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中地區黃秋葵綠色栽培技術

2024-01-26 19:09萬翠蓮
上海蔬菜 2023年6期
關鍵詞:黃秋葵秋葵蘇中

萬翠蓮

(江蘇省海安市白甸鎮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南通 226682)

黃秋葵簡稱秋葵,學名咖啡黃葵,又稱羊角豆、補腎果,原產于非洲。秋葵耐干熱,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秋葵種類主要有紅秋葵和黃秋葵。紅秋葵產量較低,以觀賞為主;黃秋葵以采果為主,產量較高。黃秋葵植株長勢中等,果實呈五角形,果實顏色為濃綠色,色澤亮麗,陰雨天氣不易變黑,商品性好,易貯存。我國福建、海南、廣東、山東、浙江等地引種栽培黃秋葵的時間較早,近年來江蘇蘇中地區黃秋葵種植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海安市白甸鎮單個基地種植面積達8 hm2。黃秋葵具有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預防貧血、保護視力、美白皮膚等食療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成為近年來一道時尚保健蔬菜[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飲食健康越來越重視,市場亟需綠色無公害黃秋葵產品?,F將蘇中地區黃秋葵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廣大菜農參考。

1 蘇中地區種植黃秋葵的優勢

(1)氣候條件適宜。蘇中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年日照時數2 130~2 430 h,年降水量1 650 mm 左右,年平均高溫20 ℃、年平均低溫11 ℃。蘇中地區的氣候特點符合黃秋葵喜溫暖、怕嚴寒、耐熱的特性。(2)交通便利。海安市地處長江三角洲,距上海200 km,上午采收的秋葵,當天下午即可運至江浙滬地區的大中城市,在保證黃秋葵品質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3)填補市場空缺,種植效益高。蘇中露地種植的黃秋葵,產品在5~10 月上市,不僅上市期與南方省份錯開,而且還可有效填補海南等熱帶地區黃秋葵市場空白期,為全年黃秋葵市場均衡供應提供了保障。(4)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黃秋葵種植從育苗到采摘的很多環節都需要人工操作,用工較多。海安地區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黃秋葵既解決了當地勞動力外流的問題,又能讓百姓在家門口有不錯的收入。

2 黃秋葵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2.1 播種育苗

2.1.1 種子消毒

選擇粒大、飽滿、表面光滑的種子,播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以降低植株感染疫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幾率。將種子置于50 ℃水中浸泡20 min 左右,反復揉搓,清除種子表面黏液,再用清水浸種10 h 進行催芽,待60%種子開口露白時即可播種[2]。

2.1.2 播種

黃秋葵于3月上旬播種,在大棚內采用50孔穴盤基質育苗。用充分腐熟農家肥與未種植過黃秋葵的園田土按質量比3∶7配制基質?;|裝盤后刮平盤面,每穴壓孔深0.5~1.0 cm、播1粒已催芽種子,覆蓋基質厚1.0 cm,澆透水,待穴盤表面無水跡后覆蓋地膜,棚內溫度白天控制在20~25 ℃、夜間10~13 ℃。苗期重點做好病蟲害防治、控旺等工作。苗齡30 d左右進行通風煉苗,準備定植。

2.2 定植前準備

2.2.1 冬翻曬垡

10月底以前,上茬黃秋葵采收結束后揭除地膜,集中回收清理。用秸稈粉碎機將黃秋葵秸稈粉碎還田,然后每hm2施腐熟農家肥45~60 t作基肥,翻耕深25 cm以上。秸稈腐爛后轉化為土壤有機質,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冬季耕翻曬垡還可利用紫外線和低溫殺滅土壤中的病菌、蟲卵,降低蟲口基數。翻耕后再次撿拾殘留農膜,確保廢舊農膜回收率在90%以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黃秋葵種植最好實行3~5年輪作。

2.2.2 整地起壟

定植前15 d,每hm2撒施過磷酸鈣375 kg、磷酸二銨225~450 kg、硫酸鉀225 kg作二次基肥,再次翻耕,使肥土混合均勻,筑壟面寬80 cm、溝深25 cm,壟面中間鋪設1條滴灌帶,然后全壟覆蓋地膜。施足基肥可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透氣能力,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增加有機質含量和微生物活性,促進黃秋葵根系生長發育。

2.3 定植

4 月中下旬,外界溫度在15 ℃以上時開始定植。壟面覆蓋地膜后挖穴,雙行種植,行距35~40 cm、株距30~40 cm,每穴種植1株,栽后澆足底水,然后用土塊將開穴處封嚴。起壟后土壤松軟透氣,利于黃秋葵根系吸收養分,植株不易倒伏,同時還能減少爛根發生。地膜覆蓋栽培可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濕潤,早期還可提高地溫。

2.4 田間管理

2.4.1 水肥管理

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抗逆能力,以利提高黃秋葵品質及產量。植株生長發育過程中可通過滴灌帶追施高濃度水溶性復合肥,即每采收4批后每667 m2用水溶肥(20-20-20)3 kg兌水2 000 kg沖施1次。

2.4.2 摘葉

黃秋葵枝葉生長過于茂盛時,應適當摘除基部側枝和老葉,增加田間采光和通透性。黃秋葵株高1 m時,選擇晴天早晨打頂,將植株上端幼芽剪掉3~5 cm,保留2~3節即可,促進側枝萌發新枝。果實采摘后,將相應的葉片剪除,只保留上部3層葉片,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2.5 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蚜蟲等,病害主要為霜霉病等。

2.5.1 物理防治

斜紋夜蛾有趨光性,可在田間安裝殺蟲燈、高壓汞燈等進行誘殺;利用害蟲取食的趨化性,可用糖、醋、白酒、水、90%敵百蟲按6∶3∶1∶10∶1配制糖醋液進行誘殺;利用蚜蟲趨色性,在田間懸掛黃板誘殺,黃板上涂黃油和機油,7 d左右加涂1次。此外,蚜蟲對銀灰色有負趨向性,可在田間懸掛或地表覆蓋銀灰膜進行驅避[3-4]。

2.5.2 化學防治

黃秋葵綠色栽培應盡量減少農藥使用,如有必要應盡量選擇對人畜安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生物農藥,如用蘇云金芽孢桿菌、苦參堿等防治蟲害,用58%甲霜靈·錳鋅600 倍液防治霜霉病,采收前12 d 停止噴藥,確保安全間隔期。減少農藥使用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還可以保護環境,降低產品的農藥殘留量,預防土壤板結,提升黃秋葵品質,保障食用安全。

2.6 采收分級與保鮮

2.6.1 采收分級

黃秋葵株高30~50 cm 時開始開花結莢,采收期4~5 個月?;ㄖx后6~8 d,在早上采摘長度10 cm 左右的嫩果,溫度較高時每天采收1次,溫度較低時隔2~3 d采收1次。一般在早晨果實鮮嫩時采收,且有利于傷口愈合。采收時,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果實,切勿撕扯,以免增大傷口面積,不利于傷口愈合。采果要及時,漏剪和遲剪易導致果實木質化,影響口感和品質。

分級銷售能進一步提高黃秋葵產品的價值。商品果果實長度要求在9~10 cm,同時結合品相將黃秋葵分為特級果、一級果、二級果。特級果要求果實表面基本無缺陷,一級果要求果實表面的色澤或刮痕等缺陷面積不超過總表面積的5%,二級果要求果實表面疤痕、瑕疵、刮痕和擦傷等缺陷面積不超過總表面積的10%。

2.6.2 采后保鮮

產品采收分級后,先將嫩莢置于10 ℃左右冷庫內進行預冷,相對濕度保持95%,然后儲存于7~10 ℃環境下,產品保鮮期為7~10 d。遠距離銷售的,將嫩莢裝入保鮮袋或塑料盒,運至0~5 ℃冷庫預冷。蘇中地區交通便利,一般早晨采摘的黃秋葵,江浙滬地區消費者在當天下午就可將其端上餐桌。

猜你喜歡
黃秋葵秋葵蘇中
蘇中少年英雄——周銀海
蘇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黃秋葵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在家禽生產中的研究進展
纖纖秋葵淑女指
秋葵小炒
秋葵就要這樣種
黃秋葵新品種蘇秋葵1號
黃秋葵與紅秋葵雜交育種的初步研究
黃秋葵引種栽培技術試驗
蘇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