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固原地區3 023例貧困家庭新生兒耳聾基因與聽力篩查聯合結果分析*

2024-01-29 08:30顧潔袁嬌趙娟萍郭翠張燕娜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雜合回族耳聾

顧潔 袁嬌 趙娟萍 郭翠 張燕娜

我國常見的耳聾相關基因包括GJB2、SLC26A4、mtDNA12SrRNA及GJB3基因[1]。對常見耳聾高頻熱點突變進行篩查可彌補聽力篩查的局限,預防遲發性聾、藥物性聾患兒漏篩漏診,提高耳聾高?;純旱臋z出率。聽力障礙幼兒的早期干預是治療的關鍵,若能及早發現并治療,語言發育可同正常人一樣。

寧夏地處我國西北偏遠地區,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重點省份,其中固原是寧夏第一大貧困市,出生缺陷防控能力有限。貧困建檔立卡戶是寧夏貧困市(區)政府高度關注的群體,開展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了解此群體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對篩查陽性新生兒進行遺傳咨詢指導及隨訪工作,可降低耳聾發生率,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本研究采用耳聾基因微陣列芯片法(4個常見耳聾基因的15個突變位點)對寧夏固原市的3 023例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進行耳聾基因與聽力聯合篩查,分析固原地區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及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寧夏固原市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出生的3 023例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免費進行耳聾基因篩查,其中男1 501例(49.65%),女1 522例(50.35%);回族2 302例(76.15%),漢族715例(23.65%),其他民族6例(0.2%)。新生兒家長均在充分知情告知的情況下,自愿簽署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知情同意書并讓孩子接受足跟血樣本采集。

1.2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 新生兒出生48~72 h后,由專業醫護人員采集足跟血,血液滲透均勻,制成8 mm干血斑。使用打孔器在濾紙干血斑標本上進行打孔,形成直徑6 mm干血斑,按實驗室干血斑核酸提取標準操作規程對采集的干血斑進行DNA的提取,采用博奧十五項遺傳性聾相關基因檢測試劑盒(微陣列芯片法),對4個熱點基因GJB2、GJB3、SLC26A4、線粒體12SrRNA中的15個位點進行檢測。根據判讀軟件自動對芯片掃描結果進行判讀。

1.3聽力篩查 在新生兒出生48 h后采用DPOAE或TEOAE進行聽力初篩;初篩未通過新生兒在出生后42 d,采用OAE和AABR進行聯合復篩,任意一項或兩項未通過者,為復篩未通過。

1.4遺傳咨詢與隨訪 對檢出的GJB2、GJB3、SLC26A4、線粒體DNA 12SrRNA突變攜帶者,明確基因型與突變位點后,向其提供突變結果解讀以及相應的干預措施。對所有接受篩查的新生兒,由幼兒保健專職醫務人員通過電話隨訪,了解其聽力與語言發育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建立EXCEL 數據庫,采用 SPSS19.0進行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結果 3 023例貧困建檔立卡新生兒中,123例新生兒檢出耳聾基因突變,陽性率4.07%;其中GJB2突變56例(1.85%)、SLC26A4突變46例(1.52%)(其中1例為復合雜合突變),線粒體DNA12SrRNA突變14例(0.46%),GJB3突變6例(0.20%),1例SLC26A4與GJB2基因雙重雜合突變(0.03%)。檢出1例SLC26A4:c.2027T>A/IVS15+5G>A復合雜合突變;1例GJB2:c.235del/SLC26A4:c.2027T>A雙重雜合突變(表1)。

表1 固原市貧困建檔立卡戶3 023例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結果

2.2回族、漢族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特點 2 302例回族新生兒中共檢出98例(4.26%,98/2 302)攜帶耳聾基因突變(表2)。4個常見耳聾基因突變總體和各自的檢出率在回族與漢族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回族、漢族耳聾基因突變檢測結果(例,%)

2.3回族、漢族新生兒聽力與耳聾基因聯合篩查結果分析 123例耳聾基因突變新生兒均通過聽力篩查,通過率100%;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發現,回族與漢族耳聾基因篩查陽性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率無顯著差異(P>0.05)(表3)。

表3 回族、漢族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耳聾基因突變情況(例,%)

2.4聽力隨訪結果 3 023例新生兒全部完成聽力隨訪,結果顯示,123例攜帶耳聾基因突變新生兒目前聽力及語言發育均正常;2 900例未攜帶耳聾基因突變新生兒中,5例復篩未通過,3月齡時進行聽力學診斷,最終3例確診為聽力損失,其中雙側重度聾1例,左耳輕度聽力損失2例。這3例聽力損失患兒中,1例雙側重度聾患兒已佩戴助聽器,目前在康復中心進行言語康復;1例1歲時復診,左耳無聽力,后續將持續關注該兒童的聽力發育情況。另外,本研究發現1例SLC26A4復合雜合突變新生兒,隨訪時家長反饋聽反應正常,但該新生兒為大前庭水管綜合征高風險兒童,隨訪時僅6月齡,將持續關注該新生兒的聽力及語言發育情況。

3 討論

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疾病,60%由遺傳因素導致[2],耳聾基因突變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種族差異性,了解寧夏固原地區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對當地有針對性開展耳聾出生缺陷防控工作至關重要。

3.1寧夏固原地區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分析 本研究3 023例固原市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中,共檢出123例新生兒攜帶耳聾基因突變,檢出率4.07%,與全國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陽性檢出率一致(3.86%~5.39%)[3],且4個常見耳聾基因的檢出規律與全國大多數城市規律一致,均是GJB2基因突變率(1.85%)最高,其次為SLC26A4(1.52%),c.235delC 和c.IVS7-2A>G位點突變為最主要突變位點。研究發現,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呈現一定的地域與民族差異[4],本研究發現固原市貧困建檔立卡戶新生兒線粒體DNA12SrRNA突變率(0.46%)高于全國水平(0~0.29%)[3],可能由于納入篩查的新生兒中76.23%為回族新生兒導致,也可能是固原地區獨特的地域因素導致。本研究中,SLC26A4基因的c.1226 G>A、c.IVSI5+5 G>A、c.1174A>T位點與線粒體DNA12SrRNA的c.1494C>T位點未檢出突變,可能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待于后續擴大樣本量繼續研究。

3.2回族、漢族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分析 固原市是寧夏主要回族聚居地,本研究結果顯示,寧夏固原地區貧困建檔立卡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率均呈現GJB2突變率最高,SLC26A4突變率次高的規律,與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研究報道一致[5]。本研究中,回族新生兒耳聾基因突變率為4.26%,漢族為3.49%,四個常見基因的突變率在回族、漢族間均無顯著差異,與本人前期[6]等研究結果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民族聚居地及民族之間的婚配差異有關。筆者前期研究聚焦寧夏銀川地區,篩查人群中回族占15.5%,銀川市人口流動性大,回、漢通婚比較常見,可能是回、漢民族融合引起的基因交流,導致銀川地區回族改變了原有基因特征。而本次研究聚焦寧夏固原地區,回族人群占76.15%,據考證,寧夏固原地區回族定居始于元代,因成吉思汗西征將大量阿拉伯回兵帶入寧夏六盤山,部分回兵定居當地,繁衍后代,形成具有阿拉伯基因特點的獨特回族群體。固原地區屬于四面環山的山區地貌,交通不太發達,人員流動性差,回族相對集中,穆斯林習俗及種族本身基因特點保存的相對完整。族內同一民族的單一婚姻比較常見(近親、內婚和表親婚姻的比率很高),由于高血緣率導致單基因隱性遺傳病在回族人群中攜帶率高于漢族人群。本研究中,線粒體DNA12SrRNA基因回族突變率(0.39%)、漢族突變率(0.70%)均高于全國水平(Yao等,2004),這可能與固原地區獨特的半干旱地理環境有關,也可能與人種來源、人口遷徙、基因融合、婚配等因素有關。本研究發現固原地區線粒體DNA12SrRNA基因突變攜帶率漢族高于回族,與Du等[7]和郭斌等[8]研究一致,這可能由于回族人種特點所導致。12SrRNA是mtDNA突變的熱點區域,其突變后可改變12SrRNA的結構,屬于母系遺傳,線粒體突變可明顯提高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敏感性,攜帶該基因突變的新生兒需禁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避免“一針致聾”的悲劇發生[7-10]。因此,固原地區應加強對新生兒藥物性聾相關基因突變攜帶者的篩查與陽性新生兒的用藥指導。

3.3回族、漢族新生兒聽力聯合耳聾基因篩查結果分析 本研究中123例耳聾基因突變新生兒均通過聽力篩查,而巫靜帆等[11]研究發現6.89%的耳聾基因突變新生兒未通過聽力篩查,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由于地域性耳聾基因突變特點差異導致,需進一步探究寧夏地區針對性耳聾基因熱點譜,優化篩查技術;也可能受聽力篩查技術的特異性、準確性影響。本研究漢族、回族耳聾基因篩查結果陰性的新生兒中,聽力篩查未通過率分別為0.30%(2/690)、0.14%(3/2 204),無顯著差異(P>0.05)。目前已知耳聾基因至少121個,熱點變異多于20個[12,13],本研究采用的4個基因15個位點突變篩查技術不能覆蓋已知的所有致聾位點;本研究中5例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患兒,耳聾基因篩查結果全部為野生型,可能因出生時的病毒感染、內耳結構異常及其他未覆蓋的耳聾基因突變位點等原因引起。

3.4隨訪結果分析 耳聾基因篩查是獲悉不同區域耳聾基因突變率、突變譜的重要手段,但對某區域耳聾基因篩查結果、防控水平的評判是通過隨訪結果加以體現[14]。本研究隨訪率為100%,123例攜帶耳聾基因突變的新生兒目前聽力及語言發育正常。肖彩霞等[15]研究發現497例SLC26A4基因雜合突變病例中,8例雙耳聽力損失(輕度2例,中度2例,重度4例),585例攜帶GJB2:c.235 del C雜合突變新生兒中,5例1歲期間經聽力檢測診斷為輕至中度聽力損失[16],因此,本研究發現的70例GJB2單雜合、52例SLC26A4單雜合及1例雙重雜合突變攜帶者目前雖然聽力發育良好,但仍然是未來出現聽力損失的高風險新生兒,需加強隨訪。

有研究表明SLC26A4基因突變引起的大前庭水管綜合征起病較隱匿,33.15%的患兒至少有一耳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多數在出生后1~3歲內發病[17],本研究有1例攜帶SLC26A4基因c.2027T>A/c.IVS15+5G>A復合雜合突變患兒,聽力初篩、復篩均通過,6月齡時隨訪發現其聽力發育良好,該新生兒可能為遺傳性遲發性/漸進性聾患兒,也可能因為該新生兒攜帶的c.2027T>A/c.IVS15+5G>A突變位點來自父母一方,此受檢者可能是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建議父母進行位點驗證,以明確孩子基因突變情況,同時建議孩子定期進行聽力隨診,及時發現聽力異常,及時就診,可避免或延遲耳聾的發生。

猜你喜歡
雜合回族耳聾
深刺聽宮治療耳鳴、耳聾驗案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統不育系材料選育中常見的育性分離及基因型判斷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從翻譯到文化雜合——“譯創”理論的虛涵數意
回族文獻目錄工作述評
回族族稱起源新辨
耳聾耳鳴辨證施護
雄激素可調節的腎臟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靶向雜合啟動子的優化
從《家譜》看吉林回族的源流與走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