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cgis可視化的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研究

2024-02-06 12:59孟光興李艷香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費支出科技成果醫藥

孟光興,李艷香

(廣東藥科大學醫藥商學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警戒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廣東 中山 528400)

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是醫藥制造業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2022 年1 月30 日,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衛健委、應急管理部、醫保局、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對醫藥創新體系和醫藥產業創新生態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從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及提升路徑[1?4]、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及其影響因素[5?9]、相關政策研究[10?12]3個角度探究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在醫藥行業技術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學者主要從中國省域[13]、東中西部地區[14]、長三角地區[15]、珠三角地區[16]等地域視角進行研究。在醫藥制造業方面,現有研究主要側重于技術創新效率的分析[17?19],對科技成果轉化績效進行分析的并不多見。

本文對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地區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發展癥結所在,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利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P2.1 軟件構建基于產出導向的規模報酬可變模型(BCC),對我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進行測算(不包含港澳臺地區,另西藏、青海、寧夏和新疆由于關鍵數據缺失也未納入研究范圍)??紤]到科技成果從產出到轉化存在一定時間差,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經濟指標采取滯后1 年的處理方式,數據取的是近3 年的均值。相關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

關于科技成果轉化指標體系,從人力、財力、科技成果3 個維度選取投入變量,選取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經濟效益作為直接產出指標,最終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Table 1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2 結果

2.1 綜合技術效率差異

從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綜合技術效率值(TE)來看,全國平均值為0.886,東、中、西部地區的均值分別為0.853、0.946、0.861,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從高到低依次為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全國綜合效率值0.9 以上的省、市、自治區較多,共有14 個(表2)。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和貴州省的綜合效率值較低,均處于0.8以下(圖1)。

圖1 DEA效率分布圖Figure 1 DEA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表2 DEA效率值和投入產出要素冗余值Table 2 DEA efficiency value and redundancy value of input?output factors

表3 各地區DEA有效性Table 3 DEA effectiveness by region

從表2-3 的DEA 有效性來看,全國僅有4 個省、市、自治區處于DEA有效狀態,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在綜合技術效率方面整體有效性較低,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中部地區綜合效率值(DEA 有效性占33.33%)高于東部地區(DEA 有效性占8.33%)和西部地區(無省份達到DEA有效)。

綜合技術效率值反映決策單元對資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是衡量決策單元投入、產出結構科學性的綜合評價指標。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綜合技術效率值雖處于較高水平(全國均值為0.886),但DEA 整體有效性較低,全國僅有14.81%的地區達到DEA 最優狀態。由于綜合技術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規模效率(SE),以上情況可能與純技術效率或規模效率過低有關。

2.2 純技術效率差異

從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純技術效率值(PTE)來看,全國均值為0.949,東、中、西部地區均值分別為0.944、0.979、0.916,以中部地區的純技術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區最低(表2)。其中,東部地區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廣西共7個省、市、自治區純技術效率值達到1,僅福建省和海南省的純技術效率值為0.8 以下。中部地區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共5個省份純技術效率值為1,其余省、市、自治區均介于0.9 至0.999 之間。西部地區僅有陜西省和甘肅省純技術效率達到1,最低的為0.8 以下的貴州省,其余省份純技術效率值在0.8至0.999之間(圖1)。

整體來看,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純技術效率值差距較小,但仍有半數省、市、自治區純技術效率值未達到1,即仍處于DEA無效狀態,這表明我國需調整和優化醫藥制造業的資源投入和產出結構,使產業結構更具科學性和高效性。

2.3 規模效率差異

從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規模效率值(SE)來看,全國均值為0.934,東、中、西部地區的分別為0.906、0.965、0.942,中、西部地區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當某個地區的純技術效率達到1 時,規模效率成為決定綜合技術效率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此時決策單元資源配置已處于最優狀態,無需調整投入、產出結構,只需要增加或減小規模即可使綜合技術效率達到DEA 最優狀態(表2)。從圖1 可見,全國純技術效率達到1 的省、市、自治區有14 個,而規模效率達到1 的省、市、自治區僅有4 個,這表明我國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低主要原因之一是規模效率偏低。

2.4 投入產出冗余差異

從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投入和產出冗余值來看(表2),全國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4 個省、市、自治區純技術效率為1,投入和產出的冗余值均為0,表明這些地區不存在投入過剩和產出不足的情況,資源配置處于最佳狀態。

從地區視角來看(表2),我國醫藥制造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過剩和產出不足,且西部地區要遠高于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在產出冗余方面,東、中、西部地區冗余量最高的分別為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新產品銷售收入,表明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經濟產出出現嚴重不足。在投入要素冗余方面,投入要素的冗余值要遠高于產出要素的冗余值,主要表現為R&D 經費內部支出、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等財力的投入過剩,而人力和科技成果的冗余量相對較小,這表明我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財力投入過度,企業資金配置缺乏科學性,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從省份個體視角來看(圖2),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E)冗余和新產品銷售收入(A)、營業收入(C)產出不足的省份在圖上表現為零星的分散點。利潤(B)產出不足和R&D 經費內部支出(D)、技術改造經費支出(F)、R&D 人員折合全時當量(G)等投入冗余的省份在圖上表現為聚集態勢,說明這些省份在部分要素的投入行為或產出結果的表現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利潤(B)產出不足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及其周邊城市。R&D 經費內部支出(D)、技術改造經費支出(F)、R&D 人員折合全時當量(G)以及發明專利(H)過剩主要集中于云貴川渝及湖南、湖北一帶。

圖2 投入產出要素冗余分布圖Figure 2 Redundant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input?output elements

3 結論與建議

3.1 加強地區合作與交流,縮短地區差異

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績效除了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對外開放度等外部因素影響,企業本身的投入結構和決策行為等內部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地區交流與合作。在我國,中部地區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要高于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且東部地區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綜合效率值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差異明顯,應建立跨地區企業之間的交流渠道和合作平臺,發揮優勢地區的領先帶頭作用,為落后地區的發展提供成熟的經驗。

3.2 提高醫藥制造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充分考慮各地區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現實差異,以原因為導向科學提高醫藥制造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非盲目增加投入。我國各地區的醫藥制造業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過剩和產出不足,主要以各地區的財力投入過剩為主:東部地區主要是R&D經費內部支出過剩;中部地區主要是技術改造經費投入過剩;西部地區則是R&D經費內部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過剩,且冗余量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西部地區的經費投入嚴重過剩,應適當減少相關經費的投入。同時,云貴川渝以及湖南湖北一帶應當注意減少和調整R&D 經費內部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R&D 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等要素的投入。

3.3 結合地區優勢,利用現有資源推動醫藥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

東部地區科學技術水平較高,擁有長三角、珠三角等生物醫藥集聚區,應當進一步利用東部地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成果轉化。同時,東部地區屬于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應當以此為契機對海洋藥物進行研究與開發,發展特色醫藥產業,眾多的港口與口岸也可為醫藥產品的外貿出口創造一定便利。中部地區工業化水平高、要素稟賦,是我國資源的富集地,醫藥原料資源、人才資源等是醫藥產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其中,人力資源優勢為醫藥創新發展和醫藥成果轉化培養了一批高質量人才隊伍。西部地區地處邊疆,其中有5個省與周邊國家接壤,加之擁有西部大開發的前期政策基礎,西部地區在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上也有其獨特優勢。各地區除了考慮地理優勢外,還應當注重利用和轉化其他主體的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等。

3.4 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健全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企業應當充分了解和利用我國現有的政策,減輕自身稅收負擔促進醫藥產業發展,例如稅收優惠、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府應當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為完善醫藥成果轉化體系提供強有力支撐。

猜你喜歡
經費支出科技成果醫藥
中國基礎教育生均經費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數和Theil 指數的測算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傳統醫藥類非遺
醫藥下一個十年 創新為王
論高校經費支出績效評價的工具理性
中央“三公”經費5年減35.9億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