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氟醚菌唑與醚菌酯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測定及田間藥效評價

2024-02-26 09:11胡長效曹丹王昊晗張瑩
中國蔬菜 2024年1期
關鍵詞:單劑白粉病殺菌劑

胡長效,曹丹,王昊晗,張瑩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市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徐州 221006)

徐州地區草莓種植規模已達4 241.3 hm2,占江蘇省草莓種植總面積的37.9%,其中設施栽培面積占61.87%(周前鋒 等,2020)。草莓白粉病是滇赤才叉絲單囊殼Podosphaeraaphanis(異名:羽衣草單囊殼Sphaerothecaaphanis)引起的空氣傳播型病害(郭予元,2015;楊俊譽 等,2019)。近年來,由于設施栽培特殊環境和連作障礙等原因,該病現已成為徐州地區草莓設施栽培中一種重發真菌病害,嚴重時設施栽培草莓病株率達45%以上,病果率達20%以上。

目前,草莓白粉病防治措施有選用抗性品種、培育無病壯苗、科學栽培管理、藥劑防治等,其中藥劑防治仍是防治草莓白粉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王璐 等,2018)。生產上使用的殺菌劑以戊唑醇、四氟醚唑、粉唑醇等三唑類和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為主(董華芳 等,2020;邢艷紅,2021),由于常年用藥單一而頻繁,病菌抗藥性增強明顯。鑒于此,本試驗選擇尚未在草莓上登記使用的新型異丙醇三唑類殺菌劑氯氟醚菌唑(高士光 等,2021;劉子琪 等,2021)、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醚菌酯單劑及不同配比組合物,進行生物活性測定和田間藥效評價,以期為氯氟醚菌唑及其與醚菌酯組合物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登記和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徐州市賈汪區耿集鎮,北緯34°35′21.38″,東經117°37′21″,試驗所用大棚均種植草莓5 年以上,草莓白粉病發生嚴重。草莓品種為紅顏,壟面寬45 cm,壟高30 cm,溝寬35 cm,一壟種植2 行,株距18 cm,行距20 cm。2021 年8 月14 日定植。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一致。

1.2 供試藥劑

97%氯氟醚菌唑( mefentrifluconazole) 原藥,購自巴斯夫歐洲公司;98%醚菌酯(kresoximmethyl)原藥,購自江蘇禾裕泰化學有限公司;田間藥效試驗對照藥劑:400 g · L-1氯氟醚菌唑懸浮劑(SC),購自巴斯夫植物保護(江蘇)有限公司;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WG),購自巴斯夫歐洲公司。

1.3 室內毒力測定

采用盆栽法。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將97%氯氟醚菌唑原藥、98%醚菌酯原藥和氯氟醚菌唑-醚菌酯組合物(質量比為1∶9~9∶1),分別用丙酮配制成母液,并用0.1%吐溫80 水溶液等比稀釋5 個質量濃度,其中氯氟醚菌唑質量濃度為1.6、0.8、0.4、0.2、0.1 mg · L-1,醚菌酯質量濃度為6.4、3.2、1.6、0.8、0.4 mg · L-1,兩者1∶9~9∶1 組合物質量濃度分別為3.2、1.6、0.8、0.4、0.2 mg · L-1。草莓單株盆栽,待幼苗長至3~4 葉期時,采集新鮮草莓白粉病發病葉片,制備孢子懸浮液,用喉頭噴霧器噴施接種葉片,24 h 后用噴口直徑1 mm 的小型噴霧器將藥劑均勻噴灑草莓幼苗上,自然晾干。以含有0.1%吐溫80 的水溶液作空白對照,每處理3 盆,重復4 次,于溫度18 ℃、相對濕度80%~90%培養箱(光/暗為12 h/12 h)培養10 d后,分級調查各處理草莓白粉病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其中草莓白粉病分級標準:1、3、5、7、9 級分別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5%、6%~15%、16%~25%、26%~50%、≥51%(邢艷紅,2021)。根據防治效果的幾率值(y)和質量濃度對數值(x)計算LC50及其95%置信限、b 值及其標準誤(SE);根據NY/T 1156.6—2006 《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第6 部分:混配的聯合作用測定》計算混劑共毒系數(CTC),篩選出CTC > 120 的最佳增效配比(Liu et al.,2022)。

病情指數 = ∑(各級病葉數 × 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 × 9)× 100

防治效果 = (空白對照病情指數 - 藥劑處理病情指數)/空白對照病情指數 × 100%

共毒系數(CTC) = (1/混劑LC50)/(單劑A 的含量/單劑A 的LC50+ 單劑B 的含量/單劑B 的LC50)× 100

1.4 田間藥效試驗

參照GB/T 17980.119—200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9 部分:殺菌劑防治草莓白粉病》,設置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與50%醚菌酯WG 組合物(質量比為4∶6)用藥量15、20、25、30、35 g · (667 m2)-15 個處理,對照藥劑為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15 g · (667 m2)-1和50%醚菌酯WG 25 g · (667 m2)-1(用藥量均按廠家推薦低限),設清水對照。隨機區組設計,重復4 次,每小區面積10 m2。采用背負式噴霧器均勻噴霧,用水量50 kg · (667 m2)-1,于12 月5、12、19 日各施藥1 次,第1 次施藥前及第1、2、3 次施藥后7 d 各調查1 次病情指數。每小區對角線固定五點取樣,每點調查3 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

校正防效 = 〔1-(空白對照藥前病情指數 × 藥劑處理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藥后病情指數 × 藥劑處理藥前病情指數)〕× 100%

1.5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用Excel 2016 和DPS 9.5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氯氟醚菌唑和醚菌酯及不同配比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的室內生物活性

根據兩種藥劑對草莓白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可知,氯氟醚菌唑和醚菌酯的單劑對草莓白粉病LC50為0.416 8 mg · L-1和2.673 7 mg · L-1(表1)。氯氟醚菌唑-醚菌酯組合物質量比為3∶7、4∶6、5∶5、6∶4 時,共毒系數 CTC 分別為130、149、130 和126,均大于120,說明兩者質量比在3∶7~6∶4 之間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質量比為4∶6 時增效最顯著;質量比1∶9、2∶8、7∶3、8∶2、9∶1 時共毒系數CTC 分別為103、115、118、115、96,介于80~120 之間,有相加作用(表2)。

表1 氯氟醚菌唑和醚菌酯對草莓白粉病的毒力測定

表2 氯氟醚菌唑與醚菌酯的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的毒力測定

2.2 氯氟醚菌唑、醚菌酯藥劑及最佳配比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

兩種藥劑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如表3 所示,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與50%醚菌酯WG最佳配比(質量比4∶6)不同濃度的防效均顯著優于單劑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和50%醚菌酯WG。以用藥量25~35 g · (667 m2)-1防效最佳,第1、2、3 次施藥后7 d 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分別達78.67%~79.89%、87.00%~88.48%、91.07%~92.40%,且3種用藥量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3 氯氟醚菌唑、醚菌酯藥劑及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

試驗期間,未發現氯氟醚菌唑和醚菌酯的藥劑及最佳配比組合物對草莓有藥害。第3 次施藥后7d 調查各試驗小區的草莓灰霉病為害情況,各藥劑處理草莓病果率(2.75%~4.50%)顯著低于空白對照(16.38%)。

3 結論與討論

氯氟醚菌唑是第一種異丙醇三唑類殺菌劑,屬于14α-脫甲基酶抑制劑(DMI)的一個新子類,對仁果、核果、葡萄、馬鈴薯、大豆等60 種作物有優良防效(劉鵬飛 等,2020;Hideo et al.,2021;Liu et al.,2022)。目前國內已將氯氟醚菌唑登記用于防治小麥、玉米、馬鈴薯、番茄、黃瓜、西瓜、花生、葡萄、蘋果、香蕉、柑橘、芒果等12 種作物的真菌病害,但尚未在草莓上登記應用。雖有研究顯示,已在桃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spp.)、鏈格孢菌(A.alternata)和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 beticola)中發現氯氟醚菌唑與其他DMI(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和丙環唑)間存在交叉抗性,但因其高活性和最小的不良副作用(不存在傳統DMI 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干擾效應),使其仍是一種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殺菌劑(Hideo et al.,2021;Liu et al.,2022)。

本試驗結果顯示氯氟醚菌唑對草莓白粉病菌毒力較高,LC50為0.416 8 mg · L-1,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15 g · (667 m2)-1第1、2、3 次施藥后7 d 防效分別達67.57%、74.34%、80.12%,且對草莓安全,可在草莓上推廣應用。該藥劑的LC50略高于普繼雄等(2021)研究的該藥對蘋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leucotricha)的毒力(LC50= 0.876 mg · L-1),可能與不同地域、不同種白粉病菌抗性不同有關。

通過不同作用機制藥劑的混配可以使藥劑具有一定的增效、抗性延緩、成本降低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吡唑醚菌酯的復配劑對香蕉葉斑病表現出良好的增效作用(王銀鈺 等,2020;崔一平 等,2021)。本研究將氯氟醚菌唑與醚菌酯復配,在質量比3∶7~6∶4范圍內增效作用明顯,尤以質量比4∶6 時最為顯著,其共毒系數(CTC)為149;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與50%醚菌酯WG(質量比4∶6)組合物用藥量25、30、35 g · (667 m2)-1的田間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綜合考慮防治效果和成本,以用藥量25 g · (667 m2)-1最為經濟有效,第1、2、3 次施藥后7 d 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分別達78.67%、87.00%、91.07%。

毒力回歸方程斜率越大,病原菌對用藥濃度變化的反應靈敏度越大,同等藥劑濃度增量下,抑菌率增量越大(王銀鈺 等,2020)。氯氟醚菌唑與醚菌酯復配(質量比1∶9~9∶1),斜率(b)介于1.300 6~1.645 3 之間,以兩者質量比4∶6 時,斜率最大(b = 1.645 3),靈敏度最高,400 g · L-1氯氟醚菌唑SC 與50%醚菌酯WG 質量比4∶6 組合物對草莓白粉病的田間防效隨著用量的增加,防效顯著增加。然而,藥劑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田間防效的最大效應則會顯現,該藥田間用量25 g · (667 m2)-1對草莓白粉病防效達最大效應值。因此,建議該組合物在生產上的用量為25 g · (667 m2)-1。

猜你喜歡
單劑白粉病殺菌劑
聯合用藥防治扶桑綿粉蚧田間藥效評價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該咋防
不同劑型布地奈德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
新穎殺菌劑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拉薩設施月季白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用于黃瓜白粉病抗性鑒定的InDel標記
真菌病害怎樣正確選擇殺菌劑?
黃瓜白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不同殺菌劑對梨樹腐爛病的防治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