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新媒體的融合模式研究

2024-02-21 23:27于航
中國軍轉民 2024年2期
關鍵詞:技術融合互動學習新媒體

于航

【摘要】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開始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來增強學習體驗。這種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互動和個性化的學習資源。但同時如何確保技術與教育內容的真正結合、避免學生分心、防止過度依賴技術以及保證在線資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成為了面臨的主要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教育|技術融合|互動學習|內容真實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從2G到5G的技術進步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習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發生了變革,如在線學習和基于移動的資源共享。這加速了學生的信息獲取,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方式。但這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因為學生可能對傳統教學有所抵觸,而新媒體可能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因此探索網絡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對教育改革和創新至關重要。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征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三大顯著的特征,已經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信息傳播速度顯著加快。借助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人們可隨時上網。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使信息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遍,讓大眾迅速了解熱點事件。

用戶參與度加強。移動互聯網增強了用戶參與度,使人們從信息接受者變為創造者和分享者。社交媒體讓用戶表達意見、分享故事并互動。不止個人,企業和組織也利用這些平臺與消費者互動和建立品牌。

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從直播到虛擬與增強現實,每次創新都帶給用戶獨特體驗,如實時直播生活或沉浸式娛樂。這些技術豐富了媒體內容,給用戶更多選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

在談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其傳統模式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根基,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局限性。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聚焦于國家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道德準則等內容。它以講授歷史、經典文獻和政策法規為主,強調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引導。教學方法多采用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和書面作業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

(二)面臨的挑戰與局限性

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革和文化多樣性的增加,一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能與當代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存在差距,導致學生對這些內容產生疏離感或反感。

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過于依賴教師講授,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實踐,這可能限制了學生的思考和參與度,降低了教育的實效性。

與新媒體存在較大距離。在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信息獲取方式存在較大的距離,導致其影響力減弱。

教育觀念固化。傳統教育模式可能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灌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挑戰。

三、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一)網絡新媒體技術在高教中的應用實例

高校已利用網絡新媒體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線課程與MOOCs,提供學生靈活的學習方式。教師也使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內容、與學生互動和促進討論。數字故事講述通過視頻、動畫等展示相關故事,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VR和AR技術使學生能沉浸式體驗,如直觀參觀歷史事件現場。

(二)學生接受度與反饋

學生對網絡新媒體的應用表現出高參與度,因其現代化和貼近日常生活。這也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供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學生仍期待更多的互動,如在線討論,且對某些內容持質疑態度,認為可能過于片面或不符實際經驗。盡管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教育中取得成果,但也仍面臨挑戰。高校應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與學生互動,確保教育質量。

四、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平臺構建

可以整合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元內容,通過分析學生學習行為和興趣進行個性化推薦,并利用云技術提供在線資料存儲與分享,使學生能隨時訪問。

(二)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政課程內容創新

如結合視頻、動畫和互動圖表等多媒體材料展示生動的教學內容,分析當前社會熱點和實際事件使課程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并借助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技術提供模擬政治決策或社會互動體驗給學生。

(三)互動性增強的在線思政課堂與討論場景

學生可通過在線平臺實時提問、發表觀點并與教師或同伴互動,同時利用網絡工具進行在線小組合作和項目完成,還應有一個專門的學生反饋系統,允許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提供建議與反饋。

(四)跨平臺與多設備的學習資源共享與同步

允許學生在不同的設備和平臺上同步他們的學習資源,如筆記和學習進度,同時開發的學習應用支持手機、平板和電腦等多種設備。學生還可以下載離線學習資源,在無網絡環境下繼續學習。

通過這些融合模式,網絡新媒體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緊密地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個性化和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

五、融合模式的實踐效果與挑戰

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其實踐效果和面臨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一)已有實踐案例的效果評估

在多個高校中,采用新媒體技術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通過實時在線討論。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資源為學生帶來了豐富和多樣的學習材料,深化了他們的學習體驗。同時結合社會熱點和事件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此外基于網絡的即時反饋系統讓教師迅速了解學生的需求,以便進行相應的調整。

(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盡管技術不斷進步,但如何確保它與教育內容真正融合仍是一個核心問題。技術不應只是工具,而需與內容緊密結合。同時學生在使用設備時容易分心,受到其他應用的干擾。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削弱學生的批判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面對開放的網絡,保障學習資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也是一個關鍵挑戰,需要完善的篩選機制以確保資源的準確性和價值。

六、策略與建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這些技術的融合成為了一種趨勢。然而要確保這種融合真正有效并能夠帶來積極的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制定明確的策略并不斷進行創新。

(一)如何進一步推進融合

持續培訓是關鍵,要確保教育工作者能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并與教育內容有效結合。為適應網絡新媒體特點,必須制定并更新更加生動、互動的教材。同時保持對新技術的持續關注和應用也至關重要。為了不斷優化教育方法,建立反饋機制以收集各方對于融合模式的意見和建議是必要的。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應對策略

可以先通過培訓和引導提高學生的自律性,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減少干擾。其次設立專門的審核團隊或機構,確保網絡學習資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另外雖然技術創新重要,但內容始終是核心,因此需要平衡技術與內容。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關鍵,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并提供適當的指導??偟膩碚f高校需要不斷創新,明確目標并制定合適的策略,確保教育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

七、結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機遇,幫助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但同時這種融合也遭遇了諸如內容與技術融合的挑戰及學生容易分心的問題。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更深入地探討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更多前沿技術的引入,并長期跟蹤融合模式的效果。為實現更佳的教育成果,高校需積極采取策略,確保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結合。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田樹學.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2.

[2]王大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2.

[3]崔譯文.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路徑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21.

[4]羅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21.

[5]熊鈺.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21.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猜你喜歡
技術融合互動學習新媒體
以學定教 教學相長——基于UMU互動學習平臺下的混合式學習
基于互聯網UMU互動學習平臺下地理教學——以“我們身邊的自行車”一節為例
以學定教 教學相長——基于UMU互動學習平臺下的混合式學習
有線電視技術與寬帶技術融合探討
建筑施工企業關鍵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基于技術融合的卓越型電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在線互動學習APP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