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抽檢數據常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4-01-29 11:10趙紅磊楊麗蓉趙紅艷張豐香
食品與機械 2024年1期
關鍵詞:核查錯誤機構

趙紅磊 楊麗蓉 趙紅艷 劉 欣 李 磊 張豐香

(1. 濰坊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濰坊 261100;2. 濱州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3.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山東 濰坊 261053)

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力度逐年加大,各級市場監督部門通過日常檢查、監督抽檢等方式進行綜合監管,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目前,食品安全抽檢已經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保障中國的食品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1-2],全國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每年開展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數量達數百萬批次[3],有效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了人們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抽檢數據質量是檢驗機構的技術能力、專業素養和管理服務水平的綜合反映[4],其質量狀況直接影響到市場監管部門的行政執法和公信力,甚至關系到相關企業的生死存亡,對整個食品行業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均積極探索抽檢數據抽查考核的方式方法、考核內容,組織數據自查,開展數據質量提升專題培訓并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努力推進食品抽檢數據高質量發展[5-7]。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開展食品安全抽檢數據抽查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規范問題,給后續的監管和行政處罰帶來一定影響[8-9]。以四川省及福建省為例,其2021年數據抽查問題率分別為32.5%和59.48%[10]。筆者結合日常工作實際,通過分析日常抽檢數據質量抽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提出優化食品安全抽檢工作的一些措施,以供食品監管和抽檢人員參考。

1 食品抽檢數據質量抽查的主要內容

食品安全抽檢是由抽樣、檢驗、結果報告、核查處置等一系列環節組成的,抽檢結果最終以檢驗檢測報告形式呈現,是各個抽檢鏈條的最終成果。高質量的食品安全抽檢數據是食品安全抽檢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是分析發現問題和研判食品安全形勢的重要支撐,是做好核查處置工作的關鍵因素。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1年全國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的通知》(國市監食檢發〔2021〕11號)《關于落實2021年全國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市監食檢(司)函〔2021〕21號)文件要求,食品安全數據質量抽查成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制度規定,旨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承檢機構管理,提高食品抽檢工作質量,及時排查風險隱患,以真實、客觀、準確出具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數據[11],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也分別開展了食品抽檢數據質量抽查行動,取得了較好效果。

食品安全抽檢數據質量抽查內容覆蓋抽檢的全過程,主要包括樣品信息、食品分類、檢驗信息、檢驗結果、結論判定、其他方面六大類,詳細內容見表1。

表1 食品安全抽檢數據質量抽查主要內容

2 食品抽檢數據典型問題分析

2022年1—12月,山東省某地級市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共開展食品安全抽檢樣品約6萬批次,由31家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分別承擔。筆者對31家檢驗檢測機構的食品抽檢數據按10%比例進行了抽查,共發現問題數據1 192條。對這些數據進行歸類分析,發現各承檢機構存在的問題最多的是檢驗信息方面,占比58.98%,問題最少的是結論判定方面,占比1.51%。各類別問題比例如圖1所示。

圖1 各類數據問題比例

2.1 樣品信息方面

2.1.1 五大字段信息 發現的問題主要有:① 樣品名稱規范性問題。樣品名稱應當體現樣品的真實屬性,通過樣品名稱應能反應樣品類別規范。在實際抽查常見的問題通常與此有關。比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樣品名稱為“好友趣大凹凸”,實際樣品種類為薯片,樣品名稱應規范填寫為“好友趣大凹凸薯片”。② 證件號碼錯誤。重點核查營業執照號和生產許可證號與系統上傳的照片、樣品標簽標識是否一致,在數據抽查中發現部分營業執照號和生產許可證號存在錯位、漏位、多位問題。③ 日期問題。部分樣品存在生產日期、加工日期或者購進日期選擇錯誤,不能真實反映樣品的來源信息。比如,超市售賣的水果一般追溯到購進日期,有的機構選擇了填報生產日期。

2.1.2 非五大字段信息 發現的問題主要有:① 抽樣過程邏輯矛盾。重點核查抽樣區域、是否網購與環節、場所,是否進口與原產國等存在邏輯矛盾。比如某檢驗機構抽檢的可可粉,其樣品類型填寫為進口食品,但原產國填寫為中國。另外,部分檢驗機構將自助售貨機的抽樣地點錯填為“網購”。雖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規定無人超市、自助售貨機抽樣方式參照網絡抽檢執行,但應屬于流通環節的“其他”場所,并建議備注說明。② 企業信息不規范或錯誤。有部分檢驗機構填報的生產企業名稱、被抽樣企業名稱出現錯別字,或多字少字,有的還存在生產企業信息與樣品批號標注的生產企業信息不一致的問題。③ 區域類別和抽樣環節信息問題。主要檢查區域類別、抽樣環節信息是否存在錯誤,例如被抽樣單位為某某學校,檢驗機構填報區域類別為“鄉鎮”,其實區域類別應當選擇“學校周邊(鄉鎮);被抽樣單位為某生產企業的,抽樣環節填寫了“流通環節”等問題,正確填寫應當為“生產環節”。

2.2 樣品分類方面

食品分類錯誤包括食品大類間錯誤和食品大類內錯誤。通過對31家食品檢驗機構數據進行抽查發現,出現錯誤較多的分類見表2、表3。

表2 常見食品大類間錯誤

表3 常見大類內錯誤

2.3 檢驗信息方面

檢驗信息核查重點核查檢驗項目、檢驗方法標準、檢出限/定量限、判定標準、限量等。

2.3.1 檢驗項目方面 重點核查檢驗項目與抽檢文件要求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多檢或者漏檢項目。應核查檢驗項目名稱和備注是否規范,比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海水魚中的孔雀石綠項目,未按照檢驗依據GB/T 19857—2005規定,在檢驗報告中備注“孔雀石綠和隱色孔雀石綠殘留量之和,以孔雀石綠表示”。

2.3.2 檢驗方法方面 重點核查檢驗方法是否符合抽檢文件和標準規定,是否與樣品相適應。常見問題有:① 檢驗方法不符合標準要求。比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大米中鎘限量時,根據填報的判斷依據GB 2762—2022規定,檢驗方法應使用GB 5009.15—2014,而該檢驗機構錯誤填寫為GB 5009.268—2016。② 檢驗方法不適用于樣品類型。比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瓜子中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驗依據為GB 5009.97—2016(第三法),而該方法僅適用于白酒、葡萄酒、黃酒、料酒中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的測定,應當使用GB 5009.97—2016第一法或第二法。③ 樣品數量不滿足檢驗方法要求。比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白菜中農殘檢驗方法為GB 23200.121—2021,但該樣品量和備樣量均不足3 kg,不滿足該檢驗方法要求。

2.3.3 標準限量值(最大允許限、最小允許限)問題 主要問題有:① 對標準理解有誤或未注意產品屬性和分類,造成質量指標、食品添加劑和重金屬等元素污染物等限量值用錯或填錯,如某檢驗機構對抽檢的芝麻醬中的鉛含量進行判定時,應依據GB 2762—2022的食品分類體系,將其歸屬于堅果與籽類食品,而該機構將其錯誤歸類為調味品;再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速凍水餃中鉛限量值為0.2 mg/kg(不含餡限量),正確填報應為0.5 mg/kg(含餡),出現了含餡按照無餡混淆判定的情況。② 判定依據中未規定限量要求。核查中發現,部分樣品的判定依據適用錯誤,存在判定依據中無對應產品的限量要求的情況,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日照綠茶錯誤使用了GB 19965—2005進行了氟含量判定;某檢驗機構填報的計量稱重的紅燒豬蹄為非預包裝食品,檢驗了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微生物項目,判定依據應采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而機構填報的判定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僅適用于預包裝食品。

2.3.4 判定依據問題 主要問題有:① 使用作廢判定標準,如某檢驗機構抽檢的魚片生產日期為2023年7月10日,鉛的判定應采用GB 2762—2022,但該機構填報為過期作廢標準GB 2762—2017。② 樣品生產日期與判定依據(年代號)不對應,如:某檢驗機構,抽檢的韭菜中購進日期為2023年5月20日,腐霉利的殘留應按照GB 2763.1—2022判定,而該機構填報的判定標準為GB 2763—2021。

2.4 檢驗結果方面

檢驗結果主要核查檢驗結果與單位。易出現錯誤的情況有:

(1) 檢驗結果與單位未填報或填“/”。

(2) 檢驗結果與單位填報不規范。如:某檢驗機構填報的微生物項目檢驗結果與判定限值填寫格式不一致,菌落總數判定限值為三級采樣,而檢驗結果漏寫了一個數值,僅填報了4個數值。

2.5 結論判定方面

結論判定主要核查檢驗結論是否準確。該項內容出現的錯誤相對較少。常見的錯誤主要集中在最大允許限和判定依據使用上。主要是有檢驗機構在大豆油的過氧化值項目上發生了批量錯誤,比如一級大豆油的檢驗結果為2.5 mmol/kg(GB/T 1535—2017),而該機構錯誤填報為2.5 g/100 g(GB 2716—2018),檢驗結論填報為合格,導致檢驗數據和檢驗結論不一致的問題。該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系統批量提交時采用的模板發生了錯誤。

2.6 其他問題

其他問題常見的有以下情形:

(1) 樣品類型選擇問題。常見錯誤有:將“食品添加劑”錯填為“工業加工食品”“食品相關產品”“食用農產品”“餐飲加工食品”等;“工業加工食品”錯填為“食用農產品”“餐飲加工食品”等;“食用農產品”錯填為“工業加工食品”等。如:某檢驗機構抽填報的樣品名稱為“亞硝酸鈉”,樣品類型應選擇食品添加劑,而機構填報為工業加工食品;某檢驗機構從某酒店抽檢的某企業生產的甜蒜,樣品類型應選擇“工業加工食品”,而機構填報為“餐飲加工食品”。

(2) 樣品照片拍攝不清晰或照片無法獲取有用信息。抽樣應當記錄樣品的儲存條件、樣品狀態及必要的標簽信息,樣品照片不清晰對于后續檢驗、后處置都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推翻檢驗結論。

(3) 食用農產品監管人員未在封條簽字。農產品抽樣時應當有2名監管人員簽字,抽查時發現部分樣品缺少監管人員簽字,或者僅有1名監管人員簽字。

(4) 備樣量不滿足要求。常見問題有:一是花生、瓜子等樣品備樣量不滿足可食部分不少于1 kg要求,二是使用GB 23200.121—2021檢測葉菜類蔬菜農殘時,備樣量不滿足不少于3 kg要求。備樣量不滿足要求主要問題是樣品量不滿足檢驗方法要求,導致不能復檢,給后續工作帶來不便。

3 提升食品抽檢數據質量的對策措施

從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數據抽查結果看,食品抽檢數據或多或少存在不規范、不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是由于食品檢驗機構在質量管理、技術能力、人員素質等仍然存在一定不足。要提升食品抽檢數據質量,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3.1 強化責任意識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涉及抽樣、檢驗、報告、核查處置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高度銜接、互相影響,每個環節都應該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細心、細致、規范、準確地完成工作,避免給上下游、抽檢的有效性帶來不利影響,確保抽檢整體工作的合法性、有效性。監管部門可以組織對食品檢驗機構進行量化考核、明確負面清單等方式,督促食品檢驗機構增強責任意識。食品檢驗機構內部可以采取自我承諾、績效考核、獎優罰劣等方法加強技術人員管理,提高崗位人員責任意識。

3.2 完善制度保障

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食品安全抽檢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相關考核和管理制度,明確抽檢的相關實施細則,重點對樣品名稱規范、樣品分類判斷、數據抽查及判斷規則等進一步進行明確,用制度保障食品抽檢的統一規范。同時,應當加強對食品安全抽檢工作的監督檢查工作,及時發現抽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前預防,避免出現問題而影響食品安全監管。

3.3 加強培訓學習

食品檢驗機構需要加強對食品檢測人員的培訓,并加強監督和考核。一是開展上崗考核。食品抽檢人員上崗前,應當對其進行培訓,確保人員掌握基本相關操作技能后,方可予以上崗授權。二是通過開展經驗交流會、技能比武、數據抽查等形式推動抽檢人員技能提升[12]。

3.4 強化智慧抽檢

食品抽檢工作參與主體多、涉及環節多,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抽檢規范性,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對食品抽檢影響。一是加強權限管理。嚴格按照崗位職責設定權限,嚴控抽檢數據退修的審核把關和規范管理,定期開展匯總分析和情況通報,倒逼抽檢數據質量提升[13]。二是做好抽檢信息的資源共享。不同部門之間要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有效提升信息的共享性,為食品安全抽樣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行打下良好基礎。

4 結束語

食品安全抽檢數據綜合反映了食品安全狀況[14],是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判決書”。因此,抓好食品安全抽檢數據,提升食品抽檢水平,對于科學開展食品安全監管,有效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至關重要。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應當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食品抽檢數據自查工作,制定核查程序,規范抽檢流程,加強抽檢知識培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任務要求、抽樣信息、檢驗信息、報告信息等各方面進行認真自查、綜合分析,力爭把抽檢數據問題降到最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食品安全抽檢細則約束,統一制定更為規范、細致的制度規定,從根源上統一抽檢要求,同時加強食品安全抽檢數據抽查工作,加強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倒逼檢驗檢測機構提高食品抽檢的規范性、嚴謹性和準確性,督促檢驗檢測機構更好發揮技術保障作用,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水平。

猜你喜歡
核查錯誤機構
對某企業重大危險源核查引發的思考
在錯誤中成長
關于設計保證系統適航獨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無人機影像的營造林核查應用研究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不犯同樣錯誤
采用保留被測件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