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財經素養教育的育人實踐

2024-02-19 11:40肖偉平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1期
關鍵詞:財經素養家長

肖偉平

財經素養是現代公民適應日益復雜的經濟世界必備的重要素養,提升公眾財經素養不僅有助于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對于確保個體財經福祉、維系宏觀經濟良性運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辛自強,2022),因此,財經素養教育已成為新時期學生必備素養。學生應從小融入經濟生活,盡早接受經濟浪潮的啟蒙,學習金融知識和理財技巧,因此它是一種生活教育;財經素養教育需要讓學生經歷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管理財富和傳播財富的體驗,因此也是一種生涯教育(劉文權、楚曉琳,2017)。

學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承擔開發和實施財經素養課程的責任。我們以教育觀、學生觀、經濟觀為研究視角,開展以“慈善義賣”及其延展活動為主題的財經素養校本實踐,創建“校家社”共育平臺,開辟了校家攜手、校銀合作、社會實踐等多途徑、多層面的理財課程,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組織財經素養教育體驗活動,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指導學生學會合理使用金錢,科學分配金錢,讓金錢合法增值,同時懂得孝親、感恩、互助,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一、構建學生財經素養教育目標

1.開設兒童理財課堂

開設“理財課堂”,統整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科學等課程,開設專門的理財課;開展“少先隊理財活動”,主要通過紅領巾愛心慈善義賣活動實施;開設“父母理財學堂”,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專家理財講座;引導“理財實踐體驗”,如研學策劃主題體驗活動等。

2.建構“校家社”共育模式

校家攜手開展理財知識問卷調查。從家長群體中吸納相關專業人員幫助設計“小學生零用錢來源和使用情況調查表”“家長理財知識及培養觀念調查表”。涉及內容有零用錢來源及數額、零用錢使用情況、家庭收支情況、家長理財觀念等。從問卷中了解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誤區、理財觀念水平、家長群體對理財教育的觀念差異。

校銀聯合普及金融知識。聘請銀行職員進行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如低年級《認識人民幣》和高年級《我們身邊的風險》講座,分析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金融問題,一起探究身邊的金融知識。

3.學科統整,融入財經素養教育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鄉下人家》:“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苯處熤貥媽W習內容,從語文課本延伸到課堂之外,結合學校的勞動基地,提出一個核心驅動問題:如何讓一塊菜地的產值翻倍?引導學生開展有關農作物種植規劃的項目式學習,經歷“農作物小調查”“種植計劃”“產品價格”“產品營銷”等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和分享,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形成了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農產品現代營銷理念。

二、開發校本理財課程

1.家庭理財教育課程

低年段以繪本故事為載體開展親子共讀,家長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金錢,學習理財知識,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在中年段,引導孩子端正理財觀念,懂得家庭經濟狀況,做好用零花錢的預算,做到有計劃地用款,并幫助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在高年段,學生協助家長管理財務,以如何打理壓歲錢、零花錢為切入點,適當引導嘗試接觸理財產品,開發理財能力。

2.主題教育課程

針對財經素養教育的目標,實施了主題活動,包括職業扮演、小超市、細說稅法、認識錢幣、學生銀行、投資的風險、保險知多少、義賣市場、校園貿易日、勞動最光榮、合理消費、環保小達人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針對各年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金融知識和金融技能的認知和理解程度,開展相應的財經素養教育。

3.虛擬市場體驗課程

充分發揮學校慈善義賣活動的作用,讓學生分小組制定預算計劃,形成采購與銷售計劃,把活動結束后的實際收支列出來,對照預算進行分析,做出財務報表。教師在此基礎上點評各組報表,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合理消費,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方式。

4.線上財經教育課程

高年級學生通過經驗分析、查閱資料、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分析網購的利弊,并給出一定的建議,用思維導圖做展示。中低年級的學生則當起了“小管家”,和家長一起制作一份家庭一周開支明細表,把發現的問題描述出來,記錄家庭賬目后寫出心中的感悟。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學生對金錢、家庭開支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開展提升理財能力的實踐活動

1.參加校本實踐,讓理財教育落地開花

結合數學教材內容滲透財經知識,如六年級的“利息”“統計”等章節,教師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財務因素,使財經素養教育目標與學科教學目標有機結合、合理滲透。在理財課程“爭當小雷鋒:教老年人移動支付”,引導學生教會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講解手機拍照、微信支付等技術。

2.家校及時傳導,培養理財習慣

學生有零花錢后,不僅產生了理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理財中懂得金錢的價值。父母積極引導孩子理性消費零花錢,如:你需要買什么?怎么完成合理的支出?同時適時監督零花錢的使用情況,讓孩子學會精打細算,鼓勵他們做一些公益活動,如助人為樂、助貧濟困等,培養孩子仁慈待人、寬厚處事的品格。鼓勵家庭使用“理財日記賬”,用Excel做出納日記賬,父母每月和孩子一起分析報表,撰寫居家生活消費報告,提出節約開支的方案。

3.分析社會理財現象,培養理財素質

現代社會,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各種財經信息有可能沖擊學生的價值觀。要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各種理財現象,減少紙醉金迷等不良現象的影響,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消費觀念。不斷重視理財教育的實施,積極宣傳引導,以科學的理財觀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

四、實踐成果

1.確立了財經素養教育的新理念

生活中打理財務。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在校生活消費”為主題,幫助學生制訂零花錢的使用計劃,從學費、購書、買文具、午餐午托、交通費用等多個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學會統計自身財務狀況。同時,父母以“傳、幫、帶”的方式,共同制定《家庭零用錢使用規則》。

生活中創造財富。學生在家開展家務“鐘點工”勞動,在校參加值日勞動,變賣廢品獲取報酬,出租圖書獲取報酬,低年級開展“跳蚤市場”主題活動,高年級開展“慈善義賣進社區”主題活動。

生活中積累財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學會做預算,節約開支,量入為出,合理存款,有合理的理財目標。

生活中管理財富。四年級開設“我是理財小達人”主題活動,通過“家庭Excel日記賬”“合理花錢”“逛街的地方我知道”“做精明的消費者”四個小主題來實施,整個活動圍繞“財經問題”展開教學,每一道題目都指向培養學生的財經素養,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學會合理的理財方式。

生活中傳播財富。交流賺錢心得,傳播財富經驗,學生在慈善義賣后交流賺取利潤、如何消費。分享理財故事,傳播財富文化,在“用好壓歲錢”的故事分享中,學生談到在家長的陪伴下到銀行存壓歲錢。

2.培養了學生三個好習慣

在生活中培養了艱苦奮斗的習慣。制訂《勤儉節約班級公約》,倡導不偏食、不怕苦、愛勞動、愛節儉,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等。以課程為載體,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演講、辯論會、主題班會等多種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傳承艱苦奮斗好家風,通過家長理財教育培訓班、家長座談會、家訪、推送宣傳資料等,引導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在生活中培養了儲蓄的習慣。人人制訂儲蓄計劃,做到有計劃地用款,定期儲蓄,合理地使用金錢,提高素質。

在生活中培養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學生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懂得了扶貧幫困、助人為樂是高尚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投身實踐爭當先進,并積極傳播正能量,爭做美德好少年。

注:本文系廣東省財經素養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小學生財經素養教育主題活動設計研究——以‘慈善義賣’及其延展活動為例”(課題批準號:GDJY-2019-G-50)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魏文琦

猜你喜歡
財經素養家長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財經日歷
我心中的好家長
財經閱讀時代
家長請吃藥Ⅱ
財經神回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