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整體保護視角下的傳統村落活態傳承
---以元江坡垤村為例

2024-02-20 12:56湯祺張云
農業與技術 2024年3期
關鍵詞:村落整體景觀

湯祺 張云

(西南林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傳統村落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在不斷演化中形成更加精粹的文明和山水。村落不僅承載著人們思念記憶,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傳播媒介。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一大批古村落在開發規劃中得以拯救和保存。傳統村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中華農耕文化的傳承載體和具象符號[1]。目前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偏向于老寨附近建新寨讓居民撤出村寨,組建相關公司進行開發。圍合村落,留一個入口收門票進入,修建主要建筑和街道,只為滿足游客需求,其中居民多為表演性質的生活勞作,是常見的開發方式。目前,傳統村落中,建筑長期空置、年久失修,缺乏維護;村內原住民不斷外流,空心化現象嚴重;村內基礎設施不健全,產業結構單一,大大限制了村莊發展等。重申報,輕保護,粗鄙化的旅游開發帶來了原有文化的瓦解,傳統村落的文化在逐漸消亡。而2021年2月翁丁佤寨被大火銷毀,至此中國最后一個擁有古樸粗獷韻味的古村落也隨之消失,各界人士都為此嘆息,而村寨因為采取新寨保護模式,喪失了其快速發現并滅火的功能,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需要受到重視,探求一個模式打破困局非常重要[2]。整體保護對于傳統村落的活態傳承是一種可行途徑,較之簡單直接的片面保護,其更具深層次的分析以及與現狀的動態結合,從實際出發才能實現活態傳承。

1 整體保護

整體保護是一個較為廣泛的說法,搜索發現整體保護相關論文內容非常廣泛,有區域性的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工業遺產、文化生態、傳統村落,近年來的論文中對于城鎮歷史街區,及古居民點等的整體保護的論文較多,傳統村落整體保護的數量居于其后。屠李等通過對歷史性城鎮景觀方法的總結分析,梳理其核心方法層積認知及整體保護,并將其用于傳統村落保護中[3]。王洪鑄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系統地分析長江流域水生態系統面臨的困境及根源,提出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整體保護戰略芻議,包括相關保護原則及關鍵科學問題[4]。韓衛成等通過從經濟、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思考,對影響中國古城肌理形態的要素分析,在對山西有歷史文化資源的古城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從各方面考量總結古城肌理修復方法[5]。錢利等通過對青海小流域與傳統村落整體保護的方法整合、具體措施以及體系的策略設想,對青海地區小流域鄉村居住環境研究的匱乏進行填補[6]。整體保護作為一個核心理念貫穿于《關于歷史性城鎮景觀的建議書》中,開篇其強調“有必要更好地設計城市遺產保護戰略并將其納入整體可持續發展的更廣泛目標”,而無論是城市還是傳統村落的遺產保護都應達到這個目標。

1.1 整體保護的概念

“整體保護”的原則是完整性和真實性,在遺產保護領域的規劃方式、認知形式、價值評估均有體現[4]。歷史性城鎮景觀方法主要是為了將城市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框架相結合,在認知評估和管理方面均有所變化。對于遺產的認知,不同與常規范式中的認知,而考慮到了歷史層積對遺產的改變和觸動。不同于對特定時空的認知,多時空層層疊加會更加全面和整體[7]。不同時期有多種各異的社會形態和發展歷程,決定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模式、空間組織、視覺關系、地形地貌及與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的各個部分,簡單來說主要包括遺產區域當前保留的物質空間要素和對該區域產生作用的變化機制,如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對于價值的評估,對該區域擁有的各類資源及價值分類匯總,在層積認知的基礎上各方協商,對遺產的保護和價值有更深入的評估,協調其歷史價值與社會、經濟、文化價值方面的矛盾;對于保護及管理機制,從民生出發更新相關機制,改善民眾生活和發展社區建設,通過提高公眾參與度、利用現代化工具進行科普及有效監管[8]。

1.2 整體保護引入傳統村落保護的可行性

整體保護引入傳統村落保護是較為必要的,雖然其在歷史性城鎮景觀方法中主要是針對歷史性城鎮景觀,但傳統村落與歷史性城鎮景觀方法所針對的遺產類型具有許多共性。都具有歷史層積,運用層積認知進行分析的方法幾乎類似,可以借鑒使用;都具有鮮明特點和個性,無論是歷史性城鎮景觀還是傳統村落都因其位置文化等具有其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需要其專屬的策略;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二者都需要相關產業盈利從而留住人口更好的發展。這個矛盾存在于各類遺產中,通過一個動態的認知方式去探索保護方法對于現今傳統村落可能更加值得探索。整體保護活化對于村落的各類空間激活,產業復興,從而解決空心化問題非常有效,只注重重構和修繕村落自然空間或傳統建筑,忽視原有的歷史文化、民俗活動、生活趣味,村民缺乏活動的空間,沒有產業發展,村落剩下的只是冰冷的建筑與空間,而無生機可言。對于云南的大部分傳統村落而言,特別的民族文化、活動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活態傳承的重點。如觸媒效應,一般一個村落的整體保護與活態傳承,對于這個鎮、縣或者市都有著點激發線,線帶動面的效果,對村落保護鄉村振興都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9]。

1.3 整體保護的內容體系

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從而達到活態傳承的目標,一直以來保護與發展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整體保護的理論及其應用的梳理。從整體保護的相關方法層積認知對傳統村落的空間、價值和背景進行層積分析,結合村落活態傳承的目的,從村民、產業、景觀、文化、機制等5個方面具體討論整體保護的活化路徑選擇,見圖1。層積認知在空間方面主要是歷史發展脈絡,各類空間演變進行等,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政府村名等進行調查得出共同價值認知,得到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運行機制。整體保護策略則主要從管理機制變化、村民參與、景觀提升、產業鏈完善發展、文化保護發展5個方面展開。

圖1 傳統村落整體保護的活化路徑

圖2 坡垤村全貌圖

圖3 坡垤村公共空間現狀圖

2 元江縣坡垤村概況及資源

2.1 坡垤村概況

坡垤村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浪堤鄉蝦里行政村,屬于壩區。位于浪堤鄉西南邊,距離蝦里村委會2.5km,距離浪堤鄉10.5km。是一個美麗的彝家山寨,就地取材,土墻土頂的傳統民居土掌房(也稱土庫房)依山而建,層層迭迭,鱗次櫛比,蔚為壯觀。2019年,坡垤村列入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列,坡垤村是一個自然村,隸屬于元江縣洼垤鄉它才吉村委會,位于元江縣東南方向,與元洼公路相連,距離元江縣城60km,距洼垤鄉12km。全村在哀牢山山脈的一個分支上依山而建,平均海拔約有1400m,年平均溫度為25℃。

坡垤村選址于半山坡的區域,北面和東面被山林環繞,北面為黃草坡頭,東面為進龍坡頭。村子的南部有坡垤水庫,西部和南部被大面積農田環繞,自然景觀環境較好,周邊大山水格局自然和諧。村落整體坐北朝南,建筑為土木結構,屬典型的彝族土掌房建筑風格,村落民居以面積大小不等的“一顆印”形式院落組成。目前村落核心區建筑整體風貌較協調,風貌保存完整。坡垤村現狀街巷空間為多種不規則的形式,主要是由較密的建筑所圍合而成的小尺度街巷空間。街巷空間有收有放,形式較為自由?,F狀街巷鋪地方式較單一,主要為土路面和水泥路面[5]。

2.2 地域資源

坡垤村地勢相對較陡,地處半山坡,北面和東面被山林環繞,南部為坡垤水庫,西、南為大面積農田環繞。從村內相對較高的地方可以觀賞到遠處山青水秀的田園風光。村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村落結構真實且完整;濃厚的民族文化活動經久不衰;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筑,凝結著彝族本土文化色彩的生態智慧和生動的社會生活。村內整體地勢起伏較大,遠看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村落依山而建,得天獨厚的氣候使得自然植被保護的較好。集中連片分布的土掌房是彝族獨特的建筑風格,具有獨特的民族貌特點和文化內涵。村落建筑古樸大方,從建筑單體造型結構到建筑群空間布局,無不體現出民族建筑的高超水平和濃郁的藝術氣息[10]。

2.3 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

坡垤村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到元江縣城車程需要2h,保護發揚工作難以全面開展,至2013年坡垤村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第二批”中。經濟發展網絡普及村民了解到外面生活,勞動力大量外流,部分村民搬離定居城鎮。建筑的保護應該是實現其在人民生活中的價值,也就是說有人居住的建筑存在更久,也更加歷久彌新。目前坡垤村經過建設大體保留了土掌房的肌理,道路建設也是石板鋪就,但在重建或修繕出的建筑中也存在原有古建筑風格不一致的,且一些土掌房因無人居住已經坍塌。在坡垤村的傳統建筑中裝飾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又以木雕、石雕最具代表性,磚工和磚雕水平次之。在村內,許多木雕石雕都存在著腐蝕嚴重、漆面脫落等問題,磚雕壁畫則主要存在著表面涂畫、腐蝕嚴重等問題,加上年久失修,技藝失傳等原因,致使建筑裝飾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光彩[10,11]。村落的基礎設施綠化水邊都有所改善但不夠深入和具體,沒有太多活動和吸引力,游客都是路過式游賞停留時間不常。民俗文化和活動沒有體現,無具體的簡紹,居民對當地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不強。

表1 坡垤村資源分類表

3 坡垤村整體保護路徑

3.1 坡垤村的層積分析

從歷史脈絡來看,坡垤村源于清中葉后期,坡,一種野草,垤,小平地。坡垤解釋為有這種野草的小平地。普氏家族通過茶馬古道在滇中與滇東南地區之間販鹽,安家于此是因為坡垤位于兩地之間,交通便捷。村莊規模及空間逐步擴大,從初始時的幾家幾戶到現如今已具相對規模,建筑沿山坡程臺地式層層上升,相對于路旁空間,進入內部后道路較窄,活動空間多于屋頂之上。

各類空間,從大區域來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處元江中上游,距省會昆明220km,距玉溪市城區132km,轄區面積2858km2,下轄10個鄉鎮(街道),81個村(社區)。最高點海拔(阿波列山)為2580m,最低點海拔(小河垤)為327m,相對高差達2253m。山區面積2766.54km2,占總面積的96.8%,壩區面積91.46km2,占總面積的3.2%。從小村落來看村莊主要山坡于元洼公路夾角處為一片水池,水池邊有村落唯一的民宿,但建筑為中式斜頂四合院,雖色調統一但與當地整體風貌不搭。水邊空間建有木欄桿和親水樓梯,但相對簡陋。池塘水質不佳,植物生長雜亂。村落入口廣場有石碑,有休息座椅桌子,但活動范圍不大,在公路旁存在安全隱患。村落中2家小賣鋪位于公路兩側對口,其中物品太過單一。一些房屋因長期無人居住已經倒塌,村落中獨特景觀為土掌房屋頂曬作物以及人們的不同活動,總體可以看出有設計的痕跡,但后期沒有管理維護。

村落具體價值評價,村落建筑保存相對完好,具有一定觀賞價值;村落為彝族傳統村落,有非遺傳承及彝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保留了一部分的彝族傳統生活氣息。但交通閉塞,從元江縣城駕車要2h以上才能到達,村落沒有發展系統的產業導致人口外流,大部分村民為老人和小孩,村民的文化自信感不強,詢問中其認為沒有可看可參與的。村落除了特別的建筑再無其他可參與的活動,村落的基礎設施綠化水邊都有所改善但不夠深入和具體,沒有太多活動和吸引力,游客都是路過式游賞停留時間不長,且服務設施簡陋。村落現狀較不理想,相關部門重申報,但后期維護管理不到位,民俗文化活動得不到發展傳承,無具體的簡紹標識。從各方面來看坡垤村都需要一條整體保護的路徑,來實現活態傳承。

3.2 坡垤村的整體保護路徑

前述主要是通過對村落從歷史到空間再到價值的分層分析及其形成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機制的理解,目的是了解空間、社會、經濟變化,給整體保護提供依據。傳統村落作為綜合性的生產生活空間[12],其活太傳承應遵循“整體保護”理念,主要著眼于村民、產業、景觀、文化、機制等,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協調,構成聯動系統。通過整體保護激發內生動力,固本培元,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升產業體系,完善管理維護機制,恢復生產生活實現整體保護與可持續發展[13]。

3.2.1 繪“少長閑集,群賢畢至”的人才圖

傳統村落營建者及活力主體是村民,也是村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在村路的整體保護中起決定性作用。只有村民真正了解了整體保護的體系并且參與其中村落的活化才更有希望。村民自身選擇及發展途徑和村落現狀相關,影響著村落的發展走向??萍紩r代導致的文化不自信亦或是被同化問題突出,建立村民文化自信,愛自己的文化并且樂于傳播是村民活化的重要手段。重視村民主體地位,培養主人翁意識,建設時重點考慮村民的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14]。形成多主體建立聯動關系,共同建設目標,搞好可持續發展行動。具體可以開展整體保護小課堂,組織村民對坡垤村文化的回憶交流,規劃設計意見箱廣泛收集意見,多開展相關文化活動等。任何形式的村落保護,首先要考慮的是村民,只有將村民視為傳統村落整體保護活化的核心,才能打消村民長期存在的片面認識,觀念“活”起來,行為“動”起來,才能激發村民的創造力、文化自覺和積極性,從而為其他方面的整體保護提供動力源泉,留住原有人才,吸引多元人才加入。

3.2.2 繪“稻糧豐碩,豬肥雞壯”的富足圖

農乃鄉之本,保留鄉風文明,農業不可或缺。農業是基礎,是主要收入來源,也是主導產業。其衍生出的農耕文明是村落靈魂組成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農性”。然而,如今傳統的刀耕火種開始被遺忘,大量田地被荒廢,農產品缺乏特色,村落的農業也隨之開始荒廢。激活農業可以采取生產閉環如有循環關系的種植馴養;對于坡垤村的梯田式種植來說,有規劃的種植具有景觀特色的農作物,如油菜花梯田;可以開展特別的農業活動,如曬谷子作畫、編玉米、摸魚大賽等,吸引游客前來參與帶動經濟。

除農業外農村經濟形式還有貿易集散地、旅游業、當地消費等。近幾年文化產品的銷售也是各大遺產地的一大經濟來源。于坡垤村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哩的傳唱體驗館,六一商業街更具特色化的豐富及宣傳,水果美食的售賣等都是經濟形式的更新。傳統村落不能只拘泥于傳統的活化模式,更需要形成完整體系化的新型經濟體系,激活市場需求,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新修交通和服務設施,提高村民收入,滿足村民的日常需求,以及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旅游是多方聚合的產業,多種產業發展,推動村落與外部的聯系,使村落快速融入哀牢山旅游區域經濟體系中,為其他要素的活化提供外部環境和經濟基礎。在文旅一體化、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傳統村落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文化遺存,悠久的歷史底蘊成為發展旅游的重要資源。旅游使一大批符合生態規律、充滿人文情懷的傳統村落得到了活化,適度、可持續的旅游開發是促進傳統村落復興的有效路徑[11],是傳統村落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坡垤村旅游產業主要抓住民族特色及其特別的建筑風格,其他的文化衍生物及農業風光體驗為輔助吸引游客并留住游客,但特別注意自身特色的保留及淳樸民風不被商業化。

3.2.3 繪“歌舞齊聚,彝風依舊”的祥和圖

傳統村落的特色要素,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是傳統村落有別于一般村落的重要基礎。村落文化是村落居住者在特定歷史時期適應特殊生態環境的產物,是彰顯傳統村落魅力和特色的重要元素。坡垤村的文化主要有阿哩、彝文化、酒文化、民族農耕文化、刺繡、建筑等。對于這些文化的傳承除了舉行活動外,小型展覽、公眾號推送、網絡售賣也是一些不錯的傳承宣傳方式。

3.2.4 繪“綠樹村邊,青山郭外”的山水圖

村落景觀是自然與人文資源共同組成,是村民生產生活的環境,也是農村不同于城市的標志符號之一,其主要包括生產景觀、建筑景觀和自然景觀3大類別。具體來說,生產景觀就是居民勞作生活的場景,坡垤村的屋頂曬玉米稻谷是特有的,具有豐富色彩的景觀,其根據季向而更具生命力;建筑景觀就是土黃色有小小窗戶的土掌房,不僅可以整體觀賞,單獨的一棟也包涵歲月的故事和生活的智慧,雨季時房屋顏色有所加深也別具趣味,除此之外的歷史遺跡需要對其內涵深挖并解讀;自然景觀當屬這周圍的大山,設計一個觀賞臺就可看自然的荒野與人工梯田互相融合,向更遠處就是一山連一山的高原山區景觀。對于這些景觀需要設計者的深入了解,聯系成一個整體,并且引領游客去探索。

3.2.5 繪“村美民富,美麗和諧”的新藍圖

其存在許多弊端,如財力有限難以兼顧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保護不受重視;缺乏專業人員;對效益要求大于其保護要求等。因此,要構建高度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結合傳統與現代機制活化治理。成立選舉產生的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明確權責,涉及相關問題投票抉擇;由村民自主參與設計,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政府和企業只能提出建議,不可強制執行;民間活動政府與企業不參與,保持原真性;組織監管部門,監督管理等一系列機制,做好機制更新。

4 結語

傳承的一種可行方式——整體性的保護活化,只有維持傳統村落的真實形態,才能保證村落的永續發展。本文借鑒了城鎮歷史遺跡的保護方法,經過分析運用于傳統村落。整體保護是在對傳統村落整體有大致了解的情況下進行,不是一味地強調全部,同時過程實際是層層遞進的,有主次和先后之分,對其中各個部分的關聯性和內部協調做好準備。本文具體對坡垤村的整體保護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分析結果從5個方面對村落保護提出路徑,目的是對坡垤村的各方面進行討論,探討一個坡垤村發展及活態傳承的體系。希望可以為坡垤村以后的保護發展提供一些線索。

猜你喜歡
村落整體景觀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景觀別墅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