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判斷空間

2024-01-28 12:21徐占勇劉紹熠
福建林業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交易森林價值

劉 頻,徐占勇,劉紹熠

(1.廣西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8;2.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高峰林場,廣西 南寧 53001)

202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1],明確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探索綠化增量責任指標交易、清水增量責任指標交易等方式,合法合規開展森林覆蓋率等生態資源權益指標交易,極大地拓展了森林生態產品價值的估算范圍和內容。要實現森林生態產品價值,首要任務是要對森林的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空間進行準確判斷。如果判斷不準確,不僅無法為森林經營決策者提供參考,更重要的是影響到產品的交易。因此,森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及其實現空間判斷是森林生態產品交易的基礎。

1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基礎

森林生態產品是指依托于森林環境生產的物質及衍生產品,包括但不僅限于木材、藥材、食品、油料和原料,還包括生活在森林區域內的動物、植物,以及森林保育形成的森林景觀、森林覆蓋率和固持碳匯、土壤保育、養分循環、調節水量、釋放氧氣等,是一個廣泛性概念。因此,基于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和保有的生物資源、有機物質、無機物質均是森林生態產品核算的基礎。

在森林生態服務評估中,我國選取固土、保肥、氮固持、磷固持、鉀固持、調節水量、凈化水質、固碳、釋氧、提供負離子、吸收氣體污染物、滯納顆粒物(TSP、PM10、PM2.5)、防風固沙、農田防護、物種資源保育、木材產品、非木材產品、森林康養等18項作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2],綜合運用“市場定價法、投資成本法、資源層別法、應稅污染物當量、等效替代法、權重當量平衡法”等計算森林生態服務的價值量,為森林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核算、產品信息揭示和交易等提供規范。

在林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實施分類經營,將重要江河源頭匯水區域、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兩岸、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重要濕地和重要水庫周圍、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防風固沙林基干林帶、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未開發利用的原始林地區及其它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劃定為公益林,未劃定為公益林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屬于商品林[3]。通過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界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國土綠化造林項目投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建設、生態保護效益補償、林地征占用補償、林地林木產權流轉、林木和非林木產品交易、森林碳匯交易、生態權益交易、資源配額交易[4]、林業生態產業開發、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旅游開發等,實現森林生態服務價值。

2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空間判斷

產品估價是商品交易的基石,是買賣雙方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達成交易為目標,對未確定交易的產品進行評估定價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產品估價以實物量為基礎,根據產品類型、數量質量、市場調查、歷史價格數據、消費群體、交易活躍程度及產品生產供給地的經濟水平等進行評估。由于森林生態產品類型多樣、價值多元性、計算復雜,且具有自然資源資產特性,其價值量計算通常按長期投資的評估價值確定[5]。評估范圍以行政區域或特定地域為單元,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林分類型為計算基數。

但對于一片森林,由于其所處的地理空間位置不同,森林的利用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同,生態產品的使用性價值會存在差異。如居于城鎮區域內部的森林,其使用性價值主要是改善居住環境,供人們游憩、觀賞、遮陽;而位于江河源頭匯水區域、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水源源頭區的森林,主要是發揮森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水量等功能效益。因此,在生態產品價值量評估時,應當以森林的主導性功能為依據,根據生態系統功能屬性、生態產品商品屬性,以及資源保護開發和管理成本,充分考慮產品的使用價值,有的放矢選擇評估指標,使產品的使用與價值形成統一,得到買賣雙方公允的價格。

2.1 生態公益林價值核算空間判斷

生態公益林,顧名思義具有生態性、公益性。依據森林分類,生態公益林劃分為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其它防護林、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革命紀念林、自然保護區林等14個林種。各林種都具有保育土壤、固持養分、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等功能,但具體到某一林種,又有其特定的使用性價值或方向性服務價值。在價值量測算時,如果將所有價值指標都計入其中,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在發生交易時,很有可能夸大了價值量,使購買者產生質疑或難以接受,導致交易失敗。為此,對于某一類森林生態產品價值量估算,建議應用其主要功能指標和密切關聯指標作為計算基數即可,如水源涵養林的價值量估算,關注點是森林的調節水量和凈化水質指數,密切關聯指標為固土量,運用森林的調節水量、凈化水質、固土量等3個指標作為價值量計算基數,對于購買者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再將林木養分固持量、碳匯量等納入其中考量,就會增加額外性價值,可能導致消費者不愿付費。

2.2 商品林價值核算空間判斷

商品林,循名責實是突出產品的商品屬性。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果樹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業原料林、藥用林、其它經濟林等7個林種。各類型商品林的價值量計算相對于生態公益林來講相對簡單,一般以實物量為依據,根據產品種類、品質,以及社會經濟水平、消費群體、市場需求而作出定價。至于商品林儲存的生態保護、物種資源保育等潛在性、外溢性價值,是否要納入其中計算,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取舍,這樣才能使產品定價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觀實際。

3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空間判斷與特點

3.1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空間判斷

森林生態產品屬于公共產品,如果完全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進行,不僅價值評估變得很復雜,產品交易也很難促成,并且也不能真實反映出森林生態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實質,特別是那些具有公益性質的生態權益產品,如清潔的水、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景觀等,由于產品的使用和消費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6],社會共享性程度高、廣泛性明顯,很難上市交易。為此,我國在推動生態產品交易時,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通過以下措施和途徑,促進森林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3.1.1 采用“命令—控制”管理措施,促使生態保護價值實現 這種方式是通過制定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并強制實施,以達到國家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7]。我國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8]的環境管控措施。通過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明確國家生態安全底線和生命線,實行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強化各級政府履行職責,迫使地區或區域間政府加強合作,落實監管責任,共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實現森林生態保護價值。

3.1.2 運用經濟補償手段,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經濟補償手段是施行行政命令手段的補充和輔助,為使行政命令落實到位,提升生態建設保護水平和質量,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方面以國家投資或政府購買的形式,投資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區、生態公益林等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轉化生態產品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制度設計、機制建立,建立生態保護效益補償制度,實施重點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補貼政策,施行“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利益導向機制,強化以經濟補償手段來有效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9],引導地區政府之間、生態保護者與生態效益受益者,通過自愿協商、經濟補償的方式,開展生態保護、森林覆蓋率、森林碳匯、綠化增量、清水增量等總量配額指標交易,轉換生態資源資產價值,如重慶江北區和酉陽縣開展的森林覆蓋率交易,就是政府之間開展的典型的以經濟補償獲取生態資源配額指標交易。

3.1.3 以市場資源配置,推動森林生態產品權益交易 除傳統的木材、非木材產品交易外,近年來,隨著各國政府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化主要力量的森林碳匯,成為市場交易的新寵。如何計量森林碳匯,并促成交易,廣西在清潔發展機制造林再造林項目實踐中,對森林碳匯計量方面做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研究,認為計算清潔發展機制造林再造林項目產生的碳匯,主要考慮樹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粗木質殘體和土壤有機碳等5個碳庫[10]。據此,申請獲得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理事會批準注冊,并成功實施全球首例CDM再造林項目[11]。依托項目造林,延伸實施人工林營造、小流域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盤活山區資源,并通過市場培育、市場化運作,推廣“縣級人民政府+國有林場”合作模式。在明晰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基礎上,通過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12],將分散在群眾手中的林地林木進行收購收儲,并“小塊”為“大塊”,實現集約規模經營,發展“林地入股、林木變現、保底分成、托管分紅”等多元經營模式,為農戶構建“拿現金、取分成、得租金、掙薪金、獲股金”增收渠道,促進碳匯造林、生態保護、林農增收有效融合,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變現為經濟收益。

目前,我國的生態產品市場培育初步建立,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雙向機制,森林生態產品已從傳統的木材、藥材等實物量交易擴展到森林碳匯、森林覆蓋率等生態權益類期權產品交易,但生態權益類期權產品市場發育不完善,交易量很小,真正的市場沒有形成。同時,生態權益類期權產品交易受經濟、社會、政策、市場、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有些產品的市場交易范圍大,可進行國際貿易,如木材、森林碳匯;而有些產品卻只能局限于在某一地區或特定區域的交易,如綠化增量、清水增量。因此,在開展森林生態產品交易時,應根據產品類型、商品屬性、消費群體、市場空間等,選擇交易對象、方式。

3.2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特點

3.2.1 價值實現方式具有中國特色 把發展森林、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助力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抓手。通過制度設計,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生態保護效益補償,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環境管控體系,實行行政區域生態產品總值指標配額,領導干部任期生態產品總值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促使總值指標配額不能滿足要求的地區與資源豐富地區的政府之間加強合作,開展綠化增量、清水增量、森林覆蓋率等生態產品總值指標配額交易,促進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有著實質性區別。

3.2.2 關聯方交易符合中國國情 關聯方交易是指關聯方之間轉移資源、勞務或義務的行為。我國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的條件不同,生態狀況存在差異。如果生態保護方不能得到適當的經濟補償,那么對于生態保護決策和責任義務履行將有重大影響,在建設生態與發展經濟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情形下,很有可能以犧牲環境而求經濟。因此,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在生態建設和保護方面存在一定依存關系的地區政府、企業之間以經濟補償或購買方式,交換生態資源權益指標,平衡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與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生態建設相符。

3.2.3 公允價值的運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確立了森林生態產品價值的核心地位,突出生態與經濟的相關性,使得森林生態產品交易的決策目標更加明確,得到了社會的公允,為森林生態產品的價值評估、核算、交易創造了條件。目前,以實物量計價的林地、林木產品、非林木產品等交易活躍,森林碳匯交易市場正在拓展,其它衍生產品如固土保肥、綠化增量、清水增量、森林覆蓋率等生態資源權益指標交易由于歷史成本難以準確計量,市場交易沒有形成。但是,我國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量評估,制定了相關規范,并規定了各類指標計算的限定條件,只要嚴格執行,其價值量是會得到公允的。

4 結論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空間判斷直接影響到產品定價,關系到產品能否達成交易和價值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使得森林生態產品的交易空間擴大,在許多方面增加了產品價值核算的難度。產品交易關聯方決策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運用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以提高產品價值的判斷力和水平,通過提升產品價值判斷,使在開展產品交易,面對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時,能夠選擇一種合理的方法來對復雜的產品類型、交易市場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得出使產品交易關聯方能夠接受的、公允的結果。

猜你喜歡
交易森林價值
哈Q森林
一粒米的價值
大宗交易榜中榜
“給”的價值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交易流轉應有新規
大宗交易
驚人的交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