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散之的書法之妙

2024-02-19 06:15衡正安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林老林散之碑學

□衡正安

《李賀南園一首》林散之

林散之先生被譽為“當代草圣”。今天,喜歡書法的人不知道林老的恐怕不多。一個書法家想成為名家,除去書法以外的因素,其作品需要在前人基礎上形成個人面貌和風格;如果要成為大家或像林散之這樣被譽為“草圣”,那一定要在書法史上有所貢獻。以草書為例,書史上的張芝、“二王”、懷素、張旭和黃庭堅等無不如此。就林散之而言,他對書法史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以長鋒羊毫在生宣上寫草書。長鋒羊毫和生宣紙的出現及使用比較遲,大概要到明代晚期,它的出現起初是用于繪畫。長鋒羊毫蓄墨多,相比狼毫更加柔軟,蘸一次墨可以用很長時間,甚至能完成一幅作品。生宣紙的暈化效果好,墨色層次變化豐富,表現力強,但用長鋒羊毫書寫難度大,不易控制。而林老憑借碑學的功力和獨特的筆法,不但將長鋒羊毫運用于草書創作,還使用自如,臻于化境。

二是將中國畫及水墨運用于書法創作。林老是有相當造詣的中國畫家,他將中國畫的皴法特別是水墨畫中用水、用墨的方法,以及新墨、宿墨和水的調和用于創作,使書法的墨色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不僅墨分五色,而且能清晰地看到運筆的軌跡。古人創作書法多用絹或熟紙,沒有生宣紙的滲化力強,在中國畫水墨的運用下,林老的草書墨色變化大,線條更加豐富,感染力強。

三是碑帖結合。碑帖結合是林老書法的內在理路,也是成就其高超藝術水平的關鍵。他曾自言“寫了30年的漢碑才開始寫草書”,所以我們在其草書線條里看到了多種元素。其中,與前人最大的不同是融入了碑的用筆方法,呈現金石之氣。他是晚清民國以來“碑帖結合”的集大成者。

四是裹鋒筆法的運用。長鋒羊毫運用于生宣,一方面能產生豐富變化,另一方面因其筆毫較軟、缺少彈性,一旦筆毫倒下或散開就很難聚攏、彈起,也很難保持中鋒用筆,這大大增加了書寫難度。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林老創造了裹鋒的用筆方法,這在古人草書中是很少見的。

五是實現了中國傳統書法的審美理想。我們經常形容好的書法作品如錐畫沙、屋漏痕、印印泥、折釵股,但由于書寫工具和材料的限制,使用硬毫毛筆很難充分表現這些審美理想。然而,林老通過長鋒羊毫、生宣紙和水墨的綜合運用,加上他堅實的漢碑功夫,以及獨特的裹鋒用筆方法,使這些傳統書法審美理想得以充分展現。虛處不空、實處生動、虛實相間、墨彩豐富,既有書卷之氣又富金石之美。

我們探究林老的書法成就和歷史地位,對當代書法的創新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書法創新具有廣闊的空間。書法發展到今天,歷史的積累越來越深厚、越來越豐富,所以要有所創造和突破,難度越來越大。需要我們繼承的有:以“二王”為代表的帖派書法,有著1500余年的歷史積淀;清代碑學,一直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大大豐富了書法的歷史和審美內涵,使書法的發展更加飽滿穩定;清代晚期碑帖結合,使書法更加深厚并產生新的審美價值,這一脈絡的發展之路到今天還未走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是書法的發展必須遵循其內在規律。我們通過林老書法的探究可以發現,書法除了外在的紙、筆和水墨等因素外,重要的創新思路是碑帖結合。明代晚期帖派書法的式微、碑學的興起以及晚清倡導碑帖結合,出現了一批碑帖結合的書法大家,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和于右任等。林散之就是沿著這條書法脈絡的發展走向成功,成為一代“草圣”、碑帖結合的集大成者。

《紅雨青山》七言聯 林散之

綜上所述,林散之先生的書法之妙,主要在于其借助時代材料、工具為新的物質載體,以帖派書法的書卷之氣與碑學的金石之氣深度融合,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書法形式,將草書藝術推向新境界。

猜你喜歡
林老林散之碑學
林散之書學思想視域下草書中的“留”與“滑”探析
從學碑到“碑學”
心與形:帖學與碑學
清代碑學興起并不僅因為文字獄
碑學·形學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詩聯》
百歲翁的跑步養生法
人隨秋影遠 詩共雨聲來——林散之詠姑蘇詩及其書法
林散之《徐瑤論懷素草書》欣賞
高貴的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