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寫作教學芻論

2024-01-26 20:52
寫作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文體寫作能力

文 爽

“大學語文”與“寫作”是兩個相互關聯但又有不同的學科。從講授對象來講,“大學語文”主要面對大學本科非中文專業的學生開設,“寫作”則中文專業和非中文專業都有可能開設,中文專業以文學寫作為主,兼顧應用文寫作,非中文專業以應用文寫作為主。從培養目標來講,國家教委高教司在1996年4月指出,大學語文應以“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①徐中玉、齊森華主編:《大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出版前言。為主,其中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書面表達即“寫作”。因此,“寫作”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題中應有之義。但目前的大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寫作”教學應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占據什么樣的比重和地位?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實現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本文擬結合大學語文的教學現狀與教學實踐,圍繞以上三個問題展開討論,以求教于方家。

一、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占比分析

一般而言,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而編寫的,對教學實踐具有充分的指導作用。大學語文的教材編寫體現了編者對大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定位。對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和占比進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窺探目前寫作教學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現狀。

新中國的大學語文教育始于1978 年匡亞明、蘇步青、徐中玉倡議重開大學語文課,從那時起,大學語文教材就如雨后春筍一樣得到了極度發展。據《南方周末》2007 年報道,“從上世紀80 年代以來,我國館藏各種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及有關教學圖書有1402 種,用于現在大學語文教學的教材在400 種左右”①張英、朱晴依:《大學語文修成正果?》,《南方周末》2007年5月24日D25版。。學者李君統計了從1981 年7 月到2008 年12 月公開出版的350 種大學語文教材,其中,編選體例帶有“寫作”內容的教材共有158種,占全部教材的45%②據李君《大學語文教材研究:1978-2008》(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2 年版)中的附錄《大學語文教材內容體系》(第151-235頁)統計。。李君所說的“寫作”內容,包括“寫作知識”和“文體知識”兩個部分,算是比較廣義的“寫作”定義,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實際占比會更低。

這雖然是2008年的數據,但對于今天的大學語文教學依然有著比較重要的參考意義。因為當今學界流行的五大教材,如徐中玉、王步高、陳洪分別主編的《大學語文》(以下分別簡稱“徐中玉版”“王步高版”“陳洪版”)、丁帆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以下簡稱“丁帆版”)、溫儒敏主編的《高等語文》(以下簡稱“溫儒敏版”)在當時都已問世,這些教材日后雖經歷了多次修訂再版,但基本格局并未有太大改變??疾爝@五種教材的編排方式,可以看出當下大學語文教育在“寫作”方面的傾向。

從編排內容和方式來看,五種教材均沒有明確設立“寫作”篇。徐中玉版和丁帆版皆采取“人文主題”+文選的方式編排③前者將文選分為“仁者愛人”“和而不同”“以史為鑒”“胸懷天下”“故園情深”“禮贊愛情”“洞明世事”“親和自然”“關愛生命”“浩然正氣”“冰雪肝膽”“詩意人生”等12 個主題單元,后者將文選分為“通古今之變”“鄉土中國”“文明:沖突與對話”“養浩然正氣”“人間世”“盜火者”“道法自然”“我的信仰”“天工開物”“美的歷程”“文心詩品”“為學之道”等12 個主題單元。,只不過丁帆版更著重突出選文的“現代感和現代人文意識”④丁帆主編:《新編大學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編寫說明第2頁。。陳洪版則采取題材與文體相結合的方式,分“現代文”“古代文”“詩歌”和“西文漢譯”四個部分選取經典作品,每一部分又根據題材劃分若干組。王步高版以文學史的發展脈絡為線索,從《詩經》《楚辭》講到現代小說、詩歌、散文與戲劇,每一單元還附錄有作家集評、作品匯評和研究性文章,規模最為龐大。溫儒敏版則采用“分專題講授語文知識”⑤溫儒敏主編:《高等語文甲種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代前言第3頁。的模式編寫,將中國古典文學到現當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史、文化史現象劃分為25個知識點,內容十分豐富,構架上與王步高版有些相似。

五種教材均突出了經典“文本”的重要性,亦均強調所選文本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例如徐中玉版和丁帆版皆以“人文主題”架構全書,突出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意識”的滲透,意在使學生獲得“精神、靈魂、生命境界”的“感發”。陳洪版強調“通過文章及文學作品的鑒賞,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更為充實、豐富和健康”⑥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編寫說明第1頁。。王步高版主張“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布中華人文精神,促成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⑦王步高主編:《大學語文》,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前言第1頁。。溫儒敏版認為“人文的熏陶要立足語文”,要讓學生學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感悟力、想象力與思考力”⑧溫儒敏主編:《高等語文甲種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代前言第2頁。。

但強調“人文性”并不意味著放棄“工具性”,正如陳洪所言,大學語文課程要“通過對各類文章寫作要領及語言表達技巧的體認,提高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水平”⑨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編寫說明第1頁。,以上五種教材也不同程度地顯示出對“寫作”內容的重視。例如徐中玉版教材穿插有“說理”“抒情”“敘事”“寫人”等四個“學文例話”,其目的是“從表達方式著眼來談閱讀與寫作”⑩徐中玉、齊森華、譚帆主編:《大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修訂前言。,算是保留了部分“寫作”教學。丁帆版在最后一個單元“為學之道”部分附錄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和《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算是對“學術寫作”的一個補充。王步高版偏重選錄古典文學作品,全書最后附錄的《詩詞格律常識》某種程度上是對古詩詞寫作知識的介紹。陳洪版和溫儒敏版則分別在“思考與討論”“思考與練習”環節,要求學生做一些“寫作”訓練,如陳洪版要求學生在學習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之后“試著用這種筆法寫一位你身邊有趣的師長”①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19頁。,而溫儒敏版在《賦與駢文》一章,要求學生以“‘讀書’和‘上網’為兩個相對的關鍵詞,練習對對子的基本功”②溫儒敏主編:《高等語文甲種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頁。,這些都是基于文選作品本身而附加的相關寫作練習。

以上五種教材都是綜合性本科院校使用的經典教材。一般來說,綜合性本科類院校教材側重人文性、審美性,所以對帶有工具性質的“寫作”給予篇幅較少,而專業性和職業院校教材更側重工具性和實用性,會相對看重“寫作”部分。如孫昕光主編的《大學語文》③孫昕光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和童慶炳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④童慶炳主編:《新編大學語文》,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前者明確標示為“高職高專教育”使用,后者明確說明是“專為理工科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而編”。前者分上下兩編,上編以閱讀為主,精選文學名篇,并附閱讀技巧與方法;下編以寫作為主,介紹了“立意與選材”“構思與布局”“文體與表述”“語言與風格”“修改與文風”等方面的寫作基礎知識。后者從內容上包括“文學鑒賞”(中國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語言基礎”(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和“寫作”(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三個部分。二者均給予“寫作”與“閱讀”大致相同的篇幅。

在筆者看來,《大學語文》教材依然應堅持“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且應以人文性、審美性為主,兼顧工具性和實用性。以上各版本教材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從教學實際看,沒有哪一種教材能夠完全契合教學行為主體雙方的需求與知識背景。因此,各任課教師應根據授課對象和自身知識體系的不同,自編教材或選擇以一種教材為主,數種教材為輔,適當地將“寫作”內容補充到自己的授課當中。同時,也應注意大學語文教材不能編成應用寫作的拓展版,不能以寫作課代替大學語文課。

二、素質教育下大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內容

如前所述,“大學語文是面向非中文專業開設的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⑤徐中玉、齊森華主編:《大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出版前言。。其更多的教學內容應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思想境界、審美鑒賞力與感知力上。對于“寫作”教學,應考慮課時限制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選擇最重要的三種能力進行培養。

(一)以職場運用為特色的應用文寫作能力

“應用文寫作能力”是最為基礎、最具有實用性的一種能力,一般大學本科的文秘專業會專門開設應用文寫作課。其文體形式以實用性、規范性、真實性和平實性為特點。童慶炳版《新編大學語文》在“應用寫作”部分介紹了“國家機關行政公文寫作”文體(含“命令”“決定”“公告”“通知”“議案”“請示”“批復”“會議紀要”等)、“常用行政公文寫作”文體(含“計劃”“總結”“調查報告”“述職報告”“規章制度”等)、“經濟類應用文寫作”文體(含“意向書”“招標投標書”“合同”“市場調查報告”“說明書”等)、“禮儀類應用文寫作”文體(含“請柬”“致辭”“訃告”“唁函”“悼詞”等)、“日常應用文寫作”文體(含“書信”“介紹信”“證明信”“推薦信”“咨詢信”“感謝信”“演講稿”“倡議書”“申請書”)等五類應用文體的具體內容、特點、結構和寫法。由于具有“規范性”,學生一般參考范文和寫作要求即能掌握。因此,不必將其作為課堂授課的重點。且由于其文體形式多樣,運用場合各有不同,教師不能也沒有必要一一講授。比較合適的做法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點撥即可。

(二)“有物”與“有我”相結合的個性化表達能力

很多年前,中文系曾流傳一句名言:“中文系不培養作家?!钡皩懽鳌辈⒎恰白骷摇钡膶偬貦?。語文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培養小說家和詩人,而是經由“好文章”的閱讀,引導學生在個人生命和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感知語文的魅力,感受人生百態,學會個性化表達。

溫儒敏曾提出大學語文的首要任務是:“以經典美文吸引學生,把被應試教育敗壞了的胃口重新調試過來!”①溫儒敏:《〈中國語文〉:經典美文重塑大學語文》,《中華讀書報》2007年4月18日第14版。目前部分大學生的寫作存在“主體感差”的情況,他們的寫作浮于表面,內容老套,假、大、空,程式化嚴重,缺乏真情實感,缺少個性與自我的表達。這是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的弊端。大學語文的寫作教學需要革除這種弊端,將學生從寫作八股的高考作文中解放出來。

李瑞山說大學語文寫作的“主題是喚起學生對自我表達和公共表達的興趣和愿望”②李瑞山:《論大學語文的課程方向與內容構建》,《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第6期。?!白晕冶磉_”即“言之有我”,寫作要以抒發個人情志為主;“公共表達”即“言之有物”,寫作要關切社會、關切現實?!把灾形摇迸c“言之有物”相結合,是寫作的理想標準。

寫作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其生命在于“真情真性”自我的流露。歷史上經典的文學作品無不以其獨特的審美性、深邃的思想性而流傳后世。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托爾斯泰、馬爾克斯……沒有哪一個作家生活在社會的真空中,他們的作品始終圍繞著自我與他者、自我與社會展開,即便是被后人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其作品中也充滿了“有志不獲騁”“終曉不能靜”的人生焦慮。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培養“言之有物”與“言之有我”的個性化寫作能力。這就要求大學生真正以成年人的姿態,關注自我人生,關注社會現實,充分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三)以學術思辨為特色的論文寫作能力

論文寫作是我國現行大學本科教育體制下的一種常見評價手段,幾乎所有專業都要求學生在畢業時提交一篇文從字順、條理清晰的學術論文。因此,學術寫作是每個大學生在本科階段應該掌握的能力。

雖然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科背景不同,最終需要提交的畢業論文內容也有不同。但如果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學生先通過運用自己學習了十幾年的母語,嘗試寫作文學方面的論文,在文學專業與自己所學專業之間搭建一個過渡的橋梁,這無疑具有正向的引導作用。通過文學論文的撰寫,學生可以了解最基本的學術規范,養成引證規范、嚴謹科學的學術態度,掌握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鍛煉搜集整理分析資料、條理清晰、論證充分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學術訓練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

學術寫作還可以包括文學鑒賞、影評書評等,對這些充滿人文性和審美性的文本進行解讀,在提升課程趣味性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以上三種寫作,從實際操作來講,第一種更具技術性和規范性,較易掌握;第二種和第三種皆需要建立在大量閱讀和訓練的基礎上。大學語文課程的課時有限,我們無法以量的寫作實現短時期內寫作能力的迅速提高。這樣,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升上述寫作能力就成為一個新的問題。

三、大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探究

為了節約課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通過對經典的、優秀的“好文章”從文體語體、思想價值、藝術價值等多方面進行解讀分析,讓學生領悟“典范”的魅力,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對語文的良好語感,引導寫作。同時,也注重采取研究性教學,加強師生互動,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學術思考和寫作的能力。

(一)教材選文與自選范文相結合,重視文體教學

當前部分大學生的寫作現狀是“文體感差”與“語體感差”。文體感差表現在他們對各種文體的體制規范認識不清。語體感差表現在學生對于每種文體行文的分寸、語體的選擇斟酌不定甚至從不斟酌,他們搞不清楚敬稱與謙辭的區別,也弄不明白口語、書面語、網絡語的使用場合。針對這種現狀,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文體意識”。

現在通行的大學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文選”的形式出現的,無論其編排方式是“主題”式、“文學史”式,還是“題材體裁”式,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文體屬性、語體屬性和風格屬性。對這些屬性進行解讀分析,無疑是打開寫作大門的一把鑰匙。

中國古代文體學強調寫作要在“辨體”的基礎上進行,例如劉勰說:“才量學文,宜正體制?!雹俜段臑懽ⅲ骸段男牡颀堊ⅰ?,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650頁。明人胡應麟說:“文章自有體裁,凡為某體,務須尋其本色,庶幾當行?!雹诤鷳耄骸对娝挕?,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頁。王廷相曰:“詩貴辨體,效風雅類風雅,效《離騷》《十九首》類《離騷》《十九首》,效諸子類諸子,無爽也,始可與言詩?!雹弁跬⑾啵骸秳⒚穱娂颉?,王孝魚點校:《王廷相集》,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17頁。每一個文體類別均有不同的體制規范和要求,這種規范和要求體現在“語體形式”“章法結構”“內容要求”“體貌特征”的不同上?!对娊洝敷w、《離騷》體、古體詩、近體詩、上官體、李太白體、杜子美體等都有不同的體制規范,后人欲寫作或模仿此一文體,首先必須掌握其體制規范,然后“運之以才情,制之以格律”④馮復京:《說詩補遺》,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177-7178頁。,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征。

以陳洪版《大學語文》教材為例,其選文定篇著眼于“廣義的美文,各文體一律平等”⑤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編寫說明第1頁。,不僅有傳統的詩、詞、賦、古代散文、現代散文等文學文體,還有演講、書信、序跋、碑銘、發刊詞等“應用型”文體。這些文章本身都是該文體類型下的經典范文,教師在講授時可根據課程需要,再自選一些范文進行對比閱讀、講授,引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美文”的標準規范,如此定能從文體寫作規范上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

(二)經典閱讀與寫作訓練相結合,實現讀寫互促

在對經典好文章進行閱讀、講解之后,還需要讓學生將自己體悟到的美文標準付諸寫作實踐,以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閱讀與寫作其實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過程。陸機在《文賦》中強調創作要重視前代文學作品的熏陶作用,“頤情志于典墳”“游文章之林府”⑥張懷瑾譯注:《文賦譯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頁。,從閱讀中積累知識、學習寫作技巧。劉勰也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①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714頁。,對前代作品的閱讀積累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方可知其優劣高低。

寫作要以閱讀為指導還因為創作最初是從比較閱讀和模仿開始的。汪曾祺曾在散文《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中談到沈從文教授寫作的一個方法,那就是“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后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作品寫法相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②汪曾祺:《汪曾祺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第91頁。,從相似風格的作家作品中汲取有效的信息也是閱讀促進寫作的一種表現。

筆者在講授完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后,還講了幾篇汪曾祺的小說,因汪氏小說具有詩意化、散文化的特色,又特意讓學生比較了其散文和小說文體的區別。最后才讓學生模仿汪曾祺的文風寫一篇記人散文或小說。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因為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說都有一種苦心經營的“隨便”,在看似敘述家常的文風中隱約貫穿一條主線,以此打破高考作文的那種刻板、固化文風最為有效;另一方面是因為,汪曾祺的作品中有著濃郁的個人化、抒情化傾向,以此期待學生創作出帶有自我特色的動人作品,最具啟發性。

同時,寫作對閱讀也是一種引導。為了創作某類文體,必須去看同類型的文章了解寫作規范,這就將學生引向了文本閱讀。在閱讀中我們回到文字本身和文學本身,感受語言所創造的另一個“文學世界”,將文學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照,在理想與現實的錯位或相合中體悟人生,這正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人文熏陶。

(三)研究性教與學相結合,鍛煉學術能力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教師可通過示范講解與學生匯報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研究性教學與學習實踐。

在示范講解方面,教師可選擇將某幾次的授課文稿,以完整論文的形式呈現,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語、注釋、參考文獻等要素;同時,講授本篇論文的來源、如何搜集資料、如何論證等等,學生通過老師的演示在直觀上加強對論文和學術寫作的整體認識。

在學生匯報方面,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其基本流程是:成立研究小組→確定選題→搜集資料,分工合作→小組探討→課堂匯報→課后總結,形成論文。教師在學期初給出大致選題方向,由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決定最終題目;然后自行分工,搜集資料,了解研究現狀;小組成員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形成講稿和PPT,進行隨堂匯報,匯報完先由其他小組成員提問、打分,教師再總評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小組成員采納各方意見,按照學術論文的形式撰寫研討報告。報告以小組為單位上交,在一個主題之下,每人各寫一部分,并在相應位置標注學號和姓名,字數以1500字/人為最低標準。從選題到分工再到成稿,全部由學生親自參與完成,能很好地鍛煉其查找資料、整理資料、文本分析、邏輯思辨、口頭表達與書面成文的學術能力。

四、大學語文寫作教學實踐建議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不同于中文系的各種文學史課程,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科個性。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目的不在于勾勒文學史的完整軌跡,而是期待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獲得審美感悟力、提升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在更高的層次上幫助同學改善其語言文字的表達、交流與溝通能力”①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編寫說明第1頁。?;诖髮W語文的學科性質,筆者認為,與閱讀教學相比,寫作教學在實際的大學語文授課過程中,并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應該將訓練寫作能力的意識貫穿教學全過程,而非將寫作任務貫穿教學全過程。

上述所談的三種寫作能力,第一種“職場應用寫作能力”以學生自學為主,在教學實踐中應將重點放在“個性化寫作”和“學術寫作”上?!皞€性化寫作”和“學術寫作”各安排一次作業任務。其中,“學術寫作”就是前文所談到的根據小組匯報的研究性話題整理而成的學術論文,該項作業具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選擇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而針對個性化寫作,教師可設置兩個寫作主題,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個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兩次提交機會,以最高分判定該項成績。實踐證明,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自主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兩次提交機會也在某種程度上有力促成部分學生的精益求精。

在學生完成每一次的作業之后,教師應對其進行認真修改批注。兩種作業有兩種批注法。學術寫作,要特別注意行文的規范性、條理性,大到論文結構、觀點,小到標點符號,錯字、別句都要逐一批注清楚。個性化寫作,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與認可。每次作業批改完成,可專門安排一次優異匯報課,讓學生進行作業分享,談談寫作緣起及寫作思路。例如有學生模仿東野圭吾和劉慈欣寫作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在分享課上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固定的兩項寫作作業以外,教師還可設置課前5分鐘任意內容分享環節,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其實也是貫穿寫作意識的體現。

總之,“寫作”是大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是由大學生缺乏“寫作”能力的現狀和“大學語文”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課程定位決定的。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大學語文課堂,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能力和以學術思辨為特色的論文寫作能力。由于寫作能力無法在短時期內有迅速的提高,加之課時有限,教師可以經典美文的閱讀與分析為基礎,采用文體教學、讀寫互促、研究性教學等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寫作意識,著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體語感,提升學生的審美力、感知力與表達力,鍛煉學生的思辨力、創新力與研究力,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文體寫作能力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寫作能力
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寫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思考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