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單”導讀,促使閱讀向更深處漫溯

2024-02-19 11:40薛建慧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1期
關鍵詞:山形故事情節三國演義

薛建慧

整本書閱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的六大學習任務群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筆者在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三種課型中,運用形式多樣的導讀單,引導學生開展活動,以激發其持續快樂閱讀的熱情,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促進其思維品質和閱讀力的提升。下面,就導讀單在整本書閱讀中的角色扮演展開闡述。

一、導讀課:用導讀單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于部編版小學高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的中外名著(含成長小說、冒險小說等),大部分學生對于大部分書名、經典故事片段都是了解的。但要深入開展整本書閱讀對小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也導致不少學生對名著望而生畏。因此,在整本書閱讀導讀課上,教師可以設計懸念式導讀單,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之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

如《西游記》這本書里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形象,大部分高年級學生早就通過觀看影視作品、聽故事、看繪本而熟知。在導讀課上,教師可以從學生易忽視的角度設計一份“《西游記》里的小秘密”導讀單,以激發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探索熱情。

二、推進課:用導讀單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核心價值

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了解情節,而是要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對整本書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主題思想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閱讀力的提升。

如《三國演義》,學生通讀完整本書后產生兩個深刻的閱讀印象,一是書中描繪的風起云涌、群雄爭霸的故事,二是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然而,整本書的故事情節特征如何,怎樣有效地把握主要人物形象,還需教師設計形式多樣的導讀單,在推進課上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共同探究。

關于《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運用時間軸和山形圖兩種導讀單,分別從整體和局部兩個角度,引導學生挖掘經典情節的妙處,感悟家國情懷、榮辱是非。通讀完整本書后,引導學生找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個大事件,以時間軸式導讀單串聯起近百年的三國歷史。當填寫完導讀單,不僅整本書的故事脈絡一目了然,學生還能直觀地感受到本書所描繪的三國百年變幻風云史如這張曲線圖般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下一步,教師再設計山形圖導讀單引導學生細讀其中的一個故事。如,布置學生閱讀“赤壁之戰”相關回目(第九、十、十一、十二回)的內容,提醒他們關注故事里的轉折,理清事件發展的過程,完成山形圖,感受故事情節的精妙之處。

精彩的故事總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我們可以借助時間軸或山形圖這樣的導讀單來理清故事的線索,梳理《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導讀單可以現出故事的“形”,學生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圖,很容易明白“原來故事是有變化的,故事是有快慢節奏的”。

關于《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的把握,在推進課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整本書內容出發,以一個關鍵人物為中心,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形式多樣的圖表來理清書中數量眾多、關系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

通過以上人物關系圖表,學生能迅速掌握人物所屬陣營,在弄清人物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人物故事,在具體的故事情節描寫中把握人物特征,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三、分享課:用導讀單為學生提供分享閱讀收獲的平臺

為全面激發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教師可利用分享課組織豐富多彩的分享活動,引導學生用形式多樣的導讀單來展示閱讀收獲,增強閱讀體驗,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整本書閱讀內容。

分享課結束后,教師可將優秀導讀單在班級文化墻中展示出來,既能營造濃厚的閱讀分享氛圍,還能在相互學習、碰撞中激發學生樂于創意表達的意識,增強快樂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熱情,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促進班級學生整體閱讀力的提升。

四、注意事項

1.寧缺毋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導讀單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使用過于頻繁,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適得其反。

2.有的放矢:導讀單應在學生有豐富的閱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學生閱讀的起點在哪里,導讀單的支架就從哪里開始搭起,不能拔高要求。在整本書閱讀的重難點處,圍繞一個問題設計導讀單即可,不能泛泛而用。

3.錦上添花:導讀單的形式要設計得新穎、有趣些,要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探索的動力,從而使整本書閱讀錦上添花。

責任編輯 黃銘釗

猜你喜歡
山形故事情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山形
新疆電影《真愛》對當代人價值觀的影響
以《全城高考》為例淺談校園青春片的探索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普希金的南方敘事詩中戲劇性故事情節
向我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故事情節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