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運與國運
——以北朝宇文福家族之興衰為例

2024-01-27 01:51姜望來黃衍喬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1期
關鍵詞:宇文墓志家族

姜望來 黃衍喬

一、問題的提出

《秦晉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編》(以下簡稱《三編》)刊載了西魏《元瑞墓志》,全稱《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徐州刺史桑干悼公墓志》,出土時地不詳。①墓志石拓本高465 厘米,寬460 厘米,未見墓志蓋,文共20 行,滿行20 字,全志共343 字,根據同時代一般墓志形制,書中所用單位“厘米”有誤,應為毫米。

墓志正文未書志主姓氏,《三編》定其姓為“元”。梁春勝檢核志主祖、父與《魏書·宇文福傳》中宇文福、宇文延之名及仕履,同時對照北周《拓拔富娑羅墓志》志主之姓、夫名及夫仕履、子息姓名和婚姻信息②,正《三編》所題志主“元”姓為“宇文”姓③。梁春勝對宇文瑞墓志的探索止于考證志主,未作全志錄文,亦未作進一步解讀。

另,《三編》定宇文瑞卒年為西魏廢帝元年(552),有誤。志文稱:“元年九月七日薨于長安……其年十一月癸未朔二日甲申,葬于京兆山北縣杜陵西南十里?!睋抖匪烽c表》,廢帝元年十一月二日干支與志文所載不符,而恭帝元年(554)十一月二日恰與志文所書干支契合④。因此,志主當卒于恭帝元年,而非廢帝元年。

宇文瑞墓志最顯著的特點是志題及志文均不記其姓,對先祖的描述亦僅及祖、父。宇文福本傳云:“其先南單于之遠屬,世為擁部大人?!雹萦钗难幽怪疽嘌裕骸败庌@之苗裔,宇文大單于之后。燕王俟豆歸六世孫?!雹蘅梢娪钗娜鹬?、父已構建起自身的身份認同,從中原帝系來說,屬黃帝之后。

但西魏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卻追述其先祖至炎帝?!吨軙の牡奂o上》: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晁所滅。⑦

“俟”“侯”二字形近,俟豆歸、侯豆歸當為同一人。宇文泰與宇文福都將俟豆歸作為自己的祖先,但再往前追溯,卻有追祖炎帝、黃帝的分別。宇文瑞作為宇文福之孫,雖其祖、父追述先祖至黃帝世系,但其本人墓志上未言之,推測宇文瑞入西魏后或被納入宇文泰宗族系統,宇文瑞之祖、父對祖先的明確記載與宇文泰所構建的追祖體系形成了沖突,親朋為宇文瑞作墓志追述先祖只得作模糊處理。宇文泰執政之時以“擬親緣”的方式拉攏各方勢力,賜姓宇文即是其中之一,原姓宇文但并非宇文泰親屬者,亦被宇文泰視作宗親。宇文貴即有“太祖又以宗室,甚親委之”的經歷,但宇文貴本身并非宇文泰宗親⑧。

此志另一令人注目之處是有序無銘,且其入關原因、死因均不記一字。概言之,如此種種,為我們隱約揭示了宇文瑞在西魏的微妙處境。

學界對宇文福之子宇文善、宇文延的墓志分別已有所考論⑨,但全面梳理相關家族墓志并展開對宇文福家族在北朝變遷的綜合性研究,似尚未見。因此,本文擬依據宇文福家族在史傳中的相關記載,結合宇文善、宇文延、宇文瑞、拓拔富娑羅四方墓志,按照時間順序考察該家族自道武朝由燕入魏,孝文、宣武朝發展至巔峰,孝明朝走向衰落,至東西魏分裂之際宇文瑞兄弟分仕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的曲折命運,并試圖窺見北朝特定時代背景下家運與國運之糾纏與共振。

為研究之便,茲據《秦晉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編》《洛陽新獲墓志2015》所收西魏《宇文瑞墓志》、北周《拓拔富娑羅墓志》圖拓,分別釋錄其文如下:

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徐州刺史桑干悼公墓志

祖福,使持節,中軍將軍,瀛、豫二州刺史,太仆卿,左衛將軍,營州大中正,衛將軍,懷朔鎮將,襄樂縣開國男。

父慶壽,持節,冠軍將軍,營州刺史。

公諱瑞,字叔鸞,河南洛陽人也。弱冠,耿介有氣略,以勛胄子□,敕除直后,遷龍驤將軍,諫議大夫,轉直寢。大統三年,入關補帳內都督,從破沙苑賊有功,封桑干縣開國子。俄除安北將軍,散騎常侍,進爵為伯,授中軍將軍,持節大都督,加通直常侍,武衛將軍。十七年,除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兼大宗伯,送公主于突厥,遷兼左衛將軍。春秋四五,元年九月七日薨于長安,贈本官,加徐州刺史,謚曰悼。其年十一月癸未朔二日甲申,葬于京兆山北縣杜陵西南十里。

夫人拓拔氏常樂郡公主。

世子世直長女,適太保趙郡公徒何弼第五子毗羅。第二女,祖母女。第三女,適開府儀同三司侯莫陳運第二子什伐。第四女,適開府儀同三司雝州刺史庫汗勇世子子昌。

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桑干縣開國伯宗子宇文正母太夫人河陽郡君拓拔氏墓

太夫人,字富娑羅,司州河南郡洛陽縣高貴鄉□□里人。故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左衛將軍,兼宗伯、徐州刺史、桑干縣開國伯宇文姓宗主瑞之妻也。自流電繞樞,軒皇氏作,命皇貫昴,夏后禪興,遙胄蟬連,布之圖史,洪源郁映,懸昭日月。祖安周,內小、帶仗給事、平北將軍、石盧鎮將、上洛、京兆二郡守、徐州刺史、臨臚公,功高出內,聲播遐邇,分竹惟良,去襜明牧。父遷,儀同三司、太常卿、恒州刺史、靈丘王,妙選奉常,盛叔孫之禮,才膺次舉邁,高□□德?!旌腿?,歲在戊子十一月壬辰朔二日癸巳,夫人□疾薨于永賁里之宅,以其月十八日己卯窆于雍州京兆郡萬年縣高□里□山夫陵?!酢酢踅鹗?,謂之□杅,歲□踰□,言行可以為長,鐫表幽泉,用紀芳烈,乃為銘曰:

壽丘余□,若水芳塵,英聲繼軌,合問□薪,惟祖曰:“考潤玉貞筠,誕茲婉嫟,淑慎恭仁,三從流譽,四教能導,肅敬其儀,溫從其□,□□粢盛,劬勞組織,跡靡惰□,居無侈飭,久摽女史,方訓舟儀,秋山桂落,春畹蘭萎,□旌松逕,和柳□□,風驚寒隴,□遠霜枝,□□回□,田海遷□,昭昭令浧,永永何□

息世直,名正,婚開府、靡城郡公拔列蘭光長女夷陵郡君

長女,建康郡君,適太師、趙國武公徒何弼第五子開府、工部、河陽郡公綸

第二女,宜君郡君,適開府、安陵公拓拔璋世子衡

第三女,武鄉郡君,適開府華陰公楊儉第八子勰

二、宇文福家族在北魏之興衰

宇文福家族于北魏道武朝由后燕入魏,至宇文瑞兄弟分處東西魏,共歷五代,結合史傳及石刻資料可知其家族世系如圖1。

圖1 宇文福家族世系

經過皇始元年至三年(396—399)的一系列戰爭,道武帝滅后燕,時任后燕唐郡內史、遼東公的宇文活拔率宇文族入魏。有學者指出北魏滅后燕時宇文活拔主動降魏,得到了北魏朝廷授予的“第一客”政治優待⑩。宇文活拔的政治選擇奠定了家族在北魏一朝的仕宦基礎,北魏《宇文善墓志》記:“祖混,平北將軍、平州刺史”?,宇文混為宇文活拔之子。

孝文帝太和初年,宇文福入朝“拜羽林郎將,遷建節將軍,賜爵新昌侯、南征都將”?。宇文福初入仕,便入羽林,封侯爵,可見孝文帝對其家族之重視。孝文一朝,北魏國力強盛,宇文福作為孝文心腹,北伐南征及遷都洛陽等重大軍事政治活動均參與其中,建功立業,光耀家族。

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病死,宣武帝元恪即位。次年,宇文福便被起復,與時鎮壽春的彭城王元勰合謀攻下了淮南重鎮建安,宇文福亦“以勛封襄樂縣開國男,邑二百戶,除太仆少卿”?。延昌中,宇文福進一步被重用,“以本官領左衛將軍,除散騎常侍、都官尚書,加安東將軍、營州大中正”?。

延昌四年(515)宣武帝死后,孝明帝元詡即位,宇文福出任鎮北將軍、瀛州刺史,其子宇文延“以父老,詔聽隨侍在瀛州”?。熙平二年(517)春正月,“大乘余賊復相聚結,攻瀛州”?,正在瀛洲的宇文福父子險些喪命才平定了叛亂:“屬大乘妖黨突入州城,延率奴客戰,死者數人,身被重創,賊乃小退,而縱火燒齋閣。福時在內,延突火而入,抱福出外,支體灼爛,發盡為燼。于是勒眾與賊苦戰,賊乃散走?!?平叛后,宇文福解任,朝廷召其回洛陽,復除為太仆卿,又遷轉金紫光祿大夫。?但宇文福并未在洛陽善終,朝廷令其出任懷朔鎮將,剛到軍鎮,他便病死了。?史傳未記宇文福卒年,但宇文善墓志云“至神龜三年,以父艱去職”,宇文延墓志亦記“神龜三年中,遭艱停私”,則宇文福卒年當系于神龜三年(520),出任鎮將之前在洛陽逗留了兩至三年。

孝文、宣武兩朝,宇文福南征北戰,建功立業,見證了北魏的全盛時期,至孝明朝,則親歷了北魏的由盛而衰。宇文福本傳記其最后一次作戰是平定大乘法慶余黨之亂,由對外征戰到平定內亂,隱約折射北魏國運之轉變。

宇文族第四代,即宇文福之子,《魏書·宇文福傳》記其有三子,分別為宇文善、宇文延、宇文慶安。但宇文善墓志云“以君長兄東宮直后,字元慶,器均顏項,命亦如之,未有紹嗣,弱年不永”,則宇文福實有四子,宇文元慶為長子,只是元慶早死,未能繼承父親的爵位。史傳中宇文福三子僅宇文延事跡較詳,不過宇文善、宇文延二人墓志已出土,可借二人墓志與史傳合而觀之,大致勾勒出這一代的命運。

次子宇文善,宣武帝延昌年間(512—515)以恩蔭入仕,隨后歷任“司空公清河王府士曹參軍,續轉府功曹參軍,仍遷府掾……后清河王移軒教府,廣平、任城二王繼踵季臺,又除君寧朔將軍、三門都將,仍領府掾”,期間宇文善任三門都將治水有功?。據吳志浩考證,其治水時間為孝明帝熙平二年(517)九月?。但朝廷卻在其丁父憂結束的正光四年(523)方論宇文善治水功,即使去掉為父服喪的三年,仍有三年的間隔。

熙平二年(517)正月宇文福父子平定瀛洲大乘余黨之亂后,宇文福被召回洛陽,在洛陽停留兩三年后被出為懷朔鎮將,可見熙平二年至神龜三年(520)間,宇文福及其子雖身處洛陽,卻是被排斥、警惕的對象。宇文福次子宇文善雖有治水功,卻遲遲不得升遷,第三子宇文延雖與父平定了瀛洲之亂,舍身救父事跡亦為朝廷見稱,三年間卻未見論功行賞。

神龜三年,宇文福因病逝世,宇文善服喪去職。正光四年冬,破六韓拔陵聚眾反,六鎮起義掀開序幕。朝廷急需用人,宇文善被起用,此時,朝廷方追論其“通運漕之功”,并任其為北道都督,奔赴戰場。最后,宇文善戰死沙場。墓志書:“后長蛇重阻,蜂毒更流。復徙旆雁門,悍茲狂狡……賊眾兵寡,力屈致害?!北蔽貉汩T郡治廣武,太和十八年(494)劃入肆州,宇文善可能死于平定肆州動亂中。史傳云其于孝昌末北征戰歿,北征戰歿無誤,但墓志記“粵孝昌二年十一月丙申朔廿五日庚申窆于洛陽縣覆舟山之南”,則宇文善卒年不遲于孝昌二年(526)。

第三子宇文延“永平二年中,旨除奉朝請”,入仕時間早于其兄,可見才能突出,“尋以才藝絕倫,篤誠款至”遷任宣武帝侍衛官。孝明帝即位后次年,宇文延遷員外散騎侍郎,隨父出任瀛洲,熙平二年瀛洲動亂,宇文延舍身救父,隨后回到洛陽,史傳與宇文延墓志均未記其此時期所任官職。

神龜三年,宇文福病逝,宇文延為父服喪,史傳記其孝昌中被起復,甚謬,墓志言明其“正光之末,旨復本任”。有學者更據墓志“涇渭為其虔劉,岐岍以之荼炭”一句指出宇文延起復具體時間是孝昌元年(525)?,當以此為準。時值關隴起義軍大敗北魏軍隊,形勢危急,宇文延被朝廷起復,授“假節、建威將軍、西道別將”,并“擁率種人,兼領突騎”,平定關隴之亂。墓志載宇文延“禁令申明,威略兼舉,率先士卒,自關以西,屢摧兇逆,救免諸軍,倒懸之危,非唯五三”,足見其在關隴所立戰功之高,于是宇文延在返還朝廷后,因功“特除員外散騎常侍,俄遷直寢”。孝昌元年(525)十二月,宇文延再次出征,與高平胡琛部將宿勤明達交戰于涇州東北介陽谷,并取得了戰事勝利,宇文延“復與羯虜萬俟丑奴相持于青狼之坂”,并殞身于此戰。

宇文善戰死河北,宇文延亦殞身關隴,兩兄弟戰死時,均不超過30 歲,而兩人的弟弟宇文慶安,最后亦死于孝昌四年(528)河陰之變?。宇文氏第四代歷經宣武、孝明兩朝,卷入政治斗爭,仕宦生涯遭受挫折,或死在平定六鎮動亂的戰場上,或死于政變,此時的宇文氏正如當時之北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亡的命運。

宇文福家族成員在北魏朝廷的仕宦經歷大致如上,要充分認識該家族政治社會地位,尚需進一步考察其婚媾情況,但該家族在北魏時期可考的聯姻僅有宇文混、宇文福兩段。宇文善墓志記:“祖混……夫人獨孤氏,父意,富陵夏州長史。父?!蛉嗽?,父贊,尚書左仆射、衛大將軍、司州牧、肅公?!豹毠率夏藙踪F八姓之一,亦是北魏立國之初的兩大外戚家族之一。宇文福之妻元氏則屬北魏宗室,妻父元贊官至尚書左仆射,孝文言其“夙德老成,久居機要”?。

通過梳理宇文福家族成員的婚宦情況,可知其家族乃北魏勛貴之族。然而,六鎮暴動與河陰之變沉重打擊了這些遷洛勛貴。統治集團的大洗牌已悄然開始,來自六鎮和代地的豪強酋帥走上了北魏的最高政治舞臺,這些洛陽勛貴家族為謀生存,也不得不投向六鎮豪帥勢力。北魏分裂后,宇文福家族成員亦走向了分仕東魏、西魏的道路。

三、宇文福家族在東魏北齊、西魏北周之分仕

宇文福之子宇文延生前曾多次出征關隴,立下戰功,最后死于孝昌二年(526)對萬俟丑奴的作戰中,他的兩個兒子宇文仲鸞、宇文瑞(字叔鸞)隨后都投靠了六鎮豪帥勢力?!段簳び钗母8阶友觽鳌罚骸白又冫[,武定末,齊王丞相府長流參軍?!?按《北史·齊本紀上·世宗文襄帝紀》:“(武定)七年四月甲辰,魏帝進文襄位相國,封齊王……八月辛卯,遇盜而崩?!?高澄死后,高洋繼掌朝政,《北齊書·文宣紀》:“(武定八年正月)戊辰,魏詔進帝位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王……三月辛酉,又進封齊王……(五月)戊午,乃即皇帝位于南郊?!?相國、丞相意義相同,齊郡王亦可省稱齊王,故只能大概推定宇文仲鸞曾在武定七年(549)四月至武定八年(550)五月間為高澄或高洋的相府長流參軍。

此后關于宇文仲鸞的信息僅見一條,《北史·平秦王歸彥傳》(《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乃后人取《北史》所補):

先是冀州長史宇文仲鸞、司馬李祖挹、別駕陳季璩、中從事房子弼、長樂郡守尉普興等疑歸彥有異,使連名密啟,歸彥追而獲之,遂收禁仲鸞等五人。仍并不從,皆殺之?。

高歸彥以討侯景功,除領軍大將軍,廢帝高殷繼位后仍“總知禁衛”?。乾明元年(560)孝昭帝發動政變,歸彥亦參與其中,行至東閣門時,都督成休寧竭力阻攔,但因歸彥“素為兵士所服”,休寧只能嘆息作罷?,孝昭帝死后,高歸彥迎立武成帝,地位愈發尊崇,史傳言其“從武成還都,諸貴戚等競要之。其所往處,一坐盡傾”?。武成帝高湛即位后,要將皇位繼承兄終弟及的情況扭轉為父子相繼,功高勢強的宗王高歸彥是極大的隱患。河清元年(562),武成帝將高歸彥調離鄴城,令其出任冀州刺史。宇文仲鸞時為冀州長史,職權甚重。高歸彥至冀州后,心中不安,意欲謀反,仲鸞等人察覺了歸彥的意圖,欲向朝廷告密,但被歸彥截獲密函,最終遭其殺害。北齊一朝皇位爭奪激烈,國力亦因宗室相殘漸趨衰弱。宇文仲鸞曾為高氏府掾,官至冀州長史,最后卻仍不免死于北齊皇族內部斗爭中,令人唏噓。

仕于東魏北齊的宇文仲鸞最終死于北齊宗室之亂,那么入仕西魏的宇文瑞命運又當如何呢?

宇文瑞死于恭帝元年九月,死時45 歲,則其出生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宇文瑞墓志記其“弱冠,耿介有氣略,以勛胄子□,敕除直后”,推算當時應值孝莊朝,宇文瑞時為孝莊帝侍衛官。次年,孝莊帝誅殺爾朱榮,爾朱兆立元曄,殺孝莊帝,旋又廢元曄立元恭,高歡則另立安定王元朗為帝,與爾朱氏抗衡。普泰元年(531),高歡擊敗爾朱兆,廢元恭及元朗,另立孝武帝元修。志文記宇文瑞敕除直后,遷龍驤將軍、諫議大夫,又轉直寢,墓志未言明遷轉具體時間,但永安三年至普泰元年政局變動劇烈,考慮到宇文瑞兄長宇文仲鸞為高氏親信,宇文瑞或亦投入高氏旗下。

大統三年(537),宇文瑞“入關補帳內都督”,墓志未說明其入關原委,應因其入關契機并不光彩。大統三年正月,竇泰兵敗被擒,萬余東魏軍士被俘入關,《周書·文帝紀下》載:

(大統三年春正月)庚戌,太祖率騎六千還長安,聲言欲保隴右,辛亥,謁帝而潛出軍。癸丑旦,至小關。竇泰卒聞軍至,惶懼,依山為陣,未及成列,太祖縱兵擊破之,盡俘其眾萬余人。斬泰,傳首長安。?

宇文延很可能就是竇泰兵敗后被俘入關的。但入關后,宇文瑞即補為帳內都督,此職東魏中外府、西魏大丞相府皆設,職掌統領主帥左右的侍衛軍士?。同年十二月,宇文瑞更“從破沙苑賊有功”,說明宇文瑞入關幾個月后,便參與了西魏對東魏的重要作戰。沙苑大勝后,朝廷封宇文延為“桑干縣開國子”,旋又“除安北將軍,散騎常侍,進爵為伯,授中軍將軍,持節大都督,加通直常侍,武衛將軍”。

大統十七年(551),宇文瑞再度升遷,“除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兼大宗伯”,并護送公主至突厥和親,事畢,宇文瑞遷兼左衛將軍?!吨軙ぎ愑蛳隆ね回蕚鳌罚骸笆吣炅?,以魏長樂公主妻之?!?《周書·晉蕩公護傳》亦言:“初,太祖創業,即與突厥和親,謀為掎角,共圖高氏?!?則宇文瑞護送和親的公主即長樂公主,宇文泰欲借和親聯合突厥打擊高歡。大宗伯為六卿之一。

然而,西魏恭帝元年(554)九月,宇文泰卻突然死于長安,終年45 歲。大統十七年至恭帝元年的三年間,宇文瑞的任官經歷及死亡原因,墓志一字未記。值得注意的是,朝廷賜給宇文瑞的謚號是“悼”,《謚法》云:“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勞祀曰悼,恐懼從處曰悼?!?這是一個含有同情、貶義意味的謚號,結合宇文瑞墓志有序無銘以及墓志不記其姓的情況,他極有可能未得善終。

廢帝元欽即位后,與宇文泰“猜隙彌深”?,十一月,宗室元烈謀誅宇文泰,事發伏誅。宇文泰殺元烈后,元欽與宇文泰矛盾進一步激化,《資治通鑒》曰:“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謀誅太師泰?!?但宇文泰在宮禁上做了充足準備,監視廢帝行動:“泰諸子皆幼……唯以諸婿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于翼俱為武衛將軍,分掌禁兵……由是魏主謀泄?!?宇文泰心腹尉遲綱則于“魏廢帝二年,拜大將軍,兼領軍將軍。及帝有異謀,言頗漏泄。太祖以綱職典禁旅,使密為之備”?。在宇文泰嚴密的監控下,廢帝未能誅殺宇文泰,反被其廢黜,廢帝三年(554)正月恭帝元廓即位改元。

宇文瑞之死與這場兇險的政治斗爭有關。據宇文瑞及其妻墓志,可知宇文瑞之妻是元魏宗室拓拔富娑羅,二人次女宜君郡君亦嫁與元魏宗室拓拔衡。沙苑之戰論功行賞,宇文瑞遷任武衛將軍,大統十七年護送公主和親后更升任左衛將軍,統領禁軍。在宇文泰和廢帝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形下,宇文瑞與元魏宗室在婚姻上的密切聯系反令其成為宇文泰的眼中釘,宇文泰要實現對廢帝的嚴密監控,手握禁軍的宇文瑞不得不除。

四、西魏北周時期宇文瑞之聯姻網絡

宇文瑞之妻拓拔富娑羅為元魏宗室,拓拔富娑羅本人墓志記其祖為拓拔安周,父為拓拔遷,惜二人皆不見于史籍。

結合宇文瑞、拓拔富娑羅二人墓志,可大致得出其子女婚姻情況如表1。

表1 宇文瑞子女婚姻情況

世子宇文正婚姻情況僅見于拓拔富娑羅墓志,說明他是在宇文瑞死后才娶妻的。檢核史籍,未見宇文正妻父拔列蘭光其人,但《魏書·官氏志》云“拔列氏后改為梁氏”,??庇浛肌鞍瘟小敝旅撘弧疤m”字?。又,姚薇元指出拔列蘭氏其中一支于曹魏時入雍州已改梁姓,居于安定高平,為安定梁氏,隨拓拔氏徙代者,仍本拔列蘭氏,至孝文帝時改為梁氏?,宇文正之妻可能來自后者,該家族或亦入西魏北周,并由梁姓改復拔列蘭姓。

長女建康郡君嫁李弼第五子徒何綸,并生子徒何長雅,長雅娶隋文帝楊堅之女襄國公主?!侗笔贰だ铄鰝鳌罚骸皬U帝元年,賜姓徒何氏……子曜居長……次子暉……暉弟衍……衍弟綸……(綸)子長雅嗣,尚隋文帝女襄國公主?!?《徒何綸墓志》亦言:“□妻,廣業郡君宇文,世子元、次子善、次子敦、次子禮?!?

宇文瑞墓志于第二女之后書“祖母女”,殊不可解,拓拔富娑羅墓志則記其嫁元魏宗室拓拔衡,由宇文瑞本人及其第二女的婚姻情況,可知宇文福家族與元魏宗室的聯姻傳統在北魏分裂后仍有所延續。拓拔衡或即《隋書》之元衡,元衡與隋文帝楊堅長子楊勇、第四子楊秀交往甚密,最后卷入廢太子事件,開皇二十年(600)被隋文帝以“料度之外,私自出給,虛破丁功,擅割園地”之名賜死?。

兩方墓志對第三女武鄉郡君的丈夫記載有異,推測其應于大統十七年與天和四年(569)期間改嫁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侯莫陳什伐,其父侯莫陳運官至開府儀同三司。第二任丈夫楊勰則屬弘農士族楊氏,其父楊儉歷仕宣武、孝明、孝莊、孝武四帝,孝武西遷,楊儉亦跟隨進入西魏,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大統八年(542)卒。?楊儉之弟楊寬倍受孝武信任,亦從孝武入關,其家族為親元魏力量,宇文瑞死后,第三女或在其母拓拔富娑羅的干預下改嫁楊勰。第四女為宇文瑞與妾室所生,其婚姻情況僅見于宇文瑞墓志,其夫之父庫汗勇為武川勛貴王勇?!吨軙ね跤聜鳌罚骸按浯ㄈ艘病汗У墼辍再n姓庫汗氏……子昌嗣,官至大將軍?!?則宇文瑞第四女丈夫即王勇世子王昌,墓志中記王勇之子名子昌,比《周書》所記多一“子”字。

由上可知,宇文瑞子女的婚媾對象并不限于某一勢力,而是覆蓋了西魏北周政權的幾股重要勢力:代地勛貴、武川勛貴、元魏宗室、關中士族,未能確知的如拔列蘭光、侯莫陳運,亦均官至開府、開府儀同三司。

遷洛后的宇文福家族逐漸漢化,宇文氏部落兵隨家族第四代成員在平定六鎮起義的過程中損耗殆盡,加之家族于關中并無鄉里基礎,宇文瑞入西魏后,其后人雖未再現家族榮光,但卻通過西魏北周這張巨大的聯姻網絡融入到了關隴集團中來。關隴集團起源于西魏,是由“關中本位政策”耦合而成的以八柱國為核心的一個政治集團,其影響遠及隋唐。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言明“關中本位政策”是宇文泰借以抗衡財富兵強之山東高氏與正朔所在之江左蕭氏的新途徑,旨在團結進入關隴的鮮卑六鎮民族和當地胡漢土著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宇文瑞之妻既為元魏宗室,宇文瑞墓志卻記其為拓拔氏而非元氏。宇文瑞墓志應刻于恭帝元年十一月之前,則此時或之前即有元魏宗室復舊姓者,而此前所見元魏宗室復舊姓者多在魏周嬗代之后。宇文瑞子女婚媾對象除次女武鄉郡君之夫楊勰外,均為復姓者,這與宇文泰大規模復姓及賜姓的措施有關。因此,兩方墓志于西魏北周改姓相關研究而言亦有一定價值。

五、結語

本文以宇文瑞、拓拔富娑羅兩方墓志為線索,結合宇文善、宇文延墓志及其親屬在史傳的相關記載,試圖勾勒出宇文福家族在北朝曲折的政治命運,同時發現其家族的命運軌跡亦暗合北魏、北齊、北周發展變遷的歷程。

宇文活拔于道武帝時由燕入魏,經過兩代人的耕耘,至宇文福時,恰逢北魏盛世,宇文家族亦隨北魏的強大而興盛,發展至巔峰。孝明帝時,統治階層內部斗爭激烈,加上六鎮起義的打擊,北魏漸趨衰亡,宇文家族的第四代亦多人死于戰場或政治斗爭中。北魏分裂后,家族第五代宇文仲鸞、宇文瑞兄弟分仕東魏北齊和西魏,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宇文仲鸞最終殞身于貫穿北齊一朝的激烈宗室斗爭中,而宇文瑞在入關后被納入宇文泰宗族系統,但宇文瑞家族與元魏宗室綁定過深,家族部落兵在北魏末的六鎮起義中隨家族第四代的參戰而損耗殆盡,加之缺乏鄉里基礎,難以在當時的局勢下謀求破局之路,但其后代終究還是通過與西魏北周各方勢力聯姻融入了關隴集團。

猜你喜歡
宇文墓志家族
強大的復姓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HK家族崛起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宇文老師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