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都區耕地地力評價與馬鈴薯施肥對策

2024-03-02 12:54劉德才陳英秀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樂都海東耕地

賀 誠,劉德才,陳英秀

(1.海東市樂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青海 海東 814000;2.海東市樂都區峰堆鄉綜合服務中心,青海 海東 814000;3.海東市樂都區水利項目服務中心,青海 海東 814000)

樂都區位于青海省東部湟水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是青海省農業生產大縣。馬鈴薯在當地栽培歷史較悠久,具有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是全省重要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和商品薯生產基地。近年來,按照“穩糧、增油、擴薯、抓菜”的結構調整方針,不斷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種植、基地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格局。2022 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4×104hm2,占總播種面積的56.8%,總產達5×104t,總產值0.5×108元,涉及285 個行政村和4.5×104戶。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食供給有著重要意義。

由于馬鈴薯施肥存在肥料配方不合理、氮磷鉀比例失調、有機肥施用不足等突出問題,造成土壤養分中氮磷鉀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板結,肥料利用率低,導致施肥成本增加和品質變差。樂都區通過實施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根據田間調查、農戶走訪、土壤及植株養分分析和田間試驗等數據,建立相應的耕地地力數據庫和評價管理系統[1-2],通過開展耕地地力評價工作[3],研究馬鈴薯配方施肥[4],掌握縣域內耕地土壤的地力狀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實現馬鈴薯產業的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1 調查方法

1.1 布點原則和采樣方法

布點考慮廣泛的代表性和均勻性,按照土壤類型和生態類型、栽培方式,將采樣區域劃分為若干個采樣單元。川水地區5.33~6.67 hm2為一個采樣單元,山區6.67~10 hm2為一個采樣單元,在作物秋收后進行,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采樣,選擇在每個采樣單元相對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塊上采樣,采樣深度為0~20 cm 的耕層土壤,用四分法采取混和均勻一致的土樣,樣質量為1 kg。

1.2 調查方法與步驟

對所采的每個土壤樣品均進行采樣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土壤情況等情況的調查。共采集大田土樣3 159 個,其中,水地土樣1 065 個,山旱地土樣2 094 個,對所采土樣進行室內常規養分分析測試,篩選其中的1 476個樣點數據作為耕地地力評價點位。

1.3 田間肥效試驗布置

為了獲取施肥參數,進行耕地地力評價,按照不同生態區域和土壤類型,2006 年—2010 年共完成“3414”試驗33個、校正試驗24個,以及其他肥效試驗6個。

2 結果分析

2.1 耕地養分狀況

通過對參與評價的1 476 個耕層土樣分析結果進行統計,比較客觀地反映出樂都區當前耕地土壤的養分含量水平。樂都區馬鈴薯地耕層養分化驗結果如表1 所示。從表1 可知,pH 值和全鉀的變異較小,變異系數分別為2.5%和9.4%;速效磷和速效鉀的變異較大,變異系數達73.8%和45.8%;全磷、堿解氮、有機質和全氮的變異系數在30%~40.4%,與1982 年全縣土壤普查耕地土壤養分相比,有機質含量增加1.6 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22.1 mg/kg,速效鉀含量略微減少,堿解氮增加38.46%[5]。

2.2 肥效試驗結果分析

通過對馬鈴薯肥效試驗數據的分析,初步得到馬鈴薯養分豐缺指標如表2 所示,并確定了養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相對基礎產量等施肥參數,為馬鈴薯適宜性評價和單元施肥指導提供技術參數。

表2 樂都區馬鈴薯養分豐缺指標Tab.2 Index of potato nutrient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in Ledu District

2.3 適宜性評價與施肥分區指導

2.3.1 馬鈴薯適宜性評價

樂都區馬鈴薯適宜性評價采用目前常用的自然要素評價指數法(即馬鈴薯種植適宜性指數),采取累積曲線分級法對馬鈴薯種植耕地進行等級劃分。計算結果表明:馬鈴薯適宜性評價單元綜合地力指數處于0.328 23~0.790 34。結合本地區實際,利用累積曲線法將樂都區耕地分為4 個等級,綜合地力指數為:IFI>0.70 為高度適宜,IFI在0.70~0.46 適宜,IFI在0.46~0.38為勉強適宜,IFI<0.38 為不適宜。馬鈴薯適宜性等級劃分結果如表3所示[6-8]。

表3 馬鈴薯適宜性等級劃分Tab.3 Classification of potato suitability

根據平差面積匯總結果如見表4所示可知: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面積為16 669.17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66.72%;勉強適宜區面積為4 606.35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18.44%;而高度適宜區面積為2 871.97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11.50%;不適宜區面積為834.96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3.34%。

表4 馬鈴薯適宜性評價面積匯總表Tab.4 Summary of potato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rea

2.3.2 馬鈴薯施肥分區指導

在馬鈴薯適宜性評價基礎上,采取綜合生產潛力法進行縣域配方推薦,形成施肥分區指導圖,進行單元施肥推薦,馬鈴薯縣域推薦配方及面積統計表如表5所示。生成配方肥N-P-K 比例為16-10-10、16-14-10、16-12-4 和16-14-2,其中16-10-10 和16-14-10 這兩個配方面積最大,占到全縣耕地總面積的85.5%,因此可作為馬鈴薯生產上的施肥指導依據。

表5 馬鈴薯縣域推薦配方及面積統計表Tab.5 Potato county recommended formula and area statistics table

3 對策與建議

3.1 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

有機肥養分全、肥效長、持續供肥能力強,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活化根系,促進養分吸收和作物生長。同時,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防止土壤板結,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達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目標。

3.2 建立合理的氮磷鉀肥施用配方

馬鈴薯屬喜鉀作物,鉀素對改善商品薯品質有著決定性影響,結合馬鈴薯需肥規律和耕地土壤養分狀況,按照“氮肥適量,磷肥減量,鉀肥增施”的施肥原,合理安排氮磷鉀肥的施肥比例,尤其要重視鉀肥的施用,根據馬鈴薯適宜性評價確定縣域施肥配方為16-10-10和16-14-10。

3.3 合理輪作倒茬,改良耕作制度

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一部分種植戶和主要產區的馬鈴薯生產上存在多年連作現象,導致耕地質量下降,馬鈴薯減產和品質降低。通過改變種植制度,合理安排茬口,改良土壤耕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馬鈴薯產量,達到節約施肥成本和增產增收的目的。

3.4 強化耕地資源的保護利用

根據馬鈴薯耕地適應性評價結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大耕地保護和提高耕地質量力度。首先,要切實加強高度適宜區的耕地保護,盡可能避免被征用和占用,并做好地力培肥工作。其次,要強化適宜區的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高標準農田建設、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等措施,穩定和提高耕地地力。再次,對勉強適宜區內的坡耕地和鹽堿地,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增施有機肥和配方肥,改良土壤。最后,對不適宜區的耕地,因其海拔高、坡度陡、耕作層瘠薄、寒旱等自然災害多發,耕地改良難度大,因此可因地制宜發展飼草和養殖業,實施退耕還林(草),通過生態修復來減少水土流失。

猜你喜歡
樂都海東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青海樂都:“紅洋芋”帶來“紅日子”
女性多練深蹲好處多
保護耕地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筑夢海東,遇見未來
筑夢海東,遇見未來
樂都,樂都
對樂都區動物疫病防控形勢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