋洋的,人們在這里可以靜心閱讀,我想生活在這里的和順人真的很幸福。

騰沖“全素宴”

騰沖的菜雖然不在中國八大菜系之列,但是很有特點,辣、鮮、香、酸,甚至有點奇怪的苦。在龍華找到一家普普通通的農家“全素宴”,上上下下差不多有十幾樣菜,據說真正的“全素宴”能有上百種之多。全素宴里的面魚,雖然樣子有點憨憨的,但是仍能看出來魚的模樣。因為魚身的表面做出了和魚鱗相似的質感和顏色。面魚的澆汁比較有特色,以騰沖當地的農家豆豉為主,加上各種云南盛產的辣椒及香料,融合成獨一無二的騰沖味道。咸香、微辣,還帶一點點的酸頭,五味雜陳,甚至有一點點說不上來的似曾相識的味道。雖然濃油赤醬,但在表面撒上一小把嫩綠的香菜,素魚立馬變得清爽了許多。豆制品一定是騰沖素菜的主角,在騰沖有“一塊豆腐一桌菜”之說,譬如炸豆腐、豆腐丸子、米豆腐、豆花、稀豆粉、醬香豆腐、包漿豆腐、菜豆腐、毛豆腐、豆腐乳、豆腐魚等等,花樣翻新不勝枚舉,但是味道各不相同。騰沖素餐一般又以各種烹炸食物為多,看上去幾乎難以區分葷素。類似于炸素大腸、炸素酥肉、炸薄荷、炸素丸子、炸素茄盒、炸素魚之類,外觀上幾乎和葷菜沒什么兩樣,尤其是口感酥、香、脆,非常好吃,比葷菜多了一分清爽。

蜀身毒道

我一直以為能稱之為“絲綢之路”的只有一條線路,那是指由西安往西,通西域到印度、西亞等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唯一通道。殊不知到了騰沖才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在騰沖還隱藏著一條在漢代就有的絲綢古道,它叫“蜀身毒道”,是我國西南地區通往南亞、歐洲最古老的道路。此道早在2000 多年前的西漢時就已經開發,“蜀”是指四川,“身”是對印度的古稱,“毒道”大概是對這條險惡道路的一種描述或稱謂吧。在高速公路發達的今天,即使坐在舒適的汽車里,行駛在崇山峻嶺之間,一望無垠的深溝河谷,依然讓我們這些城里來的人感覺膽寒。從保山通往騰沖的路上,主持人曉嵐經常是兩眼緊閉,采取眼不見頭不暈的辦法,熬過了整整3 個小時的路程。在這條布滿石頭的古道上,仍然可以聽到馬鈴叮叮,大批的茶葉、絲綢、布匹、鹽巴、玉器運進來帶出去,只是趕馬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在我們準備回保山的路上,一對青年男女趕著七八匹小馬幫在悠悠前行。前方的小村子中的客棧、牌匾和青石板上被馬蹄踩出的一行行印記,已經告訴了我們過往的一切。我仿佛看到了昔日一眼看不到頭、叮當作響的馬幫隊伍,還有趕馬人在蜀身毒道上艱辛行走的身影,生活中再險惡的毒道也阻擋不住騰沖人對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

騰沖大救駕

來到騰沖,小吃不能不嘗,騰沖特色的大救駕、餌絲、餌塊、米線、豆粉、大薄片、棕包等小吃數不勝數。尤其是大救駕,是騰沖家常的名小吃,餐館、小吃店幾乎都有的賣,很便宜,一般10 元左右就能買一盤。它是用糯米做成的,泡軟、輕煮,再上炒鍋加油熱炒,光配料就不少,鮮肉、火腿、煎雞蛋、番茄、白菜、豌豆尖、小香蔥、辣椒等。不僅好吃、好聞,加上紅、白、綠配料的顏色又好看,只要在滾水中輕煮幾下,放上調料一炒,嘿!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大救駕就呈現在眼前。不過后來想一想,就是餌塊吧,為什么還有一個“大救駕”的名字呢?陪同的老張看出了我們的不解,給我們講述了一段傳說故事。據說明朝滅亡后,李定國、劉文秀等大西軍于1656 年擁永歷帝朱由榔輾轉來到昆明。兩年后,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歷帝與李、劉二將率軍西走。至騰沖時,曾幾度斷炊,危及性命,騰沖老百姓將炒餌塊奉上,永歷帝嘆道:“這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币虼?,騰沖炒餌塊就被稱“大救駕”?!按缶锐{”與炒餌塊不同的是,切成三角形的餌塊薄如紙,不放醬油,只用鹽調制咸味。因此,其色彩如水粉畫,清新明快,食之,味道也較清爽,香辣適度,別具一格。

猜你喜歡
和順騰沖豆腐
豆腐
學做豆腐
瘋娘
云南騰沖:農旅融合促發展
簡析“乳鼎”紫砂壺的造型之美與和順之氣
騰沖大救駕 —云南十八怪之一
二十五,打豆腐
拌豆腐三春不忘
美麗的騰沖我的家
親環素A過表達對高溫、紫外線和順鉑引起的H1299細胞凋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