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的推廣與應用

2024-01-25 18:56
農業裝備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丹陽市糞肥沼液

張 鑫

(丹陽市農業農村局,江蘇 丹陽 212300)

為加快綠色循環農業發展,丹陽市以有機肥科學合理施用為目標,加快構建有機肥施用技術體系,集成推廣堆肥還田、沼液還田、秸稈堆漚還田等主要技術,應用固體糞肥36 422 t、沼液34 463 t,推動有機肥輕簡化施用、專業化服務,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糞便等有機肥112 428 t,減少化肥(折純氮)施用量651.68 t,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種養循環和農業綠色發展。

1 基本情況

為在丹陽市推廣堆肥還田、沼液還田等主要技術,丹陽市人民政府和丹陽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分別下發了《關于成立丹陽市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丹政辦函[2021]56 號)和《關于成立丹陽市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技術專家組、實施管理小組的通知》(丹農[2021]119 號)的文件,并邀請江蘇省農科院、南京工業大學相關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丹陽市人民政府作為技術推廣實施主體與各鄉鎮簽訂目標責任狀,做到“主體、作物、面積、目標、責任”五落實,將任務細分到鎮(區、街道)、村,把糞肥還田工作納入對鎮(區、街道)的重點工作考核。建立“市政府統籌、農業部門具體負責,鎮(區、街道)屬地建設、專家團隊技術支撐”的技術推廣體系。綜合施策,共同發力,確保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廣順利開展。

2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在丹陽市的推廣與布局

結合全市實際情況,一是在司徒、延陵、珥陵等10 個鄉鎮采用“腐熟糞肥+ 配方肥”技術模式,主要以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羊規模養殖場的固體糞便為主,經好氧堆肥無害化處理后,就地農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每667 m2果樹、蔬菜基施有機肥800 kg,每667 m2稻麥作物基施有機肥400 kg,替代化肥比例20%左右。

二是在司徒、開發區、云陽等5 個鄉鎮采用“沼渣沼液+配方肥”模式應用沼液。每667 m2稻麥基施無害化沼渣沼液1 400 kg,每667 m2蔬菜林果作物基施無害化沼渣沼液2 000 kg。沼液抽取后配送到田間,水稻季通過農業灌溉用水隨水施用,小麥季和蔬菜林果由沼液車直接噴灑。

畜禽養殖場產生的污水經厭氧發酵或氧化塘處理儲存后,與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進行水肥一體化施用,固體糞便進行堆肥發酵就近肥料化利用或委托他人進行集中處理[1]。

3 政策與措施

丹陽市重視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廣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制定扶持政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糞肥還田利用。2021 年以來,我市通過整合省級農業項目,尤其是畜牧、農機專項資金,加大對服務主體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加快糞肥還田利用服務時長主體培育,合理布局產業,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2]。

4 開展糞肥試驗與施用效果監測

為了摸清不同肥力水平農田的糞肥替代氮肥的比例,丹陽市依托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開展糞肥還田優化技術試驗5 個,其中珥陵鎮3 個,代表黃泥土;陵口鎮2 個,代表粉砂土;建立效果跟蹤監測點20 個,包括糧食作物16 個,經濟作物4 個。主要分布在4 種土壤類型上,其中粉砂土9 個,種植作物為小麥、梨、草莓和蔬菜;黃泥土5 個,種植作物全部為小麥;黃白土2 個,種植作物為小麥和柑橘;油泥土和油沙土各2 個,種植作物均為小麥。采集20 個監測點土壤樣品,測定土壤耕層厚度、容重、pH 值、速效養分,測定農產品硝酸鹽含量、維生素C 含量、糖度等指標。跟蹤監測評價項目實施前后環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質、產量與品質和經濟指標等影響,用監測數據展示糞肥(沼液)還田在提質增效、化肥減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

效果分析:與常規施肥處理相比,糞肥還田后20 個效果監測點的果樹生長、小麥和草莓產量和品質均有較高的提升。從作物生長、產量和品質來看,與常規施肥相比,糞肥還田處理對果樹生長的促進作用更好,對小麥和草莓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更好;從土壤養分和土體性質來看,糞肥還田處理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減緩了土壤酸化進程。

5 嚴格把控糞肥質量,開展質量檢測

嚴格跟進把控糞肥的質量,層層遞進,狠抓落實。丹陽市農業農村局全程監管糞肥的質量,對糞肥原料的選擇、運輸、發酵、檢測、還田每個環節都嚴格監管,在糞肥發酵完成以后,要求第三方服務主體開展自檢并不定期的對第三方服務主體進行例行抽檢,并要求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參數合格后才能進行糞肥還田。依據《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 36195)、《畜禽糞便堆肥技術規范》(NY/T 34 42—2019)、《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GB/T 25246—2010)和《有機肥料》(NY 525—2021)的相關要求對抽取的糞肥(沼液)等進行質量檢測,在技術推廣的實施過程中共抽取50 個糞肥樣品,其中沼液樣品13 個,腐熟糞肥樣品37 個,對樣品的含水量、總養分、大腸埃希菌、蛔蟲卵、有機質、pH 值、種子發芽指數、氯離子等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均達到相應標準。

6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推廣與應用的效果

丹陽市通過積極推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技術,逐步形成了以探索建立“統一收集、集中發酵、定向配送、機械施用”的糞污還田利用組織方式和運營模式的發展思路, 實現種養業協調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整體改善,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高。

(1)社會效益。丹陽市推廣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技術,按照“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的原則,根據土地承載力,以整縣為單位進行種養平衡分析,合理確定種植和養殖規模,種養業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實現畜禽糞便全部利用。項目實施以來,有機肥資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農用化肥施用量穩中有降。試點項目中,消納畜禽糞污總量為112 428 t,其中還田固體糞肥數量為36 422 t,還田沼液34 463 t,總共減少化肥(折純)施用量為651.68 t。全市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廣面積達0.67 萬hm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培育了2 個糞肥收集、處理、施用專業化服務主體。

(2)生態效益。通過對養殖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可有效切斷有毒有害病菌的生長和生存環境,為解決養殖場普遍存在的糞污流失、污染河道等問題找到了一條科學的出路,極大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水平。此外,將畜禽糞便加工處理為有機肥,施于農田后有助于改良土壤結構,減緩土壤酸化進程:根據試驗監測分析來看,大多數監測點土壤呈酸性,常規施肥的土壤pH 值下降明顯,而糞肥還田處理的土壤pH值下降較為緩慢;從土壤容重來看,糞肥還田處理的土壤容重呈現下降趨勢,降幅為0.01~0.04 g/cm3。

(3)經濟效益。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的實施,可提高產品品質、增加收入、減少化肥使用,實現節本增效。糞肥替代配方肥基肥施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小麥產量和品質及利潤,提高耕地土壤質量。與常規施肥相比,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中,20%糞肥替代能顯著增加小麥產量,比常規施肥每667 m2平均增產3.80%;糞肥替代配方肥還田處理能有效提高小麥籽粒的蛋白質和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平均增幅為8.60%,淀粉含量的平均增幅為3.84%;施用糞肥的土壤有機質與常規施肥的土壤相比,有機質增幅為0.54~2.48 g/kg,全氮含量增幅為0.08~0.28 g/kg, 有效磷含量增幅為0.60~4.67 mg/kg,全鉀含量增幅為2~15 mg/kg。

猜你喜歡
丹陽市糞肥沼液
畜禽糞肥還田最遠運輸距離及其影響因素
丹陽市強化安全生產“行刑銜接”
丹陽市直擊痛處 全面提升執法質量
丹陽市 打出“組合拳” 用好執法權
不同糞肥對櫻桃蘿卜營養品質與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基于種養結合的種植戶糞肥支付意愿研究*
試論糞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
丹陽市南門幼兒園的校舍改造
沼液能否預防病蟲
大棚絲瓜沼液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