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中國礦產資源形勢回顧與展望

2024-02-20 08:52崔榮國周起忠胡容波
中國礦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采礦業礦產品礦業

郭 娟,崔榮國,周起忠,胡容波

(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

全球經濟展現出明顯的韌性,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給復蘇放緩的全球經濟帶來新希望。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俄烏沖突進入消耗戰,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全球礦業市場回穩,國際礦產品價格從峰值震蕩回調。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回穩,中國礦業市場持續向好,主要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未來,隨著各項宏觀政策效果顯現,中國經濟將會進入趨勢性恢復的軌道,需要穩定安全的礦產品供應作保障。隨著風光電、電動車等新能源革命的到來,我國的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需求將快速增長,受礦產資源稟賦差異的影響,應當加大國內找礦力度,同時加強礦業國際合作,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1 全球經濟展現出韌性

2023 年,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和氣候災難的重重打擊中緩慢復蘇,展現出明顯的韌性。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放緩但并未陷入停滯。全球面臨著數十年來高位的通貨膨脹、全球貨幣政策環境空前收緊、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帶來的能源和糧食危機、世界貿易“逆全球化”以及全球變暖的挑戰,使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且各經濟體之間的分化日益加劇。另一方面,技術創新給未來帶來希望。2023 年,mRNA 生物技術、以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前景,2023 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元年”。

2023 年全球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各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世界經濟增速從2022 年的3.5%放緩至2023 年的3.0%、2024 年的2.9%,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2023 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至2.9%[2];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將2023 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至2.6%[3](表1)。

表1 世界主要機構或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Table 1 Prediction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by major institutions or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 單位:%

2 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2023 年是中國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進入趨勢性恢復的軌道。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的困難挑戰,中國政府繼續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回升向好,展現出韌性強、潛力大、動能足的特點,充分證明我國經濟高質量運行的能力在穩步提升[4]。2023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6.1 萬億元[5],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2 年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GDP 達17.9 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約1.3 萬美元。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三分之一,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1]。

新冠疫情以來,為應對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動能不足等風險挑戰,我國圍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的戰略,一系列促消費穩投資的政策持續發力,內需潛能加快釋放,有效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 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111.4%,有效對沖外需收縮壓力。其中,消費持續加速回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在國內大循環中的主體作用增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拉動GDP 增長4.3 個百分點,高于新冠疫情前2015—2019 年的平均貢獻率62.7%。投資保持增長,呈現較強增長韌性,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8.9%,拉動GDP 增長1.5 個百分點。凈出口同比有所減少,外需收縮壓力加大,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1.4%,向下拉動GDP 增長0.6 個百分點[5]。

3 全球礦業市場趨穩

3.1 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有所增強

2023 年,S&P/TSX 全球礦業指數(Global Mining Index)高位波動,年內均值為109.5,比2022 年均值增長4.2%[6],且波動較2022 年相對平穩,反映出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有所增強(圖1)。2023 年全球礦業指數呈“V”型,從1 月25 日的年內峰值123.6 波動下跌,至10 月4 日的年內谷底99.7 后反彈,至12 月29 日的113.1,基本與礦產品價格波動趨勢一致。

圖1 2007—2023 年全球礦業指數變化Fig.1 Changes of global mining index from 2007 to 2023

3.2 礦產品價格震蕩回落

2023 年以來,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得到有效控制、俄烏沖突進入消耗戰階段,全球受到擾動的供應鏈基本恢復正常,礦產品貿易運輸成本和交貨時間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1],大部分礦產品價格在經歷2022 年“過山車”式行情后從峰值回落,國際礦產品價格總體震蕩下調。從年內整體來看,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礦產品,以及鋰、鈷、鎳、鈀金等新能源相關礦產品價格跌幅較大。而黃金(金融避險)和磷礦石(糧食相關)的價格卻逆勢上揚,均創歷史新高,鐵礦石也在年末回調至較高水平(表2)。

表2 2023 年主要礦產品價格變化Table 2 Changes in prices of major minerals in 2023

一是能源礦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天然氣、動力煤價格跌幅在40%以上。2023 年,美國WTI 原油現貨年均價77.6 美元/桶,同比下跌17.7%;美國天然氣期貨年均價2.66 美元/MBtu,同比下跌59.3%(圖2)。由于動力煤價格跌幅較大,煉焦煤價格重新高于動力煤價格。澳大利亞動力煤離岸均價195.5 美元/t,同比下跌41.7%;澳大利亞煉焦煤離岸均價255.8 美元/t,同比下跌23.4%(圖3)。

圖2 2019—2023 年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變化Fig.2 Price changes of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from 2019 to 2023

圖3 2019—2023 年煤炭價格變化Fig.3 Price changes of coal from 2019 to 2023

二是能源轉型關鍵礦產品價格呈兩極分化,鋰、鈷、鎳、鈀金、石墨價格暴跌,而鎵、鍺、稀土價格則相對堅挺。2023 年12 月29 日,全球碳酸鋰價格1.59 萬美元/t,同比下跌76.7%。鋰價大幅下跌主要是受供需結構變化的影響,2023 年以來,上游鋰礦和碳酸鋰產能出現急速擴張,疊加短期新能源汽車需求放緩,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2023 年12 月29 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1.64 萬美元/t,同比下跌45.2%;鈷價2.87 萬美元/t,同比下跌44.3%;鈀金價1 119 美元/oz,同比下跌37.4%。中國鱗片石墨(C≥90%)出廠價3 090 元/t,同比下跌24.6%(表2)。

2023 年12 月29 日,中國稀土精礦(TREO≥70%)出廠價6.65 萬元/t,同比微降3.6%,年內均價7.00 萬元/t,與2022 年基本持平;鎵礦(品位0.1%~0.2%)市場價4.70 萬元/t,同比微降3.1%;鍺礦(品位0.002%)市場價1.03 萬元/t,同比微降1.4%(表2)。

三是大宗金屬礦產品價格整體回落,鋁、鋅價格跌幅較大,鐵礦石、銅、鉛價格微跌。2023 年,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鐵礦石(品位62%)到岸年均價118.5 美元/t,同比下跌3.9%,8 月中旬止跌回升,年底達到年內最高點136.4 美元/t,同比上漲22.5%;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年均價8 486 美元/t,同比下跌3.8%;鋁年均價2 255 美元/t,同比下跌16.6%;鉛年均價2 136 美元/t,同比下跌0.8%;鋅年均價2 649美元/t,同比下跌23.9%(圖4 和表2)。另外,鉀價格大幅下跌,具有金融避險功能的黃金和糧食生產所需磷礦石價格卻逆勢上揚,均創歷新高。2023 年,中國氯化鉀(60%粉)出廠年均價2 985 元/t,同比下跌30.6%。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黃金年均價1 943 美元/oz,同比上漲7.8%;中國磷礦石(P2O5≥30%)出廠年均價1 015 元/t,同比上漲14.3%(表2)。

圖4 2019—2023 年倫敦金屬交易所銅、鋁、鉛、鋅金屬價格變化Fig.4 Price changes of copper, aluminum, lead, zinc metals in LME from 2019 to 2023(資料來源:S&P Global)

4 中國礦業市場持續向好

2023 年,我國礦業市場延續了前兩年好轉的態勢,表現為全國地質勘查投資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均連續三年增長、采選業企業利潤處于歷史第二高位、能源礦產產量創歷史新高、主要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大宗礦產品進口持續增長。

4.1 全國地質勘查投資連續三年增長

2023 年,預計全國地質勘查投資約1 040 億元,同比增長約3%;其中,油氣礦產勘查投資約840 億元,非油氣礦產勘查投資約200 億元,高于新冠疫情前2019 年的水平。同時,非油氣勘查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提高,社會資金增長較快,約占非油氣勘查投資的35.0%。2022 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1 010.2 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823.9 億元,同比增長3.1%,占總投資的81.6%;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186.3 億元,同比增長7.2%,占總投資的18.4%,連續兩年正增長[7](圖5)。

圖5 2013—2023 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變化Fig.5 Change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vestment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3

4.2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增長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增長。2023 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3 萬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2022 年增長的態勢,同比增長2.1%,增速較2022 年放慢2.4個百分點,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低0.9 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圖6)。在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中,除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以外,其他皆有較大幅度增加。2023 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0% 以上,分別增長12.1%、15.2% 和16.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42.7%[5]。

圖6 2013—2023 年全國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變化Fig.6 Growth rate changes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3

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2023 年,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增速較2022 年減緩16.3 個百分點,高于全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5.5 個百分點。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21.5%[5]。

4.3 采選業穩中有升,企業利潤歷史第二高位

采選業穩中有升。2023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比2022 年放慢5.0 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同比減少1.6%,非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同比減少5.7%[5]。

采選業企業利潤大幅減少,但卻是除2022 年以外最高值。2023 年1—11 月,受大部分礦產品價格回落的影響,全國規模以上采礦業企業利潤大幅減少,為1.2 萬億元,同比下降18.3%,降幅快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4%的減速,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17.6%(圖7)。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企業利潤額7 118 億元,同比減少25.9%,占采礦業企業利潤的58.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企業利潤額3 546 億元,同比減少8.5%,占采礦業企業利潤的28.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企業利潤額487 億元,同比增長2.6%;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企業利潤額733億元,同比增長7.6%;非金屬礦采選業企業利潤額372 億元,同比增長0.9%[5]。2023 年采礦業企業利潤額比2022 年同期大幅減少,但也是歷史第二高位。

圖7 2020—2023 年工業和采礦業企業利潤增長變化Fig.7 Profit growth changes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2020 to 2023

4.4 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

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影響,礦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加,能源礦產產量創歷史新高、主要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

能源安全穩定供應能力提高,產量創歷史新高。2023 年,煤炭生產增速加快,全年產量約46.6 億t,同比增長2.9%。原油產量達2.09 億t,同比增長2.0%,連續五年保持增長,其中,海洋原油產量突破6 200 萬t,連續四年占全國石油增產量的60%以上。天然氣產量達2 297 億m3,同比增長5.8%,連續七年保持百億立方米增產勢頭,其中,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突破960 億m3,占天然氣總產量的43%,成為天然氣增產重要來源,包含致密氣產量超600 億m3、頁巖氣產量250 億m3和煤層氣產量110 億m3[8]。

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主要礦產品生產供給穩中有升。2023 年,鐵礦石產量9.9 億t,同比增長7.1%。粗鋼產量10.2 億t,與2022 年持平。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 470 萬t,同比增長7.1%,其中,精煉銅1 299 萬t,同比增長13.5%;電解鋁4 159 萬t,同比增長3.7%。磷礦石(折含P2O530%)產量1.1 億t,同比增長7.8%。水泥產量20.2 億t,同比減少0.7%。平板玻璃產量9.7 億重量箱,同比減少3.9%[5](圖8)。

圖8 2021—2023 年重要礦產品生產增長率變化Fig.8 Production growth rate changes of important mineral products in China from 2021 to 2023

4.5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

能源生產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2023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14.5 億kW·h,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突破10 億kW·h[9]。2023 年,全國發電量約8.9 萬億kW·h,同比增長5.2%,其中,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為8 090 億kW·h 和2 940 億kW·h,同比分別增長12.3%和17.2%,合計占全國發電量的12.4%,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5]。

能源消費結構持續改善。過去十年,全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穩步下降,從2013 年的67.4%下降到2023 年的55.5%(圖9),年均下降1.2 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從15.5% 上升到26.2%,約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5]。2023 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同比提高0.3 個百分點。

圖9 2013—2023 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Fig.9 Changes of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3

4.6 大宗礦產品進口持續增長

2023 年,受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影響,全球貿易活動低迷,貿易增速僅0.9%,比2022 年低4.2 個百分點[1]。我國大宗礦產品外貿頂住壓力,進口量和進口額實現雙增長。

煤炭進口量同比增長60%以上,油氣進口量同比增長10%左右。2023 年,煤炭進口量4.7 億t,同比增長61.8%,煤炭進口量大幅增長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國際煤炭市場供需較為寬松,進口煤炭價格低于國內煤炭價格。2023 年,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國際煤炭供應大幅增加,蒙古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煤炭出口明顯增加,國際煤炭價格持續走低,我國進口煤炭到岸價比國內煤炭價格具有明顯優勢。二是我國進口煤炭零關稅政策的實施。自2022 年5 月以來,我國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直至2023 年底。2023 年,原油進口量5.6 億t,同比增長11.0%;石油對外依存度72.4%,比2022 年提高2.3 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量1 656 億m3,同比增長9.9%;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1.9%,比2022 年提高1.2 個百分點。2023 年,鐵礦石進口量11.8 億t,同比增長6.6%;鐵礦石對外依存度79.7%,比2022 年提高0.6 個百分點(圖10)。銅精礦進口量2 754 萬t,同比增長9.1%。

圖10 2013—2023 年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變化Fig.10 External dependence changes of oil,gas and iron ore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3

大宗礦產進口額持續保持增長。2023 年,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鐵和銅礦的進口額合計為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8%。

5 展望與建議

5.1 礦產品需求分化明顯

一是清潔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的增多,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不可逆轉。同時,全球能源需求仍在持續增長。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各國的“寵兒”,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水電、太陽能和風能,已經成為新增能源需求的主力軍。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390 GW,2024 年至少增長20%。此外,地熱、干熱巖、海洋能、氫能等其他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二是鐵、銅等大宗礦產需求增長放緩。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大宗礦產品消費增長明顯放緩。為調整銅供需,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大幅下調產量預期;2023 年底,巴拿馬Cobre Panama 銅礦也預計停產半年,因而2024 年銅礦供應預期由過剩轉為短缺。三是戰略性礦產需求高速增長。鋰、鈷、鎳等戰略性礦產受電動車、儲能等行業強力拉動,企業找礦熱情較高,勘查投入預算逆勢增長,需求仍處于高速攀升階段。

5.2 加大國內找礦力度

一是加大國內找礦力度是用“最小的經濟代價”保障國內礦產品的供應。受資源稟賦約束,我國大量礦產品依賴進口滿足需求。但在國際礦產品貿易中,我國未掌握定價權,礦產品進口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究其原因是過去十年地質勘查投入不足,少有大礦發現,缺少議價籌碼。2023 年,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鐵和銅礦進口額4.8 萬億元,較2020年增加2 萬億元。與進口相比,地質勘查投資相對較小,按地質勘查投資1 000 億元/a 估算,這五大類礦產品一年的進口額足夠地質找礦50 年,僅進口增量也夠找礦20 年。 二是真正用于找礦的資金少。2023 年,我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約200 億元,與2012 年峰值510 億元相比,減少六成。其中,水文地質、地災調查、地質科技等非傳統地質工作占比30%以上。真正用于找礦的資金很少,使得地勘隊伍人才大量流失,后備找礦力量不足,礦產資源接替堪憂,國內礦產品供應面臨較大風險。 三是礦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凸顯。2023 年,我國礦產品進口額約占商品進口總額的30%以上,采礦業和冶煉加工行業利潤占到工業企業利潤的近40%。如甘肅省的礦業企業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的工業總產值占全省GDP 的30%。因此,擴大礦業領域的投資,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能。 四是地質找礦的長周期性。例如,世界上大型銅礦從勘探到開采平均需要16 a,因此,對于大宗短缺礦產資源和關鍵礦產資源的找礦工作,更需要提早布局謀劃。

5.3 加強礦業國際合作

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由于資源稟賦差異大,各國的各類資源儲量迥異,國內礦產資源供給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尤其對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更是如此。礦產資源全球配置是大勢所趨,需要通過國際合作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以滿足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一是共同發展理念。秉持“合作共贏”的原則,充分平衡礦業開發過程中企業、環境、資源所在地、資源國各方利益和訴求,做到企業盈利、環境和諧、地方經濟全方位發展。二是技術合作。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調查和勘查、采礦選礦冶煉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礦業開發步伐。三是資金合作。充分利用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外援助資金等方面的資金,加強與資源國的合作。四是人才培養。進一步推進對發展中國家地質、礦產等領域的技術培訓,增加培訓班的數量,并提升培訓質量,加快人才成長。五是產業鏈合作。在礦業開發過程中,根據礦產資源、基礎設施、人才、設備、貿易等多種因素合理布局產業鏈,最終實現我國與資源國的共贏。

猜你喜歡
采礦業礦產品礦業
北京采礦業全部關停后 新產業蓬勃發展
1-5月份山西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投資增長21.6%
《礦業安全與環?!氛鞲搴唲t
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分析——以采礦業為例
礦業安全與環保(2020年5期)2020-11-04
《礦業安全與環?!氛鞲搴唲t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主要礦產品形勢分析
采礦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XY公司為例
全球礦業或將開啟新的周期
2017年一季度化學礦產品及相關產品進口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