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賦能在圖書館文旅融合中的應用場景研究

2024-01-26 11:18珂,梁
圖書館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旅文創圖書館

應 珂,梁 璞

(寧波圖書館,浙江 寧波 315000)

1 引 言

1.1 IP概念與圖書館文旅融合相關研究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具有知識產權的智力成果。國內對圖書館IP的定義尚未完全統一,IP除了代表的知識產權、知識財產,也是標識性符號元素,可以特指有影響力的資產。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IP+”成為現象級文化產業營銷概念,IP本身的價值越高,如裂變合作越多,其被激發的能量就越大。圖書館IP是圍繞圖書館打造的活動、產品、服務、資源、口碑、影響力、流量等一系列內容,可延伸發展,賦能于某一載體,本質上是一種“IP+”模式衍生的共享機制[1]。

截至2023年7月25日,在中國知網(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圖書館IP”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檢索,共檢索出74篇文獻,排除不相關的成果、視頻、綜述、年鑒、會議等文獻,篩選后獲得相關文獻70篇。我國圖書館IP的相關研究熱度持續升溫,作為圖書館領域新的研究主題,其在內容上涵蓋了形象代言、閱讀活動、宣傳推廣、品牌培育、文創開發、數字圖書館、電子資源等方面。吳立安[2]從文化IP視域為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帶來創意表達,推動圖書館文創產業發展。張立朝[3]從公共圖書館職能、特點、館藏出發,提煉核心價值觀,借鑒商業IP理念,與流量級用戶跨界合作,培育優質IP。俞承晨[4]從超級IP視角分析故宮博物院的品牌推廣工作,以此探討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品牌意識,打造品牌基礎,助力圖書館發揮優秀文化傳播作用。胡一[5]剖析故宮博物院運營思路,闡述圖書館IP運營的價值和可行性,為公共圖書館IP運營提供新思路。藺夢華[6]提出公共圖書館IP產品的具體開發策略為內容差異化、產品品牌化、渠道平臺化、用戶流量化,避免授權爭議,堅持品質創新。傅寶珍[7]總結文博文創產品開發策略,提出要突出圖書館特色IP,應開發經典文獻數字文創產品,深化聯盟合作,創新營銷模式。張海濤等[8]利用超級IP理論對數字圖書館生態系統進行構建研究,從內容、人格、流量和場景等維度優化生態系統模型。李燕[9]探究公共圖書館服務核心價值觀念,提出將館藏、活動、空間、IP資源與文化業態相結合進行閱讀推廣。吳重陽[10]結合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新發展模式,分析研學旅行、網紅圖書館等存在的問題,從打造文旅融合新IP、建設人才隊伍、推動品牌升級,探尋文旅融合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近年來,國內與圖書館文旅融合相關的研究主要從閱讀推廣、研學旅行、地方文獻、主題空間、公共文化、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理論探討,應用研究也主要圍繞探索服務模式和閱讀推廣活動,鮮少有對應實踐的發展路徑及策略研究,而專題性工作總結雖為理論實踐一體化提供案例參考,但在互聯網趨勢社會化和圖書館社交媒體有效傳播等方面研究較少。隨著社交媒體發展,全頻道互動產品應運而生,各大平臺通過短視頻、圖文分享、用戶流量等方式,力圖提高公眾在社交媒體中的參與度。圖書館文旅融合在社交媒體背景下,應把IP作為重要的流量內容,持續創作IP系列產品,更好地抓住用戶,吸引大眾注意力,塑造更緊密的圖書館用戶關系,而IP應用也為讀者用戶互動參與、破圈引流提供了新的平臺。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與交流應彰顯圖書館文旅價值,進而推動圖書館傳播場景建設,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打造具有特色的圖書館IP品牌。

1.2 IP賦能圖書館文旅融合的特點分析

文旅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圖書館的要求不同,在消費升級、泛娛樂化、大數據的時代,圖書館IP已不僅是知識產權的內容,更是代表在網絡生態下圖書館品牌形象及核心價值觀的超級符號。圖書館IP應用于圖書館文旅服務、產品、信息、資源、建筑、宣傳等多個領域,集中體現圖書館文化精神,承擔圖書館傳遞社會價值的職責。圖書館IP從傳播符號到內涵外延進行元素提煉、整合和創新,其價值不僅停留在視覺符號、象征意義、表層語言,更是圖書館文旅融合內核的轉換?;谖穆萌诤习l展創造具有圖書館特色的IP文化形象與衍生品設計,探討圖書館IP的應用價值、設計策略、投放場景,多角度挖掘用戶的消費需求,結合用戶對閱讀品牌內容的期許,轉換圖書館文旅服務賽道,通過價值觀塑造、人設構建形成完整的IP性格,激活IP文化產業的生命力,講述IP的個性故事,跨界衍生IP品牌發展的可能性,造話題、引流量、突破爆點和亮點,將IP傳統的吉祥物形象拓展為“一源多用”的綜合應用生態。

結合已有研究,賦能圖書館文旅融合的IP呈現以下特點:1)IP的原創性,IP來源于圖書館,具有合法的版權或授權;2)IP的專業性,IP內容結合圖書館服務,具有業務延展性;3)IP的文化性,IP具有圖書館的文化底蘊,具有文旅價值;4)IP的跨界性,推廣傳播可以突破平臺、跨領域合作、全媒體投放;5)IP的生命力,IP擁有持續生長的能力,并可發展特定受眾,培養粉絲、社群、社區,且能重復消費[11]。

2 IP賦能與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

2.1 現實供給的轉型升級

后疫情時代,線上數字文化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云端熱度持續釋放,5G技術的落地為VR/AR應用提供映射基礎。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業態也催生了“云講座”“云展覽”“云閱讀”“云課堂”等數字文化IP品牌。讀者的文化需求可以通過網絡投放獲得供給不再受活動延期、館舍閉館、暫停營業等因素的限制。圖書館在進一步挖掘線上閱讀服務和活動推廣的新業態時,應關注到網絡技術引擎已成為數字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而圖書館IP賦能也為業態創新升級提供了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空間。

2.2 讀者用戶的注意力

在網絡時代,圖書館要想搶占用戶,就要爭取流量,吸引讀者的注意力。IP應用是圖書館營銷傳播的熱點,可以把吸引到的粉絲轉化為用戶,而優質的IP內容才能積累口碑和人氣。制作優質IP內容的重要基礎是用戶大數據的提取與分析,結合用戶畫像能夠提高宣傳定向投放的精準性,進而提高圖書館用戶的占有率。通過社交平臺、直播電商、短視頻、意見領袖、品牌明星等IP常見宣發物料,在標簽、關鍵詞、超級話題、小組、論壇等平臺擴散影響力,多渠道搶占受眾注意力,集中轉發和分享熱度,增加讀者的粉絲黏性。

2.3 圖書館的IP優勢

圖書館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典籍、多元的閱讀推廣活動、吸睛的館舍建筑都是IP的靈感來源。圖書館是社會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其IP經過文化積淀,給用戶提供極具特色的智力支持。IP亦可傳遞正能量,既能充分體現圖書館的文化魅力,充盈文旅融合的精神血液,也能為圖書館承接“第三空間”“知識集散地”“城市會客廳”“地方文化教室”“城市藏書樓”等文化形態帶來更多流量,使之成為城市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承前啟后的文化印記[12]。

3 IP賦能在圖書館文旅融合中的應用場景

3.1 館藏文獻的立體活化

圖書館是文旅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館藏資源又是圖書館進行文旅融合的重要基礎。特色館藏是每個圖書館獨有的文化資源,應通過文獻的梳理整合、科學分類、合理開發來多元呈現圖書館的文化功能。利用圖書館的館藏經典古籍和地方文獻資源,如宋元善本、碑帖拓本、明清古籍、地方志、古籍善本、家譜等貼近當地社會文化生活的特色文獻資源,并創新文獻服務,讓文獻“活”起來,挖掘文獻的時代價值,增強用戶對圖書館的文化認同感,發揮圖書館在社會宣教、閱讀推廣、歷史熏陶、陶冶情操、文化啟迪等方面的作用。例如,2016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搭建“中華古籍資源庫”網絡平臺,發布了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獻、碑帖拓片、家譜、老照片等數字資源,同時還增添了館外古籍和海外征集古籍資源。該資源庫作為完全開放的公共資源,實現了免登錄閱覽,用戶無需注冊,便可進行單庫檢索、多庫檢索和全文閱覽。參與該資源庫建設的單位,不僅有省級、市級和區縣級公共圖書館,還有博物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其開放共享的古籍資源皆為各館所藏特色古籍資源,不僅內容豐富多樣,還各有側重、各有特色、互為補充,為各個領域讀者的閱覽和研究提供方便[13]。融媒體時代,圖書館利用IP工具,將館藏文獻從靜態物質傳承到動態數字化發展,文獻的呈現不僅僅是一個關鍵詞或一類知識、單一主題的呈現,而是可以結合數字化虛擬資源進行二次開發,搭配實體借閱服務,提高文獻的利用率、易用性。特色數字資源體系形成的過程應配置專業的資源導航,建設圖書館文旅主題文獻瀏覽區域,利用IP的立體化呈現展示文獻,為用戶提供新穎的文獻服務[13]。例如,上海圖書館東館在開館當日推出吟誦主題展區,參與開館活動的人們在展區聽虛擬偶像洛天依AI唱《詩經·秦風·蒹葭》。洛天依AI是一款可以參與編輯的人聲樂器,聲庫擬真度高,聲線悅耳,音色清亮。作為虛擬歌手,洛天依在年輕人群體中擁有極高人氣。洛天依的AI形象身著改良古風旗袍配合詩經吟誦,以音律之美展現文字意境,既吸引讀者游客關注吟誦這一傳統文化,也體現新技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上海圖書館與洛天依AI的攜手為探索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傳統文獻、館藏典籍,傳播吟誦工作提供更多實踐的可能[14]。

3.2 閱讀推廣的品牌效應

開展閱讀活動是圖書館發揮社會教育職能,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圖書館文旅融合的重要基礎。IP為打造閱讀推廣活動品牌提供了系統影響力,形成圖書館閱讀推廣對外宣傳的標簽,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力。IP賦能在跨界聯合活動中往往可以發揮疊加品牌效應,為活動品牌的二次傳播帶來以IP為中心,“IP+”多點輻射的流量規模,提高閱讀品牌的辨識度和印象值,進而帶動其他社會資源的參與,使閱讀推廣品牌的規模體系不斷擴大。單一的活動無法突破傳統宣傳投放的單線宣發效果,而自帶流量的IP品牌活動,在吸引用戶關注的同時,也會調動用戶的參與感,引起用戶對IP的興趣,從而使其主動分享和推廣。在與用戶的互動中,圖書館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提高自身曝光度,還可以采用“事件營銷+軟文廣告”來主動蹭熱點,進一步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在新媒體平臺的品牌活躍度,及時抓住用戶獵奇心理,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每個讀者來到圖書館,想感受的東西也有所不同,圖書館應不斷拓寬服務邊界,擴充服務內容,通過“圖書館+IP”的概念,豐富IP的文化品牌內涵。例如,寧波圖書館打造“天一”系列IP閱讀推廣品牌矩陣,2006年至今先后開發了17個閱讀推廣特色品牌,每年開展線上線下的文化講座、音樂會、讀書沙龍、展覽、書展、走讀等活動一千余場,惠及讀者用戶超900萬人次。2021年“天一講堂”迎來15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活動多以網絡“云講堂”形式開展,卻仍受到網友讀者歡迎,全年播放量231萬人次[15]。

3.3 文化地標的館舍服務

圖書館是城市的公共文化場所,其館舍建筑承擔著“第三空間”的功能,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觀,從館舍的建筑風格、建筑結構、色彩基調、景觀設計到館內外的公共服務場景都體現了文化場域的文化元素。而圖書館館舍作為城市文化地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文旅融合中為游客提供了實景旅游打卡的環境價值,也為游客沉浸式體驗文化構建了文旅體驗場景,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的文化社交功能。隨著文化打卡熱度不斷升溫,各類文化IP的開發與運營給城市文化內涵增加了附加值。圖書館應把握契機,將館舍打造成城市特色旅游地標,憑借獨特的圖書館IP記憶點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例如,2022年下半年開館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建筑造型宛如璞玉,開館至今已向讀者多次展現了閱讀推廣的新內涵、新方式,打破了讀者服務的傳統模式,先后開展的書籍展覽、IP吟誦、非遺體驗、文化講座、專題書單等文化活動使其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上海圖書館東館集劇場、音樂廳、美術館、圖書館功能于一身,是擁有無限可能的綜合性文化地標,也是審美在線的文化建筑、采光明亮的城市景觀、空間寬敞的市民書房、共享包容的文化公園、交流創新的交友客廳、交通便利的學習工作室、啟迪智慧的知識共同體,場館勾勒城市精神縮影,塑造城市用戶集體畫像,是上海市公共文化空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喨?、閱城、閱世界”智慧復合型圖書館連接人與城市,知識服務的樞紐不斷拓展閱讀的邊界。上海圖書館的服務體系打通網點,擴充圖書服務體系成員,增加圖書流通點,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點位布局。上海圖書館東館以創新技術手段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館內以電子標簽替代傳統的紙質檢索號標簽,方便讀者閱讀、訪客游覽、館員查找。館內座椅的電子屏標簽可顯示預約信息,預約過的讀者掃碼簽到后,椅子標簽就會顯示“使用中”,提高自習座位的使用效率,避免座位輪空,方便讀者找尋空位。電子墨水屏的配置與館舍內部的墨香環境相得益彰[16]。

3.4 研學服務的文化轉型

圖書館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研學是圖書館發揮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體現。在研學中,圖書館承擔的角色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作為研學的組織單位,另一種是作為研學活動開展的場所。圖書館舉辦研學活動能彰顯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擔當,也是對圖書館社會功能和價值的呼應[17]。寧波圖書館新館四樓的“喬石書房”利用“喬石書房”紅色閱讀空間和紅色文獻資源,搭起黨建活動、黨史學習的平臺,為各類機構團體提供閱讀、展覽、觀影以及黨課學習等紅色文化服務活動[18]。圖書館文旅融合IP授權、IP跨界合作應遵循“圖書館為主導,其他合作單位加持”的原則,塑造良好的圖書館IP品牌形象,提升圖書館研學活動品牌知名度。社會公眾是圖書館文旅融合的直接參與者和主要受益者,也是圖書館IP品牌價值的受益人??赏ㄟ^社會大眾評價倒逼圖書館研學活動提檔升級,讓圖書館研學活動結合城市記憶、地方文化、歷史淵源、文藝體驗等文旅IP元素,疊加融合“全域旅游”服務理念,為提升圖書館研學活動服務質量,擴大走讀推廣社交市場,轉型文化走讀模式,升級社會服務效能提供可行方法。例如,溫州市圖書館創新打造“課后·圖書館時光”研學特色服務,立足圖書館服務陣地,以“讀書+實踐”為導向,拓展圖書館員的專業技能,以中小學生為主要服務群體,推出古籍研習、石碑拓印體驗、文獻檢索與借閱、線裝書裝幀、館員講故事等特色研學項目,形成“走、讀、研”一體化的常態化服務機制。此外,還聯合溫州市教育部門,推出“館員進課堂”館校研學聯動項目,以課程講授和趣味文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既豐富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產品供給,又提升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素養。

3.5 專題會展的資訊推介

圖書館專題會展是圖書館文旅IP服務的重要內容,包含學術會議、國際論壇、主題展覽、信息推介等文化交流活動與知識服務,其中,學術論壇與云端會展最具圖書館文旅IP特色。各地圖書館學會的學術年會是圖書館界的年度行業盛會,為圖書館及圖書館工作者提供溝通、交流、學習平臺,共同探討圖書館建設的理論、實踐經驗,展望圖書館轉型與發展的新藍圖?;趫D情專業背景的國際性學術論壇,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實時研究交流平臺,擴大圖書館界的學術影響力,促進地區文化建設。圖書館IP依托云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搭建會展產業鏈,推動圖書館界會務服務專業化發展,也為圖情研究提供了數字年會、直播課堂、云端演講等學術交流平臺,如2020年國際數字圖書館聯合會議、2021年世界圖書館和信息大會、2022年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會等線上國際會議即是如此。圖書館主題展覽是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形式,通常根據圖書館的空間及數字資源進行線下展覽和線上云展。線上云展利用云端技術搭建專題平臺,依托大數據,讓讀者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展訊內容并實時觀展,線上云展可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展位可無限擴容,展覽不落幕,服務不打烊,互動體驗精彩,為旅游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IP云端會展集合特定主題,采用圖文影音結合的方式,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場景吸引讀者。圖書館展覽以IP為抓手,有利于活化展覽主題,相較傳統主題更吸引讀者眼球,讓展覽得到全方位的立體呈現,視覺看得見、觸覺碰得到、聽覺收得到。以3D展館、虛擬現實、VR看展、直播講解等形式吸引網絡流量,拓寬引流推廣渠道,聯動云平臺多網端直播,使信息資訊第一時間得以觸達用戶,并實時傳播數據,便于及時統計追蹤用戶觀看情況。例如,寧波圖書館原創IP展“一本書的誕生”是系列沉浸式展覽,從開展第一期就以“展覽走出去”的閱讀推廣模式,在寧波市各閱讀空間、文化景點、圖書館、城市廣場等進行線下巡展,同時推出“零距離、接地氣、廣互動”的專題展覽服務。該系列展覽以線上360°VR觀展的形式進行,讀者微信掃碼即可身臨其境完成觀展?!耙槐緯恼Q生Ⅲ——古籍心生”把古籍展搬到稻田里巡展,少兒讀者在活動現場吟誦《示憲兒》,DIY制作一本古籍線裝小豆書,寓教于樂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3.6 人工智能的參考咨詢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個極具辨識度的圖書館IP。人工智能的應用能提高讀者書籍檢索、借閱、歸還等效率。引入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可以從用戶體驗出發,設計智慧融合IP服務情境,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思維,在讀者入館區域投放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人擬人化的IP形象,可以活躍服務氛圍,吸引讀者與其互動,提升讀者參與感。人工智能參考咨詢也能給讀者帶來新的體驗,在植入IP形象后,其服務更加具有館別特色?!爸悄?萬維互聯”可輕松實現數據采集、篩選、追蹤、分析、可視化、可感化,驅動參考咨詢IP服務形成完美閉環?;谟脩舢嬒竦娜斯ぶ悄芘浜螦I合成,支持大數據采集分析,描繪數據畫像可以生成實時精準的優質內容,直擊讀者的核心需求,并及時輸出其所需的資訊。通過人工智能服務塑造品牌IP形象,持續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文化認同感。例如,上海圖書館東館通過人工智能“圖小靈”向讀者提供導覽服務,讀者在與機器人的互動過程中進行智能檢索和咨詢服務,提升讀者的服務體驗。

3.7 虛擬現實的智慧共享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場館,需要清晰建筑館舍的功能定位,提升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品牌影響力。視覺化、設計感的閱讀空間更能吸引讀者眼光,相較于文字呈現,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直觀的視覺形象、易得易懂的訊息。一旦圖書館被定位為文化地標、網紅打卡點、視覺系建筑,其館舍建筑展現的價值和游覽方式便值得深入開發。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感官體驗,以數字技術應用展示場館內容,利用VR、AR、4D、三維、球幕、機器人等虛擬現實技術構建IP立體形象并應用于場館內容展示,通過傳感設備給讀者帶來虛實交互沉浸式三維立體體驗,全方位實景游覽圖書館。圖書館可在傳感設備上植入富有館別個性的IP形象,使其隨“屏”可見。結合館方賦予IP的人設創意,讓其常伴讀者左右,如此親切感的體驗,能很好地吸引用戶注意,并帶熱社交媒體討論[19]。例如,寧波圖書館開發360°“航拍+館舍”內外實景用以還原讀者參觀體驗,并配合語音播報,講解導覽館舍空間,介紹圖書館服務和閱讀品牌,為游客開放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線上VR館舍參觀路徑,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參觀圖書館館舍,“一鍵穿越”感受圖書館文化旅行體驗[20]。

3.8 主題館的特色資源庫

圖書館開展本地文化旅游資訊調研,可挖掘豐富的文旅IP景點,打造特色資源庫。圖書館收集地方文化旅游的相關資料,囊括飲食、交通、住宿、購物、娛樂等方面,將文化賦予旅游地標,為游客提供向導式服務。圖書館的IP形象應具有人文情懷,在提供向導服務時應突破傳統的“教科書式”講解,采用擬人化的表述,介紹當地歷史文化,分享當地人本土旅游的經驗,增加講解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圖書館從實體刊物編撰到特色資源庫建設,應主動順應融媒體的互聯網IP趨勢,利用移動終端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讓讀者在線上平臺獲得實時資訊。開辟本土線上文化陣地,升級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方式,擴大信息覆蓋面,同時,做好傳統紙質參考材料配送,以配合線上網絡云端資訊服務,使讀者能隨時隨地隨心地享受便捷智能的信息服務。例如,上海圖書館東館的家譜主題館通過地方特色家譜館的“探姓覓譜——AR多媒體互動姓氏墻”探索姓氏的遷徙之路,查看相關文獻,檢索各姓氏家族的分布和遷徙過程,可以了解一個個家族的變遷繁衍。上海圖書館向全社會提供數字化館藏家譜全文查閱服務專題站點“上海圖書館藏家譜全文選覽”,公眾想了解自己的家譜信息,可通過搜索題名、著者、版本、居地、堂號等信息,點擊翻閱相關文獻的電子版全文影像[21]。上海圖書館東館的“館藏精品館”具備博物館級別專業展陳條件,長期向大眾展示館藏,精品館分為固定展與臨時展兩大區域,方便功能區域調配,在固定展區設“典冊琳瑯”主題展,從紙間書寫到勒石傳拓,從雕版印刷到鉛印石印,向大眾系統展示古代、近代、現代典籍文獻發展史。臨時展區首展建館伊始的重要舊藏善本,以此表達對一直支持上海圖書館的眾多藏書捐贈者的崇高敬意[21]。

3.9 外文書房的友好交流

“城市客廳”“友城書房”“外文閱覽資源庫”等空間是圖書館重要的地方文旅知識陣地,發揮著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實現對外文化推廣的作用。圖書館用IP講述中國故事,打造特色IP館藏,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外文書房開設閱讀IP主題專區,設置外文主題文獻專架,在專架上裝飾對應國家的文化元素,設置背景墻展示中外友城書房和外事交流活動圖片,擺放雙方互贈的文化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充分展示雙方友好往來的發展歷史、文化交流軌跡。圖書館也需放眼世界,用國際語言,締結友好圖書館關系,組織精通外語、熟悉國內外文化、具有外交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培養館員赴國外圖書館學習交流、文化走讀,做好兩地聲音的傳播者。圖書館承辦文化IP體驗活動,需做好相關文化產品的開發,定期與各友好城市圖書館互贈地方文獻,接待訪客外賓,開展對外交流。在宣傳方面,圖書館應重視宣傳方式的多樣化,制訂精準化的傳播策略,為讀者提供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讓國際友人感受到我國圖書館的文化魅力,了解中國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例如,上海圖書館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項目“上海之窗”,向國外圖書館和藏書機構捐贈國內出版的書籍,同時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2002—2022年,該項目已落地全球六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177家機構,面向海外讀者舉辦近200場講座、展覽和11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還面向外國讀者和在滬外籍人士舉辦了6屆“相聚上?!眹H讀書征文活動等。線上館際信息交流平臺“上海之窗”雙語網站于2007年上線,主要展示全球各地合作的圖書館動態和介紹項目贈書清單?!吧虾V啊边@一IP品牌隨著上海圖書館東館開放,將進一步發揮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作用,塑造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3.10 文創衍生的創意周邊

圖書館文創產品與IP的融合,延伸了文化旅游的服務半徑。文創是圖書館文旅融合業態的載體,也是圖書館吸引人氣的實物要素。而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常態化服務與產品周邊,是圖書館精神的具象物品呈現,可以提升圖書館形象。文創產品是IP表達的實踐,IP賦予了文創產品特定的意義。文旅融合的圖書館文創多以實體產品和衍生服務為主,呈現文旅融合業態。館舍建筑、設施物件、陳列藏品、空間環境、文獻資源、館史、館情等都是圖書館IP可供參考挖掘的素材來源,如果賦予圖書館文化精神內涵,融入圖書館業務元素,那么具體設計出來的文創產品實體則可能讓圖書館IP產業實現價值裂變。文創紀念品類別廣泛,有玩偶、擺件、文具、標識、軟裝、禮品等立體化產品,可以實現IP二維平面形象到三維建模的互相轉換。IP衍生的文創產品具有文化禮贈意義及紀念價值,能夠滿足游客購買需求、用戶使用需求、訪客實用需求、讀者適用需求。例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攜手國內116家圖書館推出文創品牌發展計劃,并成立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搭建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體化平臺,運營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天貓旗艦店這一銷售平臺,同時開展全國圖書館“典籍杯”優秀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開發圖書館系列IP文創,讓圖書館藏品可看可玩可用[22]。2022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文創入選互聯網“新文創TOP50”,排名第十。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山海經》系列IP文創、《紅樓夢》IP主題文創、《精神的力量》IP手賬、《楚辭》IP香薰、“手不釋書”IP主題文創、“吾皇萬睡”系列文創,一經推出,就受到大眾的熱烈歡迎,其中不乏爆款文創產品在網購節點“雙十一”“雙十二”大賣[23]。2019年10月31日是首個“書香寧波日”,寧波圖書館聯合寧波軌道交通始發地鐵IP專列“到圖書館去!”讓讀者沉浸式體驗“天一約書、好書推薦、甬圖文創、數字資源、少兒親子、閱讀推廣”六大主題IP車廂,宣傳“到圖書館去!”系列IP文創。寧波軌道交通IP化場景指引乘客前往寧波地鐵1號線福慶北路站D出口的寧波圖書館新館,打響寧波圖書館“甬圖”品牌影響力,地鐵帶來的強大流量也為“到圖書館去!”地鐵專列的配套閱讀推廣活動引流受眾,擴大人群效應,加大到館人流量[24]。

4 結 語

服務于圖書館文旅融合深化發展這一目標的IP品牌層出不窮,但IP本身不僅僅是文旅產品的貼片形象,更應該有其文化屬性,利用IP可以投射圖書館魅力,展現圖書館精神內涵。同時,挖掘圖書館IP獨特的地域文化,制作地方文化故事以豐富IP的情景劇情,還可以融入地域元素和圖書館元素,凸顯館舍特色,提高IP在應用場景的辨識度,易于圖書館文旅推廣。此外還可以復制圖書館社會身份的文化性格,充盈IP的擬人形象,提升圖書館IP在文旅融合應用中的親切感,滿足角色IP的多維度衍生開發需求,幫助圖書館完成IP資源的創新轉化及閱讀品牌文化推廣,使其真正被讀者接受,被用戶依賴,被大眾認可,更好地賦能文旅融合下圖書館IP價值產業鏈的開發、制作、分眾、市場等端口的應用。

猜你喜歡
文旅文創圖書館
陶溪川文創街區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圖書館
文旅照明的興起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