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建設動因與實現路徑

2024-01-26 07:34李德鵬
關鍵詞:文摘漢語學術

袁 禮,李德鵬

(1.教育部 中外語言交流與合作中心,北京 100088;2.蘇州科技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引言

學術期刊起源于17世紀中葉歐洲的學術組織,世界上第一個專業期刊《化學會志》出現在英國[1],以此為標志,拉開了期刊建設的大幕。學術期刊成為了現代社會學科建制、交叉發展、推動人才培養的重要動力,也是不同專業領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的重要載體。古今中外,皆是同樣道理。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就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盵2]

經研究發現,目前國際中文教育類期刊總體數量較少,有一定影響力的更是屈指可數,如中國的《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漢語學習》,歐洲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中英文)、《全球華語》(Global Chinese),北美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中英文)等是其中的佼佼者[3]。為了改變這種現狀,2022年10月,教育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學術資助計劃(期刊)”(以下簡稱“學術資助計劃”)發布。自資助計劃實施以來,在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各學術期刊所刊發的國際中文教育論文質量仍然參差不齊。如何更好更快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的優質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圍傳播?如何有效引導各類學術期刊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建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顯得尤為必要,這將有助于提高優質論文的傳播效率,提升學術服務供給和決策咨詢支持能力。接下來,研究將重點從為什么建設和如何建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兩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一、《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建設動因

如果說學術期刊是負責挑選優質的學術論文,那么學術文摘的使命就是優中選優、推優。學術文摘通常以期刊形式出版,1830年德國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種文摘刊物《化學文摘》,美國人分別在1884年和1907年創刊了《工程索引》和《化學文摘》,這些文摘類期刊在擴大學術期刊影響力和推廣研究成果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就《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而言,之所以提出此類建設動議,主要是為了強化學術交流功能,提升學術研究與傳播效能,促進本專業學術??蛯诳沙掷m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國際中文教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積累經驗,具體表現如下。

(一)彌補當前國際中文教育論文轉載數量的不足

當前我國學術界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文摘分別是《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據了解,被上述學術文摘轉載的國際中文教育論文數量較少,以2022年四大學術文摘全文摘編的國際中文教育論文為例:《新華文摘》0篇①(1)①各學術文摘的文章轉載和欄目等情況都是從過刊中查詢到的,下同,不再一一標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0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0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系列的《語言文字學》1篇,是第7期徐彩華的《漢語二語學習者漢字識別中的整體/成分加工傾向研究》,原文刊發在《語言文字應用》2022年第1期,題目是《漢語二語學習者漢字識別中的整體/成分加工傾向研究》;《教育學》1篇,是第3期王坦的《美國政府對華教育政策突變的影響及中國應對》,原文刊發在《現代大學教育》2021年第5期,題目是《美國政府對華教育政策突變的影響及中國應對——基于2017—2021年的教育政策分析》,但這篇萬字長文中,僅有200字左右論及孔子學院,算不上嚴格意義的國際中文教育論文。由此可見,建設獨立的《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采用相關標準策略,專門負責摘編國內各期刊的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論文,相關論文的轉載數量可以大幅增加,以彌補當前四大學術文摘中國際中文教育類論文摘編不足的缺陷。

(二)引領國際中文教育論文的研究方向

關于學術論文的研究價值,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定性是討論有沒有學術價值的問題,定量是討論學術價值大小的問題。通常,學術論文研究價值的定量討論比定性討論更有意義,因為沒有人輕易說某篇學術論文毫無價值,只是價值的大小不同罷了。從定量角度看,宏觀研究通常比微觀研究的價值大,李德鵬將其總結為學術研究的“大樹理論”,即越靠近“樹根”的研究,學術價值越大,因為所依附的內容多;相反,“樹葉”的研究價值不如“樹枝”的研究價值大,就是因為依附“樹枝”的多[4]。

自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后,我國國際中文教育界“樹葉”式的研究很多。例如,有人研究了A詞匯的漢外比較,接著就會有B詞匯、C詞匯的漢外比較類成果出現;有人寫了2019年的孔子學院師資分析,馬上就有人模仿著寫2020年、2021年的孔子學院師資分析,仔細研讀這些論文就會發現,除了題目表述不同,所用資料、研究思路和研究結論都差別不大。以漢泰比較類論文為例,第一篇關于某個副詞的漢泰比較論文,是具有創新性質的,但不能把其他幾百個副詞,每一個都寫成一篇漢泰比較的論文,除了副詞內部差異較大的,可以分成幾類來寫,不妨多關注一下介詞的漢泰比較、連詞的漢泰比較等。

進入新時代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語言公共產品,是中國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5]。作為平臺與窗口,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更應該關注“樹干”式的宏觀根本問題。施春宏提出當前國際中文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事業和學科之間的關系不夠明晰;2.學科定位和內涵的認識不夠清晰; 3.學科知識體系不夠完備;4.總體設計、頂層設計相對缺乏;5.基礎理論研究不夠深入;6.多層次、高規格人才培養創新機制不暢[6]。這些基礎性問題存在多年,是很多研究都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卻缺乏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學者發文章不少,卻都完全避開了這些基礎性問題,也不知是因研究難度大,還是顧慮與一些知名學者觀點相左,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避開基礎問題的空中樓閣式研究通常并不牢固。

針對這些問題,《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可以通過選摘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文獻,來引導更多人關注國際中文教育的現實與未來,積極參加“破解難題”的討論,進而持續推進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秶H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創設既可以提供新研究趨勢的參考,減少部分學者在研究方向上的困惑,又能夠幫助國際中文教師花費最少時間精力在文獻中找到有用信息[3]。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齊普夫在《人類行為與最小努力原則——人類生態學引論》一書提出了“最小努力原則”(LEP: Least Effort Principle)理論[7],一定意義上來說,建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也可視為該理論的實際運用。

(三)提升“學術資助計劃”的辦刊成效

“學術資助計劃”首批合作期刊有24家,要求優先刊發國際中文教師和世漢學會會員的科研成果,期刊簡況見下表:

表1 “學術資助計劃”第一批期刊名單(24家)

可以看到,首批設置“國際中文教育專欄”的刊物較多,但論文質量標準有待提高和規范。一是因為有的期刊之前很少刊發國際中文教育類論文,現在突然增加了“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宣傳力度不夠,投稿者并不太了解,致使稿源相對較少,可挑選的好文章自然更少。二是有的期刊雖然已經刊發過不少國際中文教育類論文,稿源豐富,但習慣于約請知名學者的論文,而且還有三五個知名學者成了常駐欄目作者,被反復約稿,有學者可能由于被約稿太多,所提供的論文質量并不高;還有些知名學者自己的稿件質量還不錯,但出于各種原因,會讓自己幾個在讀博士生分別提供一篇,構成一組某專題的文章,而其中個別博士生的論文質量很一般。

上述問題的出現,部分因為“學術資助計劃”的激勵機制與外部監督不足。為了有效避免這類問題發生,“學術資助計劃”相關方都有責任擴大宣傳“國際中文教育專欄”,有義務引導一線的教學科研人員,特別是世漢學會會員。推動優質國際中文教育論文刊發,《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就是一種很好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方式,即通過每一期所摘編的“國際中文教育專欄”論文數量,來引導和評價“學術資助計劃”的辦刊成效。

二、《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實現路徑

創辦《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可行性較強,工作指南清晰可見。從大政方針方面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盵8]《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將是教育部語合中心響應國家戰略的創新成果,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中宣發〔2021〕17號)的有效載體,推動建成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走出去”的中國特色話語窗口。綜合國際中文教育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看,《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將呈現中文作為外語教育的國際性、整體性、全局性和協同性,集中反映中外政府服務、學科建設、學術理論、產業創新和中文應用場景等多種研究要素相互作用下的新動態和“風向標”,必將形成國際語言教育場域內的中國話語品牌。從人力、物力和條件保障方面看,教育部語合中心是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秘書長單位,聯系著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0余名專家學者,其中很多高端學者都具備學術文摘編輯能力和經驗;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強交叉性,也會吸納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和管理學等系列相關學科的優秀研究人員參與。據研究初步調查,很多學者表達了愿意為學術文摘的編輯工作提供義務勞動的意愿?!秶H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實現路徑,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欄目設計應突出學科性

刊物欄目設計直接關系到學術文摘的整體質量,主要涉及名稱、類型、數量和特色等內容,四大學術文摘和部分知名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期刊欄目設計,《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欄目設置可以借鑒其欄目設計方案。

1.四大學術文摘的欄目設計現狀。四大文摘的主要欄目如下,《新華文摘》有政治、社會、新華觀察、哲學、經濟、歷史、文藝作品、文學評論、人物與回憶、教育、科學技術、讀書與傳媒、國外社會科學、學術動態等欄目?!吨袊鐣茖W文摘》有熱點聚焦、前沿、學人與學林、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宗教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法學、社會學·教育學?!陡叩葘W校文科學術文摘》有學術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藝術與美學、傳播學、語言學、學術前沿、熱點關注、專題研究、學術評論、專欄推薦和學術卡片等?!度舜髲陀罂Y料》中的《語言文字學》的主要欄目有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應用語言學、翻譯學和外國語言文字學?!督逃龑W》的主要欄目有教育基本理論、教育政策與制度、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科研、教育與經濟、德育研究、教學與課程、教師教育、教育技術、教育史研究和比較教育。

2.部分知名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期刊的欄目設計現狀。比如《世界漢語教學》的固定欄目有漢語研究、漢語教學與學習研究,專欄有“新時代漢語國際傳播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知識體系研究”“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國際漢語教學研究”“新冠疫情對國際中文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語言學期刊的初心與使命”“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創新與發展”①(2)①各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期刊的欄目內容都是從過刊中查詢到的,下同,不再一一標明。?!稘h語學習》的固定欄目有第二語言漢語教學、語言對比研究、研究生論壇,專欄有“海外漢語教學”“現代漢語研究述評”“語言·文化·社會”“爭鳴”?!秶H漢語教育》的固定欄目有教學研究與分析、教師培養與發展、學科建設研究、學術前沿與動態、海外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漢語測試與評估、漢語學習者研究、專門用途漢語教學與研究等,專欄有“漢語教師培養”“教材建設與學科發展”“跨文化交際與國際漢語教學”“中國大學與孔子學院建設”“漢語教學中的‘廬山現象’”“多學科視角下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國際漢語教學”“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東南亞漢語教學研究”“練習設計研究”“商務漢語教學與研究”“非洲漢語教學研究”“漢語國際教育本科一流專業建設研究”。還有一些期刊,欄目設置比較自由,通常沒有固定欄目,如《海外華文教育》2016年第1期至2019年第5期,沒有欄目設置,2019年第6期的欄目有“漢語教學研究”“漢語習得研究”“漢語與文化研究”“漢語網絡教學研究”“漢語師資與教材研究”?!秾ν鉂h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的欄目有“教學理論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國別漢語教學”,2017年則沒有欄目設置。

在借鑒上述欄目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可以設置固定欄目、專欄和非專欄3種類型。固定專欄與《世界漢語教學》的“漢語研究”“漢語教學與學習研究”、《漢語學習》的“第二語言漢語教學”“語言對比研究”“研究生論壇”、《國際漢語教育》“教學研究與分析”“教師培養與發展”“學科建設研究”等不同,分別側重“國際中文教育”中的“國際”“中文”和“教育”三個術語概念,設置3個固定欄目:“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的跨文化傳播研究”“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的漢語言文字研究”和“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的教育學研究”。專欄可以借鑒《世界漢語教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國際漢語教學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非洲語言政策研究”等,結合時事熱點和學科發展需要進行設置,非專欄可以是單篇論文,也可以是2~3篇。

(二)《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摘編方式應體現實用性

關于內容的選摘方式,常見的有4種,一是全文復印,二是論文的主體摘編,三是論文的論點摘編,四是論文索引?!缎氯A文摘》有主體摘編、論點摘編和論文索引3種方式,主體摘編5000到10000字不等,論點摘編200字左右,論文索引只關注重要論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都有主體摘編、論點摘編兩種方式,主體摘編3000字左右,論點摘編200字左右;《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有全文復印、論文索引等方式。

在目前的4種轉載方式中,全文復印的特點是篇幅大,目前學術界有分量的文章通常都是10000字以上;論文索引只展示題目,看不到內容,過于簡略,這兩者都不利于凸顯學術創新點。因此,我們建議《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著眼于學科信息數據庫建設和讀者科研便利,只保留主體轉載和論點轉載兩類方式,在內容占比上,主體轉載為主,論點轉載為輔。主體轉載和論點轉載的區別如下:主體轉載,通常是保留論文的精華部分,需要重新擬題,重新組織論文結構,如《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6期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路徑》,3000字左右,原題是《論人類文明新形態》,刊發在《江漢論壇》2023年第2期,原文24000字左右[9]。論點轉載,通常是保留原來的題目,保留論文核心觀點,如《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6期的《百年變局中的拉美社會主義運動》,500字左右,原題也是《百年變局中的拉美社會主義運動》,刊發在《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年第12期,原文16000字左右[10]。也有部分論文是重新擬題的,如《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6期的《規范邏輯的重構》[11],400字左右,原題是《重構規范邏輯如何可能?——以事態為新基點》,刊發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2年第6期,原文10000字左右。

(三)《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選文標準應具備技術性

技術性主要體現在公開的選文標準上,該標準應具有易操作、可監督、能復盤等特點,能使《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評審專家、期刊編輯,以及論文作者們有據可依,以此保證稿件摘選的科學性、公平性,以及投稿積極性。韓帥指出:“注意將選文標準進行系統總結、完善學術評價理論是文摘編輯提高選文質量的重要支撐?!盵12]關于《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選文標準,可以借鑒四大文摘。首先,以《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的選文標準為例,朱劍認為:“從選題來看,《新華文摘》更多關注現實問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更多關注理論問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則更多關注純學術問題?!盵13]劉海峰等則認為:“不同的文摘刊物有不同的偏好,《新華文摘》比較偏重宏大論題、時效性、可讀性,《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更偏重學術性?!盵14]其次,相對于前三種刊物,朱劍認為《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選文標準關注更為專業的選題,與“三大文摘”以被摘文章學術創意為標準不同,還兼具資料收集的責任[12]。韓帥還指出,《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選文標準共分為4個指標,一是學術創新度,二是論證完備程度,三是社會價值,四是難易程度[12]。

綜合來看,上述選文標準并不完全適合《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首先,同一個文摘的選文標準,學界觀點不一。比如朱劍認為《新華文摘》更多關注現實問題,而劉海峰等認為偏重宏大論題、時效性、可讀性;對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朱劍認為一個更關注理論問題,一個更關注學術問題,而劉海峰等認為二者都偏重學術性;再如《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除了學術創新,朱劍認為還兼具資料搜集功能,韓帥認為還有論證完備程度、社會價值、難易程度等標準。其次,現有四大文摘的選文標準不易操作。比如學術性,通常所有與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的論文都具有學術性,不具有學術性的就不叫論文了,很顯然,學術性不適合作為《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選文標準。再如理論性,是與實踐性相對的概念,學術論文通常都具有理論性,不存在純實踐性的論文,至少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理論性也不具有區分性,不能用來作為選文標準。再次,已有的微觀標準值得商榷。一方面是這些標準大多為交叉關系,如“學術創新度”和“難易程度”,學術創新點大,自然研究難度就大,有學者列舉出理論難點的多少,實證研究的難度、資料搜集難度、資料處理難度等[12],如果解決了這些難點中的任何一點,都是學術創新度非常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標準不簡潔,不好操作。如“論證完備程度”,韓帥認為:“包括研究方法有效性(研究方法科學性、適當性),論證可靠性(資料占有全面性、資料來源真實性、資料引證規范性),論證邏輯性(理論前提科學性、概念使用準確性、論證過程系統性、邏輯推理嚴密性)?!盵12]可以對這個評價標準進一步簡化,比如其中的“論證可靠性”和“論證邏輯性”,論證可靠,包含著要符合邏輯;再比如“資料引證規范”其實也屬于“邏輯推理嚴密性”的范疇,這兩對概念都有重合的部分,沒有必要分開來論。

標準是所有評價的依據,但學術界對于評價標準的研究成果卻非常少。就學術論文的評價標準而言,李德鵬認為,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語言表達應該包括詞匯正確平實、篇章結構合理兩個方面;內容方面又分為內容正確和價值大兩個方面,內容正確包括前提真實、方法正確、結論客觀,內容的價值大包括社會價值大、學術價值大兩點。為了便于記憶和操作,李德鵬將其概括為“信、達、用”,“信”就是論證科學,是內容正確問題;“達”是語言通達,是語言表達問題;“用”是作用要大,是內容價值大問題[4]。

綜上比較分析,國際中文教育根植于中國,聯系著國際國內資源,《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內容應該體現更強的吸引力、可讀性和指導價值,因此建議將“信、達、用”作為首選或主要的選文標準。從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樹干”研究視角和專業實踐性特點出發,文獻選取既重視學術性理論整理、實踐性經驗提煉,又重視應用性信息開發,并遵循“最小努力原則”,為專家學者和讀者提供精準服務。具體而言,一是考慮文獻內部信息的價值取向,通過關鍵詞或功能詞來標記那些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文獻信息片段;二是提煉、發掘那些隱含在文獻內部有開發價值的信息,力爭呈現一線產出的、有參考和引用價值的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經驗、觀點、方法、數據等語句,激發讀者靈感;最后將上述兩類信息加工處理,構建跨學科數據庫并配套功能性檢索系統,以超越傳統文摘的使用價值,在學術服務方面體現完整性。

(四)《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刊期安排應兼顧容量和時效

從期刊的發行周期和頁數來看,四大學術文摘都符合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規范標準,值得參考和借鑒?!缎氯A文摘》是半月刊,每期176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是月刊,每期160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是雙月刊,每期224頁;《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多數是月刊,每期112頁左右??紤]到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論文的發表實際,《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主要借鑒《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刊期采用雙月刊形式,單月出刊,每年6期,例如每年一月出刊的第一期文摘,主要選摘各期刊頭年11月和12月所發刊物的論文;每期頁碼控制在240頁左右,每一期的《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大約是兩期高校學報的容量。

除此之外,《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還應重視自身的服務價值、運轉周期與工作效率。一是可為《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建設互動網站,面向原文作者、文摘編者和專業讀者,明確投稿、審稿和閱讀評價的反饋方式,并設置文摘概況、編輯委員會、往期目錄等欄目。二是可采用期刊編輯部和原文作者并行的兩條稿源推薦渠道,推薦論文宜附上創新點說明,目前各期刊向四大文摘推薦論文時,通常是直接快遞新刊,供文摘編輯篩選文獻,由于沒有重點推薦文章,也不會附帶推薦理由,使得文摘編輯的工作量很大,也導致一些符合選摘標準的論文未被關注到。因此,建議被推薦的論文應有數量限制,且每篇附加一兩百字的創新點說明,展示最有價值的內容,以供學術文摘審稿人參考,節省審稿時間。

(五)《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建設主體應保持權責一致性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業務范圍是“國際中文教育語言能力、教師、教學、教材、課程、考試等質量標準擬定與評估認定”“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師資、教學資源體系建設與師資培訓派出組織實施”“國際漢語教師能力水平考試和國內外漢語水平考試組織實施相關國際中文教育項目運行”“相關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等 。該中心作為建設主體,牽頭資助了“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創辦《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刊物亦是順理成章,可提供學術交流與出版的“套餐”,構建學術管理服務的閉環,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第一,建設文摘編輯部和文摘數據庫。設置《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編輯部和專門網站,構建由論文摘要、題名及作者等題錄信息所構成的《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數據庫;編輯部須配備專兼職文摘編輯,負責各方面聯絡工作,并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同時聘請國內外學者兼任業余文摘編輯,還可聘請原文作者參與其論文的二次文獻編輯。

第二,建立和維護評審專家庫。目前學界的各類學術評審結果經常會引起一些質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評審標準問題,前面已經論述過,此處不再展開;二是評審專家問題,主要表現在專家的水平高低及其評審過程是否公正?!秶H中文教育學術文摘》評審專家首先要有遴選標準,候選人須至少提交3篇代表作,不唯職務、職稱和各類 “帽子”頭銜;其次,在評審過程中采取多名專家背靠背交叉工作方式,對評審結果差異較大的論文,另請專家進行復審,評估初審異常原因并記錄在檔。三是優化評審專家庫,對態度認真的專家給予公開表揚,不負責任的評審專家則從專家庫中刪除。

第三,組織二次文獻的選編與校對。一般可分為3個步驟,一是挑選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范圍包括所有刊發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論文的期刊。二是對初步選定的論文做內容分析,進一步明確選摘內容,如選摘主體還是論點?主體選摘是保留文章的前一部分還是后一部分?三是對已經確定的選編內容,做進一步校對,包括校對與原稿是否有差異,對于原稿可能存在的錯誤,要做補充校對等。關鍵環節可組織相關的二審、終審等編輯會議。至于學術文摘的印刷與發行等其他工作,可依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規定采購市場化和標準化服務。

此外,《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的實現路徑還涉及“拓展合作渠道,增強傳播力度”“加強宣傳推廣,提高知名度”“注重數字化轉型,提升競爭力”“加強資金籌措與管理,保障運營”等多個方面,擬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深入,這里暫不展開。

余論

建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將是中外語言交流與合作領域的創新舉措,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教育強國戰略的具體行動。此舉既能大幅提升“學術資助計劃”所涉期刊的辦刊質量,也能牢固樹立國際中文教育研究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這將是我們長期的、艱巨的、集體的科研實踐。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沿著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及其跨文化傳播的價值取向和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的指引方向,本文從學科性、專業性和技術性等方面討論了《國際中文教育學術文摘》建設的標準化策略,旨在拋磚引玉、引發學界業界廣泛討論,以凝聚共識,合力構建中國特色“話語窗口”,形成“話語品牌”,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話語體系建設,讓中華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夯實理論基礎。

猜你喜歡
文摘漢語學術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IAPA文摘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文摘
學術
創新需要學術爭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