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新星計劃”實施30年:創新引領,星光璀璨

2024-02-18 14:25勒川
中關村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星科技人才計劃

勒川

“科技新星計劃”為處于科研早期的科技人才“雪中送炭”,并通過支持開展交叉課題、交流活動等方式給予持續培養,為科技人才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設立于1993年,是北京市人才培養體系中實施周期最長、在科技界具有最廣泛影響和聲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實施30年來,牢牢把握時代脈搏,不斷與時俱進;堅持初心不改,始終聚焦支持35歲以下處于科研早期的青年人才,著重培養其主持科研的能力、矢志攻堅的擔當和科學家精神。

30年來,“科技新星計劃”培養了2977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其中已有13人成長為院士,95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324人獲得國家杰青優青基金;74人擔任國際學術組織主席、國際學術期刊主編等重要職位,78人入選“高被引學者”;60人次獲得重要國際獎項,1679人次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獎項;累計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任務和創新工程等5萬余項,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全面成長、勇擔科技自立自強使命、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推動國際創新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被不同年代的新星親切地稱為科研路上的“第一桶金”、創新報國的“播種機”和登上大舞臺的“助推器”。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總結回顧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實施30周年的成效與做法,謀劃未來科技人才工作,2023年12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召開“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實施30周年座談會”。參會代表一致認為,青年科技人才起步階段獲得的支持對其未來成長至關重要,“科技新星計劃”為處于科研早期的科技人才“雪中送炭”,并通過支持開展交叉課題、交流活動等方式給予持續培養,為科技人才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科技強國做好人才保障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于英杰向科技新星計劃的發起者、入選者以及從事科技新星計劃管理服務的工作人員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肯定了科技新星計劃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近年來,通過服務國家實驗室高質量入軌運行,布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高精尖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以青年人才為基礎、以高層次人才為中堅、以兩院院士和戰略科學家等杰出人才為引領的科技人才梯隊結構逐步優化。當前,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使命光榮,任務艱巨,一是要繼續深入實施好科技新星計劃,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服務好北京地區青年科技人才,推動科技新星計劃能級不斷提升;二是要充分認識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營造最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條件,充分調動和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支持他們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的貢獻;三是聚焦當前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所面臨的亟需解決問題,各部門要聯動起來合力培養、大膽使用、服務保障好青年人才,以首善情懷聚世界之才,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做好人才保障。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表示,要繼續發現、培養、用好更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力,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持續全力培育服務創新型青年科技人才,一是支持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和科研攻關中發揮關鍵作用,激發青年人才的使命感;二是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開展交叉合作的支持力度,支持他們跨學科、跨領域開展前沿創新合作;三是積極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當好青年科技人才的服務管家。

青年科學家嶄露頭角

1993年入選的首批新星,北京祥龍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史紅民代表同批入選者表達了對科技新星計劃的感激之情。他表示,科技新星計劃為其在職業生涯早期開展科研攻關提供了舞臺,相信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未來會有更多青年科學家在這個平臺上嶄露頭角,希望科技新星計劃作為具有戰略意義的人才計劃,一定要堅持下去并發揚光大。

1995年入選的新星,全國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閆傲霜動情地講述了與科技新星計劃結緣的故事。一是與科技新星計劃結緣,成為其留學報國的起點,在科技新星計劃培養期內,感受最深的是能夠做自己最想做的科研方向,管理部門有合理的資金撥付安排和個性化的服務,沒有過多的考核和催促,讓自己從零起步邁出了堅實的科研第一步;二是與新星們結識,激發了融入首都發展的熱情;三是走上管理崗位后,為新星服務,分擔了對科學事業的責任,也分享了科技進步的榮耀。

“一是感謝科技新星計劃對其科研工作的支持,延續了博士階段積累的科研思維,讓人生最美的青年時光更加充滿能量;二是科技新星計劃給入選者創造了一個便于多學科交叉的平臺,對學科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是科技新星計劃作為一個小而美的項目,投入少,成效高,成就非常顯著,希望能夠獲得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眹倚l健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雷海潮說。

2019年入選的新星,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史曉剛表示,作為一位硬科技賽道的創業者,在本科畢業后邊創業邊讀博,工作經歷少、資源有限,科技新星計劃為其提供了資金支持、交流合作平臺及企業創新發展所需要素,關鍵技術突破和企業發展都得到了快速推進,個人后續又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并獲評2022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入選的新星蒲志強表示,作為最新生代的新星,要虛心向各位前輩學習,感謝科技新星計劃搭建的平臺,讓自己有機會深入開展群體決策智能的前沿技術研究,并參與到人工智能重大戰略中去。

“科技新星計劃具有良好的體系和機制,希望依托首都醫療資源豐富、人才密集的大平臺,培養出更多更好地引領中國醫療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高素質人才?!敝袊こ淘涸菏?、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長吉訓明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剛開始做科研時資金非常緊張,正是有了新星計劃的支持才使自己的科研工作上了軌道,希望市里繼續加大對新星計劃的支持力度。

北京市財政局二級巡視員李紅娜對科技新星計劃實施績效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市財政已將科技新星計劃納入經費包干制試點范圍,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下一步將繼續支持實施好科技新星計劃,并按照座談會的意見建議適時共同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

“科技新星計劃實施30年來取得了卓越成效。下一步,將以貫徹落實北京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方案為契機,進一步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打造青年人才體系化成長平臺,做大青年人才增量,鼓勵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投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北本┦腥瞬殴ぷ骶指本珠L于海蛟說。

猜你喜歡
新星科技人才計劃
作文新星,即將閃亮登場
黃梅新星 江李匯
黃梅新星 甘淑燕
黃梅新星 王文華
科技人才是發展的推動力
寧陜農業科技人才助產業脫貧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