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氏墨苑》中《竹林七賢》圖的視覺藝術

2024-02-01 13:16
新疆藝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竹林七賢觀者文人

□ 王 茹

墨譜《程氏墨苑》中《竹林七賢》圖,明萬歷三十三年滋蘭堂刊

程君房,又名程大約,明萬歷年間徽州制墨大家?!冻淌夏贰罚ㄒ韵潞喎Q《墨苑》)由程大約主持編纂,滋蘭堂刊刻而成,分為玄工、輿圖、人官、物華、儒藏、淄黃六類[1],共有五百二十余幅圖像,《竹林七賢》圖屬于“人官卷”《題竹林七賢圖》辭賦篇的墨圖。圖譜生成過程中,程君房邀約諸多文人撰寫書序,由文人畫家丁云鵬繪稿、徽州黃氏刻工黃鐙、黃應泰等人繪刻完成?!赌贰肺谋九c插圖相得益彰,借助圖像展現給觀者生動的視覺效果,加深了讀者對文本的理解。

一、《墨苑》中的《竹林七賢》圖概述

《墨苑》中的《竹林七賢》圖的畫面描繪了竹林七賢與童仆在山野竹林中雅會的場景。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魏晉時期,老莊玄學思想興盛,作為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因仕途不順或是對現實生活不滿,他們選擇遠離喧囂,歸隱田園。因此,繪畫中常通過描繪“竹林七賢”主題來體現隱士形象,表達文人追求隱逸的情趣。

圖中左側,繪有二人坐于石凳之上,正在下棋博弈,引來兩者圍觀,其中有一賢士身體微微前傾,視線緊緊被棋局吸引,另一賢士則站立一旁,將手背至身后,一副悠閑姿態。畫面中除了對衣服紋飾的繪制生動入微,還通過刻畫人物的動作、神態,展示出棋局之妙。觀者觀之,也能被調動想象。畫面右下角一處描繪賢士二人相對而坐,以琴會友。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殿櫼暼沼?,索琴彈之?!盵2]“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盵3]由此可知,撫琴之人應是嵇康,與嵇康相對而坐的賢士身旁書籍散落地面,呈現出二人相談甚歡的場景。墨圖中對于物件、人物的描繪有主有次,著重對下棋與撫琴場景中的人物進行了面容描寫,下棋與撫琴場景中的人物大多是面對觀者。在畫面的構圖中,左下側的人物描繪較為細膩,場景敘事較為集中。而在右上角的人物描繪較為簡略,畫面空間開闊曠達。對于書童的視覺形象描繪則較為模糊,多是背對觀者,其中的場景主要包括童仆執扇煮酒、孩童岸邊戲水、孩童與鹿嬉戲玩耍。

墨譜《程氏墨苑》中《竹林七賢》圖,明萬歷三十三年滋蘭堂刊

此外,《竹林七賢》圖中增設了曲水流觴的雅事活動,借此來切入文人的古雅行為。曲水流觴,起源于西周初年的民間習俗,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親友在蘭亭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被后人沿襲下來,演變為文人之間的雅事活動?!吨窳制哔t》圖中曲水流觴活動的參與者有賢士與童仆。畫面中展現了瞬時的動態,描繪的人物皆是背對觀者,作者更加側重身姿形態的描繪。右上側插圖中一仆童背對觀者手執酒器,另一仆童已將酒杯放置于河流上游之中,并用樹枝撥動,這一行為的指揮者是其背后的賢士。在畫面右下角描繪了童仆試圖借助樹枝來截獲酒杯的場景。

在傳統的文人畫中,畫家用人物比例的大小來體現人物的身份,在《竹林七賢》圖中,七賢的身形被描繪得高大,與童仆的身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七賢的閑靜與在河岸和鹿嬉戲的童子構成有趣的對比,郊野的竹林向上生長,占據畫面的最高點,枝葉繁密,畫面中左側和后側的竹叢連接起的環形區域,成為七賢的活動空間。圖像還對文人的“茶事”雅趣活動進行了再現,雖然畫面中并未直接描繪賢士的茶事活動,但畫面中正在煮茶的童子則暗示了這一活動的進行。圖中后方的竹子枝繁葉茂,竹枝節節分明,將竹林之后溪岸的開闊之感清晰呈現。

《墨苑》中的《竹林七賢》圖運用了圖解文本的方式,圖像版式采用了方格式構圖(即版面中的構圖元素皆集中在一個方格內)。繪制者遠距離取景,人物占據畫面中心,畫面空曠且具有層次感,也進一步引導觀者的視線從孩童在河邊嬉戲打鬧轉向畫面的中心主題,即彈琴聽曲和圍觀下棋的場景,從中展現出七賢閑情野逸的隱居生活。畫面注重人物與景物的統一,借竹林水石襯托,凸顯清幽意境。其中刻畫的古賢形象也是對《題竹林七賢圖》文字敘述內容的補充。畫家將傳統繪畫技巧以及文人情趣注入典籍,工匠的雕刻與畫家繪制共同促成圖像的生成?!吨窳制哔t》圖以及左側文本的并置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讓觀者有更好的視覺感受,畫面中的文字與圖像之間形成了有趣的視覺性關聯,能夠更好地引導觀者,觀畫之境,體雅致之意。

二、《竹林七賢》圖的審美意趣

《墨苑》中的《竹林七賢》圖再現了魏晉時期竹林七賢雅集的場景,繪圖者對經典故事情節的取舍以及對繪畫圖式的借用極具巧思,圖像一改以往對歷史人物莊重感的描繪,在情節的設計上既具有文士交流的雅集活動,也有熱鬧而活潑的人物互動環節。畫面中描繪的人物狀態更偏重于“悠游”,《竹林七賢》圖中描繪事件為:瀹茗、觀溪、鳴琴、觀書,雖是對經典圖式的再現,但呈現的更像是日常文人之間的會友場景,既突出了雅集的主題又具有閑趣。

清初的桐西漫士在《聽雨閑談》中談到,《墨苑》的用途是文房清玩[4]?!赌贰纷鳛橥砻魑幕M的產物,體現了晚明文人對賞玩趣物的關注。此時,書房用具的觀賞性逐漸大于實用性,書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陳設愈發精益求精?!赌贰纷鳛槲娜说陌割^讀物,其中圖像繪制的場景在集古基礎之上,敘事內容也更加偏向于文人的雅趣活動。這種偏向滿足了讀者群體趣味。

《竹林七賢》這種墨圖的生成需要先收集墨樣,同時也需要尋找文人來撰寫辭賦。在晚明時期,藝術家之間、出版商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序文的寫作成為推薦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重要手段[5]。所以,墨圖的設計也需要具備文人書畫的品位?!赌贰分卸喾鶊D像都有“南羽”的署名,南羽是晚明時期文人畫家丁云鵬的字,其號圣華居士,尤其擅長白描。有不少學者提出,丁云鵬其實是繪制《墨苑》圖像的主要參與者,例如學者林麗江在《晚明徽州墨商程君房與方于魯墨業的開展與競爭》一文中就提到,程君房邀請丁云鵬在《墨苑》中增添新的墨樣設計[6]。

文人畫家介入圖像的繪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墨苑》圖像在選擇上向文人化、精致化方向邁進。為了更好地迎合士紳與儒商的閱讀品位,丁云鵬賦予了圖像更多的審美趣味?!吨窳制哔t》圖在隱逸主題外,又借鑒風俗畫,增加了童趣元素,還借助竹林與溪岸,增添了畫面的律動感。河岸形成對角線,溪水緩緩,更為畫面中平添了生動之意。此圖通過線條來塑造物體,比如近景與遠景遙相呼應的竹林,其中的竹葉就使用了繁復的線條進行細致描繪,人物的動作神情刻畫得細致入微,線條纖細有力,人物的服飾褶皺也以線條加以凸出,描繪琴弦的線條更是張弛有度。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南京博物院藏)

書籍尺寸的限制使得畫家無法對插圖中的人物面容加以具體刻畫,轉而借助場景與人物身姿動態的描繪,側重畫面空間意境的營造。畫家在繪制《竹林七賢》圖稿時,考慮到畫面要呈現的視覺美感,對于近處的人物,沒有任何遮擋,讓觀者一目了然。但對前后景兩處竹林的描繪,表現手法則虛實有別。遠處隱約的虛景凸顯了近景人物的清晰感,使其更加吸引觀者的注意。畫面以賢士的雅事為中心進行詳細的描繪,人物與景物之間所產生的關聯性凸顯出高雅的文化氣息。比如營造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竹林之境,來暗喻七賢君子的美好品格。畫面以前景后景中的竹木樹石為襯托,強調了整體意境,選取遠景俯視,使七賢占據畫面中心,意在突出七賢的相貌與動態。畫面中人物所占的比例較小,又反襯人物身后空間的幽深廣闊。

三、《竹林七賢》圖產生的社會根源

徽州之地向來重視儒學,很多人雖是商人身份,但也具有一定學識,保留著讀書的習慣。例如徽商鄭作,常?!皰妒鴷?,弄扁舟”?;丈膛c文人往來密切,在與文人的交流之間,逐漸獲得了身份上的認可,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在這種士商相雜的背景下,徽州士人階層對文雅器物的偏好引來了商人階級的效仿,對于雅趣的追求也更加強烈。中國美術史專家柯律格曾提到,“誠然,在明代,在士紳所成長的儒教價值情境中,在個體和公眾、政治和審美之間,并不存在判然之別。正是由于這種價值的糾結,使得士紳將大量時間用于營造甘愿退隱、不屑俗務的自我形象”[7]。由此來看,《墨苑》既滿足了文人的審美需求,在某種程度上也迎合了商賈群體附庸風雅的喜好。

《墨苑》由書坊主程君房主持編纂,其文化素養很高,日常與文人的交往也很頻繁,所以在《墨苑》內容的選擇上,程君房更加偏向于文人雅事活動的敘述。前文提到,《竹林七賢》圖專門增設了“曲水流觴”這一場景,營造出一種屬于雅士的“精致文化”。此外,書坊主對于墨圖的選擇也具有決定性作用,而黃氏刻工則進一步推動了墨圖的精致化與流通傳播。

“萬歷中葉以來,徽派版畫家起而主宰藝壇,睥睨一切,而黃氏諸父子昆仲,尤為白眉。時人有刻,其刻工往往求之新安黃氏?;湛の氖恐?,若高石山房目蓮救母記,汪氏環翠堂弈譜、傳奇、入鏡陽秋,程氏墨苑,方氏墨譜,固無論矣?!盵8]這里的“新安黃氏”指的是徽刻名工黃鐙、黃應泰等,黃氏刻工是當時徽州有名的刻工群體,以雕刻版畫精美著稱,其技藝精湛,刻功卓絕。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處于社會底層的工匠在晚明時期名聲大噪,工匠與士大夫等人往來頻繁,受到文人雅士的厚待。不少工匠不僅學識頗豐,技藝也很了得,兼具“文心賦手”。黃氏刻工在雕刻《竹林七賢》墨模時,在畫家繪制的圖像基礎上,以刀代筆,加以發揮,深化和豐富細節,生動再現了畫稿內容。線條婉轉流暢,對于人物神態的刻畫也較為精細。黃氏采用獨特的運刀技法,塑造了立體感強的物體,捕捉了人物動態的瞬間?!吨窳制哔t》墨模的生成,為圖像的復制提供了模件,以印版的方式生成圖像,使圖像具有了可復制性,從而為圖像的傳播增加了更廣泛的途徑。

《墨苑》中的圖像最初是以再現文本的內容為旨歸,但也承載著創作主體與觀者的互動效用,故所生成的視覺形象既依賴文本,又超脫文本?!坝捎谟^者與目擊者的介入,二維的畫面被拓展為與畫外的觀者共在的一個動態性空間?!盵9]文字與圖像的并置,基于不同的視覺感受,生成迥異的認知構成,也能夠滿足不同的視覺需求。進入不同的視域環境之中,圖像與文本之間的改變,接受者也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景象。在市場需求之下,《墨苑》中加入了大量詩詞文賦與精巧的圖像,用以表現文人生活和觀念,體現文人情趣。面對具有一定學識的消費群體,《墨苑》需要雅俗并行,滿足士紳階層雅趣的同時,更需要兼具美感來吸引如商人等其他讀者群體的閱讀興趣。以《竹林七賢》圖而言,其就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對于士紳讀者,他們在觀看過程之中或許會將自身代入竹林七賢的人物設定之中;而對于商人而言,他們因渴望士紳階級的生活品位,同樣會代入圖中的人物,模仿圖種人物的行為;即使是對于不識字的讀者而言,也能夠獲得感官層面的視覺享受。

猜你喜歡
竹林七賢觀者文人
端午節觀龍舟賽
文人與酒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愛睡覺
藝苑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文人與石
“絕版的竹林”之七
書畫鑒藏
光影行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