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與防洪堤一體化設計中的重點與難點分析

2024-01-25 07:52洪智波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9期
關鍵詞:筋帶防洪堤堤身

■洪智波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1)

近年來,國家逐漸加大城鄉公路和防洪堤的基礎設施建設。 堤路結合設計中,在滿足行業規范、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優化工程造價和設計指標成為設計師考慮的重點。 本文以X180 乾景赤壁道路改建工程為研究背景,在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情況下合理選擇設計方案。

1 工程概況

X180 乾景赤壁道路改建工程位于福建省永泰縣葛嶺鎮境內,是通往樂峰赤壁生態風景區的唯一道路。 路線全長4.86 km, 其中道路樁號K0+000~K0+859 路段與臨江側防洪堤并建, 采用堤路結合設計,旨在節約工程用地、減少工程投資。 本道路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另兼部分城市次干道功能,堤路結合部分道路長0.86 km,路基寬度8.5 m,雙向兩車道,設計速度40 km/h。 堤防防洪標準為20 年一遇,排澇標準為5 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等級為4 級。

2 水文地質概況

根據鉆探揭示,場地巖體依據其成因類型及工程性能分為4 個工程地質層, 分別為素填土、卵(漂)石、強風化凝灰熔巖、中風化凝灰熔巖。 場地鉆探深度范圍內凝灰熔巖風化層中均未發現洞穴、臨空面或軟弱夾層和孤石。 依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15), 項目路線所經區域地震基本烈度屬于Ⅶ區,按Ⅶ度設防。 堤防工程區位于大樟溪流域支流的莒口溪,流域面積59.9 km2,河長23.7 km,河道坡降11.8‰。 永泰縣全年降水量在1 400~2 000 mm 之間,溪谷低丘向高山遞增,局部地區年雨量達到1 800 mm 以上。 常年平均氣溫在14.6℃~20.1℃之間。

3 堤路一體化工程設計

3.1 工程特點

堤路結合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新建公路需與防洪堤建筑物發生多處交叉,采用堤路一體化同步設計,可同時滿足公路和防洪堤的安全穩定性要求,節省投資造價,加快建設進度。

3.2 設計的重點與難點

3.2.1 線形布置

公路線形和防洪堤線形都是力求路線平順、平緩連接,但行業不同,標準也不同。堤軸線順應河道現有河岸的走向,根據堤線布置原則,轉彎半徑應大于河寬的2.5 倍, 本工程中葛嶺赤壁堤段最窄河寬處為8 m,對應位置的堤軸線轉彎半徑為20 m。 公路的圓曲線半徑則取決于行車速度,本工程中道路采用二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40 km/h,根據路線設計規范,最小圓曲線半徑為100 m。由此可見,公路線形比防洪堤線形的要求更高,堤路間會形成不規則區域,在本工程中,利用中間的不規則區域布置綠化,供居民休憩。

3.2.2 路線縱坡

防洪堤設計洪水位是采用水文比擬法與地區綜合法進行計算,本工程中葛嶺赤壁堤段設計堤頂高程為19.47~19.12 m,堤防總長為0.97 km,平均縱坡為0.036%。

公路縱坡的設計有2 種。 (1)常規設計中,公路縱坡根據設計時速的不同結合路面排水最小縱坡確定,本工程中道路縱坡理論上區間值為0.3%~7.0%。該設計方法在堤路結合中的優點是利于路面排水, 缺點是受道路最小坡長和最小縱坡限制,而防洪堤堤頂較為平緩,路面高程和堤頂高程勢必存在一定的高差,若堤路緊密結合,則需調整堤頂防浪墻以確保安全高度,若堤線和路基邊線間有一定間距,可通過中間的空地來消化堤路間的高差。 (2)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從上述常規設計中衍生出一種設計方法,即道路縱坡與堤頂縱坡保持一致。 該設計方法可解決路面高程和堤頂高程存在高差的問題,整體較為協調統一,但無法滿足路面排水最小縱坡的問題,在設計中可通過加密雨水口和適當加大雨水管道坡度來解決。

本工程因堤路全線均有不規則的空地,因而選擇第1 種設計方案。

3.2.3 臨江側路基防護布置

公路結合防洪堤設計中,臨江側防護需綜合考慮生態、防洪等需求,受用地限制,同時為加大河道過水斷面,提高行洪能力,臨江側防護一般采用擋土墻形式。 參照以往工程經驗,擋土墻布置應根據工程地的地質條件、材料來源進行選擇,常用的材料有砌石、混凝土和生態擋土墻等,采用的形式有重力式、衡重式、薄壁式等[1]。 以本工程為例,著重介紹臨江側堤路防護設計。

在未考慮堤路結合設計時,葛嶺赤壁堤段采用下擋上擋復合堤式結構,中間為5.0 m 寬的親水平臺,堤頂寬為5.05 m,防汛道路寬3.50 m,臨江側堤頂設置防浪墻。 下部一級擋墻采用C20 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墻高約4.0 m,頂寬0.8 m,墻身迎水坡坡比1∶0.15,墻背坡比1∶0.35。 上部二級擋墻采用自嵌式擋墻,厚0.3 m,坡比1∶0.17。背水面邊坡1∶1.5,直接順接至地面,面層草皮護坡。具體斷面見圖1。

圖1 調整前原堤防斷面圖

乾景赤壁道路為葛嶺鎮赤壁堤臨堤建筑物,與堤防相連接, 堤路結合設計會改變原堤防斷面結構,因此需要對堤路結合斷面進行穩定分析。 堤防穩定分析包含防洪墻穩定分析計算及堤身整體穩定分析計算。

3.2.3.1 防洪墻穩定分析計算

(1)上部自嵌式景觀擋墻分析計算

本工程自嵌式擋墻面層為單層自嵌式擋土塊,墻后的土工格柵分為6 層,長度4 m,垂直向間距0.6 m,水平間距0.6 m,土工格柵與土體層層夯實。擋塊埋深0.48 m, 擋塊底部設厚0.48 m、 寬1.0 m的C20 混凝土基礎。 根據道路要求,擋墻后側道路交通車輛荷載為10.5 kN/m。

①計算公式

擋墻整體穩定計算原理及方法同重力式擋墻。加筋體計算原理及公式見下:

(a)筋帶受力計算

加筋體自重對第i 層筋帶產生的拉力按下式計算:

在加筋土深度Zl處土壓力系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Ti為第i 個單元筋帶所受拉力(kN);Ki為在加筋體深度Zi處的土壓力系數;γl為加筋體填料容重(kN/m3);γ0為加筋體填料水下容重(kN/m3);γ2為加筋體上填料容重(kN/m3);Z0為計算水位以上加筋體高度(m);Zl′為計算水位以下的第i 單元結點與計算水位高差(m);Sx為筋帶結點水平間距(m);Sy為筋帶結點垂直間距(m);Kα+為靜止土壓力系數;Kα為主動土壓力系數;φ 為加筋體內填料的內摩擦角(°)。

(b)破裂面位置計算

在求得土壓力系數及土壓力的基礎上,根據《公路加筋土工程設計規范》(JTJ 015-91)第5.1.6 條確定破裂面位置按下式計算:

式中:bH為簡化破裂面的垂直部分與墻面板背面距離(m);H 為加筋體高度(m);H1為簡化破裂面上部高度(m);H2為簡化破裂面下部高度(m)。

(c)筋帶抗拔穩定性驗算

抗拔穩定按設計水位(不利情況)的浮容重計算,土壓力強度按梯形分布計算。 筋帶設計斷面積按下式計算:

式 中:Ai為 第i 單 元 筋 帶 設 計 斷 面 積(mm2);[σL]為拉筋容許壓力(MPa);K 為筋帶容許應力提高系數,正常運行期取1.0,施工期取1.3;Ti″為第i 單元筋帶所受拉力(kN),采用Ti。

筋帶長度按下式計算:

當0<Zi<Hi時,

當Hi<Zi<H 時,

式中: Li為筋帶總長度(m);LIi為筋帶錨固長度(m);L2i為活動區筋帶長度(m);[Kf]為筋帶要求抗拔穩定系數;f ′為筋帶與填料的似摩擦系數;bi為第i 單元筋帶寬度總和(m);bH為簡化破裂面的垂直部分與墻面板背面距離(m),按式(6)計算;其余參數同前。

土工格柵抗拔力按下式計算:

抗拔力需滿足:Fj≥[Kt]·Tt

式中:f 為土工格柵與土的似摩擦系數;[Kt]為土工格柵抗拔安全系數,Tt為土工格柵受到的拉拔力,其余參數同前。

②計算工況

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6-2013),擋墻采用計算工況分為正常工況和非常運行工況。正常工況:工況1,堤前設計洪水位,堤后相應水位;工況2,水位驟降時,堤前后水頭差為1.0 m。非常運行工況:工況3,施工期。

③擋塊及填土材料物理力學指標

擋塊采用自鎖式生態砌塊,寬280 mm,高150 mm;筋帶采用單向土工格柵,抗拉力Ts=50 kN/m,土工格柵與土的界面摩擦系數fGS=0.95tgφq;筋帶節點的水平間距SX=1 m;填料為黏性土,容重γ=18.1 kN/m3,內摩擦角15°。

④計算結果

經計算,各種工況下,擋墻穩定及基底應力計算結果見表1??傻?,堤頂道路荷載為道路交通荷載時,在工況2 情況下抗滑穩定系數小于規范要求安全系數1.2, 加筋帶抗拔穩定系數小于規范要求安全系數2.0, 因此上部自嵌式擋墻穩定性不滿足要求,需對上部擋墻結構進行調整。

表1 自嵌式擋墻穩定及應力計算結果

(2)下部重力式擋墻分析計算

下部擋墻為C20 埋石砼重力式擋墻,墻高約5.0~8.5 m,頂寬0.8 m,墻身迎水坡坡比1∶0.15,墻背坡比1∶0.35。 計算斷面取墻高最高8.5 m,擋墻基礎坐落在砂卵石層。

①計算公式

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及相關規范,擋墻穩定采用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a)擋墻沿基礎底面抗滑穩定計算

式中:Kc為沿擋墻基礎底面抗滑穩定安全系數; f 為擋墻基礎底面與地基土的摩擦系數;∑G 為作用在擋墻基礎底面上的全部豎向荷載(kN);∑H為作用在擋墻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載(kN)。

(b)擋墻抗傾穩定計算

式中:K0為擋墻抗傾穩定安全系數;∑mV為對擋墻前趾的抗傾覆力矩(kN·m);∑MH為對擋墻前趾的傾覆力矩(kN·m)。

(c)擋墻基底應力計算

②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有關計算公式及相應土層有關物理力學指標,重力式擋墻穩定及基底應力計算結果見表2。 可知,重力式擋墻基礎坐落在砂卵石上,基礎承載力為300 kPa,大于擋墻最大基底應力228.46 kPa,重力式擋墻穩定性滿足規范要求。

表2 下部重力式擋墻穩定及應力計算結果

(3)堤身整體穩定分析計算

堤防滲透計算選取堤防高度11 m 的堤型斷面為計算斷面,堤身基礎為粉砂層,計算按照多層地基進行計算。

①計算公式

由于堤防堤基土層相對均勻,土堤的失穩破壞形式為圓弧滑動,因此,土堤抗滑穩定采用瑞典條分法進行計算:

式中:KS為計算安全系數;Wi為第i 個土條單元的自重應力(kN/m);αi為第i 個土條單元弧邊的弦與水平線夾角度(°);Ci為第i 個土條單元滑動面的凝聚力 (kPa);Li為第i 個土條單元滑弧長度(m);φi為第i 個土條單元的內摩擦角度(°)。

②計算工況

堤防整體抗滑穩定計算分為正常情況和非常情況。正常情況:工況1,迎水側設計洪水位,背水側相應低水位時,背水側堤坡穩定計算;工況2,迎水側設計洪水位驟降至正常平均水位時,迎水側堤坡穩定計算。非常情況:非常工況1、施工期、堤前后兩側無水時,迎水、背水側堤坡穩定計算。

③計算結果

堤防堤身材料指標見表3。 根據以上有關計算公式及相應土層有關物理力學指標,土堤抗滑穩定計算結果見表4??芍?,堤身斷面穩定安全系數小于規范允許值,堤身穩定不滿足要求,故需對堤身斷面進行調整。

表3 堤身材料及堤基土層有關物理力學指標

表4 堤身抗滑穩定計算結果表

(4)防護調整方案

經對該段堤防堤路結合堤身結構斷面進行滲流穩定分析,下部重力式擋墻穩定滿足要求,但上部自嵌式擋墻穩定不滿足要求,且堤身整體穩定不滿足要求,需采取相應加固措施。 因此,將上部自嵌式擋墻調整為重力式擋墻。 調整后下部結構不變,上部擋墻為C20 素混凝土重力式擋墻,墻高約5 m,頂寬0.75 m,墻身迎水坡坡比1∶0.3,墻背坡比1∶0.15。由于擋墻直接坐落在回填土上,基礎承載力較低,且墻后填土較高,為滿足擋墻承載力及抗傾覆要求,在上部重力式擋墻墻底設1∶10 倒坡,并在擋墻墻底設厚500 mm 的C25 鋼筋砼底板。 具體斷面見圖2。

圖2 調整后堤路斷面圖

根據以上調整斷面,對上部重力式擋墻及堤身整體進行穩定分析,具體計算公式及工況見前文重力式擋墻及堤防整體穩定計算,具體計算結果見下表5、6。 可知,上部重力式擋墻穩定滿足規范要求,上部重力式擋墻基礎坐落在回填土,最小基礎承載力為130 kPa, 大于擋墻最大基底應力92.36 kPa。堤身斷面面坡穩定滿足要求,堤身斷面背坡由于道路回填后位于堤中,穩定滿足要求。 因此,將堤防上部調整為C20 素砼重力式擋墻,可同時滿足防洪堤和公路對整體穩定性的使用要求。

表5 重力式擋墻抗滑及應力計算結果表

表6 堤身抗滑穩定計算結果表

3.2.4 堤路填料選擇

公路行業和水利行業對填料的要求也不同。 本工程中堤防建筑物等級為4 級,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堤身采用無黏性土填筑時相對密度不小于0.60,采用黏性土填筑時密實度不小于0.91,對分層碾壓厚度無要求。 本工程中公路工程采用二級公路標準, 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cm 壓實度不小于0.95,下路床30~80 cm 壓實度不小于0.95,上路堤80~150 cm 壓實度不小于0.94,下路堤150 cm 以下壓實度不小于0.92, 填筑材料選用級配較好的砂性土或黏性土,原則上分層碾壓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0.3 m,路床頂面最后一層填筑,最小壓實厚度不小于0.1 m。

為保證工程質量,同時滿足公路和防洪堤對于堤身、路基的安全穩定性要求,本工程堤路填筑采用黏性土,壓實度和碾壓厚度按照公路標準執行。

3.2.5 路面排水

一般的公路可通過邊溝收集路面雨水排至附近水系,本工程為堤路結合,因防洪要求防洪堤需要封閉設計,本次設計在護欄與防洪堤擋墻交接處設置雨水斗收集堤路間雨水,通過外掛雨水管收集后排至下游涵洞。

混凝土護欄原則上每10 m 設1 個側入式雨水斗,當位于彎道外側超高處時,可不予設置,當位于彎道內側時,需加密布置間距為5 m,局部低槽易滯水處加設雨水斗。 通過雨水計算公式分析得出,本工程外掛雨水管采用DN200 規格, 坡度為1%,原則上每根DN200 雨水收集管接收3 個雨水斗泄水,通過DN200 雨水立管和DN200 橫向雨水管排出,當DN200 橫向雨水管埋設于親水平臺底下時,埋深需不小于0.6 m。

3.2.6 路堤工程量劃分

為明確工程質量責任權屬, 同時利于工程結算, 建議堤路工程量計算按以下原則進行劃分:防洪堤工程主要包括外側堤頂路的防洪堤堤身填筑(一般路段內側背水面邊坡為界)、 迎水面防護、外堤擋墻、防洪堤范圍內的基礎處理等。 公路工程主要包括設計范圍內剩余部分的地基處理及土方填筑(外側緊貼防洪堤)、內側路基防護、道路范圍內的路基、管網及附屬設施等。

4 結語

在堤路結合設計中,需對堤路的線形、縱坡、防護穩定計算、填料選擇、排水和工程量劃分等方面綜合分析,在滿足公路與防洪堤同步建設的經濟、安全性時,又兼具節約工程用地、滿足防洪和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值得推廣[2]。

猜你喜歡
筋帶防洪堤堤身
“追雨”又“守雨” 他們筑牢鐵路“防洪堤”
施工期堤防裂縫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
高層建筑加筋砂石墊層地基處理設計分析
黃湓河新勝段堤頂裂縫成因分析
城市河道邊坡病害成因分析及加固方案討論
河流防洪堤駁岸生態化設計研究
加筋土擋墻穩定性模型試驗研究★
雅安市嚴橋河生態防洪堤設計
加筋擋土墻力學特性的模型試驗研究
淺談堤防防滲加固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