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疆題材電影《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的共同體美學建構

2024-02-21 21:20袁雅楠王月
今傳媒 2024年2期
關鍵詞:人物形象

袁雅楠 王月

摘 要:援疆題材電影作為邊疆題材影片中的重要支脈,應受到學界的更多關注。本文基于“共同體美學”理論,對援疆題材電影《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進行分析,從國家認同視角探討該作品所構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旨在為深挖援疆題材電影中的共同體美學建構提供借鑒。

關鍵詞:《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共同體美學;人物形象;共同體敘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2-0067-04

基金項目:伊犁師范大學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共同體美學理論視角下的新世紀新疆題材電影研究”(YS2022G020);伊犁師范大學2022年度校級科研項目:“文化潤疆視域下新疆紅色文化在高校的傳播路徑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1世紀,新疆電影呈現蓬勃發展趨勢,在立足本土資源的基礎上,不僅謳歌了為新疆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人物,還充分展示了獨有的自然地域環境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2022年7月上映的《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改編自援疆干部和村民鮸力同心建設塔什庫爾干縣皮勒村的真實故事,作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塑造不遺余力建設邊疆的村支部書記楊信達、年輕有為的書記助理彭光亮和默默奉獻的支教大學生塔來古麗等典型人物,展現了新世紀以來在祖國援疆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群眾對援疆干部的尊敬愛戴、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

一、作為新電影理論的共同體美學

共同體的理論淵源一部分來自我國傳統美學,另一部分源于外國的哲學思想。我國傳統美學包括“和合”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大同”思想等,這些思想不僅主張人與人之間的和睦與共同發展,也提倡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共生和共同繁榮。在外國的哲學思想中,共同體理論起源于希臘的“政治社團”,馬克思、滕尼斯、本尼迪克特、鮑曼等人均從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共同體理論。其中,滕尼斯認為共同體的形態由“血緣共同體”發展為“地緣共同體”,再由“地緣共同體”發展為“精神共同體”,而“精神共同體”可以被理解為真正的人的和最高形式的共同體[1],其表現形式為友誼,即基于自由選擇,共同朝著一致目標努力。在中外哲學及文化的滋養與融合下,基于“共同體”理論基礎,順應新時代發展的電影美學理論“共同體美學”由此產生并發展。

2018年,饒曙光、張衛和李彬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就“電影語言、電影理論現代化與再現代化”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饒曙光提出,“要在當下構建一個創作者與觀眾的共同體……實現一個更高層面的‘共同體美學’”[2]。3位學者在“共同體美學”這一命題的探討上達成了共識,期待電影創作者能夠起到“引領的意義”,通過作品與觀眾進行溝通交流,但絕不是迎合,而是“真正共同關注”。自此,“共同體美學”這一命題得到破題。經過3年多的發展,“共同體美學”得到學術界日益廣泛的關注,研究熱度持續升溫,理論內涵和外延也在進一步完善。

從共同體美學理論來看,《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不僅在微觀層面上以觀眾為中心,其中人物角色的成長歷程和情感變化也能引起觀眾的高度共鳴和共情,實現了“創作者—作品—受眾”這一共同體的建構;在宏觀層面,電影從共同利益觀角度出發,基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視角,呈現了援疆干部與群眾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的同時,也展現了在共同富裕、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精誠團結和必勝決心,表達出血脈相連的中華民族同胞共同的、深切的、恒久的愛國情懷,透過援疆題材的軀殼,詮釋著各族同胞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高度認同的深刻內涵和鮮活情感。

二、共情敘事視角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電影作為當代最具感染力和流通性的藝術門類,其營造人類共情能力是其他媒介難以比擬的,也是最能發揮民族文化象征交換功用的載體[3]。在學理層面,“電影與觀眾是從競爭到合作的關系,并且通過良性互動與契約形成‘共同體美學’”[4]。共情之于作品,需要創作者將觀眾納入創作共同體之中,不僅要考慮觀眾的觀影需求和內心期待,也要借此搭建向觀眾表達真情實意的橋梁?!蛾柟庹找矌鞝柛伞穭撟鲌F隊從共情敘事視角出發,塑造了鮮活、明朗的援疆干部形象,例如,起初因為報恩卻最終一生堅守皮勒村的村支部書記楊信達,對皮勒村從抵觸到融入的年輕干部彭光亮,以及在皮勒村奉獻青春的支教大學生塔來古麗。創作者通過塑造人物形象與觀眾展開對話,在描述人物成長歷程的同時,展現了創作者、人物以及觀眾共同的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景。

(一)楊信達:平凡中的堅守

電影開篇,楊書記帶領選調生彭光亮進村并對他竭力挽留,在進村途中向彭光亮全面地介紹了塔什庫爾干縣的地形地貌、風俗習慣,并且用半漢語半塔吉克語同村民交流,在出現各類狀況的村民家里為其紓困解難……電影的前半段展現了楊書記兢兢業業的工作狀態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村民和銀幕前的觀眾。楊書記由于曾經前往皮勒村販羊時高原反應嚴重,靠村民熱心施救才撿回一條命,所以決定留在皮勒村報答村民。在“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楊書記堅守在皮勒村,積極為人民服務。拋開楊信達皮勒村書記這一身份,他還是兒子、父親,但長年忙于工作的他難以和家人團聚,當皮勒村通網后,他第一時間借助網絡視頻和年邁的母親、開朗的女兒“見面”,這一幕不僅能讓觀眾為楊書記在皮勒村的工作有了新成就而感到高興,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生活中不乏有和楊書記一樣為工作奔波、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游子,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思想是共通且永恒的。

(二)彭光亮:從抵觸到融入

彭光亮是北京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研究生,相較于北京,塔什庫爾干縣雖然景色壯美,但是沒路、沒水、沒網,加之不懂塔吉克語,彭光亮到村的第一天就打了退堂鼓。在楊書記的執意挽留下,彭光亮“半推半就”地開始了解皮勒村的村民。從和楊書記一起去慰問護邊員巴亞克一家,彭光亮看到了暴風雪來臨前巴亞克妻子焦急但堅定地站在風中等待;到暴風雪來臨之夜因村民的房屋、羊舍倒塌感到絕望時,彭光亮看見特警隊前來救援;再到暴風雪夜之后的肖貢巴哈爾節,彭光亮被村民忘卻災難、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的樂觀情緒所感染,以及看見小女孩夏依達的腳因為鞋子破了被磨得血跡斑斑……因為巴亞克家族世代巡邊的堅守讓他感動,也因為特警隊在邊疆常年駐扎,讓他感受到國家這一堅實的后盾,還因為村民面對災難的樂觀與豁達,讓他感受到的樸素的愉悅,更因為和夏依達一樣需要他的孩子和村民還有很多,因此,彭光亮留下的決心被逐漸點燃。從一開始對山村的抵觸,到慢慢融入村民的生活,在村民忠誠、勇毅和堅韌的品格感染下,彭光亮建設邊疆的理想信念一步步確立起來,對祖國山河與群眾的熱愛最終成為彭光亮留下來的強大支撐?!锻闹饓衾L“疆”來———新一輪對口援疆“國家行動”綜述》顯示,自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近1.7萬援疆干部人才西出陽關來到天山腳下。祖國六分之一的大地上,各地援疆鐵軍接續奮斗,幫新疆各族同胞共圓小康夢”[5]。彭光亮和所有援疆干部一樣,把青春、奮斗、堅守奉獻給邊疆,秉承“不落下一個村、不落下一個人”的工作信念,發揚著“舍家報國、忠誠擔當、團結奉獻、創新奮進”的援疆精神。

(三)塔來古麗:從猶豫到堅定

塔吉克族女孩塔來古麗作為支教大學生,從喀什市來到了皮勒村,在彭光亮進村之前她是村里唯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短暫的支教生活讓塔來古麗愛上了皮勒村的村民和孩子們,加之對漢族小伙彭光亮的暗戀,吸引著塔來古麗留下來。然而,當面對皮勒村惡劣的環境和自身未知的前途,以及這場需要跨越民族、無法確定結果的暗戀,塔來古麗猶豫了。在與村民的朝夕相處中,純潔、質樸、善良的塔來古麗會當孩子們不去上學時,挨家挨戶動員村民讓孩子們接受義務教育;在村民修路、通水、裝網時,她義不容辭地送水、送飯;尤其當楊書記在工作崗位犧牲后,塔來古麗和彭光亮對皮勒村的責任感被更深層、更強烈地喚醒。最終,身穿塔吉克族傳統紅色衣裙的塔來古麗坐在氈房里,眼神中不再有猶豫和試探,而是無悔和無畏,是勇擔重任的堅定與執著,是為了等待心愛之人的迎娶,更是為了與皮勒村的群眾共同駐守和建設祖國邊疆。電影有意塑造塔來古麗這一塔吉克族姑娘,借助這一角色訴說邊疆群眾的忠誠與堅定,并召喚祖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奔赴到這片熱土上揮灑青春與熱血。

《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作為傳記類電影,創作團隊深入塔什庫爾干縣皮勒村了解實際情況,將6位援疆干部的真實先進事跡濃縮至主要人物角色當中,這些主要人物正是無數援疆干部的縮影。作為黨和國家的代言者,援疆干部既是國家各類政策的執行者,又是“共同富?!边@一社會主義根本原則的踐行者,同時也是邊疆各地蓬勃發展的建設者、引領者與見證者。援疆干部在與當地群眾心手相連的患難與共中,完成了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既體現了中華兒女面對困境時同舟共濟的堅強意志,又展現了各民族同胞不分你我、團結一心、不斷前行的奮斗群像。電影塑造的樸實人物形象能夠讓觀眾對人物的成長、蛻變產生共情、共鳴,同時援疆干部和邊疆各族群眾熱愛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觸動和感染著觀眾。電影不僅昭示了援疆干部的偉大與艱辛,更呼吁觀眾加入到建設祖國邊疆的行列之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由此,創作者經由電影與觀眾形成“良性的互動與契約”,電影上映后的良好口碑也印證了其對于“創作者—作品—受眾”這一共同體的成功建構。

三、國家認同視角下的共同體敘事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的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6]。我國各族群眾之間有著密切地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對國家的熱愛與維護表現為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認同。

(一)水乳交融的血緣共同體

“血緣共同體的確立以血脈傳承為根基,將國作為家的擴大與推演,家在倫理層面上的合法性與倫理結構上的穩固性就是國家所期待并接受的道義認同?!盵7]《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通過描繪援疆干部的工作引出了護邊員巴亞克一家的故事,展現了巴亞克一家世代“為國看護好邊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八俗逶?8世紀就開始了與中央政府協同戍邊并守護家園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配合邊防軍戍守邊疆更是成為塔吉克人的傳統……”[8]巴亞克一家是一種以小見大的折射,反映出邊疆各族人民對國家的責任感與歸屬感。楊書記和彭光亮關心、愛護著像巴亞克一樣的各族同胞,當地的各族群眾也以濃情厚意回報他們。當楊書記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時,村民們紛紛上前焦急地幫助送醫;楊書記因病去世后,村民們不約而同地含淚送別。在祖國的邊疆,血緣的傳承從家流向國,援疆干部克服長年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難以適應的高原氣候,視群眾為手足,群眾也尊敬和愛戴援疆干部。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各族同胞為祖國邊疆的穩定和繁榮貢獻著無窮的力量,這一水乳交融的血緣共同體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體現。

(二)休戚與共的地緣共同體

滕尼斯認為,由于居所相近這一地緣關系,鄰里之間因接觸較多而相互熟悉,并能產生共同的習慣和習俗。正如血緣共同體由家到國的延伸一樣,以“村落”為最初形態的地緣共同體,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員的高速流動,演變成了“國家”這一更為宏觀和全面的地緣共同體。在影片《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中,援疆干部是國家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將國家的惠民政策傳達給村民,帶領村民克服重重困難修路、通水、聯網,援疆干部和村民團結互助、患難與共,將原來相對“閉塞的角落”建設成為游人如織的現代化旅游景點。在援疆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家家戶戶走上了“奔小康”的致富路。援疆干部與村民同甘共苦的景象正是華夏兒女患難與共的縮影,各族同胞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對祖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認同感和“同呼吸、共命運”的歸屬感,由此形成了休戚與共的地緣共同體。

(三)和衷共濟的精神共同體

精神共同體意味著人們具有一致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并在共同的信仰中相互熏陶與感召,即同一精神共同體的人們在歷史上有著密切的聯結,并在同一生活環境中對社會制度、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有著高度一致的認同。儀式作為意義共享和群體認同的重要中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文化及政治功能。電影中,各類儀式建構著共同的精神空間,如以升國旗為代表的政治儀式,以及各族群眾共同歡慶、共享歡樂的節慶儀式。電影分別在開頭和結尾著重描繪了援疆干部帶領村民舉行升旗儀式的畫面,各族同胞深懷對祖國的認同注目國旗,眼神中流露出忠誠與堅定、崇敬與感恩。作為政治符號之一的升旗儀式,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尊嚴和政治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加深邊疆群眾對祖國的認同。在暴風雪過后隨即到來的肖貢巴哈爾節上,援疆干部被村民暫時忘卻災難的樂觀和豁達之情所感染,和村民一起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共同慶祝盛大節日。肖貢巴哈爾節是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也稱諾魯孜節,有著辭舊迎新的含義,節日起始日恰與我國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是同一天。塔吉克族獨特的節慶不僅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五彩斑斕,也有力印證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

升旗儀式是各族同胞對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強烈認同的體現,肖貢巴哈爾節是各族同胞對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尊重和熱愛的體現。正是基于對祖國深切熱愛的一致目標和共同情感,援疆干部和村民牢牢擰成一股繩,在駐守祖國邊疆、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揮灑熱血、奉獻青春,各族同胞也在密切的往來互動中得以形成和衷共濟、美美與共的精神共同體,熱切向往著幸福生活和實現“中國夢”的美麗圖景。

四、結 語

“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中央關心,國家部委傾力,19省市扛鼎。11年的接力支援,幫助新疆300余萬農村貧困人口告別貧困,讓25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同步圓夢小康?!盵5]《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呈現的援疆干部與群眾在貧困一線并肩奮戰的情景,是壯闊的援疆事業縮影之一。作為宣傳戰線中的生力軍,電影有更多的責任與使命,記錄并展現祖國各地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創作者應當以共同體美學理論為指引,創作出更多源于人民、服務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優秀作品,實現援疆題材電影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65.

[2] 饒曙光,張衛,李彬,等.構建“共同體美學”———關于電影語言、電影理論現代化與再現代化[J].當代電影,2019(01):4-18.

[3] 于文夫.華語電影美學本土化建構的內在邏輯與理論進路[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07):112-118.

[4] 饒曙光.構建中國電影“共同體美學”[N].甘肅日報,2019-10-23(10).

[5] 何軍,李志浩,張研,等.同心逐夢繪“疆”來———新一輪對口援疆“國家行動”綜述[J].黨員之友(新疆),2021(08):18-20.

[6]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124.

[7] 關朝,龔達.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倫理性及其內在邏輯[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02):39-45.

[8] 張衛.無所不在的缺席者[N].中國電影報,2022-07-13(007).

[責任編輯:李慕荷]

猜你喜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設計與包裝設計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從殘缺到完美:論阿來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轉變
淺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現人物形象
運用心理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論《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