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富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2024-01-25 23:09徐福來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精神

徐福來 陳 琳

(南昌大學 人文學院 哲學系,江西 南昌 330031)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1]22,“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盵1]22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精神富有與物質富足同等重要,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實現精神富有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使命任務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特別強調:“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2]10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的現代化,是致力于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是實現人們物質和精神世界同樣富有的現代化。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踐探索中被證明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一直關注的重大問題。實現精神富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3]。對精神富有重要論述的深入闡釋,既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踐的客觀要求,還是進一步研究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應然之舉。深刻把握精神富有的理論淵源和實踐路徑對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文明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理論與歷史的統一: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之思

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富有理念是馬克思、恩格斯根據社會歷史發展基本規律,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偉大實踐中提出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逐步完善的,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之思,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新境域。

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在著作中正式提出“精神富有”一詞,而且有充足的相關論述。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精神富有”一詞:“通過私有財產及其富有和貧困——或物質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貧困——的運動,正在生成的社會發現這種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盵4]84雖然對“精神富有”一詞未作更為深入細致的解析,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設想未來社會時,已然將精神富有視為理想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在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概括論述中提到共產主義“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4]78,“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對下一段歷史發展來說是必然的環節”[4]90,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422。恩格斯在申明社會主義聯盟宗旨時特別指出:“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盵6]570可見,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未來社會終極目標是人“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7]279。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制度要同時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向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德國古典哲學的吸收與批判過程中產生對未來社會即共產主義的理想設想,同時對未來社會中人的發展提出展望和規劃。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進程、現實困境、運行方式和發展規律,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指出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歷史必然性。個體在人類歷史發展總趨勢中,也將在現實的實踐維度里實現主體意義上的精神解放,即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是在批判黑格爾精神哲學基礎上形成的。黑格爾在給謝林的信中提到,他相信人類本身受到的尊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標志。黑格爾重視人的尊嚴和自由,將精神哲學視作最高的學問,對人的精神推崇備至。他將精神哲學按發展階段分為主觀精神(個人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針對法國唯物論無法洞察事物是對立面的統一,黑格爾指出精神才是對立面的統一,主張世界的本質是精神:“對于我們,精神以自然為它的前提,它是自然的真理性,并因之是自然的絕對第一性的東西?!盵8]293在黑格爾那里,當整個世界都成為絕對精神,自然界和人也成為精神的表現,這就陷入了唯心主義的窠臼。盡管黑格爾最終將國家甚至世界視為絕對精神的外化,但是仍給予了馬克思、恩格斯有益的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論來源是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有別于黑格爾完全精神化的自然人觀點正是來源于費爾巴哈“人是自然中的人”。費爾巴哈批判“唯心主義、有神論和基督教反過來把自然界縮小得過小以至等于零”[9]539,通過肯定自然、恢復自然界的合法地位,自我確證人的本質。在將人與自然統一的同時,將自然視作人的精神之基礎?!疤热裟X殼和腦髓是出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個產物,那么精神也就是這樣?!盵9]656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揚棄中,開啟了對人的精神解放的探索新維度,主張在未來社會中應當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批判黑格爾表現出的“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質”[4]97,“觀念反而成了主體”[10]15。馬克思認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4]103,也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4]53。人是自然界中的人,自然界是人生存和活動的一部分,而個體意識的能動性使人的實踐活動順利展開,自然界成為人之精神世界的對象?!叭说娜怏w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4]52,這意味著,作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體,人既是物質資料獲取過程的生產者,又是思想、文化和價值的創造者。前者使人在本能驅動下獲得自由,后者讓人在改造和創造自我與他物中走向自由。盡管馬克思與費爾巴哈都關注人的自然屬性,但是區別于費爾巴哈只把人的本質建立在自然屬性上,馬克思強調自然屬性只有在人的社會關系中才成為人的本質。馬克思進而提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1]501所以,人除去自然屬性需求外,還有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需求,由于需求的無限性和廣泛性,人是遠遠高于其他動物的存在物。對人的生存與發展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自然屬性上,還應上升至精神層面,將人作為歷史中的人來考察。因此,馬克思提出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視為最高的終極追求目標。

在馬克思的視域中,生產力、社會狀況和意識三者是影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生產力視域來看,資本主義生產創造了比以往任何社會形態都更發達的生產力和豐富的財富,但也創造了一個壓迫工人的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對物的依賴,因而無法實現人精神的解放與自由。工人階級甚至全人類的解放,首先要獲得物質解放。只有物質解放了,徹底解決了工人受壓迫受剝削導致物質生活貧困的問題,精神解放才具備實現的可能。這就需要新的社會形態取代資本主義社會,解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對人的綁架,使人擺脫對物的依賴。共產主義社會不僅是在物質上的富足,而且是在精神上的富有。只有在這樣高度自由和充分自覺的狀態下,才能展開人的本質的活動。從社會狀況視域來看,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不是自由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4]50,對勞動大眾來說“不屬于他的本質”[4]50,是“外在的東西”[4]50。勞動大眾在經濟上被剝削造成物質貧窮與困苦繼而引發了其精神上的墮落與依附。恩格斯指出:“作為對物的支配的財富,是好的方面;作為對人的支配的財富,即到現在為止的分配的財富,是壞的方面,應該扔掉它!”[7]184馬克思對人的考察建立在現實性基礎之上,對終極目標的追求必然以人的社會生活狀況作為依據,所以精神解放的前提是物質解放。從意識視域來看,馬克思認為精神的解放不是意識領域中抽象的自由,而是在現實社會中、在人們廣泛的社會交往中實現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人的物化現象,形成了人與人之間不合理的社會關系。要改變這種現象,扭轉利己主義的泛濫,唯有將勞動的社會性質進行徹底的變革,人才能脫離扭曲的社會關系,達到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完全統一,實現精神的解放和普遍的自由?!耙呀浬傻纳鐣撛熘哂腥说谋举|的這種全部豐富性的人,創造著具有豐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人作為這個社會的恒久的現實”[4]84。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個體社會交往以主體的豐富性和全面性出現,使個體的精神解放成為可能,從而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展現人的精神本質。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取得勝利的過程中,世界主題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時代精神變化對馬克思主義精神富有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成為精神富有理念進一步變革與創新的現實遵循。

社會主義社會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發展史上最為先進的社會形態,其最終目標是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人民群眾在物質上富足和精神上富有。早在1955年,毛澤東已有相關論述:“我們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比現在大為發展,大為富、大為強?!薄岸@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階級?!盵12]495“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曉得明天的事?!盵12]496社會主義并非完美的社會形態,它同以往社會形態一樣,存在矛盾。于是毛澤東從歷史辯證法出發,在審視三大改造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時,就敏銳地指出:“我們不要迷信,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一切都是好的。事物都有兩面: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盵13]69“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盵13]204“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盵13]214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的八大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豐富經驗,正確地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4]250。

在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后,中國共產黨科學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在黨的八大上作了進一步提煉,正式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4]403。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鄧小平開始關注與物質文明同等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在講話中多次提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15]28,“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5]378。鄧小平這一理論邏輯與馬克思所秉持的物質解放與精神解放統一理念是一致的。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才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巨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作出與時俱進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16]9這是有充分現實依據的。從社會生產方面來看,經過砥礪奮進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提升,加快了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當我國擁有了世界先進甚至是領先的生產力時,我國也就根本性地改變了此前供給不足的經濟問題。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然不符合實際,這是第一個顯著變化。從社會需求方面來看,隨著近年來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需求也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特征,這種需要的范圍和重心也超出物質文明的界線。只講“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這是第二個顯著變化。習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盵17]4,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7]8。物質上的富足固然重要,也是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但這只是“共富”之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共富”之魂。

黨的二十大始終如一地堅持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關注。習近平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22,重申“精神富有”[1]22這一重要概念?!熬窀挥小备拍畹奶岢鍪埂叭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1]7有了明確指向,美好生活的終極追求是精神富有。習近平認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2]310,倡導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1]43的進程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18],是對如何實現“精神富有”的最好回答。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三、守正與創新的統一: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然之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盵1]22這是與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截然不同的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就是一個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的歷史過程?!盵19]6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精神富有由此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應然之知。

就“守正”而言,首先,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19]6。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6。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以改革開放的“第二次革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艱辛探索中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和實踐都證明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實現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必須把牢方向,確保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底色不變。另一方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終極目標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F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顯著標志,人是現代化進程中最活躍最具有創造性的因素,人的現代化決定其他因素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是實現人的現代化,這與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致的。其次,對精神富有的追求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來注重個體精神修養和道德追求,并將理想精神境界融入對美好社會的追求中。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與理想社會的追求有內在的契合?!耙匀藶楸尽斌w現了尊重人的人格、權利和尊嚴,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疤烊撕弦弧币馕吨非笞匀慌c人的和諧,尊重自然規律,實現天道與人道的貫通。這對于構建一個公正、民主、法治、文明、和諧的理想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修身為基”“正心為本”的人文精神是構建理想社會的精神支撐。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提出“八條目”,即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鞍藯l目”是一個有機整體,“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是個人修身養性的必經之路,“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實現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重要途徑。這是一個具有深刻內涵和實踐意義的儒家思想,不僅強調個人的修養和社會責任,也提出實現國家繁榮和人類社會進步的理想和路徑。從內在“正心”“修身”推至外在“治國”“平天下”,對內外兩個世界完滿而富有的精神追求,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深遠地影響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就“創新”而言,首先,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實踐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歷史維度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國情基礎上展開的建設實踐,是一般現代化的具體化,是世界現代化的中國化。近代以來,為了完成現代化的任務,中國大規模對外學習并進行工業化的嘗試,卻都失敗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實踐逐步推進。1954年,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20]132。之后,“四個現代化”的內涵不斷調整和充實。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明確提出實現國家的“四個現代化”。在現代化建設的探索過程中也存在曲折與教訓,造成了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滯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盵21]237他創新性地使用“小康”一詞概括中國式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盵21]237“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和戰略目標,“四個現代化”的實踐和成就為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理論創新準備和實踐創新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化的一般要求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促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發展之路。習近平指出:“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盵2]309區別于西方以物質主義為中心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倉廩實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是知禮節的精神財富極大豐富,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22]6。中國式現代化的一般性是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物質保障。豐富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對精神文明的追求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本質要求。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就不可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也不可能在這一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的創新超越,也開啟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新境域。從現實維度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遵循世界現代化普遍規律的共性,又有立足本國國情之中國特色的個性。一方面,活躍而豐盈的精神文明是文化創新的根本動力。從宏觀上來看,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元化的民族特性,呈現出多樣化和差異性的人文精神世界,在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中必然推動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從微觀上來看,只有人們的精神狀態更加開放和多元,才能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新是實現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內容創新、形式創新、載體創新和話語創新,創造更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們的精神素養和文化水平,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盵23]9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華文化基因中興亡有責的國家情懷、民為邦本的治理思想、和而不同的秩序思維,為穩定有序整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思想資源。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對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等理想社會的追求體現了公平正義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華文化基因中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倫理精神彰顯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秉持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倡導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造就了美美與共的現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許多理念與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先天的相通之處和后天的融匯之道。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23]9。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探索性和全面性的事業,要做到改革創新積極探索,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未知的觀念、不同步的現象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習近平多次提到“富口袋”與“富腦袋”,就是針對精神餒弱與物化現象的問題而提出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尋求新思路新方法實現精神富有。

四、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當然之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21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作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內容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不懈追求,是對精神富有的追求轉變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當然之行。

物質上的貧窶和精神上的餒弱是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其中精神上的餒弱顯得尤為突出。政治上的腐敗無能、經濟上衰退的自然經濟和強制的抑商政策、文化上極端的封閉保守和偏激的思想禁錮、對外交流上長期的閉關鎖國,造成了積貧積弱又危機重重的近代中國社會。在西方列強的強勢入侵之下,近代中國不僅在政治上被動挨打,而且使國人的精神陷入沉淪與依附。中國共產黨就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走上歷史舞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是政治的獨立、經濟的富強,又是精神的解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物質積貧和精神積弱的歷史,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盡管如此,近代長期的外來侵略、貧困落后和文化殖民主義等造成的精神餒弱局面,無法在短期內從根本上解決,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負在當下社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兩者都折射出極度的文化不自信,前者會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后者會帶來自我中心主義。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文化的自卑與自負都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導致我國國際話語權喪失。西方話語體系無法回應中國現實,也無法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輝煌成就,更阻礙了人民文化自信的建立。構建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在國際話語體系中彰顯中國話語的影響力,成為扭轉精神餒弱的關鍵所在。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集中力量促發展成為最中心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創造了中國經濟四十多年來快速增長的奇跡,中國的經濟總體實力躍居世界前列。雖然以生產力水平為標志的物質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礎條件,但并不是有了富足的物質條件,理想國、大同、共產主義等人類千年來描繪的未來美好社會就自然而然地到來。在迅速補齊經濟短板的進程中,我國精神文明狀況出現了一些滑坡現象。一是精神生活物質依附化傾向加劇。隨著科技革命和后現代社會裹挾而來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逐漸盛行,吞噬并取代傳統精神蘊含的德性和理性等價值觀念,致使人的精神生活中形而上的自我意識遭受嚴重的威脅與侵蝕。二是精神生活走向低俗化?;诶麧欁畲蠡哪繕?文化投資者將藝術與世俗化捏合,以快餐式形式廣泛傳播的低俗文化產品充斥市場,并迎合人們的感官需求,“它把丑惡的物質享受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毀掉了一切精神內容”[24]636。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精神文化產品極大豐富,但人的精神生活并未得到進一步改善,精神的餒弱與物化現象也未得到解決。這種狀態是對人的本質的否定,引發精神世界虛無困境,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高度發達的商品生產創造了物化經濟,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基礎,對物的占有與享受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普遍追求,精神的物化致使精神的超越意義衰微并鈍化,折射出生存的空虛與孤獨。世俗化的社會是物化的社會,超越讓位淺薄,功利取代仁義,德性屈從劣行,精神陷入虛無。人們精神家園的墮落讓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危機四伏,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成為迫在眉睫的時代任務。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人類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即物質生產活動和精神生產活動。因此,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內驅動力。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是生產力的高度發達,還必須是精神文明的高度發達。習近平指出:“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盵22]6這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進行了深邃的思考,從“破”與“立”的視域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精神富有的行動方案。

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Y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23]7。精神富有之“破”最顯著的特征是產生新事物,也就是“化學反應”的結果?!皟蓚€結合”是在相互碰撞、互動和匯通等多維度作用下產生復雜而深刻的“化學反應”,實現了螺旋式上升發展,從而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創造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與創新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中國的時代化發展,是一個同時發生、同向而行的同步過程。在這個同步篤行真理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結合,轉化為人們“不離日用常行內”的共同價值。日用而不覺的人們不僅感悟到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也體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義。這一“化學反應”也釋放出積極的能量,促使人們在自我覺悟基礎上形成對自我文化價值充分肯定的正向認知,即文化自信,為我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給予了精神支撐。

如果說孕育出新的文化生命體是精神富有之“破”的話,那么創造精神文明的新形態就是“立”?!耙磺幸来胃娴臍v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25]270。共產主義不會憑空產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須在現有的文明形態中孕育發展才能逐漸成熟。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是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尚未實現共產主義之前的理想文明形態?!皠撛烊祟愇拿餍滦螒B”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嶄新理論命題。在回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時,中國共產黨人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明形態。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通過武裝革命方式率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未知的道路上,沒有可照搬借鑒的樣本。作為行動指南的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第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文明形態。從紅船啟航到踏上復興,百年的風雨歷程證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也是中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最強底氣。第三,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人民為中心宗旨的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不僅讓人民有富足的物質生活,還讓人民有富有的精神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精神文明建設始終以是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衡量標準。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共同富裕相生相成。習近平強調:“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盵2]146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文明形態,是對以物為依賴的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否定與超越。作為向共產主義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必須否定并超越對物的依賴,破解當下社會中精神物化現象和缺乏共同文化理想的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必須進行正面宣傳與教育。這就是實現精神富有行動方案的“立”。比如,在主體上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在環境上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引導人們明德向善。以個人精神認同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使馬克思主義共同的文化理想扎根于人民群眾心中,形成對社會主義公共文化理想的信仰。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形勢十分激烈,僅有“立”是不夠的。封建主義的糟粕、資本主義的思想滲透不打就不倒。這就需要精神富有的另一行動方案“破”。其一,要創新發展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揮科學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比如加強“四史”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通過批判、揭露等方式使各種錯誤思潮失去人心也失去市場,讓人民群眾在思想認識上自覺地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入侵。其二,要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在質量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人民群眾是文化產品的創造者和共享者。習近平強調:“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盵16]34文化產品的豐富程度與質量高低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水平,高品質的文化產品能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引導人們在精神愉悅中共創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園。

總之,“破”和“立”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精神富有不可或缺的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安黄撇涣?不立不破,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盵26]152

五、結語

進入新時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精神文明建設創造的精神財富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上的價值日益凸顯。精神文明建設機制的引領促進了中國式現代化各領域全面發展,展現出與精神富有的緊密內在關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2]30,對處于民族復興關鍵時期的中國而言,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我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宏大而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這一實踐創新與新的國際格局、新的現代化模式、新的工業革命、新的全球問題不期而遇,推動中國展開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了較為完備且成熟的理論體系和穩定且成功的實踐方法,不僅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也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但這并非萬能公式。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1]60,面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1]17,我們依然有必要秉持發展的視野,認識和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動態性變化。我們要正確地、持久地、深入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人民群眾的精神富有,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人類世界在未來實現世界現代化。立足新時代中國基本國情,只有做到回歸文化自信的“本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然”,落實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應然”,才能最終實現趨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精神富有的“必然”。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精神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