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經濟責任審計的價值理念、治理體系與實踐能力

2024-02-26 17:21黃容陳幔芹謝清華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經濟責任審計高質量發展

黃容 陳幔芹 謝清華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制度創新, 研究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 在梳理經濟責任審計發展演變歷程的基礎上, 以“貫徹黨的價值理念、 完善黨的治理體系和增強黨的實踐能力”為主線, 構建“價值理念—治理體系—實踐能力”分析框架,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研究, 并針對黨性視角下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維度、 研究思路和審計黨性的體制擴容等三個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關鍵詞】黨性視角;經濟責任審計;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23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4)04-0080-7

一、 引言

我國經濟社會已經向黨和國家財政資源可持續、 高質量且不斷創新的發展模式轉變。經濟責任審計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審計模式(錢弘道和謝天予,2019), 在對黨政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 明確作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決定, 強調在全黨范圍內深化經濟責任審計。黨要做到以黨管黨、 全面從嚴治黨, 不僅要把握整體, 更要重點抓關鍵少數, 覆蓋全方面、 聚焦關鍵點, 以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為抓手, 要求他們履職盡責, 勇于承擔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確保黨的統一領導始終處于中國特色審計制度的核心位置。2019年7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對于維護財政安全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推動作用, 離不開對黨領導下審計發展歷史的全面認識。梳理文獻發現, 國外沒有專設經濟責任審計(張曉玲, 2021), 但其強調的受托經濟責任績效審計可為我國進一步探索經濟責任審計提供有益參考。國內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經濟責任審計的機理與路徑分析。經濟責任審計是在黨的統一領導下的鑒定評價工具, 學術界較少以黨性為出發點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系統研究。

只有抓住經濟責任審計的“黨”魂, 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黨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領導, 促進領導干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把握黨的自我監督規律和發揮黨的自我革命精神?;诖?, 本文將以“貫徹黨的價值理念、 完善黨的治理體系和增強黨的實踐能力”為主線, 構建“價值理念—治理體系—實踐能力”分析框架, 對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研究, 以有利于經濟責任審計更好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促進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 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演變

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干部管理與審計監督相結合的制度創新, 可從源頭和機制上抑制干部腐敗, 其審計重點隨時間推移和政策調整而演變(Zhu等,2023)。以“政治—政策—項目—資金”為主線的審計思路是國家審計工作的重要法寶, 為了解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史, 本文以此為脈絡展開研究。

1. 以政治為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我國對審計監督制度的初期探索, 不僅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 還受到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歷史性、 階級性和實踐性的影響(張曉玲,2021)。1933年, 毛澤東同志在經濟建設大會上提出“經濟建設必須圍繞革命戰爭這一政治任務”, 并于同年決定成立審計委員會, 要求黨的審計制度圍繞中央政策開展工作。這一指導思想從根本上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要可持續發展, 其審計監督制度必須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導向。1998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審計轉型失敗教訓表明, 競爭性質不應成為國家審計改革的基礎, 以社會審計替代國家審計會以競爭的名義閹割政府的公共責任。English(2003)從側面印證了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發展以政治為導向的正確性。1934年, 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并設置中央審計委員會(胡智強和王昌鴻, 2022), 明確了審計職能的權威性、 獨立性和政治性。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 要將審計戰線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心精神上, 貫徹落實黨的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政治自覺性與堅定性。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監督工具, 其本質就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在我國經濟責任審計探索期, 國家處于國有企業改革啟動階段,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建設圍繞企業“放權讓利”改革進行, 服務于承包經營責任制。在經濟責任確立與發展期,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建設圍繞現代企業制度展開, 以促進國家財政發展安全和資產穩步增長(綦好東等,2022)。經濟責任審計在這兩個階段的目標都是以國有企業改革為指導, 緊密結合國家政治需求而設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和國家把審計監督作為我國“八大監督”體系之一, 彰顯了審計監督的政治屬性。國家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審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政治站位也更加明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要求經濟責任審計提高政治站位, 抓住“關鍵少數”這個群體, 從黨中央到省市縣黨委, 堅持將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與黨中央政治指導思想結合, 全面推進以黨管黨, 深化改革。2018年3月, 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再一次明確了中央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進一步強調了審計機關作為國家機關的政治屬性。黨的十九大強調, 審計應以“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為制度建設方向。國有企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更要嚴格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心思想, 貫徹黨和國家對經濟責任審計提出的新要求, 強調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對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監督職能。同時,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將會作為一項重要考慮因素, 運用到黨政領導干部的任免和考核當中, 反映出黨中央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和評價的重視, 鞏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政治屬性。

2. 以政策為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隨著審計監督制度的逐步發展以及國家政治需要,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初步形成。改革開放后,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我國初步建立起審計監督制度并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綦好東等,2022)。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政策見表1。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 我國便十分重視財政工作, 并致力于經濟發展。由于處在建設初期, 存在許多經濟問題, 這便要求國家重視并且調整審計制度(潘鳳和閆振坤,2019)。為了解決此時的經濟問題, 在延續新中國成立前的審計制度的同時, 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印發《財政紀律令》, 要求設置審計機構; 1986年國家有關部門兩次頒發政策對審計署的職能和范圍進行調整。1999年《暫行規定》明確闡述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內容、 被審計人員以及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機關工作內容和職責。2004年發布的《意見》擴大了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 加強了對黨政領導干部權利的制約和監督, 進一步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全面深入開展。2006年我國將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寫進《審計法》(鹿斌和沈榮華,2019), 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地位, 推動了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完善。在新時代背景下, 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審計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實施細則》的頒布, 明確了各級黨委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監督的重點。

對表1的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可發現, 《暫行規定》及其實施細則頒發之前, 我國政府和地方各部門雖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 但整體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 缺乏規范性。1999年《暫行規定》的頒發解決了經濟責任審計之前存在的矛盾。2019年出臺的《新規》要求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確保黨中央政策貫徹落實。

3. 以項目為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責任審計的項目組織方式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而不斷優化。經濟責任審計發展初期, 項目目的單一、 內容簡單, 沒有形成完整意義上的經濟責任審計理論體系。進入經濟責任審計發展階段, 對于審計項目及其組織方式仍然沒有明確的規定, 但在審計準則中有相關條款可以追溯, 審計機關在開展審計項目計劃時應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王慧,2021); 其項目內容也更加豐富, 增加了對企業科學發展成果的績效審計及對制定和執行國家重大財政決策和經濟戰略效果的審計。2019年的《新規》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利用新興技術和手段, 整合審計項目資源, 加強審計項目管理, 提升審計項目質量, 減少審計資源浪費。例如將資金審計的結果進行分類保存, 對經濟責任審計資金審查部分選擇性地利用資金審計結果和評價。

《實施細則》要求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以重大經濟事項為審計重點, 并在任期內對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王慧,2019), 上期審計問題的整改情況也應作為審計內容(沈玲,2022)。黨的十七大提出, 將自然資源使用提質增效列入國家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對政府各級領導干部任期內自然資源管制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重點審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 政府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內容更廣更細, 如: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緊緊圍繞領導干部的權利和責任、 重點聚焦財政資金分配、 堅持從政治視角揭示財政問題和經濟責任、 著力揭示政策落實不力和各種違法違紀情況、 關注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問題。

4. 以資金為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起步階段, 主要是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在財務收支合法合規、 財政盈虧真實可信、 任期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其總體目標是維護國有資產不受損害。例如, 當時對廠長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對其任期內的經濟行為及其結果進行審核、 稽查, 審計重點在于資金運用是否合理及是否存在資金挪用和資金騙取等情況。隨著經濟責任審計政策不斷完善, 在審計機關已經能夠很好地完成總體目標的前提下, 黨中央根據社會經濟形勢的新發展, 對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資金審查方面的新要求, 從不同方向擴大資金審查面和加大審查力度(潘鳳和閆振坤,2019)。2010年頒發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要求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監督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資金使用合法性和真實性以及資金配置合理性, 還要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益, 以及對領導干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最新經濟政策、 履行經濟責任決策部署, 提升社會經濟效益和財政增值”的情況進行鑒證(綦好東等,2022)。

三、 以貫徹黨的價值理念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人民至上、 堅持自信自立、 堅持守正創新、 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系統觀念、 堅持胸懷天下”。審計機關作為國家機關, 在開展審計監督過程中, 必須貫徹黨的理念。因此, 本文通過探討人民理念和創新理念視角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和特定方法, 以更好地搭建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體系。

1. 以人民理念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在我國現代化社會主義發展背景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F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 反映在社會層面就是對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能及時回應。黨中央在出臺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各項政策時, 要遵循人民的意愿, 將人民理念貫穿其中。目前社會發展和變革中取得的所有階段性成就都是在黨領導下的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必須強調審計工作服務于人, 聚焦群眾關注問題, 瞄準民生福祉問題。也即: 審計工作著力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要反映出人民群眾最關心、 最直接的經濟問題及與民生相關的政策執行情況(錢弘道和謝天予,2019)。

當前,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人才資源作為推動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 黨中央必須充分重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經濟責任審計部門重視審計團隊建設, 特別要高度重視對審計人才的選拔與培養, 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站位, 加強審計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和實踐能力培養, 合理布局人才建設梯隊, 增加對新時代大數據等智能化工具的運用, 并且要根據不同審計人員的情況進行培訓內容的專業設置(錢弘道和謝天予,2019)。

2. 以創新理念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是一種守正且創新的制度。堅持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 并不斷創新調整。審計署成立以來, 便在《憲法》和《審計法》的要求下依法獨立審計黨政機關和國家單位的財政收支“安全、 真實、 合法、 有效”的情況, 同時, 根據不同時期的國情, 國家對審計機構的定位也在不斷調整。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黨和人民對國家審計提出更高的要求, 原有的審計環境和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目前, 審計署的建設也進入了新時期, 已有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體系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黨和國家監督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 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借鑒實踐經驗, 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創新審計制度, 促進經濟責任審計不斷發展。一方面, 黨的統一領導是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政治基礎, 經濟責任審計的創新發展圍繞黨中央帶領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針對社會主義發展現階段的主要矛盾, 創新審計理念, 促進解決不充分、 不平衡的發展問題, 不斷提高審計監督的前瞻性。另一方面, 在國家建設現代化背景下, 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全覆蓋的要求。審計的內容也更加復雜和繁多, 審計團隊要在短時間內對范圍廣、 事項多的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進行全覆蓋, 就需要對審計項目進行有機整合, 創新審計組織方式, 科學安排審計工作, 統籌審計結果, 共享審計評價, 正確處理不同審計類型的合作方式, 避免審計資源浪費, 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效率(王慧,2021)。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產生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和先進工具, 經濟責任審計創新要堅持科技強審, 將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運用到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 強調人工智能審計的重要性, 為經濟責任審計相關資料和證據的收集與整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審計評價作為整個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部分, 為責任考核提供了參考, 同時也為干部的任用提供了依據。

四、 以完善黨的治理體系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 要堅持底線思維、 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 在全黨范圍內強化制度意識, 堅持領導機關的帶頭作用, 完善黨和國家治理體系。黨的治理體系是在政治、 經濟、 文化等各領域中形成的一套協同治理體系。因此, 本節將從底線思維、 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三個維度研究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

1. 底線思維維度。底線思維貫穿審計發展全過程,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 經濟社會的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 底線思維的內涵轉變為“前瞻性+后顧性”的整合(張光紫,2021)?!扒罢啊贝黹_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之前, 要合理估算審計風險和實現最低目標的難易程度, 做好妥善準備, 避免出現違背社會主義道路的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堅守底線思維, 經濟工作中要嚴格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出現”?!昂箢櫋眲t是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 需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 此時要以堅定維護黨的利益為基本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要運用好底線思維。第一, 守好“監督”底線。經濟責任審計作為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監督功能必須跟上國家發展的腳步, 強化審計監督的預防作用(陳建,2016)。第二, 守好“責任”底線, 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第三, 守好“反腐”底線, 加強廉政建設(陳建,2016)。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全面深入開展反腐工作, 對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零容忍”, 并深入調查全面揭露違法違紀行為, 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 建設廉政勤政黨風”等決策。

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底線思維決定著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總體發展, 經濟責任審計人員要堅持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原則, 開展工作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堅定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堅定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 將維護黨和國家的財政利益、 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作為審計底線。

2. 系統思維維度。系統觀念是處理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面臨復雜局面的一種方法論。系統思維則是以系統觀念作為指導的一種思維方式(李明芮和周向軍,2023)。黨的十八大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 必須更加重視系統性和協同性。黨的二十大指出: 事物之間都有相互的關聯, 只有堅持系統思維才能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國家監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偉宏,2023), 要深刻領悟黨中央中心精神和指導文件, 堅決扛起國家監督責任。圍繞系統性問題深入調查, 促進監督、 整改和治理的一體化發展, 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功能的實效性。

對系統思維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發現, 其多是從政治、 管理和哲學等方面展開研究, 很少有關于系統思維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研究, 只有陳曦(2022)提到系統思維在內部審計中的運用, 她認為系統思維可以推動商業銀行審計在現代化社會主義中的發展, 但對于系統思維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并沒有相關文獻記錄。因此, 如何將系統思維運用在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 以推進黨的現代化治理是尚需研究的空白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 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上進行全覆蓋, 對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 要加強審計團隊和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 提升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活動必備的實戰技能(陳偉宏,2023); 其二, 要建立部門協作溝通機制, 將審計結果和評價在各部門共享, 爭取在全單位范圍內形成系統性審計監督體系; 其三, 要改變傳統的審計模式, 并根據需求更新現有的審計人員培訓方式, 將系統思維融入審計人員培訓考核的指標中。

與此同時, 系統思維是協調性思維, 著重解決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推動社會發展走向動態平衡。因此, 系統思維下的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 以更好地實現黨的目標和幫助社會經濟增值。

3. 辯證思維維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 黨和人民要著重處理好經濟與政治、 經濟與社會、 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要推動改革開放順利進行, 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審計工作離不開經濟、 社會和政治要素, 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領域眾多、 范圍較廣, 審計人員要提高站位, 辯證看待要素之間的矛盾關系, 把握好審計重點?!叭鎸徲嫛本鸵髮徲嬋藛T辯證看待審計要素, 抓住財政政策重點開展工作(崔桂田,202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 堅持客觀、 全面、 系統地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矛盾(杜雨來和楊玉成,202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要以辯證思維看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

以辯證思維為視角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一是要強調問題導向原則, 抓住矛盾問題的關鍵, 深入思考, 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是要避免極端化和片面化, 正確處理工作中的重大關系, 在對立的事物間找到統一的規律; 三是要統籌兼顧, 抓住重點審計問題。強調“兩點論”, 客觀看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清楚地認識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作為國家監督環節的重要性、 特殊性和審計工作處在國家發展背景下的相對性, 客觀、 公正地處理問題。突出“重點論”, 審計工作要明確重點、 審計過程要強調重點、 審計活動要圍繞重點、 審計評價要突出重點、 審計結果要保證重點, 確保審計質量。辯證思維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能更加準確地識別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階段的新挑戰并進行科學應對和風險防范, 突破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過程中的重大阻力, 抵御新發展下的重大風險, 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持續和安全的發展動力。

五、 以增強黨的實踐能力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 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會上強調全黨領導干部要“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 政治領悟力、 政治執行力, 并將“政治三力”作為黨和國家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1. 以政治判斷力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政治判斷力是政治實踐的前提。在處理經濟責任相關問題時要通過政治思維主動觀察, 從苗頭上發現重大問題的端倪, 以國家財政安全為大、 以人民直接利益為重、 以黨的目標為標桿進行審計判斷, 遵循原則, 強化政治機關意識, 做好經濟責任審計, 呈現完美審計答卷。審計政治判斷力是要求領導干部從政治高度和視角(陶立業和陳永力,2023), 去觀察、 了解、 認識審計對象, 對審計問題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中央審計委員會和地方審計機關圍繞黨中央政策, 將講政治作為審計工作首要原則。領導干部只有具備過硬的政治判斷力, 才能敏銳察覺新形勢的變化, 科學把握新局面、 精準識別新問題, 有效抵御風險。對于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機構來說, 政治判斷力是其作為政治機關, 站在國家高度, 圍繞黨和國家重點任務, 全面地進行局勢分析, 透過問題表面參透本質, 準確作出審計判斷的能力。審計人員要充分認識新發展、 新理念、 新階段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發揮主觀能動性, 自覺將審計工作放到黨中央政治大局中進行規劃, 更好地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格局(何忠國,2021)。

在新時代的復雜局面下, 審計機構在培養團隊的政治判斷力時要將政治思維從外部政策轉化為審計團隊的自我意識。不斷規范審計團隊內部管理, 提升團隊政治思維能力, 逐步增強政治判斷力, 推動審計部門為實現高質量審計發力。

以政治判斷力為視角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意味著要進行判斷, 判斷又意味著選擇, 選擇就會有對與錯之分, 只有方向正確, 選擇才不會出錯, 判斷的是非才有意義。因此, 必須站在國家政治角度, 深刻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面對的新形勢、 新任務、 新要求, 找準經濟責任審計定位, 主動求變、 科學應變, 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陶立業和陳永力,2023)

2. 以政治領悟力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政治領悟力是指領導干部站在國家政治高度, 學深悟透黨中央中心精神和政策方針, 深刻領會黨的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理論指導, 始終保持政治自覺性和政治堅定性, 在工作中不斷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講政治必須提高政治領悟力, 這是對黨中央領導人思想的傳承與深化, 更是對黨的百年征程中經驗的總結。黨的主要領導人以超強的政治領悟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具體國情和社會主義實際發展階段相結合。在新時代背景下, 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僅是一種財政監督行為, 更是一種政治博弈過程, 保持和提高政治領悟力不僅是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要求, 也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要求, 政治領悟力不僅決定了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看待審計對象和審計問題的高度、 深度和廣度, 還影響著審計評價和結果的政治影響力, 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只有具有較高的政治領悟力, 才能精準謀劃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處理審計問題才會得心應手(陶立業和陳永力,2023)。

審計監督黨也服務于黨, 經濟責任審計人員要提高政治領悟力, 領悟“兩個大局”, 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保障; 領悟以黨為重、 以國家為大, 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促進國家財政健康、 穩定發展; 領悟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下的新機遇, 加快經濟責任審計轉型, 推進經濟責任審計體系的健全, 促進國家監督體系現代化發展。

政治領悟力是政治執行力的保障, 也是政治判斷力的深化。以政治領悟力為視角開展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活動(何忠國,2021), 才可以站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民的角度去解釋領導干部做出的經濟決策和行為、 才能明白黨和國家領導人民的意圖。審計機關要站在國家層面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方針制定, 要深刻領悟黨和國家政治工作的指導性, 不斷優化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為國家財政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審計力量。

3. 以政治執行力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政治執行力是指黨政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貫徹執行黨的精神、 路線、 方針和政策, 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高質量完成黨中央任務要求?;仡欬h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可以發現, 中國共產黨一直清楚地認識政治執行力對于國家建設的重要性。政治執行力作為完成黨的要求的實踐性能力, 是“政治三力”的基礎, 決定著全黨工作質量和效率, 領導干部必須清楚責任, 承擔責任, 履行責任。審計機關不僅是國家行政機關, 更是政治機關。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國家審計監督重要的組成部分, 必須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政治執行力, 響應國家政策和方針, 圍繞黨的核心精神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全面落實以黨管黨、 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

與此同時, 政治執行力不僅是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守正”的能力, 還是審計人員“創新”的能力。一方面, 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響應黨中央政策號召, 執行黨中央戰略部署, 遵守黨中央法律法規, 推動經濟責任審計生態圈的形成; 另一方面, 經濟責任審計理念和方式還需在遵循黨中央核心精神和政策方針的前提下, 結合現代化社會主義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新進程帶來的新要求, 汲取實踐經驗, 不斷突破和創新, 持續提升對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作用。

以政治執行力為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在于審計人員的執行, 還在于以其評價和結果進行反饋, 反作用于黨政領導干部提升自身的政治執行力, 以推動黨和國家目標的順利實現。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要得到充分運用, 首要工作是提高審計結果的實際影響力, 逐步完善審計報告追責整改機制, 建立整改落實結果公示長效機制, 讓審計問題獲得反饋, 讓審計結果推動黨政領導人員政治執行力更加高效。其次, 要明確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和政策落實要求, 審計活動開展過程中, 領導干部也需要起到帶頭作用, 對審計工作提出相應的要求和明確期望達到的效果, 并積極配合審計人員, 不推卸、 不怕事、 不逃避, 為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環境。與此同時, 要時??偨Y發現的共性問題并給予高度重視, 防患于未然,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要提高政治執行力, 還需要強化審計人員和領導人員的進取意識。審計人員要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 認真對待每一項審計內容, 不管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還是有變通余地的小問題, 都要嚴格以國家最高利益為出發點。領導人員更是需要直面問題, 敢于承擔, 以黨和國家的政策為底線, 銳意進取, 加快國家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建設。

六、 研究展望

本文通過對現有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發現, 經濟責任審計已成為我國現代化治理監督體系中重要且常規的審計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 健全黨的統一領導下的全面、 高效且權威的監督體系, 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工程。經濟責任審計作為最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審計監督類型, 是管理黨政領導干部的重要手段, 也是對領導干部權利進行監督和制約的重要措施, 更應站在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和任務的政治高度, 將黨的二十大會議做出的有關社會經濟活動的戰略部署和要求落實到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中, 強調其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 堅持黨和國家的全面統一領導, 發揮好審計監督作用, 全方位助力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和全面從嚴治黨政策的貫徹落實。必須深化對黨性視角下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 牢牢把握經濟責任審計的政治權利和政治定位, 才能充分且有效地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對于黨和國家監督的重要功能。黨的二十大強調“空談誤國, 實干興邦”, 結合本文的研究發現, 要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對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作用, 必須強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具體化和常態化, 科學制定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和內容計劃, 強化對審計項目及審計過程的監管和控制, 從而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到目前為止, 學者對經濟責任審計已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 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但黨領導下的經濟責任審計仍是一個嶄新的、 具有很大挑戰性、 前景非常廣闊的研究領域。因此, 在未來研究中, 可以從如下三方面深化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

其一, 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維度?;诒疚难芯靠梢园l現, 目前的文獻并沒有對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系統性研究, 本文選擇性地給出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一是以“黨性”為導向對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體系進行系統研究。制度不僅是對以往實踐經驗的回顧和總結, 也是對最新國情和社會發展趨勢的理論總結。因此, 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 需要重點關注優秀審計項目案例, 總結實踐經驗, 同時要關注黨和國家最新政策。完善黨性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制度, 不僅要從經濟責任審計本身出發, 更要站在黨和國家的高度深入完善和優化制度。二是以“黨性”為導向, 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在當前制度已經能很好地挑選和培養專業人才的前提下, 重點要考慮黨性經濟責任審計人才的政治高度、 政治深度和政治敏感度, 以保障黨性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堅定、 自律、 廉潔的政治作風。三是以“黨性”為導向, 探索經濟責任審計的全面信息化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信息化”, 同時強調“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黨性經濟責任審計涉及國家機密和個人隱私, 存在著查證困難的問題, 在全面信息化時代, 經濟責任審計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 才能準確、 快速地處理審計數據, 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資源的價值。

其二, 黨性視角下的經濟責任審計思路研究。黨的二十大明確, 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健全全面、 高效且權威的監督體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在四十年發展歷程中, 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要求分析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出現的問題, 提出改進對策和整改建議, 并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一是可以研究如何加強審計機構和審計團隊的黨性建設; 二是可以探討如何從黨性角度來評價主要領導人做出的經濟行為和決策, 并建立相應的評判標準和評價機制; 三是在未來審計制度的完善過程中, 如何運用黨性優勢推動審計制度與國家方針和政策有效結合。

其三, 審計黨性如何擴容提質。由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上, 各參政黨需同心同向, 共同承擔起新時代的政治責任。黨的根基源自人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等概念, 可見黨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決心。隨著時代不斷成長和變化, 多黨合作的制度體系越來越受到重視, 如何在審計工作中將我國多黨合作的制度特色轉變為以人民為立場的人民性, 同時考慮不同黨派人民的需求, 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審計工作奮斗目標是尚需深入研究的領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 包括理論先進、 制度先進、 道路先進、 文化先進以及人民先進, 黨在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深入學習并領悟黨的思想政治共識, 加深多黨合作的初心和原則, 深刻領悟多黨合作的制度優勢和先進性。因此, 如何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黨性, 充分吸收各黨派的先進思想, 并將其與國家重點工作、 社會發展重點方向以及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結合, 將黨性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先進性, 可作為未來研究方向之一。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 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 將黨的領導全面、 正確、 系統地貫徹落實到工作中, 堅定走正確的政治道路, 共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因此, 如何將特色多黨合作的優勢, 通過強化合作、 優化模式、 深化體制的創新和改革等, 推動和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嶄新的領域。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陳建.習近平反腐思想的邏輯體系論綱[ J].河南社會科學,2016(1):38 ~ 42.

陳偉宏.增強憂患意識和堅持底線思維的哲學闡釋[ J].思想理論教育,2023(6):49 ~ 54.

崔桂田.習近平關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鮮明指向和核心要義[ J].理論視野,2023(3):32 ~ 38.

杜雨來,楊玉成.論習近平的辯證思維[ J].理論探討,2023(3):117 ~ 121.

方江山.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 J].人民論壇,2023(12):6 ~ 8.

何忠國.重溫百年黨史 淬煉“政治三力”[ J].黨建,2021(5):34.

胡智強,王昌鴻.百年黨史視域下監察與審計關系變遷與啟示[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1 ~ 6.

李明芮,周向軍.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思維論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23(7):16 ~ 22.

鹿斌,沈榮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70年回顧與展望[ J].社會科學研究,2019(5):33 ~ 41.

呂楠.新型政黨制度對馬克思主義多黨合作思想的發展及其世界意義[ 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6):81 ~ 89.

潘鳳,閆振坤.中國如何從世界邊緣走向全球中心——建國以來中國全球經濟地位變遷的演化邏輯與理論反思[ J].上海經濟研究,2019(9):117 ~ 128.

綦好東,何源睿,彭睿等.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演進歷程及基本經驗[ J].審計研究,2022(5):3 ~ 10.

錢弘道,謝天予.審計全覆蓋視域下的審計法變遷方向及其邏輯[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22 ~ 31.

秦宣.從歷史維度看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 J].當代世界,2022(7):11 ~ 16.

陶立業,陳永力.論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3(2):14 ~ 25+118.

王慧.經濟責任審計創新與發展研討會綜述[ J].審計研究,2019(2):35 ~ 38.

王慧.優化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方式管理研討會綜述[ J].審計研究,2021(4):25 ~ 30.

張光紫.習近平治國理政底線思維的哲學認知、哲學素養與養成路徑[ 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3 ~ 32.

張曉玲.中國共產黨審計思想研究(1921-1949)[ J].財經研究,2021a(11):20 ~ 33.

張曉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國家審計思想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b(6):1 ~ 8.

English L.. Emasculating public accountability in the name of competition: Transformation of state audit in Victoria[ J].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2003(1-2):51 ~ 76.

Zhu J., Zhang W., Lu L., et al.. Hot spot mining and trend analy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Z].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23.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綠色發展理念下環境審計驅動要素優化配置的機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3SKGH259);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高校內部審計服務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GXJK628)

【作者單位】1.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重慶 400054;2.湛江科技學院粵西數智會計發展研究中心, 廣東湛江 524094; 3.衡陽科技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9。 謝清華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經濟責任審計高質量發展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論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及風險控制
新形勢下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方法思考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