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媒體視域下創新高校美育育人路徑研究

2024-02-02 13:15朱雯
教育傳媒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網絡美育新媒體

朱雯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新媒體技術的誕生為大學生美育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推動了高校美育育人模式的創新和轉變,為大學生美育提供了更豐富的渠道。本文期望站在網絡新媒體的角度,充分挖掘網絡新媒體在高校大學生美育育人中的積極作用,探尋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美育育人的創新發展路徑,為推動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美育發展和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育;新媒體;大學生;網絡;高校

美育是當代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審美活動等方式塑造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人格,可以在大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對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價值理念進行深層次的美學引導。①高校大學生美育的根本目標在于通過美學思想和審美活動,對大學生的審美和價值理念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大學生把握真善美的內涵和本質,從而促進大學生的人格發展。②高校美育把大學生放在教育和培養的重要位置,以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通過多元美育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指導教育,并結合美育實踐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養。美育是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當代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高校美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美育和藝術培養掛鉤,更多從藝術教學的角度對學生展開美育培養,并且過分注重美學知識的理論層面教學,而忽略了審美實踐在高校大學生美育中的重要作用。③以往多數美育課程將晦澀的美學和審美理論作為教學中心,審美實踐也大多簡單停留在藝術欣賞的層面,沒有通過審美活動實現對大學生審美意識和素養的全面培養。教學形式單一且固化是以往高校美育所存在的普遍問題,因此本文期望在網絡新媒體的新時代背景下,探索高校美育育人的創新路徑,結合新興的網絡新媒體技術優化高校大學生美育培養方式,從而提升高校美育的育人效果,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

一、高校美育概述

(一)美育的基本內涵

美育即為審美教育。中國自春秋時期就有關于審美教育的記載,最早從孔子開始就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思想,要求通過“樂”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④而西方發展史中,柏拉圖也明確將審美教育作為自身教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通過審美教育加強對人性的理解和認識,以審美教育為手段,實現對學生德行的培養。到了近代,王國維對美育的性質和功能提出了更加深入和準確的表述,強調美育與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認為美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有利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特質進行鍛煉和培養。⑤在中國教育發展過程中,蔡元培首次系統提出了美育理論,他吸收了中國古代“樂”的教育和西方美育的積極成果,系統地提出了美育的三個方面,將美育歸納為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強調通過環境、藝術和美學理論三方面的綜合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美育培養。

從美育的功能角度來說,審美教育就是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和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輔助手段,美育工具論派的觀點認為美育就是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手段。⑥知識論派更強調從教育內容的角度分析美育,肯定美育與美學之間的深刻聯系,認為對學生進行美育需要將美學原理作為基礎指導;陶冶論派則站在教育手段的角度對美育進行定義,認為美育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審美能力的綜合教育,有利于通過藝術美、自然美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理念進行教育,對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從各個論派對美育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審美教育實質是對人的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藝術和美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創造力等多種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和鑒賞水平,從情感和道德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審美教育通過一切與美相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美化教育,通過美的知識和行為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美育,提升學生感受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審美活動和體驗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⑦

(二)高校美育的作用意義

美育是當代大學生人文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的重點目標在于通過一切美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能力、品格、價值理念的全面發展。當代高校教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教育目標,通過知識教育、實踐教育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而面向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與審美教育活動關系緊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審美素養的提高,因此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審美培育能夠有效對大學生的品德和情操進行教育,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從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⑧審美教育有助于調節大學生的個人道德狀態和精神狀態,通過美學培養促進大學生的精神解放,凈化大學生的情感。

并且審美教育以其獨特的美學教育模式,與德育和智育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建立起以三方教育為綜合體的全面大學生培養機制,能夠從審美、知識、品德三個方面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育、德育和智育是當代人類教育的三個重要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對其智育和德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道德提升和智力開發,從而促進大學生的整體思維和人格的成熟發展。將大學生的智力教育和審美教育相結合,能夠借助審美教育的形式,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能力,對學生進行大腦開發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提升。

審美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從誕生之初不斷發展,延續至今,當代高校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或情感教育了,而更多是通過美的教育形式,在潛移默化的培養和感染中,促進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品德和個人人格的完善。從根本上來講,審美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要求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圍繞大學生的個人特點,展開人文素質教育。⑨⑩以美育為基礎的當代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對大學生的世界觀等價值觀念進行全面培養,與德育和智育相結合,對大學生從智力水平和心理架構的層面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對大學生道德水平和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不可否認的是,審美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全面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手段,通過情感和美的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心靈凈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個人道德和情感素質。

二、新媒體發展對高校美育的價值

近年來,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在社會變革和前進的過程中,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模式和交往方式。新媒體等新型智能技術的誕生,給傳統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模式也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同時也為傳統社會教育模式的發展和升級提供了機遇。美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積極抓住新媒體發展的機遇,將新媒體與高校教育和美育培養相結合,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水平,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和人際交流的固有模式,以其獨特的新媒體特點,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高校美育應該積極搭上新媒體發展的快車,將新媒體作為高校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不斷擴充和充實高校美育內容,以新媒體作為高校美育的重要方式,提升高校美育的育人成效。

與新媒體發展伴隨而來的是網絡時代的更新,在既往的高校教學實踐中,高校教育通過課堂教學的基礎模式實現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教師在高校教育中和課堂教學中具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掌控能力。而新媒體技術的引入能夠打破傳統高校教育的單一模式,沖擊傳統高校美育教學中的主、客體界限,將學生作為高校美育的主體,增強學生在美育活動中的參與性和話語權。新媒體以及獨特的交互性特征給予了高校美育更豐富和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得大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等多種現代技術媒介,自由獲取豐富的網絡信息。新媒體技術為美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網絡平臺和資源,使得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實現美育培養。傳統高校教育模式下的審美教育利用枯燥乏味的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難以提起學生對審美教育的主動興趣。而新媒體技術的引入能夠使得高校審美教育實現教學模式的巨大轉變,以龐大的網絡信息資源為支撐,豐富高校美育的內容和形式,借助網絡新媒體平臺的便利性和傳播性特點,為高校美育提供廣闊的藝術和美學資源,激發學生對美育的興趣和熱情。新媒體技術的引入能夠通過先進的現代虛擬手段,實現高校美育課堂的提質升級,將傳統單調的教學內容進行具象化和生動化,通過具有強烈視覺沖擊感的藝術效果,激發學生的美育學習興趣,從而提升高校美育教學的育人成效。在新媒體網絡平臺中,學生也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強大互動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審美互動,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的藝術創作和品鑒,加強學生對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元素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吸收多元化的藝術元素,實現對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促進和提高。

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美育育人創新路徑

(一)基于新媒體的高校美育體系創新

以新媒體技術為載體實現高校美育育人模式創新,首先應該建立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的高校新美育體系,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豐富高校美育的內涵和模式,為高校美育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型美育途徑。新媒體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引起了時代的轉型和進步,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美育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高校美育也應該跟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腳步,積極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在正確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構建出具有時代精神和特點的高水平高校美育體系。高校應該始終秉持著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將學生培養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將立德樹人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為指導,構建以新媒體技術為發展導向的高校美育育人新體系。新媒體技術背景下,高校美育育人創新應該始終將立德樹人和全面培養的教學任務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始終,將美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與智育和德育相結合,形成以全面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為目標的新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高校應該以全新的美育體系為基礎,推動高校美育從內容到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吸收新媒體等網絡平臺資源,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在高校美育培養中的優勢,提高高校美育的質量和成效。并且高校應該結合新媒體技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促進高校美育創新發展的能力,引導教師積極開發新媒體等網絡資源,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推動高校美育的提質升級。

(二)網絡空間下學生審美環境創新

在高校傳統美育模式中引入新媒體技術實現高校美育育人創新,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美育的根基,對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情感道德進行綜合培養。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應該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土壤,以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為基礎,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和先進社會主義理念的優秀內核,對大學生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操進行培養。新媒體技術的融入,將傳統高校審美教育與網絡平臺相結合,以互聯網為載體,拓展高校審美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新媒體技術的引入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審美培養平臺,借助網絡空間實現了高校大學生審美教育的審美環境創新,以廣闊的互聯網環境為學生提供審美,培養實踐和交流的平臺,以互聯網和新媒體為載體,為學生引入了更新和更自由的審美環境。因此推動新媒體視域下的高校美育育人創新,首先應該為高校大學生提供規范的網絡空間審美環境,以健全的互聯網法治和規范推動網絡空間的治理為學生提供積極清潔的網絡審美環境。大學生作為,網絡主體,在互聯網空間和大平臺中進行網絡信息的接收和傳播。網絡環境的整體風氣和其他網絡主體的觀念意識存在著互相影響的關系,直接影響到整體網絡空間的氛圍和環境。

(三)家、校一體的美育模式創新

教育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教育既是一項國家事業,同樣也對一個家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美育的創新發展,也應該結合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主體的力量,以社會、學校和家庭為基礎,建立起三位立體的一體化美育新模式。推動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美育模式創新,應該充分發揮不同主體在大學生美育中的積極作用,形成三方美育合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出發,實現優質大學生美育。傳統的高校美育以學校作為教育的核心,忽略了社會和家庭因素,在大學生美育培養中的積極價值。而新媒體技術的強大互動能力為三方美育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網絡平臺,創新高校美育模式應該充分吸收來自社會環境和家庭的美育資源,發揮家庭在大學生美育和人格培養中的影響作用,轉變傳統美育觀念,以全方位的美育培養模式,推動大學生美育質量升級。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家庭美育是大學生美育的重要基礎,要求從家庭教育的層面出發,轉變自身的家庭教育和美育理念,與學校和社會美育形成合力。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美育的重要價值,正確認識家庭美育的作用和內涵,挖掘家庭美育資源以推動大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為目標,結合新媒體技術從家庭環境出發,推動大學生美育培養。而新媒體網絡環境為大學生美育提供了更廣闊的社會環境和平臺,有效提升了社會美育在大學生美育中的參與度,有利于充分發揮社會美育在大學生美育中的積極作用。

(四)自覺自立的學生網絡審美態度

新媒體等新興技術發展的背后是以龐大的互聯網信息為支撐的網絡時代背景,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大學生也應該積極調整自身的審美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和水平,在更加良好和廣闊的審美環境中接受高質量的審美教育,從而實現人格的健全和發展。面向新媒體網絡時代的社會背景和環境,大學生應該樹立積極的審美人生態度,以健康的審美情緒面對人生和生活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培養出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網絡時代下社會功利觀念強烈,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新媒體時代的時代特征,在時代背景下,以審美和積極的眼光去對待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好,以非功利性和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尋求個人審美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網絡新媒體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網絡空間,使得大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獲取海量的資源。但同時海量新媒體網絡信息也對大學生審美培養造成了沖擊,各類低俗不良網絡信息影響了大學生的審美理念和價值觀,大學生群體出現審美低俗化和無力化的問題。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資源的多樣性,提升自身甄別和判斷網絡不良信息的能力,而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中加強對各類不良信息的抵制瀏覽,傳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應該樹立審美自覺意識,面對各類網絡信息的誘惑和沖擊,保持自覺自立的網絡審美態度,充分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審美教育,提升自身審美素養。

四、結語

新媒體是網絡大數據時代下的產物,新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共享和互動能力,能夠為人們提供資源豐富的廣闊交流和共享平臺。新時代背景下,在高素質人才全面發展的目標下,推動高校美育育人方式創新應該充分吸收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將傳統高校美育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互動性特點,拓寬高校美育育人渠道。并且高校美育育人創新還應該將學校美育與社會美育和家庭美育相結合,形成社會、高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美育育人體系,在新媒體技術的介入下,利用新興技術優勢提升高校大學生美育育人效果,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美育平臺和環境。結合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美育育人方式是網絡數據爆炸背景下高校教學和育人體系創新的必然選擇,融合了傳統高校育人經驗和新興技術,對促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①沙家強:《新文科背景下學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內在理路與實踐探索》,《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3期。

②李梅、陳萍:《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與美育的結合》,《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年第5期。

③劉鈺涵、劉茂平:《高校美育與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第12期。

④顏怡、馮益平:《高校"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構建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年第20期。

⑤張志強、呂晨晨:《新媒體背景下本科“管理學”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研究》,《教育傳媒研究》2021年第4期。

⑥黎明輝:《核心素養視域下高校音樂美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年第1期。

⑦李山崗、劉小旦:《“三位一體”傳統文化美育體系的構建與探索——以晉中學院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年第18期。

⑧楊玲玲:《“數字中國”與高校大學生智慧美育新模式探究》,《中國高等教育》2023年第6期。

⑨嚴巖:《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美育體系創建》,《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

⑩龍笑、朱星辰:《新媒體時代的醫學教育與教師培養》,《教育傳媒研究》2019年第2期。

陳磊:《高職院校美育教育工作協同機制的構建與創新研究》,《職教論壇》2020年第12期。

閆若婻:《以美育為視角的“五育融合”:價值轉向與實踐邏輯》,《中國電化教育》2021年第7期。

張永康:《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教育科學》2022年第5期。

杜衛:《堅持育人導向,遵循美育特點,探索美育規律——關于當前普通藝術教育的若干觀念和方法論思考》,《美術研究》2022年第1期。

王德勝、楊國龍:《蔡元培美育方法的“實驗美學”因素探析》,《美術研究》2021年第4期。

張馨藝、李永勝:《論新時代高校以美育人的五大著力點》,《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年第42期。

方瑞、閔永新:《新時代高校傳承中華美育精神的多維審視》,《廣西社會科學》2021年第7期。

郭瑾莉:《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的改革理路與行動策略》,《中國高等教育》2020年第12期。

白雪、李廣:《“一體化”美育課程建構的價值,邏輯及路徑》,《教育科學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系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小?!?/p>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美育引領下的高職院校育人路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0309)、202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新時代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創新美育機制與體系研究”(項目編號:YB070)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網絡美育新媒體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