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模型構建

2024-01-29 10:51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目的地縣域競爭力

劉 媚

(寧夏師范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寧夏 固原 75609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國關于文化旅游產業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隨后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旅游產業對部分省市經濟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和不同層次探索旅游產業競爭力,希望通過提升競爭力加強文化旅游產業的實力.楊書娟等[1]研究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指標的選取;肖博華等[2]對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張武康[3]利用鉆石模型對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演變狀況進行分析;朱飛[4]運用熵權模型對環太湖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但大多數文獻是對國際或國內著名旅游城市進行研究論證,鮮有研究欠發達地區的.由于這類地區本身交通條件差,旅游資源單一,且起步較晚,可供借鑒的研究不多.寧夏回族自治區,2019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011.02萬人,同比增長19.92%,實現旅游總收入340.03億元,同比增長15%.近6年旅游總收入增長了10倍.研究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旅游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尤為重要.由于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2021年寧夏在《自治區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將文化旅游產業列為第九個重點發展產業,希望通過挖掘品牌價值,擴大開放合作,改善服務條件等方式把寧夏建設成西部國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縣域旅游目的地為研究對象,討論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為縣域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議.

1 影響縣域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寧夏各地級市、區和縣的旅游產業主要依靠生態資源、紅色資源和地貌特色等,打造了一些旅游項目,開發了一些民宿,屬于旅游產業的起步和初始階段.根據這一特點,借鑒鄧世成[5]關于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方法,構建適合欠發達地區縣域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以該指標體系為構架,對2021年寧夏統計年鑒中除去省會城市圈外的5個地級市所轄的15個區、縣和旅游產業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標準化后數據見表2.

表2 區、縣影響旅游業的標準化經濟指標

2 影響縣域旅游產業經濟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2.1 分析方法

2.2 競爭力影響指標分析

按照主成分提取方法,將表2涉及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各指標之間都存在較高的相關性,滿足主成分分析條件.根據特征值和累積貢獻率計算結果,可以提取4個主成分,使累積貢獻率達到86.18%.具體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對于提取的主成分,可以根據因子載荷陣(表4)進行分析,第1主成分中住酒店數量x4和旅行社數x6載荷較大,反映旅游硬件設施;第2主成分中第3產業占比x12表現優異,可以理解為地方社會經濟狀況中的服務行業;第3主成分中公路里程x13載荷較大,說明交通條件對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有較強影響.第4主成分中森林覆蓋率x9載荷最大,反映當地的生態狀況.這樣根據主成分的特點,對其進行命名,這4個命名后的主成分就包含了原來13個指標86.18%的信息.

表4 旋轉成分矩陣

特別在第1成分硬件設施信息中,旅行社、旅游綜合收入和酒店數量載荷較大,反映當地旅游設施和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方差貢獻率達到48.16%,說明該指標對當地的旅游目的地有巨大影響力,是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核心指標.其次在第2成分服務行業信息中,初始指標方差貢獻率達到15.99%,說明該指標對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影響突出,是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重要指標.第3成分公路里程數載荷較大,初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12.69%,是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基礎指標.但是在該成分的指標中,人均GDP和公路里程兩者明顯呈負相關,反映當年地方交通投入還未獲得收益,符合實際情況.第4成分中森林覆蓋率初始指標方差貢獻率為9.33%,反映當地的生態對旅游目的地有一定影響力,是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影響指標.需要說明的是在第2成分中人均GDP負載荷大,反映地方社會發展狀況對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為負影響,即越是欠發達地區,越是依賴旅游經濟,說明這類指標體構成適合欠發達地區.

2.3 基于因子分析的評價模型

通過以上指標體系,計算因子得分矩陣見表5,對當地15個地區建立評價模型.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通過對提取主成分進行分析,確定影響縣域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水平的評價指標,設F1、F2、F3、F4分別表示各地旅游產業、旅游相關硬件設施、交通條件以及生態狀況的評價模型,F為綜合評價模型,具體如下:

F1=0.145x1+0.163x2+0.126x3+0.137x4+0.071x5+0.144x6+0.145x7+0.140x8+0.018x9+0.114x10-0.009x11-0.054x12+0.011x13.

F2=0.061x1-0.113x2+0.148x3+0.135x4+0.433x5+0.006x6-0.078x7-0.186x8-0.063x9-0.005x10-0.199x11+0.465x12-0.024x13.

F3=-0.121x1-0.016x2-0.150x3-0.048x4-0.004x5-0.037x6+0.184x7+0.180x8+0.022x9+0.115x10-0.493x11+0.135x12+0.445x13.

F4=0.145x1+0.323x2+0.238x3-0.115x4-0.146x5-0.100x6+0.006x7+0.026x8+0.689x9-0.235x10-0.137x11-0.007x12-0.072x13.

F=0.481F1+0.159F2+0.126F3+0.093F4.

利用該模型計算各地區的分指標得分和綜合評價,得分見表6.由綜合評價結果可知,原州區、沙坡頭區以及大武口區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表現突出,作為自然生態比較豐富的隆德縣和涇源縣在此目的地競爭力模型中表現也有優勢,比較符合實際情況,而紅寺堡區和惠農區在旅游目的地方面處于劣勢,這就需要對各個指標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對策.

表6 寧夏各區縣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表

3 縣域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分析

可以將各地區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根據綜合得分進行適當地區分.省內平均值為0,在平均值以上的認為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結合寧夏各地級市、區、縣的數據分析可知,強競爭力地區有原州區和沙坡頭區,綜合評價得分較高,屬于強競爭力地區.特別是沙坡頭地區在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中,除了第2成分,其余各指標都表現突出.第2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第三產業比重,說明該地區需要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以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可以通過開發更多的旅游項目,優化顧客的服務體驗,進而增加旅游目的地競爭力長效性,吸引更多的游客.較強競爭力地區有大武口區、利通區和西吉縣,這2個地區在平均值之上,反映出有較強的旅游目的地競爭力.通過指標分析,大武口區可以通過優化交通條件和改善生態狀況,提升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利通區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生態環境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競爭力.一般競爭力地區有隆德縣、涇源縣,在平均值附近,反映出具有旅游目的地競爭力.作為生態優勢明顯的隆德縣和涇源縣,需要通過加大旅游硬件設施投入和改善地方交通條件提升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弱競爭力地區有平羅縣、海原縣、鹽池縣、同心縣、彭陽縣,這些地區在平均值之下,反映出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較弱,主要制約因素為旅游產業投入小和第三產業比重低,所以要通過適當開發旅游項目,增加民宿、旅店等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劣勢競爭力地區有紅寺堡區和惠農區,這2個地區綜合得分遠低于平均值,在旅游目的地競爭力上處于劣勢.從指標成分值可以看出,主要制約因素在生態和公路里程數方面,說明改善生態、優化交通等基礎條件是提升這類地區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此模型適用于欠發達縣域地區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這類地區往往受資源制約,經濟發展緩慢,對旅游業的依賴明顯,所以地方政府要結合地方特色,根據對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改善并優化對應指標,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目的地縣域競爭力
向目的地進發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迷宮彎彎繞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動物可笑堂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目的地
日本競爭力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