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影響的區域差異和收斂性

2024-02-19 01:34田虹秦喜亮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空間杜賓模型碳減排

田虹 秦喜亮

摘 要:運用我國299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構建空間杜賓模型,實證研究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性和收斂性。結果表明: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間關聯效應。橫向來看,不同區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東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影響效應更強,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區相對較弱??v向來看,2015年以來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持續收斂,根源在于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縮小。未來持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綠色技術創新;碳減排;區域收斂性;空間杜賓模型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24)01-0097-07

一、引 言

在過去較長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能耗強度不斷降低,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能源資源瓶頸約束的問題。因此,從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出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也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的首要任務是碳減排,而碳減排的路徑又包括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在保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無論從產業結構還是能源結構來看,綠色技術創新是碳減排實現的根本路徑。產業結構升級集中體現為產業體系的高級化,即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單位投入的較高產出和較低排放,而低排放依賴于綠色工業體系的建立,即通過綠色技術創新降低“兩高”等傳統行業的能耗強度和排放強度,同時優先推進新型高技術行業的碳排放達峰。能源結構轉型同樣依賴于綠色技術創新,我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依然占據一次性能源消費的較大比重,要從根本上實現新型清潔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全面替代,就必須不斷通過綠色技術創新推動能源革命,通過前沿技術的不斷迭代提升光伏太陽能、風電、水電以及儲能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穩定性。

誠然,綠色技術創新對于碳減排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考慮到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科技發展、資源稟賦水平差異較大的基本國情,綠色技術創新對于碳減排的影響也會表現出區域差異性。那么,其影響強度在我國不同區域的差異性如何?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和綠色發展政策的出臺,這種區域差異是否表現出收斂性?隨著碳減排強度的提升,區域性差距的縮小是碳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的必要條件,因此,立足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理解上述問題是全面認識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關鍵,同時也是從生態文明建設視角認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基礎。本文將從區域差異和收斂性的視角出發,運用中國地級市層面的面板數據構建空間杜賓模型實證研究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從現有研究來看,圍繞綠色技術創新的研究主要包括綠色技術創新產生的影響以及其他因素對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兩個方面。張學超(2022)基于我國的省際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綠色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指出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耦合性總體在不斷提升,但是在東、中、西部存在區域性差異[1]。朱昌庚等(2022)以山東省為例分析了綠色技術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結果顯示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者互為因果關系[2]。于娛等(2020)運用夜光燈數據和空間計量模型研究了綠色技術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結果發現中國的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顯著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并且具有空間集聚效應[3]。崔艷娟和彭麗麗(2023)則將研究視角聚焦于微觀層面,運用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分析了綠色金融和綠色研發投入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認為綠色金融發展可以促進企業加大綠色研發投入力度,對于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這一效應在高技術企業表現得尤為明顯[4]。在其他因素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方面,現有研究主要關注了環境規制[5-7]、低碳城市建設[8]、數字經濟[9-11]、外商直接投資[12]、農業知識產權保護[13]的影響,主要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和低碳城市建設對于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具有區域異質性和空間集聚效應,數字經濟發展可以通過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促進碳生產率的提高,數字政府建設可以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方式促進綠色技術創新,這一影響效應同樣具有區域異質性、空間效應以及門檻效應,此外,外商直接投資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呈現U形特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對綠色技術創新具有空間溢出效應。

進一步聚焦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方面,國內外學者同樣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魏巍賢和楊芳(2010)[14]、Xu和Lin(2016)[15]、Wang等(2017)[16]、楊莉莎等(2019)[17]、徐德義等(2020)[18]、解學梅和朱琪瑋(2021)[19]、古惠冬等(2022)[20]系統研究探討了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對節能減排、碳排放、環境污染、綠色生產效率等指標的影響,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認為綠色技術創新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促進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提升綠色生產效率,其影響效應具有空間關聯性。盡管現有文獻從總量方面證明了綠色技術創新的減碳效應,但是鮮有文獻從區域差異性的角度分析綠色技術創新的作用機制,少數文獻探討了東、中、西部的差異,而現階段我國區域經濟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的集聚性更強,尚無研究關注這些區域的差異性,更沒有關于收斂性的探討。因此,區別于現有研究,本文主要關注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減排影響的區域差異性和收斂性。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首先,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通過降低能耗強度降低城市碳排放。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中包含了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的先進技術,比如節能減排方面,通過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技術改造可以降低單位碳排放,這一過程是產業內部縱向高級化的體現。清潔能源方面,光伏、風電、水電等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依賴于其經濟性和規模效應,而綠色技術創新通過不斷的迭代升級推動了清潔能源方面的技術進步,促進了光伏、風電、水電的經濟成本下降和穩定性提升,因此通過能源替代效應促進了碳減排。具體到區域差異性方面,由于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政府政策導向等因素的差異,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水平和強度存在差異性,因此不同區域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減排的影響存在差異性。經濟發達地區綠色技術創新所需的人才、資金更加充裕,綠色產業發展水平更高,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對綠色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更大,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面的科技和人才環境更加友好,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的地區更加容易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從收斂性來看,隨著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共同富裕的推進,產業轉移、人才流動更加頻繁,國家對落后地區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會縮小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金融、科技發展差距,理論上區域差異性會趨向于收斂。

其次,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通過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降低城市碳排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產業內部是指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技術水平更高,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單位能耗,綠色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產業鏈的傳導方面。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門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體系,國內不同產業、不同區域的產業鏈相互交織關聯,對于傳統碳排放水平較高的能源、鋼鐵、化工等行業同樣如此。在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中,某個環節的企業如果通過綠色技術創新提升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便會在產業鏈中實現價值鏈的攀升,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一結果一方面會對同類競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其他同類企業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會通過技術環節的銜接要求和利潤方面的分配效應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其他企業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最后會實現整個產業鏈的高級化,降低整個行業的碳排放水平。當產業鏈中的企業持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時,上述產業結構高級化和低碳化的趨勢會不斷強化,形成良性的正向反饋效應。從區域差異來看,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技術發展水平、資源能源稟賦的差異,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水平也會存在差異,會導致產業鏈的強弱和傳導的差異性,進而產業結構高級化和低碳化的進程會明顯不同。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本身較高,同時技術創新能力更強,先進技術的迭代更快,因此綠色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轉型的促進作用更強,而欠發達地區的資金、產業、技術相對處于弱勢地位,產業結構轉型相對遲滯。從區域差異的收斂性來看,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金融和科技發展水平雖然存在差距,但是在區域發展政策和產業發展政策的帶動下,我國區域發展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因此綠色技術創新通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降低碳排放的區域差異性也會趨于收斂。

最后,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通過區域溢出效應對碳減排產生正向的外部性?,F有研究已經證實了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減排影響的空間關聯性,即一個城市的綠色技術創新引致碳排放下降會對相鄰城市的綠色技術創新產生帶動效應,即所謂的正向外部性和區域溢出效應。歸納來看,產生正向外部性的主要原因有產業關聯效應和示范效應。從產業關聯效應來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理一致,地理上鄰近地區的產業鏈關聯性往往更強,因此綠色技術創新對于產業結構高級化和低碳化的帶動作用會更快地在相鄰地區傳導,技術領先地區的綠色技術創新會帶動其他地區的綠色技術創新,進而共同降低碳排放。從示范效應來看,地理相鄰地區在經濟發展、綠色發展等方面往往會成為對比的對象,在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和官員晉升激勵等體制機制下,相鄰地區的發展往往會表現出“你追我趕”的特征,尤其是資源要素稟賦相近的地區的“攀比”效應會進一步強化,過去我國粗放發展階段地區之間主要對比經濟發展水平,現階段我國進入新時代,除了經濟發展水平之外,綠色發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綠色低碳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當某個城市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實現了更高質量的低碳經濟發展時,在“攀比”動機下相鄰城市也會通過政策支持、人才引進、技術引進等方式進行追趕,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碳減排,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整個區域通過綠色技術創新的不斷迭代實現了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從區域差異來看,發達地區的經濟集聚效應更強,相鄰地區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也更為接近,技術進步速度更快,因此綠色技術創新的產業升級效應和示范效應更強,區域的溢出效應更加明顯,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更強。而在欠發達地區,經濟集聚效應較弱,城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綠色技術創新的產業升級效應和示范效應相對較弱,區域溢出效應有待提升,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也弱于發達地區。從區域收斂性來看,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縮小,不同區域綠色技術創新的區域溢出效應的差距也會縮小,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差距會趨于收斂。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兩個研究假設:

1.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的影響存在區域差異性,經濟發達區域的影響更強。

2.近年來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影響的區域差異性趨于收斂。

四、實證研究

為了驗證我們提出的理論假設,本文將使用我國299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含副省級城市和直轄市)1997—2019年的年度面板數據,構建空間杜賓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區別于現有文獻,本文的空間計量模型更加側重于分析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影響的差異性和收斂性,而非其總量影響系數。

(一)模型和數據

根據現有研究的結果,我國碳排放具有較強的空間相關性,這一點已經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因此本文選擇直接構建空間計量模型,不再構建莫蘭指數(Morans I)檢驗空間相關性。進一步,現階段的空間計量模型包括空間滯后模型(SLM)、空間誤差模型(SEM)以及空間杜賓模型(SDM),相對而言,空間杜賓模型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更強,能夠進一步刻畫變量的空間滯后影響,已經成為空間計量領域的主流模型,因此本文選擇構建空間杜賓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Y=ρ ωY+Xβ+γ ωX+ε (1)

其中,Y代表被解釋變量,X代表解釋變量矩陣,β代表系數矩陣,ω代表衡量空間相鄰關系的空間權重矩陣,ωY代表被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ρ代表被解釋變量空間滯后項的回歸系數即相鄰地區Y對本地的影響,ωX代表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γ代表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的回歸系數即相鄰地區X對本地的影響,ε代表隨機擾動項。將研究變量納入上述模型框架,可以得到: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碳排放(PC),使用中國碳排放數據庫(CEADs)測算的城市碳排放數據衡量,在計算時我們采用了人均碳排放量;核心解釋變量為綠色技術創新(GTI),目前尚無統一的變量來衡量綠色技術創新,常用的有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投入、綠色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等指標,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依賴于原始數據和估計方法,不具有穩健性,而R&D投入難以準確區分綠色領域和非綠色領域,因此本文參照董直慶等(2019)[21]的方法采用綠色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指標衡量綠色技術創新,具體使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劃分標準對中國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專利授權數量進行劃分,剝離出綠色領域的專利授權指標;控制變量包括與地區碳排放相關的人均GDP(PGDP)、固定資產投資(IN)、居民消費(CO)、對外開放程度(OP)、產業結構(IS)、金融發展水平(FD)、能源消耗強度(EN)、科技支持力度(TE)、信息化發展水平(IT)等變量,其中對外開放程度采用進出口總額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衡量,產業結構使用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的比值衡量,金融發展水平使用存貸款余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衡量,能源消耗強度使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的用電量衡量,科技支持力度使用財政科技支出衡量,信息化發展水平使用IT從業人數占總人口比重衡量。ρ、β1、β2、λ、δ表示待估計的回歸系數,μi表示空間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擾動項??臻g權重矩陣使用城市的實際地理距離生成。

綜合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和代表性后,本文選擇使用我國統計數據相對完整的大部分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和直轄市共299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時間跨度為1997—2019年,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碳排放數據庫(CEADs)、中國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各類統計年鑒以及各類統計數據庫。我們對數據進行了綜合整理和匹配,最終形成完整的計算數據,對于統計不完整的指標,使用現有文獻常用的非線性二次插值法補齊,對于有統計異常的數據或者不符合統計要求的數據我們將其舍去。具體的變量表示和數據來源見表1。在計算之前,為了使數據更加平滑和克服異方差性,對絕對量數據進行自然對數處理,對于價值量數據以2000年為基期進行了價格平減。

(二)實證結果分析

面板數據建模同樣要求數據的平穩性,鑒于本文使用的面板數據為非平衡面板,我們采用對數據平衡性要求較弱的Fisher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表2的結果顯示,對于大部分變量而言,三個統計量均比較顯著,特別是使用Modified inv. chi-squared Pm統計量時,所有變量均至少在5%的水平下顯著拒絕原假設,表明變量平穩,不存在單位根問題,可以用來建模計算。

表3顯示了空間杜賓模型的回歸結果,包括隨機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兩個模型的回歸結果比較接近,表明本文的數據結構對模型形式的設定并不敏感,這也可以從側面驗證模型的穩健性。多數變量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核心解釋變量綠色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綠色技術創新帶來的能耗強度下降、產業結構升級、區域溢出效應可以促進城市碳排放下降,這一結果已經被大量文獻證實。同時,綠色技術創新的空間滯后項系數也顯著為負,表明本地綠色技術創新在降低本地碳排放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相鄰地區的碳排放,即存在空間關聯性。在控制變量中,人均GDP、固定資產投資、居民消費、對外開放程度、金融發展水平、能源消耗強度等變量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為正,這些變量均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而經濟發展依賴于能源資源消耗,尤其是過去較長時期我國處于粗放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較大。產業結構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產業結構升級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第二產業是碳排放強度最高的產業,而第三產業的碳排放強度相對較低,在我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第三產業占比持續提升,碳排放強度隨之降低??萍贾С至Χ纫部梢燥@著降低碳排放,體現了技術進步的重要性。信息化發展水平也可以降低碳排放,這主要與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以及產業結構升級有關。此外,空間滯后系數顯著為正,再次證實了我國碳排放具有明顯的空間溢出效應。

在上述基準回歸結果的基礎上,參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區域經濟的劃分標準對樣本城市進行了子樣本劃分,具體包括了東部、中部、西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對于每一個區域樣本,構建隨機效應空間杜賓模型進行回歸,對比分析不同區域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差異性?;貧w結果顯示,區域子樣本的主要變量的回歸系數符號和顯著性與總樣本基準回歸一致,證明了模型的穩健性。為了簡化分析,本文不再列出全部回歸結果,而是關注核心解釋變量,在表4中列出了不同區域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以及空間滯后系數??梢钥闯?,不同區域的綠色技術創新都可以促進碳排放下降,但是區域差異性比較明顯,同時本地綠色技術創新也可以促進鄰近城市的碳排放下降,表現出外部溢出效應,這一外部溢出效應同樣表現出區域差異性。長三角地區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直接影響和外部溢出效應最強,其系數絕對值明顯高于總體樣本和其他區域樣本,其次是珠三角和東部,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中部的影響和外部溢出效應相對較弱,其系數與總體樣本比較接近,西部地區的影響和外部溢出效應最弱,其系數絕對值明顯低于總體樣本??傮w上,不同區域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強度以及外部溢出效應大小主要與經濟、產業、科技發展水平有關。首先,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全國,人才和資金充裕,綠色經濟發展水平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高;其次,這些區域產業結構中以第三產業、高科技產業、高端制造產業為主,單位碳排放較低,其路徑依賴使得綠色技術創新更加容易促進低碳發展;最后,這些發達地區科技發展水平領先全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動能更加充足,更容易發揮其節能降碳效應。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較低,科技發展也比較落后,因此綠色技術創新的動能不及發達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也較低,對于碳排放的影響也較弱。同樣,對于發達地區而言,產業的關聯性較強,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較高,因此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外部溢出效應較強,而欠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產業關聯性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較低,因此外部溢出效應較弱。

進一步,聚焦上述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性的收斂情況,即從時間維度分析近幾年區域差異性是否下降。為此,本文采用分割樣本的方式,對于每一個區域樣本,設定樣本的末端年份,回歸得出的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系數即代表了末端年份的影響系數,然后求得不同區域影響系數的標準差,即代表了該年度的收斂系數①。我們漸次將樣本的末端年份拉近,即可以得到不同年度的收斂系數,本文將2015—2019年的收斂系數繪制于圖1??梢钥闯?,2015年以來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收斂系數持續下降,這從表象上體現了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區域差距的縮小,從根源上則體現了我國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的政策效果以及共同富裕目標下我國區域經濟差距的縮小、產業結構的優化,這些因素都從深層次推動了不同區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收斂。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運用我國299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構建空間杜賓模型,實證研究了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性和收斂性,研究結果顯示:(1)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可以通過促進節能降耗、產業結構升級、區域溢出效應降低碳排放水平;(2)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具有空間關聯效應,可以降低鄰近地區的碳排放;(3)不同區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經濟發達地區的影響效應更強;(4)2015年以來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區域差異收斂系數持續下降,體現出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縮小。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一是多措并舉促進我國綠色技術創新發展,通過科技的力量實現“雙碳”目標。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在綠色發展領域則體現為綠色技術創新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根本動力。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力量,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結構性減稅、金融資源支持、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激發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理順對于市場的激勵約束機制。企業要主動作為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將綠色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戰略中的必選項,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

二是繼續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降低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差異性,根源還是在于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產業結構高級,而中西部相對落后的格局仍未改變,要發揮東部的頭雁效應和帶動效應,大力實施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等戰略,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改革、產業、社會等政策彌合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共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三是增強區域之間的產業關聯性,尤其是要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的協同發展。產業關聯性的增強有助于提高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關聯度,進而強化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外部溢出效應,通過發達地區帶動落后地區的綠色低碳發展。要提升綠色低碳產業的廣度和輻射能力,鼓勵發達地區通過技術合作、產業轉移等方式帶動落后地區的綠色技術創新,提升其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縮小發展差距。

注釋:

① ?由于計算所得的標準差數值較小,本文將其乘100作為最終的收斂系數。

參考文獻:

[1] 張學超.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12):23-28.

[2] 朱昌庚,王玉婧,梁智穎.“雙碳”目標下綠色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22(24):1-6.

[3] 于娛,楊帆,施琴芬.綠色技術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基于夜間燈光數據的研究[J].生態經濟,2020(10):48-54,77.

[4] 崔艷娟,彭麗麗.綠色金融發展、綠色研發投入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J].工業技術經濟,2023(2):28-36.

[5] 尹禮匯,孟曉倩,吳傳清.環境規制對長江經濟帶制造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J].改革,2022(3):101-113.

[6] 賴小東,李真,鄭攀攀.環境規制、媒體關注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來自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生態經濟,2022(12):145-152,166.

[7] 康凱,張世陽.環境規制與碳排放對我國流通產業綠色科技創新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3(2):9-12.

[8] 郭豐,楊上廣,柴澤陽,等.低碳城市建設能夠提升城市綠色技術創新嗎?——來自準自然實驗的證據[J].軟科學,2023(2):1-15.

[9] 劉國帥,鐘俊平,辛同.數字經濟對碳生產率的影響研究——基于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分析[J].中國商論,2022(24):150-153.

[10]倫曉波,劉顏.數字政府、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1-13.

[11]肖靜,曾萍,章雷敏.地區數字化水平、綠色技術創新與制造業綠色轉型[J].華東經濟管理,2023(2):1-14.

[12]岳立,曹雨暄,任婉瑜.外商直接投資、異質型創新與綠色發展效率[J].國際經貿探索,2022(3):68-81.

[13]朱靜.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對綠色技術創新的空間溢出效應[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3):34-39.

[14]魏巍賢,楊芳.技術進步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J].統計研究,2010(7):36-44.

[15]Xu B, Lin B Q. A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ial CO2 emissions: where does the difference lie? [J].Energy Policy,2016,98: 328-342.

[16]Wang S J, Liu X P, Zhou C S, et al.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urban form,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on CO2 emissions in Chinas megacities[J].Applied Energy,2017,185:189-200.

[17]楊莉莎,朱俊鵬,賈智杰.中國碳減排實現的影響因素和當前挑戰——基于技術進步的視角[J].經濟研究,2019(11):118-132.

[18]徐德義,馬瑞陽,朱永光.技術進步能抑制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嗎?——基于面板分位數模型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16):251-259.

[19]解學梅,朱琪瑋.企業綠色創新實踐如何破解“和諧共生”難題?[J].管理世界,2021(1):128-149,9.

[20]古惠冬,楊維光,陳文捷.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碳減排的效應研究[J].學術探索,2022(3):120-132.

[21]董直慶,王輝.環境規制的“本地—鄰地”綠色技術進步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2019(1):100-118.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vidence from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bstract:The paper uses panel data of 299 Chinas cities to construct a spatial Dubin model and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of the impact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 level, and there is a spatial correlation effect. Horizontally, the impac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with the eastern,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having a stronger impact, 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Beijing, Tianjin, Hebei and other regions being relatively weak. Vertical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have been converging since 2015, which is due to the narrow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In the futur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narrowing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gap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peak .

Key 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gional convergence; spatial Dubin model

猜你喜歡
空間杜賓模型碳減排
中國用水效率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分析
碳減排投資對電力企業價值的影響分析
FDI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溢出效應
綠色增長效率及其空間溢出
企業碳信息披露:現實訴求與路徑選擇
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
中碳強度指數與中國低碳發展
阻止市場進入的碳減排策略選擇?
武漢某高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初探
中國的市場化進程推動了城鎮化發展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