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信息時代網絡賦能指揮控制的層次模式連通結構

2024-01-25 01:10李美蘭張小偉
指揮與控制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指揮員戰術單位

黃 謙 李 坎 李美蘭 張小偉

1.軍事科學院 北京 100091

2.陸軍步兵學院石家莊校區 河北 石家莊 050227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戰場環境更加錯綜復雜,這就對信息時代聯合兵力指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賦能是基于日益增強的信息技術能力(通信網絡、傳感器能力、數據融合和處理等)以及未來復雜使命和環境而提出的一種信息時代作戰概念.NEC2 的核心理念是通過使聯網作戰兵力信息共享效益最大化,達到作戰效能的最大化,而靈巧C2 更要求響應使命情況的變化,相應調整指揮控制方式原型類型[1-2].為實現這一理念,就需要研究解決在聯網兵力指揮控制中,信息該如何流動才能有效實現信息共享,這是一個聯合兵力指揮控制連通結構設計問題.

當前國內外關于指揮控制結構的研究非常廣泛[3],針對當前指揮控制結構存在的問題,出現了指揮控制結構設計方法[4-5]、指揮控制結構適應性調整[6]、指揮控制結構效能分析和抗毀性研究[7],以及無人智能作戰的指揮控制結構[8-9]等不同研究熱點.本文通過分析NEC2 信息布局應具有的屬性要求,提出一種可實現的層次模式聯合兵力指揮控制連通結構,并對其自適應C2 特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示例,最后對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特點和技術要求進行研究.

1 網絡賦能指揮控制信息布局屬性要求

網絡賦能指揮控制要求能夠實時共享態勢感知、容許控制權的轉移[10],以及實現有效的信息控制.為達到上述要求,網絡賦能指揮控制所需信息布局應具有如下屬性.

1.1 能夠提供通用作戰圖像

通用作戰圖像必須準確實時顯示指揮員希望獲得的信息,以滿足其作戰使用的及時性要求.開發通用圖像面臨的問題:一是不能實時更新,任何信息從報告源發出,到形成通用圖像,再到用戶,信息轉移會產生時延,若經衛星中繼,時延會更明顯.有可能兩個用戶,僅因距離通用圖像發射器位置不同,獲得的通用圖像便不同;二是多個來源報告同一信息,出現同一段數據信息重復多次,或不同來源的同一信息有所不同,無法立即驗證信息的準確性;三是對通用圖像應包含的信息要素缺乏一致看法,或是包羅萬象,或是僅限于目標圖像.為此將其可區分為通用標準圖像和用戶定義圖像.通用標準圖像是指揮員所有可得到信息的單一存儲,采用“標準推送架構”,優點是對所有用戶真正通用,缺點是帶寬使用效率不高,在滿足用戶需要上,缺乏靈活性;用戶定義圖像是按照用戶自定義結構提交用戶要求的信息,采用“按需推送架構”,幫助用戶在所有系統可得到的信息中,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不足是只提供用戶要求的信息,而無法使用戶得到用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

1.2 支持先進信息技術應用

應用先進技術提高信息搜集、處理、傳輸、決策和防護的性能.信息搜集將需要依靠先進的傳感器技術或網絡技術.信息處理涉及計算能力,利用元數據標記可顯著增加可處理的數據規模.提高信息傳輸性能涉及移動通信、帶寬聚合,以及無線通信的最優鏈接、路由調度、內容整合等技術.在完成信息處理后用戶可能需要依托信息進行決策或采取相應行動,涉及技術包括仿真及計算機輔助辨識等.信息防護不只是標準的信息安全,還包括確保信息的時間性及其譜系,相關技術有不相似冗余與重構、加密以及多等級安全等.

1.3 保持指揮控制的統一性

保持指揮控制的統一性,不能以使用可自同步的戰術C2 作為傳統指揮控制功能的替代,或削弱指揮控制的統一性.

2 基于層次模式的聯合兵力指揮控制連通結構

根據網絡賦能指揮控制信息布局的屬性要求[11-12],提出一種可實現的基于層次模式的聯合兵力指揮控制連通結構.層次模式指揮控制結構由4 層子網絡組成,各層子網絡分屬不同指揮層級,沿指揮鏈和功能鏈相互連接.此外,還有專用鏈接按遂行使命或任務需要建立或斷開.每層子網完成相似功能,但粒度不同.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結構容許指揮員保持對所指揮單位的控制,但不妨礙前沿單位的自同步.各層子網間的信息交換由相關作戰規則主導,采用標準交換和按需交換方式.區分不同指揮層次子網旨在區分有價值信息類型,幫助用戶最快獲取重要信息段.例如,戰術單位需要有關當前戰術圖像的信息,而戰役指揮員可能關心影響指揮員的資源分配的民用設施.這樣就有助于實現將正確信息在正確時間投送給正確的人員.

2.1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組成

如圖1 所示,4 層子網分別是通用戰略C2 網、通用戰役C2 網、通用戰術C2 網以及前沿單位局部戰術C2 網.

圖1 C2 網絡的4 層子網模式Fig.1 4-level subnet mode of C2 network

1)通用戰略C2 網(common strategy net,CSN).由最高統帥所有,目的為其提供所需信息,并向其下級指揮員發布戰略級指令.CSN 直接連通到所有現役通用戰役網,并與之按需要進行信息共享.CSN 提供的關鍵信息是通用戰略圖像(common strategy picture,CSP),包含實時、近實時世界戰略視圖.所含己方軍事信息來自實時更新的通用戰役網和國家情報資源.為了突出重點,可限制CSN 直接訪問低層級信息,一般情況下,CSN 不保存戰術信息.

2)通用戰役C2 網(common operational net,CON).與CSN 一樣,CON 包含相關戰區的所有戰役級信息,同一戰區可能有多個CON,不同CON 可橫向共享信息,不需通過CSN.CON 中保存通用戰役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COP)[13],COP 包含戰役相關的各種來源的實時或近實時修正信息,作為一個特殊對象在CON 中存在.用戶按需可在其終端上顯示COP 相關內容.CON 除作為戰役層信息存儲,還作為更低級戰術單位共享信息和通信的缺省通用連通.這種結構并不禁止側向和分實體單位間的直接通信,但標準做法是通過CON 協調.

3)通用戰術C2 網(common tactics net,CTN).保存通用戰術圖像(common tactics picture,CTP),包含有關戰術信息,由實施作戰的高級戰術指揮員所有.在戰役層和戰術層行動信息模糊的情況下,戰役指揮員可授權建立和保持一個或多個CTN 給下屬部隊指揮員.同樣隨著作戰發展,由于新單位進入戰區,高級戰術指揮員可能變化,要求CTN 的所有權也改變.通常戰役指揮員通過建立多個CTN 以劃分責任及管理大型作戰行動.這些CTN 有能力建立相互直接連通,共享信息,必要時通過協同以達到戰役目標.

CTN 由指定給戰術指揮員的所有局部戰術網饋接,是承擔集成和聚合信息職責的最低層次網絡.除作為信息存儲,還是戰術單位的缺省通信中樞(集線器).

4)局部戰術C2 網(local tactics net,LTN).每一戰術層級,直到最低層級都可有其自己的局部戰術網.未來技術上甚至可擴展到火力小組層次,這些網絡的功能,一是處理在合適單位內所有信息共享和通信需求,二是負責在諸LTN 間的通信以及必要時與通用戰術C2 網的通信,LTN 正常情況下不直接與通用戰略、戰役C2 網絡聯結.

每個戰術單位都有自己的LTN,滿足本級指揮需求.例如,排、連各有自己的LTN.連、排指揮員可商定排LTN 與連LTN 共享信息需求.類似的,連LTN 與營LTN 分開,每一級有其責任區的LTN,這種“網絡的網絡”結構,不僅容許局部控制信息流和信息顯示,還容許LTN 穿過指揮邊界直接相連通.在不同指揮層級下的單位可橫向連通、共享信息,完成指定使命而勿需經多層指揮組織.橫向的諸指揮員在他們直接上級指揮員建立的指導方針內,為便于自同步可共享必需的信息.

2.2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特點

1)標準連通.上層網絡在任意給定時間可容許多個下一層網絡同時工作,缺省的連結是遵循指揮鏈標準的通信通道,在指揮結構內傳輸必要的信息,但在某些特定使命情況下可斷開.

2)專用連通.可為簡單的情報報告而暫時存在,也可在整個沖突期間依使命和情況長時存在.除用于底層戰術單位連通外,也可用于連通保障單位、其他軍種單位以及地方有關部門等.

3)標度自由網絡(scale free network).也就是說網絡的結構不論用什么詳細程度看都是不變的.標度自由拓撲具有某些獨特性質,如魯棒性,沒有特征節點.這種基于“網絡的網絡”的設計,可以集結成滿足任何給定作戰行動需要的各種規模的C2 網絡.

3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自適應C2特性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網絡結構拓撲的突出優點是構建的通信網絡可自適應不同C2 方式原型,將其稱為自適應C2 特性.自適應C2 特性要求將定義指揮關系和職責的C2 方式,與網絡賦能作戰理念(扁平化指揮組織,及給下屬指揮員充分的戰場自主性)結合在一起,實現C2 的靈巧性,即根據作戰使命和戰場情況特點,方便地實現C2 方式類型的轉換.

按照C2 方式的多維準則,C2 方式原型轉換應同步調整決策權轉授、信息分配和交互內容等,下面分述根據層次模式指揮控制網絡結構,實現C2 方式轉換的概念.

3.1 調整決策權限的分配

實現自同步行動的關鍵要求是前沿指揮員可以進行戰場決策與行動,而無需等待較高級指揮員的命令或批準.授權底層指揮員決策和采取行動并不等同于分配指揮功能.指揮員仍需保持他們的固有職責,只是在特定情景下,將某些權限委派到下級.通過在沖突期間分配決策權限,前沿單位可自主采取行動,同時保持與更高指揮層次的聯系.較高層指揮員通過控制諸下屬指揮員的行動權限和頒布自己的指揮員意圖,協調諸下屬指揮員的行動.通過授權下層指揮員戰場行動權限,作戰節奏可大大增加,同時仍保持對作戰本身的整體控制.

3.2 調整對下屬部隊的行動控制力度

指揮員應根據戰斗情況及指揮層級調整對自己下屬的控制程度.對沖突前的行動一般應嚴加控制,避免因為下屬單位不合適的行動過早引起沖突升級或暴露己方位置與行動.在向敵沖擊或突擊目標期間,前沿單位需要有一定的戰場行動自主權,上級指揮員應放松控制.通過指揮鏈采取相應的控制力度,指揮員可確保他們的下屬單位既有必要的行動自由,又有進行軍事行動必需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3.3 調整橫向協同程度

橫向協同是同等級指揮員或來自不同指揮機構的指揮員協同工作,完成某一指定或隱含使命的行動方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同步含義.也包括更高層級戰術指揮員對前沿單位所作決策的戰術監視.

低層指揮員有跨過組織邊界協同采取行動的自由,而高層指揮員通過監視他們,確保所采取的行動符合并支持更高的戰術目標.每層指揮員有責任監視下屬所采取行動,并有權限調整下屬指揮員所作出的決策.此外指揮員還有職責仲裁下屬指揮員間的不同意見和沖突.

3.4 調整各指揮層級及功能實體的信息分配

首先按照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確定每層網絡需保存和提供的信息類型.一般較高層網絡將有更大量的歸檔信息和情報,而較低層網絡要求更實時和未過濾的信息.最終由每一層C2 網絡的指揮員判斷應保留什么信息,以及如何共享.此判斷應當在適當的指揮規則中詳述.

1)CSN 是國防部層次的網絡,廣泛分布,具有相對較高的訪問能力、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包含巨大數據庫、大量用戶、跨各專業領域的大量信息,包括敵我兵力、位置、配置、后勤需求等.戰術圖像視圖,在戰略層次是無用的.除軍事信息外,其他政府機構位置和配置也是必需的.戰略C2 網絡要處理所有頂層國家級資源的集成和去沖突信息.除集成跨政府機構信息外,CSN 還覆蓋從所有情報源搜集的一體化情報圖像,通過原始情報及情報集成和分析,提供一致的戰略圖像.

2)CON 是為可能或已存在的沖突建立和使用的C2 網絡,具有整體性.在任何給定戰區可存在多個CON,其駐留信息必須相同.但戰役信息搜集、分析、顯示的節奏相比戰略信息更快.關于敵文化、政策和地理信息的詳細分析,以及從戰區資源搜集、分析和集成的情報信息構成的批量敵方信息駐留于CSN 網絡.有關戰役目標狀況和后勤支持需求的信息,比具體前沿單位的精確位置信息更重要.

3)CTN 由相應高層戰術指揮員所有.網上駐留信息主要是為支持戰術作戰,所以實時和位置信息更為重要.情報經常在分析前以原始內容發送,使指揮員可以訪問當前最實時的信息.在戰斗命令中包含標準戰術信息,如目標列表,優先使命目標,火力控制措施等.

4)LTN 存在的指揮層級和作戰環境(如班規模的巡邏)與CTN 大不相同,網絡所含信息也大不相同.主要包含較高粒度的CTN 所含信息的子集,由網絡所有者確定什么局部信息是重要的.

3.5 調整各層次網絡間的信息交換

各層C2 網絡間信息交換分兩類:標準交換和按需交換.標準交換信息是按規定由諸單位例行共享的信息,通常按照指揮鏈序列或作戰流程自動進行,如前沿單位位置報告、狀態報告、聚合現有己方位置自動發送給直接上級(如排到連),以及敵方位置和配置報告等.

除上述標準信息報告,某些戰術和戰役請求也視為標準交換,如召喚火力,聯合戰術空中需求、突擊保障需求、后勤保障需求、海上水面火力支援請求及其他通用戰術需求等,這些信息自動發送到作戰條令規定的相應單位.單位地址嵌入到需求中,例如一個火力召喚信息,例行送達相應的炮兵營、火力命令中心、火力支援協調中心及更高指揮層級.此信息也可直接送到通用戰術C2 網,以使請求單位、保障單位、需求性質和目標可全部迅速辨識,達到火力集成、去沖突的目標.

當橫向諸單位要共同執行一使命時,可建立標準信息交換準則,標準交換目的是使通信過程流線化,以使所有參與單位知道在戰斗每一階段,他們預期發送什么信息,以及預期可接收什么信息.這些標準交換也幫助過濾外界通信交換,使參戰單位不會收到無關信息.

按需交換具有專用性,各指揮層級按照類型、發送單位、位置或指揮員認為重要的其他參數請求數據信息.例如一位對戰術傳感器特別關注的戰役指揮員可請求從該傳感器接收的原始數據.類似地,攻擊編隊指揮員在執行任務期間可請求在某一區域雷達探測的所有信息.標準交換旨在流線化信息交換并使額外信息最少;而按需交換意在靈活,填補標準交換的短缺,其本質是特定的,覆蓋有限的時間標度,但如必要,也可在整個沖突期間持續運用.

4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信息交換示例

圖2 為某一戰術單位指揮結構示意圖.圖中3層指揮節點分別代表旅、營、排指揮員節點及其所有的通用戰術網.旅節點有CTP,旅指揮員節點下屬情報處理中心分析、集成及轉換原始數據,并將其處理的信息及時更新到CTP.旅下屬的營指揮員節點有自己的通用戰術網及通用戰術圖像.營下屬的前沿戰斗單位,如單位B,編有傳感器,將受領的觀察任務區域命名為興趣區,附近有一個敵目標活動區尚未被發現.

圖2 指揮結構示例Fig.2 Example of command structure

4.1 標準交換示例

由前沿單位到旅指的標準交換信息流如圖3 所示.圖中細黑線代表隸屬關系數據流,虛線是支援關系數據流,粗黑線表示標準交換數據流.圖中前沿單位B 所屬傳感器搜集的信息,作為標準情報報告,自動上報單位B 并直接推送到旅指所屬情報單位,進行分析與集成.此傳感器搜集的信息由單位B 自動上報營指,聚合后上報旅指,旅指自動聚合此信息,用以初步修正通用戰術圖像,并把此信息與相關聚合信息推送到情報單位,情報單位集成分析此信息,用處理后的信息再次修正通用戰術圖像;并將修正信息傳到營指.在上述信息流轉過程中,前沿單位B 所屬傳感器搜集的情報信息對CTP 進行了兩次修正:一是傳感器搜集的原始數據逐級上報,經聚合但未檢驗,初步修正通用戰術圖像,經過簡單標記,即刻投遞,所有單位得以快速訪問;二是經情報單位檢驗并集成的信息,更改標記后再次修正CTP.

圖3 標準交換示例Fig.3 Example of standard exchange

4.2 按需交換示例

按需交換情報示例如圖4 所示.圖中細黑線代表隸屬關系數據流,虛線是支援關系數據流,粗黑線表示按需交換數據流.一種可能的按需交換是營指1下屬的前沿單位(A,C)請求接收前沿單位B 所屬傳感器直接獲取的原始情報信息,同時營指2 接收營指1 的綜合信息,所屬單位D、E 也請求得到任務單位B 所屬傳感器的聚合數據.單位B 的支援單位也接收從傳感器獲得的原始數據,同樣旅指也接收數據.這些信息交換在整個作戰實施過程中可能只是一個偶發事件,在特定時間段內完成.

圖4 按需交換示例Fig.4 Example of demand exchange

當一個未受領任務的傳感器(S2)探測到某一突現目標的情報信息,S2 立即將其上報給其上級單位C,并將原始數據報告給區域內其他要素.若傳感器S2 能處理所獲取的數據,并能確定何單位需要它,會立即將其推送給相關單位.例如發現敵防空力量,會立即推送該信息給作戰區域內所有空中作戰力量,或者發現敵坦克接近己方單位,會立即將該信息推送給相關單位.這些交換類似于按需交換,只是這種按需交換是由數據生成要素推動到需要此信息的單位.C2 網絡也必須能夠辨識相關要素何時離線,從而相應調整它的數據流.例如,上述傳感器所報告的任務單位突然離線,傳感器能夠識別該單位已離線,向該單位的上級單位報告.

以上討論了在層次網絡模式下,信息交換的兩種途徑,標準交換提供了一種標準連結,支持指揮員與上級和下屬單位進行指揮鏈接;而按需交換給網絡提供靈巧性,使相關單位可從非編制資源得到其所需的信息.這些信息交換基于提供健壯通信的骨干信息網絡實現,利用所獲取的信息數據,促進網絡賦能指揮控制理念的實現.使聯合兵力能根據面臨的使命和情況選擇合適的C2 方式原型,利用網絡連結同層次和不同層次單位的能力,通過分配決策權限、共享態勢信息、自適應C2 方式,有效提升作戰指揮效能.

5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特點和技術需求

5.1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特點

層次模式C2 連通結構的最突出特點是能夠適應多種C2 方式原型.按戰略、戰役、戰術、前沿單位區分不同指揮層次,戰術以上各級指揮員擁有其所屬的通用C2 連通網;前沿單位(營以下到戰斗組)指揮員則有自己的局部戰術C2 網.各層指揮員的通用C2 網既有按指揮關系的縱向標準連通,又有按C2 方式要求的同層指揮員之間的橫向直接專用連通及縱向跨層直接專用連通.在這種連通關系下,C2 連通網之間的信息交換,既可按傳統指揮關系進行標準交換,又可根據所選C2 方式要求進行按需交換.

其他特點:1)層次模式連通結構容許所有在線節點根據需要可以直接連通,而無需斷開每一節點間的通道;2)網中網的結構,也容許每個指揮層次按需靈活創建網絡,而不需要管理系統中或網絡中的所有網絡和用戶,降低了對軟硬件的要求;3)由于每一個局部戰術C2 網直接連接到若干其他網,該設計通過通信冗余提升了魯棒性;4)沒有單個節點永遠是可關閉網絡的關鍵節點,生存性好;5)與網絡其余部分分開的用戶仍可使用儲存在異地的數據;6)通過網絡之間的直接專用連結,容許橫向協同和指揮監視,可防止協同單位陷入混亂.

5.2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優勢

一是可實現多層次的橫向協同.戰術指揮員們可在他們的通用戰術網之間建立專用連接,以便必要時可橫向協同.當偵察小隊請求發射巡航彈時,機動隊指揮員可與航母編隊指揮員橫向協同射擊資源并進行飛行路徑去沖突.諸排指和諸連指可直接連通他們的本地戰術網,以按需橫向協同.分屬不同連的諸排可直接連通,協同制定作戰行動計劃(course of action,COA),并自動修正他們的意圖,上報到指揮鏈.不需要營或連指揮員直接參與協同,但營或連指揮員將被自動告知新的COA.借助上級單位指揮員的指揮監視,可避免前沿單位的行動陷入混亂.

二是可加快指揮速度.指揮速度體現在識別作戰情況及其變化、辨識和評價作戰選項、選擇合適COA,并將其轉述為行動命令所用時間的長短.層次模式C2 連通結構可從多種途徑提高指揮速度:

1)實時更新關于作戰環境的通用戰術圖像.且每個用戶可通過作戰選項,設計只包含自身所涉及要素的作戰圖像.通用戰術圖像包含原始和處理后的數據,使用戶得以在任何時間訪問最新和最有關的數據.例如當前沿單位向某一敵方孤立單位發起沖擊時,不能防衛接近道路,機動營指揮員能夠迅速發現,并采取相應作戰行動進行協同掩護.

2)便于迅速理解作戰行動計劃.各層指揮員通過訪問原作戰計劃和己方部隊當前配置,可迅速辨識可能的COA,由于參戰節點和單位按同一圖像行動,因此,可迅速進行圍繞新的COA 的橫向協同行動.而且一旦作戰命令發布,他們很容易理解并迅速分發.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采用網絡體系,即網中網的結構,是一個易于由可互換部件建立的可伸縮或擴展的結構,網絡的每一層可視為節點的集合,每一節點自身屬于不同的網絡.網絡的這種分層結構消除了整體設計依靠的關鍵節點.此設計也為每個子網絡提供了一定自主性,容許每一子網絡的所有者有權限按其需求構建指揮網絡.層次模式也提供一組標準通信通道,使用戶在必需時能進行直接連接.

5.3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技術要求

為實現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設計,需在應用技術手段上進行創新.一是使用靈巧C2 方式,二是利用IT 技術創新成果.

1)使用靈巧C2 方式.遵循信息時代網絡賦能作戰理念,為使聯網兵力具有最大靈活性和應變性,需要根據作戰任務和使命情況,靈活選用合適的C2 方式原型.為此需要建立靈活的組織結構,在組織的前沿,容許橫向協同.同時防止某些人可能由于自同步而忽視傳統指揮的作用.確保上級指揮員可履行監視及橫向協同的特定職責,以使下屬的行動符合所確定的作戰目標.靈巧C2 提供了一組部隊作戰的規則和準則,使得聯合兵力有按網絡作戰理念采取相應作戰行動的共同基礎.

2)利用先進IT 技術創新成果,實現設計提出的一系列技術要求.

A 專用聯網(Ad hoc networking),是由一組無線移動主機組成的臨時網絡,沒有任何集中管理或標準保障服務的幫助.層次模式依賴Ad Hoc 網絡把前沿單位聯入C2 網絡.雖然連規模兵力有部署局部戰術網絡專用聯網能力,但聯入大規模網絡需解決路由協議、通道辨識、尋址算法,還有更先進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計算,以及數據傳輸系統開發和試驗等問題.

B 數據融合與分析.層次模型要求各層網絡常駐的所有數據是通用且可讀的,這就要求系統設有相應機制來辨識數據中的重復部分.例如接近相同的兩個報告可能是報告不同事件或同一事件不同時間.另外還要確定應參與分析信息的人工和機器分析手段的合適配比.

C 建模仿真與評價.在作戰行動實施前,應通過建模仿真評價基本設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14],特別是考察橫向協同和指揮監視結構是否科學合理,以保證兵力運用的靈巧性和凝聚性.例如可以從層次模型的標度自由性(scale-free)出發,基于網絡理論進行建模評價.

6 結論

基于信息時代網絡賦能指揮控制(NEC2)信息布局應具有的屬性要求,提出了一種可實現的層次模式聯合兵力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研究了基于該結構實現不同C2 方式轉換的概念,通過構建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信息交換示例,討論了標準信息交換和按需信息交換,最后對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特點和技術要求進行了歸納分析.

層次模式指揮控制連通結構的設計,是對有效提升信息時代聯合兵力指揮效能問題的積極探索,但是目前該研究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將其推廣到作戰部隊進行應用,實現從理論到技術和實踐的轉換,并結合實際應用暴露的問題不斷改進完善,提升該連通結構對作戰指揮效能的貢獻率,還需進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猜你喜歡
指揮員戰術單位
鳴謝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單位 要推敲
中間戰術
看錯單位
協辦單位
如何對抗毛球!全方位戰術考察
從兩廣作戰看戰區、戰役指揮員的意見分歧與統一
巧用翻邊戰術
智勇兼優的高級指揮員皮定均
英勇無畏的優秀指揮員羅炳輝同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