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壁上無是非,世間多紛擾

2024-03-01 11:49張春曉
古典文學知識 2024年1期
關鍵詞:石虎石勒隋文帝

張春曉

莫高窟第323窟開鑿于初唐,南北兩壁上方繪制著八幅中外佛教史跡畫,即佛教傳播過程中高僧大德和佛祖圣跡的故事。如《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記載:

南壁上畫千佛,中畫佛教史跡畫西晉吳淞江石佛浮江、東晉楊都出金像、隋文帝迎曇延法師入朝等,下畫菩薩八身。

北壁上畫千佛,中畫佛教史跡畫張騫使西域、釋迦浣衣池與曬衣石、佛圖澄事跡、阿育王拜尼乾子塔、康僧會感應故事等。

除去釋迦浣衣池與曬衣石、阿育王拜尼乾子塔故事,其他六幅佛教史跡畫于千山萬水的整體構圖中,共同演繹了早期佛教進入中國的宗教性理解,不僅憑借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記憶提前了佛教陸上東傳的時間,又以吳淞江石佛浮江、東晉揚都出金像故事勾勒出佛教從海上傳來的路徑。

據《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現僅第9窟、340窟保存有晚唐佛教史跡畫,第9窟為石佛浮江、毗沙門與舍利弗決海等故事,其余佛教史跡畫多為宋五代時繪制,位置往往在甬道頂部與瑞像相互配合。像323窟這樣主題明確地繪制在主室兩壁,且時間線自漢武帝至隋文帝貫穿七百余年的佛教史跡畫,可謂前無古人,后無相繼,展現了初唐壁畫的絕代風采。

壁畫上的感通故事

自金維諾、孫修身、馬世長厘清了323窟佛教史跡畫的榜題及內容后,又有巫鴻、沙武田等對其主題進行探討,前者認為開鑿和道宣律宗相關,后者推測是窟開建具有胡風視角。除了描述佛教傳播,壁畫中的佛圖澄、曇延法師等故事,同樣在闡釋僧侶和君王的關系上有鮮明的表達意圖,其行動結果均是以感應神通折服一代君王。

佛圖澄(232—348)本姓帛氏,一說天竺人,一說龜茲人,他來到洛陽時已經79歲,憑借神異的預言本領,得到后趙石勒、石虎的青睞和倚重。在當時統治者的支持下,他建立了893所佛寺,門徒萬人,其中高僧輩出,如道安、僧朗等,為佛教文化在北方地區的傳播開創了局面。323窟主室的北壁上,便對佛圖澄的神奇故事進行了繪制。

北壁中部從上至下依次為三個故事段落。右上角是聞鈴斷事,即如《晉書》所說“能聽鈴音以言吉兇,莫不懸驗”。壁畫所見,遠山連綿,深山之中七層佛塔高聳,塔旁身披袈裟的佛圖澄正在為諸人講說鈴中深意?!陡呱畟鳌贰稌x書》共記錄了佛圖澄聞鈴斷吉兇的四樁事跡,一種是聽鈴聲預言戰況,如辨聽“寺鈴鳴”“相輪鈴音”,成功預言將要擒拿敵將段末波、劉曜。另一種是預言石氏政權中的重大事件,如“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而塔上一鈴獨鳴”,于是預言“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既而七月石勒果死。建武十四年又聽到一鈴獨鳴,佛圖澄遂暗示了石宣與石韜的兄弟仇殺。由于榜題漶漫不清,究竟畫中的聞鈴斷事反映的是具體哪一樁故事,學者們略有爭論,如馬世長認為是石宣與石韜故事,孫修身則認為是生擒劉曜故事。

居中圖像和左上方圖像完整地敘述了石虎問法與佛圖澄幽州滅火故事。有榜題五行記云:“幽州四城門被天火燒,口澄法師與后主說法之次,忽口驚愕遂即索酒,乃于東方鏘之,其酒變為大雨,應時而至,其火即習滅,雨中并有酒氣?!薄稌x書》記,一日佛圖澄與石虎共升中臺,忽然感應到幽州有火災,于是以酒灑之。石虎派人驗證,果然當日火從四門而起,幸而西南有黑云飄來,于是一陣驟雨將火熄滅。

壁畫的感應故事分為兩個場景。居中的場景一繪制了石虎與圖澄的聚會場景,石虎坐在一深色胡床上,身前放一小桌,石虎雙手交疊放在小桌之上看向圖澄。深色胡床旁邊還空著一張淺色方形小胡床,應是佛圖澄本來所坐。佛圖澄雖然站在最左邊面向幽州,但他身后三人以及坐在胡床上的石虎和身后的四位侍從都是以佛圖澄為視線焦點,表現出強烈的關注之意。場景二是左上角失火的幽州城。畫中僅突出了四個城門,一方面是以部分代整體表現整個幽州,一方面是突出故事中的四門著火情節,四座城門繪制得格外細致,城門之上有熊熊火焰,城池上方籠罩著壓城城欲摧的大片烏云,榜題邊落下粗黑的雨腳。兩個場景之間以巨大的烏云銜接起東面至西南的空間維度,而這烏云的起勢便發端于佛圖澄。于是情節的焦點和畫中人物的視點都因此牢牢地鎖定在佛圖澄的身上,從而將他的這一段感應故事對君王的深刻影響呼之欲出。

左下方的圖像描述佛圖澄以水洗腸的故事。佛圖澄坐于溪水邊,右手將腸從腹中引出,用水清洗。壁畫試圖還原的內容乃如《晉書》所說:佛圖澄“腹旁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讀書,則撥絮,孔中出光,照于一室。又嘗齋時,平旦至流水側,從腹旁孔中引出五藏六府洗之,訖,還內腹中”。這個畫幅和右上的聞鈴斷吉兇分別從身體、辨識的角度表現了佛圖澄的神異,這一切正是他受知于后趙石氏的資本,中心畫面的幽州滅火故事不僅是神通之處,更是一位僧人與政治權力的遇合,而這正是第323窟中實難跳出的表達欲望。

歷史中的兩難處境

感通故事里,僧侶和君王的關系表面上看是以神通相折服,以最富戲劇性的過程簡單地指向最符合世人想象的必然結果。至于其中取信的種種細節、權力斗爭中人情冷暖的相互羈絆,則往往隱于畫面之后,或可以在歷史的文字中窺得其更復雜真實的境況。即如石勒和石虎叔侄作為十六國時期的后趙君主,在歷史上留下殘暴與殺戮的名聲,而佛圖澄卻堅定地追隨了他們,足見作為僧人的他不是單純的避世者,而是亂世中的有心人。

據記載,佛圖澄初到中原,“及洛中寇亂,乃潛草野以觀變”,發現“石勒屯兵葛陂,專行殺戮,沙門遇害者甚眾”(《晉書》),他即采取曲線的方式先投奔了石勒手下的郭黑略。郭黑略在佛圖澄的幫助下征戰有如神助,引起石勒注意,郭黑略遂將佛圖澄成功引薦給石勒。在接下來取信石勒的過程中,佛圖澄不僅顯示了清水中催生青蓮花的神通,還以過人的膽量和對人情理解的練達從容游走在石勒的猜忌之中。石勒曾因對道士的不滿而引起對佛圖澄的遷怒,佛圖澄于是暫避到郭黑略家,而讓弟子們在石勒使者到來的時候說自己不知所終。石勒聞訊,想到佛圖澄一旦將要舍他而去,不禁整夜難眠,既后悔又憂慮。誰知次日一早,佛圖澄主動登門釋清誤會,就此一笑泯嫌隙。此后石勒對圖澄信任有加,甚至將兒子們都放在他的寺院中養育成長。

及至石虎奪權,對佛圖澄的倚重更是無以復加:“下書衣澄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引之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眾坐皆起,以彰其尊。又使司空李農旦夕親問,其太子諸公五日一朝,尊敬莫與為比?!保ā稌x書》)石虎既呼佛圖澄為大和尚,舉朝上下對他尊奉若此,民間百姓自然也云集景從。由于跟隨出家人數太多,真假難辨,多生是非,于是著作郎王度上書說:佛是外國的神,漢代以來漢人都不出家,魏亦如此,理應遵循前朝制度,禁止百官出家,趙人出家者一概勒令還俗。朝士們大多同意王度的奏請,但石虎為了佛圖澄的緣故,否定了王度的意見,認為應兼容并蓄:“佛是戎神,所應兼奉,其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特聽之?!保ā稌x書》)由此佛教在中原的宣揚得以暢行。

面對石虎的庇護和倚重,佛圖澄自然知恩圖報,當利益中滲入了情感,就不免陷于兩難之境。兩難之一種,是以浮屠道義失陷于石氏之冷血嗜殺。石虎的太子石邃意欲謀反,佛圖澄避開了他的加害后,猶豫再三是否要將實情告訴石虎:“太子作亂,其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保ā陡呱畟鳌罚┧K于還是在維護石氏父子親情和國事穩定之間選擇了委婉地告知。當他第二次預知石宣將謀殺兄弟石韜、父親石虎時,他毅然警示石虎“禍將作矣,宜父子慈和,深以慎之”(《晉書》)。然而杜皇后不以為然,反而認為佛圖澄是老糊涂了,佛圖澄不得已隨即轉換口風。終因佛圖澄的提醒,石虎躲過了石宣的暗算,將其擒獲。這時佛圖澄又反過來勸石虎要顧念親情,石虎終究未予理會,令佛圖澄慨嘆不已。佛圖澄既與石氏家族建立了感情的羈絆,就不得不卷入他們之間為了權力的殺戮,令自己陷入情與理的進退維谷之中。

兩難之又一種,是面對大勢已去時的不舍之舍。佛圖澄曾面對預兆石虎之死的圖畫流淚不已,隨即規劃了自己的墓地?;氐剿轮?,他自言自語,反復盤桓這預言兌現的時限:“‘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遂無復言?!本痛藦娜輰Φ茏影才牌饒A寂之事。卒于業宮寺之前,佛圖澄寫下《臨化遣人辭石虎》:“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貧道焰幻之軀,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保ā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糾結許多后,佛圖澄終于不舍而舍。石虎發現佛圖澄葬石化去,心中大惡:“石者,朕也,葬我而去?!保ā稌x書》)次年石虎去世。死后二人墓地不過相去數里。佛圖澄的凡人之情,石虎的依附之意,便都在彼此的糾葛中得見。

唐代僧人慧宣在《竺佛圖澄》詩中詠道:“大誓憫涂炭,乘機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乳孔光一室,掌鏡徹千里。道盛咒蓮華,災生吟棘子。埋石緣雖謝,流沙化方始?!保ā度圃姟罚┰娭械莱龇饒D澄投奔石趙的苦心,弘法止亂的功績,彰揚他的諸多神通,亦點出其與石氏緣盡化身歸去的故事。如果說慧宣是從佛圖澄的個人生平事跡加以評價,那么南朝劉宋何尚之《列敘元嘉贊揚佛教事》所說:“五胡亂華以來,生民涂炭,冤橫死亡者,不可勝數,其中誤獲蘇息,必釋教是賴。故佛圖澄入鄴,而石虎殺戮減半?!保ā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則點明了釋教徒通過對統治者實施影響所實現的亂世功業。

宣揚神通的壁畫故事與糾合復雜的歷史功過,就這樣在后人的評議中形成了呼應。

華蓋下的帝王姿態

佛圖澄在嗜殺成性的石氏政權中從容游走,而繪于其對面南壁上的曇延法師則在北周、隋代的政權更替中主動發力,都是在亂世中為了努力爭取釋教的生存與發展,從而與當權者締結下親密的關系。曇延(516—588)受知于周太祖,為了將他從太行山百梯寺遷到長安,周太祖為他建了云居寺,令他成為北周的佛教領袖。周武帝滅佛之際,曇延隱于太行,拒絕了周武帝的屢次征召。直到隋文帝稱帝,曇延毅然再次出家,當面向隋文帝申訴,復興了佛家三寶,自此確立了國師地位。

曇延的故事畫與佛圖澄的故事畫相呼應,他們與君王的羈絆也不相上下。佛圖澄曾有《謝趙主石虎勞問》云:“陽月初暖,愿御膳順宜。貧道先嬰重疾,年衰益甚,邈蒙慈詔,曲垂光慰,感懼之至,十百于懷。幸遇慶會,而形不自運,此情此慨,良無以喻?!保ā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此文又見釋慧遠《又答晉安帝書》,個別字不同,或許正是得到君王眷顧的相同際遇令后人混淆了它的著作權。其中既可見石虎對佛圖澄的關懷,亦可見佛圖澄對石虎的感激,“幸遇慶會”四字可謂是對知遇之恩的表白。

在壁畫中所繪隋文帝受戒祈雨故事兩年后,曇延法師圓寂,留下《臨終遺啟》云:“延逢法王御世,偏荷深恩。往緣業淺,早相乖背。仰愿至尊護持三寶,始終莫二。但末世凡僧雖不如法,簡善度之,自招勝福?!彼逦牡巯蛞詭煻Y待曇延法師,“至于食息之際,帝躬奉飲食,手御衣裳,用敦弟子之儀,加敬情不能已”,及至收到曇延法師的遺啟,“聞之哀慟,敕王公已下并往臨吊,并罷朝三日,贈物五百段,設千僧齋”(《續高僧傳》)。隋文帝的厚待之情,曇延法師遺言中“護持三寶”的深遠寄望便都落于君僧二人的言行之中。

壁畫上的故事不僅縮略了僧侶們和君王們豐富的交游過程,而且在這一窟之內,極為巧妙地利用各種故事中的君主形象,共同塑造出華蓋下帝王的姿態,從而宣布了在漫長的年代中釋家宣播的種種勝利。323窟中的中華王者形象共有五位,分別是漢武帝、后趙石虎、東吳孫權、孫皓和隋文帝,他們一概以世俗君王的身份,表達出對于佛教信仰的虔誠和供奉。

《張騫出使西域圖》是莫高窟中唯一一幅反映張騫出使西域的圖畫。右上方甘泉宮殿中供奉著兩尊不知名的匈奴祭天金像,漢武帝手持香爐跪拜在庭前,身邊環繞六位臣子手執笏板躬身頂禮,充分表現出君王的虔誠。為了求取金像名稱,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大夏國。圖像下方便是他送別張騫的圖景,曲柄華蓋下,漢武帝騎著高頭大馬,后面跟著八名臣子,馬頭前張騫雙手持笏拜別,身后二人持節而立,盛大的場景透露出君王委以重任的隆重。雖然故事本身改寫了歷史,但正如同沙武田所說,它們同樣是歷史記憶的載體。

康僧會感應故事中,出現了兩位東吳政權的統治者??瞪畷醯綎|吳,孫權問他佛家有何靈瑞,于是康僧會通過感通祈求得到佛的舍利。帳篷內的蓮花座上,佛的靈骨舍利熠熠發光。帳篷外,康僧會正在對孫權進行宣講,他的身后站著兩位比丘,孫權身后跟隨著四位侍臣。東吳國主孫權作為聆聽者,曾經置疑終至信服。場景的下方,孫權之孫吳主孫皓因污穢神佛遭到報應,康僧會應邀前來為他說明因果,其結果如榜題所說“孫皓乃立佛信之”。一方面孫皓以進一步信奉的跪拜合十姿態出現在構圖中,另一方面他的身后卻是格外顯眼的象征君主身份的華蓋。從疑而信,是這個故事中君主與佛法關系轉換的核心表達。

隋文帝迎曇延法師入朝故事中,隋文帝共出現了三次。右上方,因為曇延法師所著《涅槃經疏論》合乎正理,帳外供奉著經書的舍利塔大放三日三夜的光明,帳中曇延法師居于高臺講法,隋文帝則落座于低床上恭敬聽法。一高一低,主次分明。右下方是華彩傘蓋下的隋文帝合十頂禮率人親迎曇延法師。左上方則是曇延法師坐于宮殿內的高座上,隋文帝率群臣跪拜受戒,榜題提示:隋文帝君臣受戒后“云雨降至,天下并足”,終于緩解了苦旱之困,事在開皇六年(586)。壁畫中隋文帝對曇延法師一迎兩跪,天下旱情亦取決于君臣的信仰,足見佛教對國家大事的參預。

323窟中共繪有五位中華歷史上的國主,他們分別出現在八個場景中。和世俗中至高權利的君王形象不同,除了與佛圖澄并排而坐的石虎,其他君王在場景中的姿態都格外謙抑。在故事中他們對佛法或從將信將疑至深信不疑,或從迎請說法到篤信受戒,華蓋下的迎請與跪拜,無疑集體證明了釋家宣教中所渴望的權力知遇?;蛟S正是這些故事中表述出的統治階級的信奉,成為這些佛教故事入選洞窟佛教史跡畫群組的深衷所在。

統治者對諸如佛圖澄和釋曇延等高僧的供奉和信仰,使天下、眾生、釋教等多方面均收獲益處,如佛教受到重視傳習、君王因此收斂暴政、民生因信仰而減少亂世中的痛苦等,當然一時的煊赫成為后人仰慕的同時也不免落入議論。元人繪制過一幅《石勒問法于佛圖澄》圖,明人祝允明寫下跋文,他沒有描述圖畫的具體內容,更多的筆墨在于評論十六國紛亂之際僧侶們用舍行藏的選擇問題。他說“釋伽文自以逃儲棄國而得道者,其道成后,謂其力可以利物福世,猶之拾芥而不以為能事也。故從之者,寧問以無生之法,奉持恭敬,唯恐不得一聞,而謂家國之濁惡,非其所與,非惟不問,而且懼其以此舍我也。其于此,猶所謂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吾儒之教自身而家國天下,本末周具,為法判然,而不相謀,以正邪是非決之,則有說矣”(《懷星堂集·跋石勒問法圖》)。則從釋迦初心和儒家的價值判斷而論,似乎又對亂世之下如佛圖澄等名僧選擇殘暴國君合作有所微詞。

《世說新語》中說“別傳曰:道人佛圖澄不知何許人,出于敦煌,好佛道,出家為沙門”,不經意間透露出佛圖澄與敦煌周而復始的淵源。他經敦煌來到中原,又因在中原的事功,而得以與一眾名僧被繪制在敦煌的墻壁上,畫上的他們站在政治權力的中央,獲得如儒家君臣所渴求的知遇的輝煌瞬間。壁畫記錄著人生的高光,而人生更多的逆旅、羈絆、評說,則隱于世間紛紜的文字之中。

猜你喜歡
石虎石勒隋文帝
遼寧凌源兩處石羊石虎墓葬的年代及相關問題
石虎塘水電站水輪機調速器油壓裝置設計思路
石虎塘水電站水輪機調速器油壓裝置設計思路
石勒:打架的小伙伴是個人才
隋文帝造字
后趙皇帝石勒不計舊恨
感謝你曾經的欺負
不上賊船
陳石虎國畫作品選
略論隋文帝的軍事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