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 Space 的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進展分析

2024-02-21 02:33高俊龍徐慧王春陽陳馨怡
城市與減災 2024年1期
關鍵詞:防災減災韌性

高俊龍 徐慧 王春陽 陳馨怡

引言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長。根據應急管理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22 年,我國年均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689.5 億元。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人口和經濟等要素的集聚效應愈加明顯,城市系統更加復雜,城市各要素的脆弱性和暴露也隨之在增加,較小的致災因子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形成災害鏈,對城市造成較大影響。由此可見,災害風險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開展城市防災減災工作也成為降低城市災害風險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過程中,學者們圍繞城市防災減災展開研究產出了豐富的成果。對此本文以“城市防災減災、城市防災、城市減災”為主題詞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并借助Cite Space 文獻計量軟件對2296 篇文獻檢索數據從關鍵詞、作者合作、機構合作、研究前沿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了解國內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進展,把握其研究前沿。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進展分析

(一)發文數量與時間分析

由圖1 可知,我國防災減災的研究可歸納為“停滯期—快速成長期—穩定增長期”3 個階段,總體呈現為增長且近幾年趨于穩定的態勢。

1982—1991 年是該領域研究的停滯期,該時期我國城市防災減災工作主要是圍繞抗震防災展開,鮮有學者對此領域展開學術研究;1990 年是“國際減災十年”活動開展的第一年,我國學者積極響應,并且在全球“減災熱”逐漸形成的背景下,金磊等人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綜合減災的概念,自此我國城市防災研究開始從單一災種的“防治”理念向“減輕各災種對人類造成的損失”理念轉變,更多的學者也聚焦于城市防災減災的研究。

1992—2011 年是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的快速成長期,20 年間總共發表了1331 篇文章,并且在1997 年12 月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城市災害學原理》專著,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領域的發展,也填補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缺少安全減災教材的空白。此外,2002 年“SARS”事件以及2008 年汶川地震對我國應急管理體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城市防災減災研究的重要性越發被人們所知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城市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

2012—2022 年是該領域研究的穩定增長期,雖然該領域的研究熱度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著較高發文量的水平,10 年來的發文量為912 篇。

(二)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

關鍵詞是一篇文獻的核心概括,通過關鍵詞分析可初步了解文獻主題。一般來說,文獻所給出的關鍵詞一定存在著某種聯系,關鍵詞共現就是基于海量文獻數據,將每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連線統計,形成共現網絡。如圖2,在網絡中共有關鍵詞286 個,連線555 條,網絡密度為0.0136。其中,節點的大小代表著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而關鍵詞之間的連線代表著這些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過,連線的顏色對應關鍵詞出現的年份。

圖2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頻次是指在研究期內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而中心性是衡量關鍵詞在網絡中作為媒介傳播能力的指標,中心性越高代表著以該關鍵詞為媒介和其他關鍵詞進行聯系的次數就越多。通過對前20 個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性進行統計發現(表1):

表1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頻次、中心性及出現年份統計(前20位)

1982—2022 年,頻次排名前10 的分別為“防災減災”“城市防災”“防震減災”“防災公園”“城市災害”“綜合減災”“城市綠地”“城市規劃”“防災避險”“地震災害”,這些關鍵詞就代表著1982—2022 年我國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熱點,頻次高低與共現網絡中節點圓大小相對應。

日本堀場集團(HORIBA)是發動機測試系統、風洞平衡以及排放測試系統的領先供應商,同時,還具有交鑰匙工程項目承接能力,可以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從簡單的發動機測試,到高級的發動機及傳動系動力學研發,HORIBA都是客戶在測試領域的全面合作伙伴。

從中心性來看,中心性排名前10 的分別為“城市防災”“城市災害”“地震災害”“防災減災”“減災對策”“綜合減災”“防災規劃”“城市安全”“GIS”“抗震防災”,中心性最高的關鍵詞為“城市防災”,說明城市防災在我國防災減災研究領域的媒介性強,眾多關鍵詞都通過它產生聯系。此外,可以發現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并不存在嚴格的正比關系。

從關鍵詞出現年份來看,最近年份出現的關鍵詞是“韌性城市”,出現頻次也保持在中等水平,故可以證明韌性作為一種新的理念已在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領域受到學者們的關注。韌性是從國外引進的概念,就韌性應用于防災減災領域來說,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學、生態學、工程學、應急管理、公共衛生、災害醫學等。

(三)關鍵詞聚類

本文通過關鍵詞聚類來探究關鍵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共現網絡的基礎上,通過Cite Space 軟件“Find clusters”功能、“Label clusters with indexing terms”功能、“Show cluster labels by log-likelihood ration”功能(LLR 算法)進行聚類。聚類結果的好壞是通過聚類模塊值(Q 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S 值)表征,一般認為,Q>0.3 意味著聚類結果顯著,S>0.5 意味著聚類是合理的,S>0.7 意味著聚類結果是令人信服的。

本文關鍵詞聚類結果Q 值為0.6636,S 值為0.7204,符合聚類要求。如圖3,1982—2022 年我國防災減災領域關鍵詞聚類結果前11 類分別為:“#0 防災公園”“#1 城市災害”“#2 震災預測”“#3 防震減災”“#4 防災減災”“#5 綜合減災”“#6 地震危險性分析”“#7 減災對策”“#8 城市內澇”“#9 災害風險”“#10 防災減災規劃”。其中,數字越小代表聚類中包含的關鍵詞越多。

圖3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聚類圖

對前11 類聚類結果進行統計和梳理得到表2。根據聚類結果本文將我國的城市防災減災的主要研究領域分為三類:城市防災減災基礎理論與研究方法、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編制、災害風險及防災減災能力評估。

表2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聚類統計表

(1)城市防災減災基礎理論與研究方法。國內的眾多學者對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進行了理論與方法論的探討。一般來說,城市防災減災的基礎理論是與城市發展理念同步進行探討的,如在安全城市、海綿城市、生態城市、韌性城市等理念的指導下再結合城市防災減災問題進行研究,目前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領域的熱點即是在韌性城市理念指導下的城市防災減災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3S(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災害模擬等目前在我國防災減災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編制。最早在20 世紀80 年代我國學者就針對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展開了研究,劉錫薈等立足時代國情,借助國際視野就我國減輕城市地震災害的立法問題進行了研究。以《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工作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抗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減災規劃(1998—2010 年)》《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及規劃的出現,使得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管理體系愈加完善。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對我國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的研究尺度越來越細化,主要聚焦在城市防災公園規劃、城市防災空間規劃、城市應急場所規劃、城市道路系統防災規劃、城市社區防災和城市防澇設施規劃等方面。

(3)災害風險及防災減災能力評估。風險評估可以圍繞“點—線—面”展開,即單個風險源的評估、某行業(領域)或某類風險的評估、某個區塊整體風險程度的評估,而風險評估與防災減災能力評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層次分析法、云模型等。

(四)關鍵詞主題路徑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我國防災減災的發展路徑,本文在關鍵詞聚類的基礎上,通過Cite Space 軟件“Time Zone”功能制作時區圖(圖4),時區圖即是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增加了時間維度研究,圖4 中關鍵詞所在位置對應關鍵詞第一次出現的年份,若往后再出現同樣的關鍵詞依舊會定位在關鍵詞第一次出現的年份的位置,用圓的大小表示出現的頻率。根據圖4 可以將我國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拓展分為三個時間節點,分別為早期(1982—1997 年)、中期(1998—2017 年)、后期(2018 年至今)。

圖4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時區圖

早期相較于國外,我國防災減災的發展較為滯后,該時期我國的研究還是多以理論為主,一方面是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防災減災對策及經驗,另一方面是規劃編制的問題,這是因為最初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受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城市抗震防災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各地相繼出臺有關城市抗震防災的規劃,有關城市抗震防災的學術研討會也相繼召開。在概念方面也經歷了“抗震防災—綜合防災—減災—綜合減災—綜合防災減災”的轉變,在研究內容方面也逐漸開始往旱災、城市內澇等研究方向拓展,可以說這一時期的研究為以后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中期相關研究主要就是圍繞方法論展開。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現代技術被融入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的研究領域,如3S 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二是在研究內容上不斷拓展,災害風險評估、防災公園、防災綠地、地下空間、防災空間等成為新的研究潮流;三是指導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細化,將“可持續發展、集約化發展、生態城市、數字城市、智慧城市、韌性城市”等理念融入我國城市防災減災事業。

2018 年至今,我國城市防災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韌性,所謂城市韌性就是指城市系統在面臨外部災害擾動受到損失時能夠恢復的能力。2020 年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促使城市韌性的研究進入一個突進期。建設韌性城市也在我國“十四五”規劃里得到了體現,故城市韌性逐漸成為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研究領域的熱點。

(五)關鍵詞研究前沿分析

學術研究熱點是指在某一時間段,由內在聯系的、數量相對較多的一組論文所探討學問或專題。通過對關鍵詞突顯詞進行分析就可以掌握在各個時間段內我國城市防災研究的前沿。本文通過Cite Space 軟件“Burstness”功能將γ值設置為0.8 得到38 個關鍵詞突顯詞(圖5)。

圖5 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關鍵詞突顯詞分析圖

根據圖5 不難發現,當下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前沿涉及“綜合防災”“風險評估”“山地城市”“防災空間”“韌性城市”“災害風險”“地下空間”“城市韌性”“應急管理”共9 個方面,其中關鍵詞“韌性城市”的突顯度為最高,意味著韌性城市是當下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的研究前沿。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基于CNKI 數據庫,利用Cite Space 軟件分析了我國1982—2022 年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結論如下。

(1)依據發文趨勢,可將40 年來我國防災減災研究分為“低速增長期—快速增長期—穩定期”3 個階段。尤其是2012 年至今,該領域的研究熱度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著較高發文量的水平。

(2)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可將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的主要研究領域分為三類:城市防災減災基礎理論與研究方法、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編制、災害風險及防災減災能力評估。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綜合防災”“風險評估”“山地城市”“防災空間”“韌性城市”“災害風險” “地下空間”“城市韌性”“應急管理”,其中韌性城市是當下我國城市防災減災領域的研究中更為突出的切入點。

(二)建議

通過對國內防災減災領域研究進展的分析,結合已有文獻,本文認為未來我國防災減災領域的重點研究亟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拓寬。

(1)持續加強學科交互融合。當下該領域研究所涉及的學科有地質學、氣象學、建筑學等,在未來應該把防災減災納入更多學科當中,拓寬防災減災的研究領域,汲取更多的研究方法,形成學科之間的互補。

(2)增加非工程性防災減災研究。在了解外部災害風險、立足當地社會地理文化背景的基礎上,通過了解居民防災減災意識、防災減災機制、關注特殊人群防災減災等非工程性手段,由內而外、由小到大地分析防災減災系統的薄弱點,完善并優化我國防災減災體制與管理路徑。

(3)完善我國防災減災理論體系。在防災減災領域我國的發展晚于國外,眾多理論體系、評價標準等都從國外借鑒而來,其中一部分并不適應于當下國情,因此我們需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建立適應我國本土的防災減災理論體系、法律法規、評價標準等。

猜你喜歡
防災減災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防火防災”大作戰
房地產市場韌性猶存
韌性,讓成長更美好
笑中帶淚的韌性成長
國務委員、國家減災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災減災日”活動
農業減災自救 刻不容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